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外有廊,廊下立柱,柱间有墙,墙上辟窗。皆坚木包铁,覆盖搪瓷甲片。前后左右还有绣衣吏守卫,自当固若金汤。
听闻密室内的女道和诸母皆已就寝,刘备这便与七位小姐姐相伴而眠。
击鞠大赛在即。所幸诸事有主簿贾诩打理。金水小市人来人往,当真是门庭若市。临乡名产,尤其是诸如火玉华胜、金丝毛毯、狐嗉大氅、毳裘锦褥、鸡鸣华枕,琉璃香露这些入宫的贡品,更是被疯抢一空。话说,洛阳权贵多如牛毛,购买力实在是太强悍。整日车水马龙。车内公子贵妇,无需抛头露面,可一车驶入泊楼,由内部入精舍,选择心仪货品。
解决了泊车难题,不得不说。乃是一大创举。
最奢侈品,上述种种皆不在列。
作价一千万钱的驴车,才是顶级奢侈品。
驴车用马车架构,与刘备自用的机关马车相仿。车厢坚木包铁,覆黑釉搪瓷甲片。设钢轮、板簧、坐垫,三重减震。开侧窗,装白琉璃透光。车门下设伸缩踏板。门开落下,门关升起。上下皆宜。车前车后,还设有四座青铜琉璃车灯,用于照明。
内部更是巧夺天工。
根据不同功用,置护卫、盥洗、庖厨、餐饮、住宿,等机关内饰。再辅以四头强壮的渤海黑驴牵引。
连车带驴,作价千万钱。
本以为曲高和寡。
不料将护卫、盥洗、庖厨、餐饮、住宿,五辆可用于野外宿营的驴车,在‘百工机器’门前围成一圈。机关车各自开启,分分钟搭建成一座攻防兼备,又安全舒适的车房营地时,顿时轰动洛阳。
第二天,样车便被人豪掷五千万钱买走。
还接了数套订单。
所以说,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果然是对的啊……
煌煌天汉,无双洛阳。
有钱人,实在大有人在。
不久,这套样车便出现在陛下的西园。献车之人,名唤董卓。
董卓。
从黄门令左丰处听闻此名时,刘备不由两眼一缩。要不要先除之而后快?
左丰又言道,陛下圣心大慰。准备复用董卓为河东太守,再升并州刺史。
刘备这才知晓,董卓竟是上一任的西域戊己校尉。
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置于西域,掌屯田事务。有丞、司马各一人,侯五人。汉末废除,明帝复置。章帝建初元年又废,和帝永元三年再置。
戊己校尉最初置于交河,后由交河移至高昌,再由高昌延伸至柳中。交河至柳中,东西约两百里,便是后世吐鲁番盆地的绿洲中心。据《魏书高昌传》记载:其地“东西二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云高昌”。此地“气侯温暖,厥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宜蚕、多五果、又饶漆”。“引水灌田。出赤盐,其味甚美”。“多蒲桃酒”等。
说明此地自然条件良好,作物繁多,殷实富庶。
十分适合屯田。
屯田的好处,深谙此道的刘备又岂能不知。除去吸纳同化西域流民。最主要便是能为戍边军士及家眷就地而食,提供军粮。能够自给自足,免去朝廷要远从凉州运粮之苦。对朝廷屯驻西域来说,乃是最经济有效的养兵模式。
都说董卓粗猛有谋。此时献车便可见一斑。
必是听闻不日将开朝议,商讨西域通路事宜。这便趁机献车,好复为朝廷所用。他既做过戊己校尉,自然熟知西域诸事。若得精兵猛将,未必不能马到功成。
若被他乘势而起,斩将立功。乃至尾大不掉。董卓乱汉,势必无可避免!
不行。决不能让他插手西域。
1。62 五陵少年()
托黄门令左丰密切关注朝议事宜。刘备这便加紧研读段太尉平羌手札。
主簿贾诩,最近举步生风,日程甚满。先时居于将军府前院西楼。如今索性搬入金水市楼,就地办公。处理市中大小事宜。
金水小市,乃是大长秋兼领尚书令,大内官曹节亲自为刘备奏请。乃刘备私人所有。正如刘备食邑临乡,一切所得,尽入私囊。市中官吏,亦是临乡侯家臣。
见过临乡种种名产,饶是号称算无遗策的贾诩,亦大为惊奇。许多人,甚至穿越大半城郭,只为到设在临乡百货附楼一层的水洗公厕,去如一次厕。而附楼二层以上,便是泊车楼。
窥一斑而知全豹。
诸如最近风靡洛阳的机关驴车。更是巧工到了极致。今驴与马同价。一匹上好的渤海黑驴,作价两百万钱。四头便值八百万。一辆机关车再卖两百万。这便是一千万钱的来由。
百工机器商肆,已接了十套,五十辆机关驴车的订单。仅三成的订金,就收了一亿五千万钱。
皆存入金水赀库。一万石的临乡名产,以每日流水估算,甚至买不足月!
