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贼自重。”贾诩焉能不知。
“权衡之下,先帝这才下定决心,赦免陈王刘宠之罪。”曹节终将前朝隐秘道出。至于隐匿多少,又篡改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沉思片刻,贾诩言道:“先帝驾崩,少帝继位。前朝旧事,已随风散去。陈王刘宠再无性命之忧,因何还要与我主暗中结盟。”
此乃明知故问。曹节亦不说破:“先帝一念之仁,乃至养虎成患。如前汉故事:天下板荡,群盗蜂起,必有宗室趁乱兴兵,觊觎大位。”
“老大人言下之意,陈王刘宠欲结盟兴兵,谋夺天下。”言罢,贾诩忽又笑问:“若如此。老大人以为,我主又该如何是好?”
曹节下意识张口,却只字未出。须臾,似笑非笑,语透深意:“老奴窃以为,此一时,彼一时也。”
贾诩心领神会:“老大人之言,诩自当带到。”曹节先前之言,自称‘老奴’,“此一时,彼一时也”显然是说与蓟王听。言下之意,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是否结盟,且看谁能问鼎中原。
一言蔽之,谁才是最大得利。
“老而无用,难以久持。言尽于此,右丞且自去。”说完,曹节便又高卧榻上,瞌目小憩。
“告辞。”贾诩拜退。
:。:
wxi7
1。102 避易就难()
十里函园,二崤城,中堡,瑶光殿。
听贾诩道完前朝隐秘。田丰下意识皱眉:“此事不妥。”
“有何蹊跷?”荀攸问道。
田丰言道:“若真如曹节所言,陈王宠七国结盟,欲行兵谏。且养贼自重,暗行不端。天下诸侯若皆如此,先帝如何能不忌惮。因何独善待我主。有求必应,有功必赏。少复祖爵,再封乡侯,又并六县为国,增封二十县余。此,又作何解?”
论揣度人心,贾诩无人能及:“多年前,中常侍封谞亲赴楼桑,宣先帝诏。传闻,左右袖中,各置一诏。试问我主,是封侯还是复爵。”
“此事人尽皆知。价格不一,封侯易而复爵难。”荀攸笑道。
“然也。此乃赏封与分封之别。”贾诩又道:“我主当世明主,毅然决然,避易就难,择选复爵。”
荀攸不禁莞尔:“封谞遂传先帝口谕:既复祖爵,所欠‘酎金’便需补齐。自前汉元朔二年,武帝时坐酎金失侯,至今建宁四年,计二百八十三年。依‘酎金律’,封地每年、每千人需缴贡金四两。计千一百三十二两。”
饶是贾诩,言及此事亦满怀钦佩:“我主说‘便宜’。”
田丰、沮授,四目相对,不知所以:“二位何意?”
“先帝乃是皇商。借用主公一语:‘钱货两讫,童叟无欺’。”贾诩终于道出关键:“正因我主补齐酎金,光复祖爵。故我主陆城侯爵位,乃是从前汉继承。享有前汉封君列候的诸多便利。”
“治政之权!”沮授脱口而出。电光石火间,已一通百通。
陛下看上去,给予蓟王诸多便利。远非今汉封君列候可比。然归根结底,并非对刘备个人优待。而是恪守皇商信誉。刘备既愿花高价,补齐二百八十三年之酎金。于是乎,在商言商。陛下便尽可能提供前汉时陆城侯理应享有的一切权利。
简言之:刘备足额支付酎金,陛下足量兑现“侯权”。
一言蔽之。钱货两讫,童叟无欺。
“卖官鬻爵,果然是门生意。”田丰目瞪口呆。表情已说明一切。
“我主年年纳足献费。逢佳节寿诞,南北二宫,三后一帝,从未失礼。饶是如此,每逢开口,皆付足铜钱。”贾诩目光深邃:“正因我主深知先帝秉性。表面上之亲密,皆因背后利益。与先帝的关系,不过是场交易。我主掷金无数,何曾亏欠分毫。”
“我主曾言,所谓盟约,不过是互相妥协,各取所需。此言,深谙交易之道。”荀攸笑道:“先帝对我主的种种优待,皆是生意。乃利益使然。”当然,从维护商业伙伴,尤其是大客户的关系而言。陛下亦会对蓟王,释放出足够的善意。然却并不能改变,交易的本质。
此,便是为何陛下明知,以陈王宠为首的封君列候,皆对洛阳朝堂,芥蒂日深,需小心防备。却又独“优待”蓟王之根本原因。
在商言商。自断财路,犹如弑杀父母。莫开玩笑。顶级大客户,如何能不全力维系。
“生意是生意,人情归人情。”切莫混为一谈。
悉知后果前因。如何能不浮以大白(注①)。
翠玉琼浆,珀色瑶光。琉璃耳杯,四人对饮。尽起欢声笑语。
“我主乃长情之人。右国令之事,便足见一斑。先前生怕念及先帝优宠,不肯问鼎中原。既知往来皆利益,我等再无心忧。”荀攸笑叹。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贾诩一声长吁:“日至今日,方知我主,恩怨分明。”
“一语括之,活得明白。”田丰语出深意:“乱世至矣。世人唯有如我主,方不会死得不明不白。”
