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也是。既是治病救人。又为何装神弄鬼,假借符水。国医令华大夫早有言,符乃药汁涂抹而成,遇水散落,重变成一碗稀汤药。
仅此而已。
“启禀王太妃、王妃。国内太平道,定要连根拔起。否则祸国殃民,遗患无穷。”南港令李永,肃容起身。
“明廷所言极是。”南港属吏纷纷起身奏报。
“此事王上已有计较。”蓟王妃言道:“莫让这些跳梁小丑搅了兴致。来,我代王上敬各位。”
“敬王妃!”南港属吏纷纷举杯。
再抬头,一干反贼已被抬下,鲜血亦被抹去。除去几处被飞虻箭射穿的箭痕,漆木地板又被擦拭一新。
鼓乐再起,舞姬重归。国令取盛装蒲桃美酒的鎏金酒壶在手,打开壶盖,遍示众人。并无机关,亦无隔断。内胎圆润,工艺精良,正是寻常酒壶。
士异笑着摇头:“心怀叵测,暗藏不轨。人前人后,变换嘴脸。长此以往,心魔滋生。
害人害己。
好端端的一场国宴,险被宵小之辈无端毁去。”
南港令李永叹道:“自己包藏祸心,又岂能正视他人?”
“正如茶馆所说评话,汝南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杯弓蛇影也!”国令士异,一语中的。
茶馆中,时人汝南应劭之《风俗通义》,甚是风靡。可谓人尽皆知也。
南港属吏,纷纷点头。
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沉疴顿愈。后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
“问心无愧,神鬼避之。”国令士异,目光如炬。
殿内众人,继续畅饮。其乐融融,恢复如初。
中途的小插曲,反成了新鲜谈资。罢宴后,经由南港属吏之口,广为流传。
不出所料。那些被收监入狱的太平道徒,必遭严刑拷打。供出同党,指日可待。
又五日,恰逢大堂会。
临乡三百石以上文武百官。皆有出席。
见临近午时,王太妃、王妃,便又设宴,款待群臣。
席间。国令士异又命宫女取一琉璃酒壶,和一金爵入殿。
言道:“大王远行西域,不辞辛劳。鏖战沙场为国尽忠,亦心系我等。六百里送来菖蒲酒一壶。士异不敢独享,这便与诸位同乐。”
“可是孟陀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之菖蒲酒?”楼桑令乐隐起身相问。
“然也。”国令士异笑言:“听闻乐公好酒,果不其然。”
见同僚皆报之以善意的哄笑。已被勾起腹中馋虫的乐隐四面作揖。堂上更加欢笑。
不等笑声落幕,士异又道:“奈何美酒难得,数量不多。人限一爵。请国傅进前赐酒。”
国傅黄忠整衣离席,龙行虎步,自跪帘下。手捧金爵,将美酒一饮而尽。
“臣,谢王上赐酒。”
“请右国相进前赐酒。”
“臣,谢王上赐酒。”
“请左国相进前赐酒。”
“臣,谢王上赐酒。”
“请右国令进前赐酒。”
“臣,谢王上赐酒。”
二千石、比二千石后,便是千石。上计令、国医令、家马令、各城令,各营司马等,纷纷进前赐酒。
比千石后,便是六百石。
太仓令,上计丞、国医丞、家马丞、各城丞,各营军曲候……
依次进酒。
喝过菖蒲酒的高官大吏,互相交头接耳,谈性正浓。
“噗——”殿前忽生异响。
待众人闻声抬头。只见一人五体投地,急声告罪:“臣殿前失仪,死罪!”
因俯首在地,故看不清是何人。
国令士异居高笑问:“都水长何故如此?”
“是他?”听左国令士异报出官名,右国相耿雍这便醒悟。
刘备还是临乡侯时,曾设‘河堤行人’一职,治理淀区水患。
此人名叫卞纪,字元纲。不仅精通先贤王景诸多治水篇章,亦对其所作《大衍玄基》,颇有心得。
后为治水官。六县为国,卞纪顺理成章为都水长,兼领王宫行人。
“臣……从未饮过此酒。见爵中酒色发绿,隐隐透着股药味。以为此酒有异,故而未能入口。”卞纪辩解道。
士异叹了口气:“菖蒲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入口甜香而不腻,略带药味而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气清爽。诸位以为然否?”
“正如左国令所言!”
