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帝文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
朝中百官,皆参加葬礼。大将军何进亦不例外。
蓟王亦在。生怕二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刻意错开。刘备车入宗室队列,大将军车入百官队列。
时下,完整的丧礼,应包括丧、葬、祭,三个部分。
“丧”乃规定活人(死者亲属等)在丧期内的行为,乃丧礼之核心。包括丧服、丧期、丧礼诸仪节等。
“葬”乃规定死者应享的待遇,大体包括葬式和墓式两种。葬式,规定死者所穿服饰,陪葬明器,棺椁制度及其葬礼仪式;墓式,规定陵、墓之规格,如占地面积、高度、形制及墓前碑刻、石刻,等。
“祭”乃规定丧期内的祭祀活动,分丧祭和吉祭。前者指“百日内(百日祭)”之祭,如虞祭、卒哭祭,等等;后者指卒哭祭后,至丧期期满之前之祭,如小祥祭、大祥祭、樽祭等。
百官参加的,乃是“送葬礼”又称“出殡礼”。护送王美人棺椁入文陵。先停放在“殡宫”,百官祭拜后,再送入墓室安葬。最后封闭地宫,由执金吾王斌与河南尹何苗,领兵士“复土成丘”。
王美人仪轨虽高,却非皇后。故不能与陛下合葬。地宫封闭后,多半不会复开。若此时是皇后下葬,待陛下驾崩时,还需重启地宫,帝后合葬。
王美人入土为安,陛下终于临朝。
侍御史劾奏蓟王之声,此起彼伏。历经大悲大喜,生离死别。陛下颇多沉稳。表情不悲不喜,不疾不徐。待侍御史奏罢,轻启尊口“杖毙。”
便有虎狼之士,兵甲上殿。将这位吐沫横飞的侍御史,倒装入袋。乱棍杖毙。
棍棒重击之声,并惨叫此起彼伏。
待刑毕。虎狼兵士遂将肉袋拖下。又等小黄门拭干血迹,陛下居高下问“大将军?”
“臣在。”何进头缠纱布,起身出列。
“府中家小,可有伤亡?”陛下无视其卖惨。
“无一人受伤。”何进如实作答。
“蓟王披丧送亲,大将军闭门不纳,还命死士先射。可是实情?”
“是。”何进再答。
“而后大将军‘投桃报李’,反将美妾赠与蓟王,此事当真否?”
“当真。”何进忍气吞声。
“如此,有来有往,有始有终。此事不提也罢。大将军以为如何?”陛下一锤定音。
“臣,遵命。”何进再拜入列。终归是理亏词穷。若追本溯源,乃是他何进大不敬在先。蓟王问罪于后。如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吃亏全当占便宜。宗室,外戚,陛下自会平衡。免了蓟王鲁莽之责,便是赦了大将军大不敬之罪。
待此事罢。宗正刘焉起身奏报“启禀陛下,蓟王思乡心切,上表归国。请陛下定夺。”
“准奏。”陛下乾坤独断“蓟王东征西讨,劳苦功高。然久居在外,思念故国亦是人之常情。先前朕三赐九锡,蓟王皆拒之。如今归国,当‘加黄钺’,以示荣归。”
‘加黄钺’三字一出,满朝文武无不屏气。谓“黄钺”者,是以黄金为饰之斧钺。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之重臣。《书·牧誓》“(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陛下又道“宗正且替朕传语蓟王陇右一地,流徙羌氐数百万众,还需蓟王坐镇。宜速归。”
“臣,遵命。”刘焉领命。
“卢尚书。”陛下又道。
“臣在。”卢植起身奏对。
“替朕送行蓟王。”
“臣,遵命。”
朝会初开。重头戏便是蓟王与大将军斗法。蓟王深居简出,称病不朝。百官之中,亦无一人替他进言。做足了孤臣之姿。反观大将军何进,人多口杂,气焰滔滔,咄咄逼人,反惹人生厌。王美人丧期纳妾,枉为人臣。还死咬不放,不肯善罢甘休。
若细究起来,大将军夷三族矣。
果然屠户出身,不知进退。
今日之后。陛下袒护蓟王之心,朝野尽知也。
罢朝后。卢尚书当面,不时有经停百官,拦路行礼。骠骑将军董重,更是喜气洋洋。驱车奔赴东郭,先赶来与刘备相见。
宾主落座。
董重言道“玄德此番,当早去早回。朝中大将军一系人马,只手遮天。便是尚书令曹节亦不敢与争。普天之下,能与之相敌者,唯玄德一人耳。”
刘备笑言“董骠骑亦是外戚,何惧大将军。”
“只恨孤掌难鸣。”董重叹道“洛阳八关皆握在大将军之手。万一,朝中生变,鞭长莫及也。”
董重所虑,刘备焉能不知。不过算起来,陛下应还有数年阳寿。大将军一时半刻,当不敢轻动。
今,黄巾初平,百废待兴。关东大地,休养生息。若无诸侯之乱,不出数年,当可渐复元气。只怕诸侯并起,互相征伐,重蹈汉末覆辙。
话说刘备少年魂归,布局二十载。想必,当不至于此。
却也不可不防。正如史上,窦太后思母早亡。董太后亦因“董重被何进围剿,自刎于后堂”,忧惧而死。
换言之,唯有先保住董重身家性命,方能为董太后续命。无论朝中、宫中,当不可让何氏一门独大。
刘备言道“函陵颇为宜居。陵邑乃仿蓟国城池督造。水洗水暖齐备。又有幕府雄兵拱卫。董骠骑何不在园中置一别院。将府中家小,尽数迁入。”
董重大喜之下,拍案而起。自觉忘形,又急忙近前行礼“玄德且受董某一拜!”
