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起胡化的后世,‘儒皮法骨’的大汉,其实最有机会建立信用贷款制度。
而刘备一念之间建起的赀库,对后世的影响,远比他想的更强大。
当然,想从地主豪强们手中,夺取封建时代最大的利益源,刘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从小被母亲耳提面命,恩师谆谆善诱的君侯,深知。
“不患寡,只患不均”。“庶门,豪门,皆是百姓”。
血洗一部分人,去拯救另一部分人。待另一部分人变成被血洗的那一部人时,再血洗一次。如此反复。便是唐、宋、元、明、清。后世王朝所做之事。
刘备不想这样。
少时,母亲曾说: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刘备当时轻轻伸了个懒腰,答道:那就,走着看?
如何才能做到。
第一条,心中有爱。
1。147 药到病除()
临乡的官田,并非一成不变。
不断有流民举家前来。先在临乡沿官道设立的十数个流民营地暂居。营地内设粥棚、汤池、医帐、隔离营区。举家入驻,调理好身体,便会被分到临乡各城安居。
每有一户流民入住,官田便要分出五十亩。现有的两百万亩,不过能分四万户。按照流民家庭大致的人口组成,一户不过四五人。夫妇二人、一两个半大孩子,或有一两位六旬左右的老人。
家中初生幼子和耄耋老者,皆未能抵达临乡,夭折或是病死于半道。
从《临乡集薄》上的人口数据,便可见一斑。
“年八十以上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五,六岁以下廿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七,凡廿五万八千九百五十二。”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凡五千一百八十三,多前四百卅八。”
临乡百万人口中。年纪在八十以上者,只有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五人。年九十以上,更是只有三千四百九十人。临乡本是一片白泽,别无寸土。百万人口中,绝大多数皆是新晋移民。而流民又是移民中的大头。能够辗转千里,一路风餐露宿,抵达临乡的,多半是年富力强者。老弱皆不幸死于半道。
那为何六岁以下儿童,却有二十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七?
原因也很简单。抵达临乡后,生活富足,于是这二十三万多是新生儿。临乡的人口组成,正如国之初。年龄结构偏轻,劳力充足,无过多老人需赡养。锐意进取,偏向对外扩张。
如前所说。通过上计,朝廷能掌握各地诸情。
关于临乡的众多信息,皆藏在这一列列枯燥无味的数字之后。诸如大鸿胪、御史大夫、大司农等,朝廷重臣,通过《集薄》必然能得出许多关键信息。
看似无为而治的大汉,却拥有严密的监督体系。且能对天下各地,进行细致的数据量化。实在是太强悍。
单单一年一度的上计,便可见一斑。
也得益于对治下人口、田亩、收支的科学统计,刘备可以未雨绸缪。规划下一季的生产生活。比如,稻收完毕。刘备便第一时间抽调人手,对治下各处粮仓进行增修扩建。
临乡“城、邑十,港八,仓十,关一,砦二”。
城邑十座。港口八座。粮仓十座。关城一座。水砦两座。
十座粮仓中,有八座位于港口。剩下两座,皆是城仓:一座位于督亢,一座位于南关。督亢城仓,为临乡最重要的官仓。田赋收缴、米粮支出,皆出此仓。因位于督亢坡顶,四面被干栏重楼围绕,易守难攻,却也无从扩建。
南关城五百石的城仓,规模已然足够。容粮过巨,反倒风险骤升。若贼人全力围攻,必乱军心。
鸡蛋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篮子的好。
剩下便于扩建的八座粮仓,皆是港仓。
南港、西林港、郦城港、东港、督亢港、大利港、南广阳港、平曲港。
南港便是临香港。东港便是益昌港。除去拆除港口的楼桑,剩下十座城池皆有港口。粮仓建于港口,乃是为便于漕运。仓储亦有独立的体系。皆由督亢城仓下辖管理。刘备擢升大兄刘文为食俸六百石城仓令,便是为了管理临乡粮秣。
时下钱粮自然最为重要。将粮食交给刘氏一族管理,正当其用。以老族长为首的刘氏宗人,从此再无怨言。便是此因。
刘备少时,与宗人的关系并不算融洽。
少时跟母亲说起要将老宅建成坞堡。母亲未反对,却说了个樊重的典故跟他听。
樊重善于经营,把庄园管理得井井有条,所起庐舍皆重堂高阁,一派欣荣之景。母亲要刘备要学樊重,让涿郡刘氏也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并用前人之事,告诫刘备,自家和宗族,都要顾及到。