“……”卞纪浑身抖如筛糠。
中计了。
杯弓蛇影,音犹在耳。不料自己亦未能躲过。
“都水长还有何话可说?”说话之人,乃是蓟国妃。
“臣……无话可说。”卞纪再抬头,已涕泪横流。
摘冠在地,只见满头白发,竟未老先衰。
“想来这几年都水长,过得也不易。”蓟王太妃一声叹息。
“臣,首鼠两端,日夜煎熬。今日,终能以真面目示人。”
“你究竟是何人?”蓟王妃问道。
“臣,姓卞名纪,字元纲。王妃所问的另一个身份,乃是黄巾三十六方渠帅之:卜己。”
“卞纪、卜己。姓名各去一半。”蓟王妃言道:“都水长,劳苦功高。修堤筑渠,治理国中水患,造福万千百姓。日前又上疏千言,欲修长渠,通连国中多条河流。我已命二位国相看过,此举与国有大利。正欲上报蓟王。事到今日,如之奈何。”
“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卞纪怆然一笑:“卞纪先遇大贤良师,后遇主公矣。”
“先入为主。”蓟王妃轻轻点头:“各为其主,亦是人之常情。然国法不容私情。念你在蓟国恪尽职守,多行利国利民之事。今日,我便代蓟王做主,放你归去。山高水长,江湖路远。你且珍重。”
“臣,无言以对。”卞纪涕泪下拜。
帘后蓟王妃,从不轻易开口。然只需她开口,便无人反对。
长母之妻,一身侠义。
如何能不令刘备,敬之爱之。
1。45 再得贵子()
都水长,官名。秦及前汉属太(奉)常。
职“律,都水治渠堤水门。”
少府、水衡都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及诸郡国皆设此官。今汉惟郡国尚置。
卞纪除去官服,叠放整齐。再拜起身,躬身后退。转身后站定,又冲满堂文武百官,长揖及地。
王傅黄忠领群臣起身还礼。
正如蓟王妃所言,卞纪为官一任,忠于职守。修堤筑渠,治理国中水患,造福万千百姓。
临乡一地,圩田三百里。水脉相连,沟渠互通。变害为利,季季大熟。卞纪治水有功。
领食高俸,却一直未曾成亲。甚至连蓟王太妃亦曾过问此事。
卞纪上疏陈情。言,水患未除,无心成家。
现在想来,怕是另有原因吧。
孑然一身,出王城,入南港。登车轮舟自去,从此再无踪迹。
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便是这个理。
吕冲、魏袭,领绣衣吏四处捉拿太平余孽。所谓擒贼擒王。三十六渠帅之卜己离开,随他而来的太平道徒,纷纷弃官而去。
蓟王令发全境。首当其冲,高屋建瓴。将太平道定性为邪教。
但有太平教徒,皆以谋逆论罪。夷三族。
举国震惊。
蓟王视民如子,爱恨分明。治下多行仁政。今竟要夷人三族。
足见太平邪教,祸国殃民,罪恶滔天。乃蓟国心腹之患,生死大敌。
各城令长,又张榜安民。
言,只需痛改前非,交代罪行,从此与邪教一刀两断,便可酌情从轻发落。城内太平信众,纷纷到县治陈情自首。踊跃举证,牵连日广。
如前所说。汤药能治好的病症,又何须去劳烦鬼神。
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谁又想提着脑袋造反。
饥寒起盗心。
若非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谁会愿意去信那些虚无缥缈的鬼神。
见真有少数死忠,被夷三族。太平道信徒家人,为保全家性命,唯有忍痛割爱。
蓟国六县,再无太平道余毒。
周围郡国,纷纷效仿。幽州太平道,纷纷逃往邻近州郡,乃至实力大损。
国中详情,被二位国相六百里加急上报洛阳辅汉大将军府。
刘备便随手将密信递给右丞贾诩:“计成矣!”
贾诩双手接过,展开视之。
旋即笑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若心中无鬼,何必杯弓蛇影。”
贾诩此计,便可名:杯弓蛇影。
所考验的乃是人心。
蓟国名产船队,安然返回。一船未少,货物皆在。此乃第一疑点。
按照原先谋划。郭大等人一旦得手,便会连金代船,一并劫走。待运出金山,再放火烧船。如此一了百了,死无对证。亦无人知晓,船上货物已被暗动手脚。
明轮船既平安抵达,箱中金粉亦运入国库。显然郭大等人已失手。蓟国上下必然警觉。
于是在太平道贼人看来。王宫设宴,且只宴请南港属吏,必与这场未遂的黄金大劫案有关。
为防万一,便暗藏利刃。席间更是万分警惕。
赐酒时,更是紧张。与那些垂首下拜的官吏不同。太平贼人在赐酒时,亦不忘偷眼相看。
见宫女斟酒时,转动壶盖。这边猛然想到身份已被识破,蓟国欲暗中下毒,神不知鬼不觉,消灭太平道一干人等。
于是按照事前商定的计划。壮士断腕,弃车保帅。
死士明知蓟王妃剑术绝顶,仍挥刀送死。便是为了掩护这一切的主谋。
三十六方渠帅之卜己。
南港内的太平道贼人,有数人当场被捕,严刑拷打之下,有无招供。此处又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