“你我恩若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刘备笑着扶起。
函园距雍门不过五里之遥。乃西郭繁华之地。举家迁入函陵,既坐享繁华,又安全无忧。
何止董重。刘备又将恩师府邸亦迁入园中。曹操不请自来,袁术、曹冲、赵延、乃至侍御史桓典,执金吾王斌等人,亦举家搬入。
大将军豢养死士,不可不防。
此事,自有左丞荀攸一力承担。立冬前后,蓟国千里水稻开镰。刘备归心似箭。
与恩师及一众好友辞行。
携众侧妃,择吉日,车驾出府,奔赴蓟国。、
一别经年,身不由己。今日得归,不啻鱼游大海。
百无禁忌,何其爽利。
。
1。18 如芒在背()
蓟王车驾绕道城西,直入函园。泊在阳港的蓟国明船,已整装打发。为首正是蓟国水军旗舰,游麟号。
洛阳南邻洛水,三面阳渠环绕。只需船入阳渠,便可舟行四郭。蓟国名产船队,自洛水入阳渠后,一分为二。一队入东郭港,送名产去金水小市。一队入函园阳港,送名产入阳港双市。除去蓟国名产,还有西域、陇右、北疆特产,在此汇聚。比照洛阳宵禁,港市亦向百姓开放。整日游人如织,宾客盈门。丝毫不逊于金水小市。
所谓“双市”,乃言指分置在阳渠东西堤岸,隔港相对的两片热闹街衢。
此次就国,幕府五校皆未跟随。中军校尉典韦亦留下来,护卫左丞荀攸。幕府五校,暂交前军校尉,二弟关羽统领。受军司空田丰,及军正沮授节制。
阎行亦需留下,守护东郭幕府及右丞贾诩。刘备只带走了史涣所部绣衣。
有蓟国双壁,领麾下众校。王城内还有三百亚马逊拱卫,防御足够了。
“大哥(主公)!”关羽、张飞等人亦赶来送行。
关羽发妻胡氏,此次亦随船队抵京。安置在营堡精舍,打理关羽日常起居。胡氏乃刘备传信遣来。用意不言自明。好让关羽早日后继有人。虎父无犬子。二弟家亦是名将辈出啊。
三弟也将及冠。刘备托母亲在蓟国文武重臣中,好生寻觅。定要给三弟,寻个贤内助。
娶妻娶贤。若要家和万事兴,贤妻良母,必不可少。
“二弟,三弟。”刘备依次看过。又向翩然而至的左丞荀攸回礼“公达辛苦。”
“为主公效力,乃臣等分内之事。”荀攸笑答。整日穿梭于各个工地,练得身强体健,步履生风,精气神极佳。九坂坞,除去刘备的行宫,剩下八堡,已修建过半。匠人们正着力打造官堡内官员府邸。待建成,蓟王“一宫二府”,众多洛阳属吏,皆会搬入此堡安居。
一宫二府,乃言指蓟王宫、幕府、都护府。
军司空田丰言道“主公且安心就国。有我等齐心勠力,洛阳断不会有失。”
刘备含笑点头“公予何在?”
“正忙于安置夫人。”荀攸笑答。
沮授发妻,楼桑令乐隐之女,乐氏亦随船抵达。
“原来如此。”话音未落,便见沮授轻车而至。
“主公。”沮授已蓄须。话说,蓟国多“少年长吏”。唯有田丰等宿臣蓄须。成家立业,自当稳重。此时蓄须,亦无不可。
肱股重臣皆见一面。刘备遂携众妃登船“诸君留步。”
“恭送主公(王兄)。”荀攸领众人长揖相送。
游麟号徐徐离岸,穿水砦,南下洛水。入大河,顺流而下,再入漳水,经“蓟国渠”驶入南港。一路顺风顺水,不日可达。
函园有东西二门,南北二砦。南北二砦,便是拱卫园中阳渠水路的关砦。皆有重兵守护。
幕府一万精兵,防御函园,绰绰有余。
人虽走,兵却留。在洛阳城下置精兵一万。且不受洛阳八关所掣。蓟王又与城门校尉赵延等人,相交莫逆。凡城内有变,自有人为幕府大军夜开城门。入宫勤王。
可想而知。园中幕府五校,一万精兵。定让大将军何进,如芒在背。不敢旁生枝节。
蓟王就国。亦让朝中文武,长出一口气。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亦恐殃及池鱼。如今只剩大将军何进,自能轻松些许。应付屠户出身的大将军,远比应付号称麒麟的蓟王,来得容易。
“加黄钺“类似“假节”。唯一不同,可代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