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阗王尉迟安国,知长史亲赴,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
“拜见长史。”于阗王路边行礼。
“拜见大王。”刘备下马回礼。
“得知长史亲来,鄙国上下皆翘首以盼。”于阗王笑道。
“大王日理万机,却为下官出城十里。备,不胜感激。”刘备亦笑。
“长史且随我入城。请。”
“请。”
两人这便携手入城。
1。185 抛砖引玉()
于阗王尉迟安国,设宴王宫大殿,为长史一行接风洗尘。
时下于阗国,已转信小乘佛教。从人种上说,于阗国人,乃是南迁后滞留在昆仑山北麓的塞人。
汉化程度颇高。城内佛塔耸立,民居多汉式风格。衣食住行,亦与中原相近。
正如刘备所说,域外诸国口中的遥远绿洲。是东西方文明的熔炉。除去是玉料的主产地,亦是丝绸胡服主要的加工地之一。从关内贩来的整批丝绸,在于阗制成成衣,经由南道丝路贩运到贵霜等地。赚取巨额利润。
手握丝绸成衣和于阗美玉。于阗国王,焉能不富。
与丝绸来料加工不同。于阗美玉,多以原料贩卖为主。将从昆仑山上采下的玉料,转运关内。有中原匠人,加工成各种美玉。
究其原因。除去大汉对佩玉的仪轨相当严格外,缺乏技艺精湛的玉器匠人,也是原因之一。
时下玉料多被做成挂件,或配饰。玉质器皿却非一般人可以享用。故而,遣人来昆仑采美玉的多是各路王侯。玉器可以传世。
诸侯王,来采一次也就够了。所造玉器皆可传给下任诸侯王。
于是,于阗王便以为,刘备此来乃是采为私用。
西域诸国已有风传,长史大人即将获封王爵。
汉庭的诸侯王,与西域各国的国王,其实是两个概念。
西域诸国属于藩邦。诸侯王却是封国。
酒过三巡。刘备这便道明来意:“下官此来,乃是为整顿玉石开采。”
“不瞒长史,玉石开采之所以混乱,正因多方势力参与其中。背后之人皆汉庭贵胄,本王实在是有心无力。”于阗王这便言道。
刘备轻轻颔首:“下官知大王所虑,此来便是为大王分忧。”
“不知长史欲从何处入手?”
刘备微微一笑:“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既如此,本王又当如何?”
“大王只需将消息传出,不出数日,便可见分晓。”
“便依长史所言。”于阗王这便举杯。
“请。”刘备亦举杯。
宾主尽欢,于阗王又遣人将刘备一干人等送往驿馆。长史代天子行使西域,身份何等尊贵。如今亲临于阗,国人皆与有荣焉。
刘备饮至微醺,出宫后见路上行人载歌载舞,阻塞于道。这便下马,趋步前行。
行人见状,纷纷上前行礼。口呼:长史大人。刘备亦频频回礼。
长史少年英姿,相貌堂堂。恰逢华灯初上,月满中天。君子如玉,英气勃发。举手投足,一身贵气。人群颇多钦佩,皆窃窃私语,果是汉家麒麟。
史涣、阎行等人,护佑在刘备身侧。鲜衣怒马,目光如炬。警惕心怀不轨之宵小之辈。
好在刘备来的突然。便是有宵小,亦不及准备。于阗民众夹道相迎,将长史一行送入驿馆。
于阗国本与汉庭关系紧密。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至于阗。以此为据点,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时,于阗皆出兵相助。时南道诸国,唯于阗、鄯善最为强大。且一直与汉庭保持良好关系。
奈何随班长史故去,形势急转。
起初,前任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因生恶疮而死。赵评之子前往于阗迎接灵柩,路经拘弥国。拘弥王成国和于阗王建一向有怨隙,于是便对赵评之子说:“于阗王令胡医持毒药涂创中,故致令尊死耳!”赵评之子信以为真。回来后,便将此事报告敦煌太守马达。时正逢王敬接任西域长史,马达命王敬秘查此事。
王敬遂去往于阗。经过拘弥国,拘弥王成国又对王敬说:“于阗国人打算拥我为王,可用害死西域长史的罪名,将于阗王建诛杀,于阗一定归服。”王敬贪立功名,这便同意。抵达于阗后,王敬设酒席,请(于阗王)建赴宴,欲暗中加害。
有人将阴谋密报于阗王建,建却不信。言道:“我无罪,王长史何为欲杀我?”
次日,于阗王率百官数十人前去赴宴。宾主落座,于阗王建起身敬酒,王敬却喝令左右将他逮捕。
见事不妙,随于阗王赴宴的百官皆突围逃走。又见长史左右,皆无杀建之意。时拘弥王成国的主簿秦牧也在宴会上,他持刀站出来说:“大事已定,何为复疑!”
即上前将建斩首。
国王无故被杀,此仇岂能不报。
于是,于阗国侯、大将输僰等集合部队攻打王敬。王敬拿着建的人头上楼宣告:“天子使我诛建耳!”