“陈王刘宠之事,诸君以为如何?”沮授毕竟年轻。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贾诩和煦一笑:“细说详情,六百里请主公定夺。”
“此言大善。沮授受教。”四大谋主,皆当世人杰。相处日久,取长补短,各有精进。
先帝文陵地宫。
忽听一声巨响。一众小黄门,灰头土脸,赶来通报。
“大喜,阿父;大喜,阿母。”亲随小黄门扑通跪地:“宫门已开,珠光宝气,闪瞎人眼。”
“切莫恣意。恐扰先帝在天之灵。”赵忠面含笑意,出言示警:“只取所需,不可损器。”
“喏!”小黄门这便领命而去。
须臾,便见各式珍宝,被陆续运出。多是海内奇珍,天下珠玉。还有十块琉璃宝钞,面值千万。
张让龇牙一笑:“如此,当有转圜余地。”
“计将安出?”赵忠问道。
“时至今日,能保我等一世富贵者,唯太皇董太后一人。”张让言道。
“不可。”赵忠摇头:“先帝地宫明器,多出西园。太皇董太后必然亲见。若知我等盗掘帝陵,大逆不道。如何肯轻饶。”
“太皇董太后只识铜钱,何曾学会鉴宝?将地宫珍宝,悉数折成宝钞。再去寻封谞不迟。”张让早有定计。
“唉,封谞先前不过我等走狗跟随,今日反要去求他。”赵忠一声长叹:“何以至此,何以至此!”
“赵常侍稍安。”张让眼中火光熊熊:“我等刀锯余人,身如浮萍,需傍树而生。只需攀上太皇董太后高枝,重掌二宫,指日可待。”
“那时,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赵忠咬牙切齿。
洛阳西郭,寿丘里,大将军府。
何进与心腹府掾,齐聚霞楼顶阁。推杯换盏,歌舞升平。
一曲终了。何进三击掌,伶人舞姬,鱼贯而退。
“禁中传闻,二位太皇为太后时,曾歃血为盟,指天而誓:共扶贵子,登基称帝。诸君以为如何?”
长史许攸,起身言道:“敢问大将军,此事有几分把握。”
“十之八九。”何进答曰。
众人了然。消息必出自何太后。许攸言道:“事关生死,不可不察。”
主簿陈琳亦起身进言:“若如此,陛下由太皇窦太后朝夕相伴,实非我等之福。”
许攸接着道:“为今之计,宜将太皇窦太后,尽早请回长信宫。需防质帝‘鸩饼’故事。”
何进轻轻颔首:“陛下不能常伴生母,乃人伦大逆也。然,太皇窦太后垂帘监国,已成定局。朝政所出,并无差错,如之奈何。”
许攸笑道:“这有何难?”
“愿闻其详。”何进大喜。
:。:
wxi7
1。103 寡情薄义()
“静观其变。”许攸语出惊人。
惹大将军不喜:“此,便是长史之良策乎。”
许攸笑容不减:“然也。”
见大将军面露愠怒,与会众人各自摇头,许攸这才娓娓道来:“大汉朝堂,三宫鼎力。二位太皇并太后,各自为政,势均而力敌。凡有一方擅动,必引三方连动。若动摇根基,乃至大厦倾覆,悔之晚矣。此其一也。”
似乎有理。大将军闻言,表情稍有和缓:“其二如何?”
“前汉时,汲黯对武帝言:‘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谓‘后来者居上’,亦如《荀子·议兵》所言:‘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此其二也。”
“后来居上,后发先至。”主簿陈琳忽有心得:“子远所指,莫非太后腹中麒麟子乎。”
“知我者,孔璋也。”许攸遂道破心机:“太后有二子。皇长子‘前轻’,麒麟子‘后重’。若少帝真有质帝‘鸩饼’之难,臣窃以为,继位者非王美人贵子,而是太后腹中麒麟嫡子也。且二宫太皇,若鸩杀少帝。则被天下口诛笔伐,便是蓟王亦再难保。那时,大将军振臂一呼,废二宫太皇,如探囊取物。再立麒麟子登基,一统南北二宫,手握一朝之政。再无人掣肘也。”
大将军忙问:“焉知太后腹中必是麟子。”
许攸笑道:“天降异象,必利国祚。此乃天意,焉能生女乎。”言下之意。无论如何,何太后也不会坐视十月怀胎,却生麟女。必要时,以假乱真,亦未不可。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大将军终是放心。略作思量,便已醒悟。先前,太后借口追查永乐宫逐鬼童子出身,而逼问掖庭令毕岚。拿到全部宫生子名册。如今想来,何太后未尝不是未雨绸缪,为“麒麟子”,预备替身。
主簿陈琳这才醒悟:“莫非,当今少帝,乃做饵乎?”
许攸眸中精光闪烁:“孙子曰:‘饵兵勿食。’鱼贪饵而亡,兵贪饵而败。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少帝但有意外,二位太皇难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