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蓟国将作馆,琉璃暖阁。
公审已毕,条条大罪,皆已上报蓟王,择日再报朝堂。谋逆大罪,遇赦不赦。便有大功,亦不可得。
右国令所作所为,蓟国上下,人尽皆知。咬牙切齿,喟然长叹,兼而有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右国令当世鬼才,一身奇技,惊天地泣鬼神。奈何与大贤良师,逆乱天下。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小弟甘愿罚铜百亿,认领连坐之罪。”张甯柔声道:“朝堂已有消息传来,阿父之事,当由小弟自决。事后再‘上表’、‘告庙’即可。”
“如此,为父死而无憾也。”右国令笑叹:“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全人之义,服人之德。大汉三兴在望。”
“小弟还说,阿父且安心静养,华大夫当细心诊治。一切各安天命,不必心急。”言及此处,饶是甯姐姐,亦落泪。
“老臣,遵命。”右国令冲临乡方向,肃容下拜。
起身后,反笑劝:“吾儿切莫做那‘小女子姿态’。我死之后,诸事还需女儿一力承担。”
“小弟如今羽翼已丰,席卷天下,指日可待。又何须……”张甯欲言又止。
“大业未成,无以家为。”知女莫若父。
“阿父心中只有天下,却无女儿。”张甯委屈出声。
“家、国、天下。”右国令笑道:“为父夜观天象,你与主公,乃金玉良配。必终成眷属。”
“阿父此言,有几分真假。”
“天机不可泄露。”
洛阳西郭,十里函园。二崤城,官堡。
“主公安然无恙,文和何故忧思不减?”荀攸登楼相见。
“右国令之事,公达细观否?”贾诩反问。
“然也。”荀攸又问:“有何不妥?”
若论揣度人心,因势利导,贾文和堪称无可匹敌:“且看此句。”
荀攸急忙接过,逐字诵读:“右国令问:‘少时,王上曾对甯儿言道,若彼此敌对,可饶三次不死。不知然否。’主公答曰:‘然也。’”
“嘶”细细琢磨,越发惊惧。猛抬头,只见神鬼莫测之贾文和,亦显露哭容:“参考右国令之所作所为。诩不禁窃惟,张甯犯下何事,竟需我主‘饶三次不死’!”
1。76 世道无常()
永乐宫。
废帝与废后,相伴入殿。向太皇董太后辞行。少帝本欲贬废帝为勃海王。勃海乃富庶大郡,得此善待,亦不枉称帝一场。然却被废帝婉拒。言,愿回封邑。于是,重为合肥侯。与妃袁氏,择日离京。
“不孝子,拜见母亲。”废帝伏地行礼。
“起来说话。”太皇董太后,一时感慨万千:“陛下已免合肥三年税赋,又并临近乡邑。此去封国,当洗心革面,万勿再生事端。”
“谢陛下。”废帝再拜起身:“为帝一年,如梦似幻。今大梦已醒,当改过自新。”
“万人敬仰,大位难坐。”太皇董太后叹道:“洛阳之事,本不该将你牵扯其中。遥想当年,凭空一场大富贵,砸中我等孤儿寡母。悠悠十余载,蓦然回首,能远避洛阳是非地,是福是祸,亦未可知也。”
“母亲所言极是。洛阳深宫,明争暗斗。刀光剑影,生死一线。非,常人可久居。”废帝感同身受。
“我儿能保住性命,全身而退,已殊为不易。”自帘后瞥了眼废后袁氏,太皇董太后叹道:“此去宜早日开枝散叶,延天家血脉。”
“遵命。”废帝面无表情。
“尔等皆退下。”太皇董太后,屏退左右。
“遵命。”中常侍封谞领宫人婢女,各自退下不提。
“我儿且近前来。”待殿中只有母子三人,太皇董太后言道。
“喏。”废帝趋步抵近帘下。
“入帘内相见。”太皇董太后又道。
“喏。”废帝不疑有他,掀帘入内,对面而拜。
太皇董太后,目光慈炯,伸手搀扶:“少时我儿不在身边,未能尽哺育之责。累及我儿身染狂病。今日,便补少时之缺。”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问过太医令张奉。言,心病还须心药医。废帝狂病,乃因少时母爱缺憾。只需得偿所愿,狂病自当不药而愈。
语出太医令之口,太皇董太后自当深信不疑。
须臾。待废帝面带泪痕,携废后出殿。整个人似放下千钧重担,内外为之一新。
封谞猛地眨了眨眼,急忙躬身上前。恭送废帝、废后登车。
车内无外人,废帝终是泪流满面。废后取手巾为其拭泪。二人自成婚以来,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起因,便是废帝身染隐疾,不能正常兴人伦。谁能想到。亲害二宫流血,险造社稷倾覆的废帝顽疾,竟被一口母乳治愈。
今隐疾痊愈,再无缺憾。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待回封国,必成一代贤侯。只可惜,若早知如此,先行治愈,又岂会有今日一别。总归是,人算不如天算。
车驾驶出宫门前,忽听开道左驺喝问:“何人拦路!”