贾诩告知刘备,刘备已六百里加急,传讯临乡。让两位家丞月末前再发一万石名产抵京。至于名产组成,则根据市中库存自由组合,不要拘泥。
两亿入库。捉襟见肘的财政,顿时大为缓解。刘备的诸多构想,亦能加快实施。
百官宴请,自当来之不拒。
反正刘备的官职,多属加官,亦有荣宠性质。给事黄门侍郎倒是实授。但陛下又诏曰,便宜行事。于是去不去皆可。俸禄却一直足额发放。只是相较连年增加的献费,这六百石的俸禄,实在是不值一提。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陛下,驴车好棒啊。
临乡侯,只需你努力,明年朕又有新车啦。
所谓无官一身轻。在洛阳,刘备是典型的‘闲侯’。且深得圣宠,又为人豪爽,出手阔绰。百官自都愿与他相交。
一来二往,朝中百官尽皆熟络。乃是后话。
时下刘备第一要务,便是准备三日后举办的击鞠赛。
杨奉、徐晃等人重金定制的护具、鞠杖,亦被商家送到府中。做工精美,用料上乘,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上手一试,果然出众。菟园游侠也算是有心了。
正如被大大扩展的商业观一样。
等到了洛阳,刘备方知。许多原本已经理解很透彻的词语,却还是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比如说,邑。
在时下,便有着广泛的含义。
说到邑,刘备首先想到的便是,邑落、乡邑、城邑。诸如此类。
不曾想,还有一种邑,称为陵邑。
顾名思义,陵邑内居住的,皆是帝陵的守陵人。
陵邑制传统,始于西汉。在西汉初年,守陵人的身份极为高贵。他们居住的地方也不同寻常,乃是一个经过精心规划的大型城邑,规模仅次于都城长安,称“陵邑”。这些“陵邑”的行政级别,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居住在里面的人非富即贵。
只有巨富、高官和豪杰,才有资格迁入陵邑,为先帝守陵。
著名的陵邑,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邑”。“五陵”于是便成为富豪聚居之地。因此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便被称呼为“五陵少年”。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想想,不正是刘备与二袁、曹操等人过的日子嘛。
前汉时,历代先帝的守陵人。
有三类:巨富、高官、豪杰。
此也佐证了两汉任侠成风,豪杰地位很高。
后世一提‘江湖’,便自然而然的把其与俗世隔离。认为‘江湖’是一个相对较小,且较为隐秘的小圈子。而侠客与普通人完全是两个世界。
故而。后世市井小民见到身佩刀剑的侠客,皆敬而远之。避恐不及。想想也是。平日连菜刀都难得一见,何曾见过如此长的大家伙!
要亲命了哇!
怎么说呢。
造成‘江湖’范围,逐渐缩小的根本原因。乃是历代王朝刻意打压的结果。
宋元时期,佩剑风俗日渐落幕。宋朝重文轻武,不再有尚武之风。民间禁兵器,朴刀成唯一合法持有物。到了元朝,因害怕百姓造反,更有“汉人、南人十户人家{每保},只能共用一把菜刀,且平时菜刀只放在保长家中,用时需申请”这样的苛政。
随佩戴刀剑范围的逐渐缩小。原本和世俗同等规模的‘江湖圈’,亦逐渐萎缩。乃至脱离市井生活。变成一种不被大众所了解的小群落。成为武侠的专属世界。
然而在大汉。
国土有多广,江湖便有多大。
任侠成风。
正因如此。说书人才说,时人有两种身份。
须知,豪杰亦是守陵人!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是江湖。
刀剑无眼,且护妥卵蛋。
一刀两断。就这么爽利。
不能理解此处,而用后世王朝反推我大汉。还言之谆谆,听之藐藐,理直气壮的得出种种谬论。此与‘将千里马去势,以配庸人’是一个道理。
今汉虽不再大肆督造陵邑。然风气不改。
诸如二袁、曹操,刘备这样的世家公子,汉室豪强,皆被时人称呼为‘五陵少年’。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京洛少年,便如刘备这般,俊美多金,英姿勃勃。
至于妖女嘛,还未有幸得见。刘备表示,很期待。
三日转瞬即过。
一大早,左丰亲随小黄门便赶来府中,领刘备前往南宫阿阁。
阿阁在南宫兰台北。
乃是陛下检阅部队之所。史有“明帝御阿阁士众”的记载。
南宫内建藏书石室,为档案典籍库,称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和帝后,东观收藏渐盛于兰台,修史即移入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