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面纱之下,能“尽如人意”。
揭幂礼后,还需行交拜,同牢,合卺,结发等诸多汉礼。
五十六位公主,久居长安城,习汉话汉礼。彼此早已熟识。今又同居大室青庐,正窃窃私语。忽闻蓟王驾到。急忙收拢心情,各自端坐不提。
五十六位新人,同聚一室。横看成岭,侧看成峰。静待夫君刘备,亲手揭开幂篱。
“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之福不过如此。和亲五十五国公主,蓟王十倍于齐人也。
用三尺如意,挑开幂篱。乃为防万一。若有女刺客假扮新人,趁机行刺。三尺之内,以刘备身手,必然胜券在握。
在排列整齐的五十六公主面前,来回踱步。刘备旋即选定目标。
这便稳步进前,以自幼苦练的雌雄鸳鸯双剑起手式,轻轻挑开面纱。
将将显露一丝面容,便有艳光溢出。
待面纱全部挑起。珠辉玉丽,饶是明堂华灯亦为之黯然失色。此女姿容潋滟,有国色。
只是。二人虽是初见,却为何有似曾相识之感。
见夫君目露疑色。
新妇这便含羞下拜:“臣妾拜见王上。”
刘备猛然醒悟:“是你!”
1。138 尽如人意()
此女不是旁人,正是乌孙国使。
击鞠赛时,二人初见。眼看落败,急切间用鞠杖去勾刘备手腕,乃至坠马的西域击鞠手。
乌孙分大小昆弥。此女便是大昆弥长公主,汉名:素月。其祖可追至细君公主与军须靡所生“少夫公主”。虽同出汉室,可到刘备这辈,二人血脉已与路人无异。更何况,乌孙血统混杂,实行“收继婚”,素月长公主与刘备血统上并无瓜葛。也不姓刘,自然无妨。
只是,前有白卓,后有素月。西域神级易容术,实在是堪比神鬼。刘备当初还伸手去抓她腰带,坠马后甚至亲自揭面,查验气息。后来二人又在西域它乾城相见。那时,作为乌孙国使的素月长公主,还滔滔不绝,和刘备当面讨论奴隶贸易事宜……
刘备猛然眨了眨。低头再看,旧时模样依稀可辨。正所谓“白露暧空,素月流天”,又说“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长公主自有倾国之色。
“公主瞒得孤好苦。”刘备摇头苦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彼时女扮男装,只为便宜行事。王上切莫怪罪。”长公主盈盈下拜。
“公主何罪之有。”刘备伸手虚扶。
“还有众多姐妹未曾相见。王上切莫误了时辰。”公主柔声劝慰。
“如此,请公主稍候。”刘备语出并无歧义。
奈何“稍候”二字,却听得素月长公主,面泛桃花,羞涩难当。
刘备目光所致,又见一熟悉身影。这便信步走去,伸手挑开。
正是龟兹长公主白卓。
与刘备目光一碰,长公主眸中骤生波澜:“臣妾,拜见王上。”
“经日未见,一切可好?”刘备伸右手,柔声相扶。
“一切安好,只是常梦回白檀楼桑,与王上相伴的时光。”白卓柔声答道。
“公主情义,孤岂能不知。幸能与公主并肩杀敌,同床共枕。”刘备颇多感慨。
对普通人而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对如今的蓟王刘备而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一二。
终不能称心如意,十全十美。
今虽高居王爵,却也需听命行事。关东播乱,正准备大展身手,救万民于水火。陛下却不许蓟国轻举妄动。此时若轻起刀兵,必为文武百官及朝廷内外所忌。再有一干人等从旁煽风点火,推波助澜。陛下一怒削藩,蓟国危矣。
一人之喜,如果能抵万千百姓之悲。
“王上?”见刘备一时神游天外,白卓长公主悄声发问。
“哦。”刘备这便点头一笑:“一时失神,让长公主见笑了。”
“王上何出此言?”白卓柔声劝慰:“众姐妹皆翘首以盼,王上且速去。”
“稍待。”刘备收拾心情,将五十余位西域公主,逐一揭面。
一时姹紫嫣红,艳如桃李。所谓活色生香,不过如此。
揭幂礼毕,左国令士异,遂领宫女入室。行交拜,同牢,合卺,结发等诸多汉礼。
礼不可废,亦不可省。
刘备需一个个来。
汉家婚礼的仪式感,尤其隆重。成婚礼、成妇礼,相辅相成。在头上三尺有神灵,信奉天人感应,报应不爽的时下。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宫女取来坐席,放在位列队首的疏勒莲华公主身前。刘备对面而跪,肃容交拜,合卺结发,起身后改口,以夫妇相称。
待全套礼毕,已月满中天。
“王上且择七位侧妃,共赴良辰。”不知为何,口出‘共赴良辰’四字时,士异忽生波澜。这便强压心头异念,不让情愫蔓延。先前蓟王只有嫔妃十人,如今又来五十五国公主。论资排位,若再晚,万事皆休,如之奈何!
