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繇登临城楼。俯瞰一望无际的滔滔白泽。豪气凭生。只需将这千里白泽,化为千里良田。主公大事可成呼!
当整个蓟国,上下勠力,官民同心,全力屯田安民时。
洛阳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刘备正襟危坐。
由赶来探望的黄门令左丰,宣读封赏诏令:
“擢升军主簿贾诩为辅汉大将军府,右丞,秩两千石,‘银印青绶’。”
“臣,拜谢领命。”
封赏虽出意外,可真到这一刻,贾诩仍不禁心潮澎湃,血脉奔流。
“擢升军曲候麴义为辅汉大将军府,别部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领命!”
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别部司马。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麴氏先登,正适领此职。
麴氏三兄弟,麴演、麴光、麴英皆为别部军曲候。
“长史盖勋、从事中郎傅燮兼领蓟王宫舍人。”
“臣等,领命谢恩。”
“别部司马,兼领蓟王宫行人。”
“臣,遵命。”
大将军府右丞贾诩已身兼蓟王宫庶子一职。故此次只加封了长史盖勋与从事郎中傅燮。
与另外几名军司马一样。麴义亦食双俸。
府中四大门客,杨奉、李乐、韩暹、胡才,亦授六百石军曲候。
将军府上下,皆大欢喜。
比起临乡王宫,洛阳大将军府受封人数虽少。却也十分热闹。
昨日,刘备刚施完第一副药。身体稍微转好,这便封赏群臣。刚好与蓟国同步。
也是刘备在六百里发去临乡的王命中,约定的时日。
待封赏完毕。刘备这便起身,返回中庭。右丞贾诩自会招待黄门令不提。
“大将军有恙呼?”身为黄门令,左丰自善察言观色。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却不动声色的笑道:“主公偶感风寒,抱有小恙。已让府中良医诊治,虽不能药到病除,却也无妨。只需按时服用汤药,细心调理,不日便可痊愈。”
“原来如此。”听闻刘备并无大碍,左丰这才松了口气。
贾诩这便摆宴,与黄门令左丰欢饮。
席间。贾诩旁敲侧击。细问日前陛下家宴诸事。
黄门令左丰,不疑有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所见所知,娓娓道来。
贾诩默记在心。
将军府中庭。刘备登临二楼寝宫。
陪刘备合气过的安若素,已卧床数日。想想便可知原因。
刘备心生不忍,也已停药数日。
“主人。”见刘备入内。安氏三姐妹这便近前行礼。
见安若素亦要挣扎下床,刘备急忙前去制止:“勿动。身体好点了没?”
“好多了。”安氏姐妹乃安息国人。失血过多,尤显面色苍白。
“我之病,却让你受苦了。”刘备面露歉意。
“主人何出此言?”安若素眸中深情尽露:“奴婢能早晚侍奉身侧,温酒暖床,求之不得。听妹妹们说,主人已停药数日。这如何使得。余毒未尽,久必成害。主人身系万千人之安危,当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因小失大。”
“唉……”刘备一声长叹:“我知道了。”
1。19 马儿快跑()
蓟国七月初立国。八月便要案比。上计令陈逸马不停蹄,往来各县,统计编户齐民。
与众多同僚一样。陈逸亦受封蓟王宫行人。得食双俸。
好在余下五县,编制健全。年年案比上计,未有疏漏。
粗略统计。除去饱受水患的雍奴薮,四县颇有民众。数县相加,有百万之民。
而临乡一地,便有民一百五十余万,比五县之和还多。足见繁华富庶。
楼桑南溪。
排建的五层干栏重楼,油漆新干,木香扑鼻。
年前,楼桑令乐隐,见缝插针。沿西林边界排建高楼、院落。安置分到楼桑的千户北地羌人。
又以清溪为界,辟成北溪、南溪,二街衢。每衢分五百户。羌人善牧羊。出后院,林中野地长满苜蓿,可割来喂养。前院便是良田,户户五十亩,下楼便可耕种。
且周围皆是东羌族人,彼此抱团取暖,互相帮衬着,十分便利。
自打被举族贩来,已将满一年。没有了初来时的惊慌,生活日渐安逸。
汉家高楼令人生畏。楼桑的富足繁华,更是闻所未闻。邑中汉胡相杂,关系融洽。便是偶有争执,官吏亦秉公执法,帮理不帮亲。言行决断,有法可依,令人信服。
再加里魁、衢长皆是羌人。汉律法规,用羌语口口相传,告知族人。