输僰不听。冲到楼上,斩杀王敬,悬首于市。后,输僰自立为于阗王,于阗国人便又将他杀死,另立建之子,安国为于阗王。
敦煌太守马达听闻新任长史被杀,欲率军出塞,攻杀于阗国。桓帝不准,将马达征召回,改任宋亮为敦煌太守。宋亮到任以后,晓以利害,欲劝说于阗人自行杀输僰,以谢罪。却不知,此时输僰已死月余。于是于阗人便将死人的头砍下,送到敦煌郡太守府,此事便不了了之。宋亮稍后方知,于阗国送来的乃是死人头,自己已成西域诸国笑柄,内心懊悔不已。
于是深恨于阗国。
而后,汉庭便与于阗关系,急转直下。
直到刘备继任长史,再通西域。亲诏于阗王安国,前往它乾城。于阗国人皆以为,刘备欲报死人头羞辱之耻。国君此去定有去无回。岂料国君抵达它乾后,长史殷勤招待,又平安送回。国人皆心存感激。
今日,长史又亲身到访。
此等胸怀,又如何不令国人钦佩。
听闻长史向来爱恨拎清,恩怨分明。此事,本就是西域长史王敬贪功,先纳流言,又设鸿门宴,乃至于阗先王被杀。这才引发了一些列的连环杀戮。与现任于阗王安国何干。
再者说,擅杀长史,又岂能不兴兵讨伐!
汉庭示弱在先。后又心有不甘。欲不费一兵一卒,挽回颜面。结果被骗,啪啪打脸。怨得了谁来。
这件事做的,怎叫一个寒碜了得。
若换成刘备,事情又岂能沦落到今天!
一入使馆,刘备立刻收敛笑容:“小心戒备,谨防夜袭。”
“喏!”史涣、阎行,双双抱拳。
正所谓抛砖引玉。若盗采玉石的豪商,真是秦牧,且身份又如刘备所想。听闻刘备此行乃冲自己而来,必不会坐以待毙。
“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料想,敢手刃于阗先王的秦牧,也不是个逢事便磕头烧香的主。定会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
自刘备入城,消息已传开。
作为富可敌国的隐形豪强,用前半夜的时间来准备,应该足够了。
1。186 鬼火焚街()
宫廷晚宴时,刘备与于阗王的对话。未等罢筵,便被宫中内线传出宫外。长史舍“假鼓吹幢麾”。骏马戎装,一人数马,领麾下精骑日夜兼程赶来。必有大事。
果不其然。乃为美玉而来。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是其一。
长史假美玉之名铲除异己,欲独吞玉石交易是其二。
长史是否已阴知内情,别有所图是其三。
尤其第三条。更让幕后之人如坐针毡。
巨额利益,身家性命,军国大事。相互交织,来回踱步,不知如何决断。忽听院中鸡鸣,猛抬头见天已露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便痛下杀心:“来人!”
“主人。”便有苍头(家奴),闪身入内。
“速去。”
“喏。”苍头领命退出,又听家主言道:“得长史首级者,赏千两金!”
“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苦心经营三十载。眼看功成在即,却变生肘腋。岂能未战先怯,将这份偌大的家业,拱手让与他人。
便是西域长史又如何。
轻身涉险,远道而来。身边只有寥寥百人。老夫在城中各商肆作坊,藏有苍头奴兵数千。皆是西域路上亡命之徒。先前长史令麾下鲜卑虎贲,割头赎妻。路上马贼走投无路,纷纷来投。与长史有生死大仇,正可一用。
只需着于阗兵甲,趁乱攻杀长史。便可如旧事,嫁祸于阗王。
麾下得知长史被杀,又岂能善罢甘休。待大军来时,只需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入城,便是大功一件。战后论功行赏,必得重用。那时,于阗国政尽入我手。再吞拘弥、皮山等周边小国,称霸南道,垄断玉石开采。待兵强马壮,大事成矣!
越想越美,越想越热。心中只剩熊熊野火,再无半点畏惧。
鸡鸣时分。
便有大队人马,外裹黑袍,由城中商肆作坊,街巷里弄,鱼贯而出。很快便汇聚成一股洪流,向驿馆扑去。数千之众,如何能瞒过城中父老。眼看暴露,贼人索性脱去罩袍,露出一身于阗铠甲。
见是城中守军,于阗父老不疑有他。皆临轩窥探。互相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却不知数千大军,星夜开拔,欲往何处?
“主公,有三千贼军着于阗兵甲,直冲馆舍而来。”史涣这便来报。
“依令行事。”刘备微微一笑。
“诺。”史涣领命而去。
馆舍院落立于闹市之中,数条长街纵横交错。平日里车数马龙,交通便利。不料今日却顷刻间,被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数千贼军,围成铁桶一般。
有道是酒壮怂人胆,权涨小人志。
见己方势大。便有一贼将,跨步出列:“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