宫女捧来漆木承案。内中已摆满了五十六位侧王妃的印绶。方台龟钮,金印紫绶。印文阴刻篆书“蓟王侧妃”四字。绶上又阴刺公主称号。只需翻看,便知是哪国公主。
今汉“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根据官秩,又分“印”、“章”。先秦时,玺唯有皇帝、皇后、皇太后可佩。
今汉略有宽松,诸侯王、王太后、王后,亦可称“玺”。《汉旧仪》有载:皇帝、皇后、皇太后之“玺”为玉质,钮为螭虎。诸侯王、王太后、王后之“玺”为金质龟钮。
汉代王爵,又分诸侯王与藩王。一般来说,诸侯王称“玺”,藩王称“印”。如后世实物“广陵王玺”及“滇王之印”。
刘备遂从五十六枚金印中,选出七枚。交给士异。
依次看过。左国令士异,高声唱喝:
“疏勒公主——”
“鄯善公主——”
“莎车公主——”
“大宛公主——”
“焉耆公主——”
“劫国公主——”
“康居公主——”
“七国公主,移驾寝宫——”
不知为何。听闻左国令士异高声唱喝。刘备突生一种年度宫廷大戏,大幕正徐徐拉开的即视感。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被选中的公主,各个艳光四射,顾盼生姿。胡女性烈,敢爱敢恨。彼此虽同来和亲,却又岂能不生攀比之心。从陪嫁的金玉器物,女仆骏马,到国家大小,民众多寡。个人容姿,甚至距离长短,皆能品头论足一番。更何况先行侍寝。
七国公主先入寝宫,沐浴更衣。洗尽铅华,清水芙蓉。再入寝宫,静候夫君临幸。
余下未能入选的公主,则由宫女送入临时寝宫,早早安歇。明日还有遴选。
四殿彼此以飞阁覆道相连。呈“回”字型。乃是一座外严内宽的坚固障城。宫殿之外还环绕宫墙。安全自然无虞。换句话说,入选的七位公主,无需出南殿,便可经东西二殿,折入北殿。再乘天梯,登五层蓟王寝宫。
五层寝宫,帷幕皆用上等蜀锦裁剪。锦帐内设纱帐。轻纱帐内,‘七枝雁鱼灯’堆光如昼。西域七公主,玉影朦胧,摇曳生姿。
刘备轻足上前,挑帘视之。
只见七公主,身裹素纱,围拢成圈。欲遮欲掩,含羞半露。下铺极品寝垫,上陈数层白绢。
内中情景,恍惚回到了与七位小姐姐的新婚之夜。
婚宴上刘备本就没少饮。“合卺而酳”时,又连饮五十六口。酒气翻涌,二路兵分。一路血气冲冠,一路血气方刚。这便迈入内圈,昂然落座。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近水”、“向阳”,便是优“势”之所在。
七公主,尽如人意,无可挑剔。蓟王这便缓缓探身,向明艳动人的大宛公主,徐徐迫近……
1。139 八日之幸()
一夜春风数度,醒来便是成妇之礼。
成婚后的翌日清晨。七位新妇早起,沐浴梳妆,手捧盛有枣、栗和腶修的精美竹器,到王太妃寝宫门前等候。
为何王爵之家,仍用竹盛器。还是那句话,青铜端得动么。
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醴妇。一整套礼仪走下来,已近午时。七位新妇不但要侍奉母亲,还有两位义王太妃府邸,亦需如此。断不可失礼。
母亲结义,乃算母族。刘备自行结义,则不上溯。换句话说,二弟和三弟的家人,不可称“王”字。自然也就无需行成妇礼。三弟家人亦搬到蓟都府邸,坐享荣华。
七公主虽是胡女,却自幼养在深宫。娇生惯养,知书达理。昨日完璧归蓟,一夜承欢,难以行走。刘备不忍艰难踱步,便将二位义母和义父黄忠,请入宫中,与母亲同时见礼。省得车马劳顿之苦。
待礼成,便将七人送回各自寝宫,安心休息不提。宫中女医已诊过。言,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日,或可痊愈。又叮嘱七位侧妃,定要内创全愈,方可下榻行走。
为何称“或”?
侍医直言不讳:论各中深浅,王上岂不自知。
“借问离居恨深浅,祇应独有庭花知。”
后人言之……有理啊。
与之相应。五十五国使节中的七国使,今日亦要接见。蓟国回礼,虽早已拟定,却也需当面回传礼单。好让各国送亲使节早日心安。
自今汉一来。嫁娶之风,越发奢靡。聘金日益高涨。
最贵,莫过天子。立后聘金,一般为黄金二万斤。立嫔妃聘金约为钱四千万,只是立后聘金的五分之一。
诸侯王聘娶王妃的聘金,多少不等。且看郡国大小,一般为数百万钱。公主嫁资,多者可达百万乃至千万钱,少者也不会低于二三十万。当然还有汤沐邑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