于是刘备将整个楼桑,建成了一座大坞堡。
说起来,刘备之所以能成为今日之刘备。母亲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就是这个一身大小姐病。即便身处逆境,亦乐观以待,相信人心向善,充满了与周遭破落家境完全不相符合的天真浪漫,颇多闺阁书香意气的母亲。给了刘备最宽广的心胸。
结合与生俱来的利落果断,轻财重义。再融入后世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视野。才成就了如今的刘玄德。
刘备是一面镜子。与之对照者,讨厌、唾骂、鄙夷的,其实是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卑微的,丑陋的自己。
于是假仁假义,哭来江山诸如此类的评价,甚嚣尘上。可无论如何诋毁,却永远抹不去刘备白手起家,无数忠臣义士尽相追随,三分天下有其一;凭一州之力数次北伐,功亏一篑被无数后人扼腕叹息的事实。
亦无法抹去直至今日,还有许多靠谱的说书人,愿意去说他的故事。
且还有人愿意听。
八座港仓,皆扩增到五百万石。
临乡可圩之田,或有千万亩之多。明年有南广阳城、大利城两座新城全力圩田。还有南关、益昌、容城,继续围淀造田。皆可辟出足量新田,安置迁户。故而两百万亩的官田,只增不减。今年被南部淀区水田拉低的产量,随着驯田的深入,明年地力尽显,均产还会走高。多置空仓,正当适宜。
兵精粮足,民心可安。
若不如此。刘备根基尚浅,又如能能守住三百里的地盘。
话说,随着三位归义侯就食封邑。此三人又皆以刘备马首是瞻。部下牧民与临乡多有往来,且结亲者亦逐渐增多。尤其是刘备娶了两位如夫人后,汉胡和亲趋势尤其明显。
口说无凭。实操为重。
莲夫人少时长于马背,驰聘草原。一身骑术并未荒废,且日精益湛,便是明证。
乘车轮舟陪刘备巡视各处港口。夜晚便歇息于船上。近几日起床忽呕吐不止。本以为是晕船所致,结果随行侍医诊脉后,却报有喜。
刘备大喜之余,亦颇松了口气。
华大夫药方,果有奇效。
这便送回,好生养胎不提。
洛阳之行在即,三位夫人先后有喜。看来,只能由七色艳婢一路同行。
1。148 七色婢女()
冬,有异星出现于狼星、弧星之间。
刘备还记得家中七位小姐姐的来历。好像是陈逸‘少爷病’发,自暴身份,想让刘备为他招募婢女。刘备耻于蓄奴,楼桑也无女婢。于是托田氏商肆的主事去涿县购买。结果小事变大。主事又通报家主田韶。田韶以为刘备要蓄奴。这便将七位小姐姐高价买来。亲自送到楼桑。
七位小姐姐,琴棋书画,女工庖厨,生活居家技能全满。虽未曾亲自验证,想必房中术亦是满级。
后又随剑绝,苦练剑击。
据说。七人合击术,已炉火纯青。剑绝未雨绸缪。为能在自己病情恶化,失控暴走时,还有人能掣肘压制。便将能克制天下剑术的神技,皆融汇于此合击术中。
这些都是刘备最近才得知的。
嫣、绾、缃、碧、黛、霜、黎,七位小姐姐,实在是,强大。
看似单薄的锦衣下,皆身披一层内甲。由细密钢丝和复合软垫合甲而成。防御力,尤其是防穿刺堪比搪瓷札甲,仅次于吞光搪瓷甲。内衬“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的素纱襌衣,亦大有不同。
绾儿姐来自西域。有一头漂亮的亚麻色长发,与绾丝色近。故而母亲以‘绾’命名。为穿着方便,便用从母亲处学来的满级女红技艺,将‘轻烟笼身’的素纱襌衣,改造成了上下分离的西域款式。并沿边缘,用艳丽的丝线绣上繁花枝蔓。还巧妙的用盛开的花朵遮掩关键。
少年刘备无意间瞥见,当晚便梦溢。
所谓好事不出门。后来,七位小姐姐皆将素纱襌衣,改成了上下分离的样式。又被刘备酒醉失言提醒。这便将松松垮垮的足衣——绢面夹袜,换成素纱。时下的绢面夹袜,皆用整幅绢缝制而成。缝线位于脚面,袜筒向后开口,袜口有袜带。穿在脚上后,须用袜带系于脚脖处。颇为松垮。
改良后的素纱足衣,浑然贴合,长过膝盖。袜筒上开,变前缝线为后竖线。袜口处绣满宽边繁花,并设细丝带固定。
先是七位小姐姐换装,后有乌莲跟风。刘备的喜好,又如何能瞒过公孙氏?
于是西域襌衣、素纱足衣,风靡宫中。
实在是大爱。
最先有孕的公孙氏,已颇显怀。副伏罗氏亦十分明显。刚刚有孕在身的乌莲,妊娠反应却比两人更为剧烈。甚至只能吃流食。担心她营养不够,刘备便用蜂王浆和果仙冻为食,并辅以各种珍稀滋补。
家中侍医更是日夜陪护不提。
醒时告诉刘备,梦见身披彩霞与刘备策马奔腾在塞外草原。问过家令士异,告知乃是吉兆。身披霞衣,必生贵女。
贵不贵,不重要。关键是母女安康。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夫人皆有身孕。刘备如何敢大意。
小雪前五日。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