何事可为,何事可不为。何事万万不可为。皆让羌人心知肚明。有道是不知者不罪。若明知故犯。便怨不得旁人。
王上明以照奸,高薪养廉。楼桑宽法严律,吏治清明。
加之刺奸、贼捕,日夜巡视。足以震摄宵小。
若把楼桑比作文明的熔炉。
演武场、赛马场,学坛、女校,四市、八景。楼桑重器,十万邑民,皆是薪柴。柴高火旺。日夜煅烧。熔炼出好一炉,煌煌炎汉。
楼桑乃国兴之地。又是蓟王故里。能人辈出,干吏众多。学坛,女校的学子,还未学成出仕,便在楼桑各处充当实习生。
日积月累,熟能生巧。
等学成出仕,政务已得心应手。
故而属楼桑官吏,被抽调到五县最多。
乃至十里楼桑,人手不足,捉襟见肘。楼桑令乐公亦亲临各处,填缺补漏。
正值稻作旺季。
好在临乡农作机器早已普及。熟练老农二三人,互相帮衬。五十亩良田,一日便可种完了。
多亏义舍良医救治及时。马驹儿母亲捡回一条性命。
休养半月,第一批搬入新居。偌大的重楼,母子二人居住,实在太过空旷,亦过奢侈。
马驹儿这便将在船舱内结识的孤寡老丈,接回家中。全当祖父赡养。
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日子渐有起色。
楼前水田,已被老丈与几位老农,使一种名唤插秧机的汉家机关器,合力插满。
一顷秧苗,一日可成。
实在是太省气力。种田何时变得如此容易。
农事无须马驹儿操心。放羊才是第一要务。
出后院便是西林。马驹儿正仰卧在一株老树枝杈,目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望着白云舒卷的碧空。
一时神游天外。
也不知父亲现在何方。是不是又娶了别人。有没有生下弟弟妹妹……
树下林间草甸,羊儿散落周围,悠闲的咀嚼着嫩草。
“马驹儿。”潘獐儿推门而出。在家未寻到,知他在放羊,这便赶来后院。
“我在这。”树杈上的少年,懒洋洋的伸手。
潘獐儿身如灵猴,攀上老树,躺在另只杈上。
“有事?”过了片刻,马驹儿问道。
“豆丫姐给你找了蒙师,怎不见你去。”
“我去上学,羊怎么办?”马驹儿反问。
“也是。”潘獐儿也没什么好办法。
“朱獾儿怎没来?”马驹儿随口一问。
“你不知道?”潘獐儿反问。
“怎了?”
“豆丫姐要成亲了。”潘獐儿随即道明原委:“听朱獾儿说,前几日在赛马场外看到一匹宝马,要去买来给豆丫姐充做贺礼。”
“……”
见马驹儿没有说话,潘獐儿亦未出声。
豆丫姐,名‘蔓’。乃是刘氏老族长,九叔公家的长孙。
刘备不及成年,便南征北战,时常出门在外。黄叙、太史慈,魏疏,还有再后来的潘獐儿、朱獾儿,马驹儿等一众少年,平日里没少受她的照顾。
出身白湖女校,乃国令士异门下高徒。又常在义舍帮忙。眼看年岁渐长,落落大方。
母亲便做主,许配给了刘备少时好友,临乡侯府洗马,苏双。
苏双与刘备自幼相识。乃至交好友。母亲将刘氏一门中与刘备相伴长大的刘蔓下嫁,足见情厚。
又过了许久,马驹儿猛然坐起:“走!”
“去哪?”
“去寻朱獾儿。”
“噢!”
两人这便循路赶往西林。
舫车就算了。马驹儿等少年皆不喜乘坐。
马驹儿总以为,那是给老者和妇人乘坐的。
二人年纪不大,脚程却快。一路如风,比四骡舫车还先抵西林港。
潘獐儿问过港口的一名守卫。得知同伴下落。这便与马驹儿向城内走去。
今天是赛马日。
西林邑中,游人如织。呼声震天。无论汉人,胡人,又或是羌人。皆为之疯狂。
在临乡人看来。没有什么是一场赛马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赛一场。
“朱獾儿!”到底是多年好友。潘獐儿在人群中一眼就寻见了朱獾儿。
这便与马驹儿双双挤上前去。
“你们来啦。”朱獾儿咧嘴一笑。
见朱獾儿站在一匹体形瘦小,样子丑陋的黑嘴黄马旁边。
潘獐儿不禁一愣:“这就是你说的宝马?”
“对。”朱獾儿笑着点头。
“你确定?”马驹儿也一脸诧异:“这匹瘦马,别说骑乘,便是耕田亦力有不逮。如何能称宝马?”
“黄马黑喙称騧(gua)。”朱獾儿笑道:“别看它瘦弱,但这匹马脚程迅疾,一般驽马望尘莫及。”
“你如何知晓?”马驹儿又问。
“乃是从苏双大哥手书的《相马经》上看到的。”朱獾儿挠了挠头,憨憨一笑。
“原来如此。”马驹儿轻轻点头。苏双善相马,世人皆知。蓟国被塞外胡人称为万马之邦。一点都不夸张。
几人正说着,忽听马后有人粗声喝道:“喂,都说了此马不卖。你们还在这聒噪(guo zao)什么!”
马驹儿抬眼一看。见一半大青年,正手握缰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