便有同伴言道:“噤声,此乃程中大夫。”
程中大夫,搀扶身受宫刑的黄纲,相伴走到车下:“奴婢愿同行。”
废帝隔帘问道:“我已不是天子,合肥地窄民稀,二位何苦如此。”
程中大夫答曰:“身受君恩,无以为报。今生已不作他想,只乞收留。”
“如此,二位且登后车随行。”袁氏忽言道。
“喏。”
“夫人何故?”废帝问道。
袁氏顾盼生辉,言语中似别有深意:“危难之秋,正是用人之际。岂能拒之门外。”
“夫人言之有理。”废帝轻轻颔首,未能觉察有异。
车驾出宫,再出南郭平城门,渡洛水时,百官在“三雍”之明堂前,列队相送。忆阿阁大平座上,百官舍命相护,废帝不由泪洒衣襟:“卿不负我,是我负卿。”
一声叹息,随风而逝。唯有收拾心情,横渡洛水,寻路南下合肥。
朝出洛阳,中至伊阙。后世称龙门。两山对峙,地势险要,伊水流其间,望之若阙,故称“伊阙”。伊阙为洛阳南下“内门户”,洛阳八关之伊阙关,便设在此。出关再向南行,便是广成关。广成关,因上古仙人广成子而得名。乃洛阳南下“外门户”。位于广成苑之南,世称“两山夹一川”。时下乃宛襄、荆楚,进出京洛之通关要道。
“启禀君侯。天色将晚,关门已闭。便是赶到关下,亦无法出关。不若在广成苑中馆舍,借住一宿。”便有东园左驺,车前通报。
“也罢,夜宿广成苑。”废帝隔帘言道。
“喏。”车队遂转去广成苑。
广成苑之前身,乃是广成泽。“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便是说此处。前汉时,关中置大型皇家御苑二处,一在西都长安,曰“上林苑”;一在东都洛阳,曰“广成苑”。及今汉,光武定都洛阳,长安上林苑日渐式微,遂在洛阳新置上林苑,并复梁县广成苑。光和三年,先帝曾命人重修广成苑。五年十月,灵帝“巡狩于广成苑”。
知是废帝就国,苑中丞不敢怠慢,悉心安置不提。话说不出二载,已换三帝。世道无常,焉知后事如何。若他日废帝复立,举手之劳留个善缘,岂不美哉。
是夜。馆舍内一干人等,熟睡正酣。
忽闻杀声四起。废帝猛然睁眼。顺手取来佩剑,将袁氏护于身后。
“何人行刺。”袁氏披衣坐起,竟不慌乱。
“必是大将军何进。”废帝冷笑:“阿阁之上,被我削去一耳。借故寻仇,欲行灭口。”
“传言夫君狂病发作,拔剑伤人。莫非,此中另有隐情。”袁氏果然聪慧。
“大将军谋刺之前,被我削耳在后。”
“既如此,夫君何不明言。”
“如你所闻,彼时狂病大发,即便实言相告,又有几人能信。”彼时废帝心有隐忧。
廊下人影闪动。随行左驺,乃先帝催督“修宫钱”之东园骑士:“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平日里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喝五吆六惯了。便是虎贲,日日纸醉金迷,还能剩几分战力。徒遭夜袭,未及披甲,便被乱刀砍杀。
知今夜凶多吉少。废帝柔声道:“只我一人,死不足惜。累及夫人,共赴黄泉,实非所愿。”
“你我既是夫妻,自当同生共死。”袁氏紧握防身匕首,眉宇间已有死志。
千钧一发,忽听弩声如雷。
廊下刺客,浑身飙血,乱箭穿心而亡。
一轮射罢,再无活口。
“君侯且安心。我等乃蓟王门下绣衣。一路暗中守护,当万无一失。”
声从屋顶而来,废帝问道:“你是何人?”
“绣衣前都尉,阎行。”
1。77 兼济天下()
“原是阎都尉。”废帝终是安心:“可是右丞指派。”
“正是奉我家右丞之命,一路护驾。”阎行话音未落。便有绣衣吏从屋顶坠下,将廊前尸身悉数拖走。又泼水洗去血迹。
“右丞神机妙算,非常人也。”废帝这便弃剑,与袁氏相伴安睡。
一夜无话。
蓟国千里稻作,已近尾声。将各城上报汇总,方知喜讯频出。亩产六石有余,熟田几近七石。可得新谷四亿石有余。三十税一,取田赋千三百三十余万石。再加千万亩官田所得,本季蓟太仓,足可入新谷,八千余万石。高于先前上计署所料。
时有童谚:“蓟国熟,天下足。”
广输天下一亿二千余万石,乃至多年仓储见底。今季一次补完,蓟国上下终长出一口气。去年乱后初平,天下大饥。各地豪强,大肆购买。除去果腹,亦存足备用,谨防来年颗粒无收。今季当无需此数。上计署估算,八千万石,足可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