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他对援助中国可谓是义无反顾,尽心尽力。
列宾也是深受国际红色主义影响,但相较于克瓦什宁的纯粹,列宾却多出了许多超级大国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是以他对昨天柏毅在特种钢高炉技术方案论证中的强势非常不爽,觉得这么个年轻的上位者,就凭着几份战功就想在他亲自设计的高炉技术方案上指手画脚,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所以心里便存了将柏毅挤走的想法,在他看来柏毅只是嫌贫乍富的投机者,年纪轻轻便登上高位难免根基不稳,更何况还只是个副总设计师,他们苏联人专家动动嘴皮子,挤走还不跟玩儿似的?
是以,当他早上上班时听到人们的议论,心里登时乐开了花,只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哪成想,人家柏毅是很年轻,但背后的事情却十分不简单,竟然有苏联军方的影子和克林姆林宫的那位至尊。
这让列宾有种一脚踢到铁板上感觉,很疼,很受伤。
克瓦什宁哪里看不出列宾的沮丧,摇了摇头,便将一份技术文件递给列宾:“多想想我们来这儿的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收收你的不平心,好好安心工作,或许你会发现,那些中国同志其实很值得尊敬,哦……对了……”
说着,克瓦什宁看了看手腕上的表,继续说道:“8点半还有个会,记得准备一下!”
话音未落,克瓦什宁便夹着公文包,走出了办公室,只留下抿着嘴唇,紧皱眉头的列宾,直愣愣的待在原地……
而此刻,同样皱着眉头的还有柏毅,他站在厂部西侧的技术科绘图室的大黑板前,看着下面一个个低头不语的白云厂技术骨干,深深吸了口气,用手中的粉笔咚咚~~的敲了两下身后的黑板,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同志们,你们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可不行……”
第四百七十章 白云厂的冒进风()
柏毅的话音在偌大的绘图室内回响着,直听得下面的一众骨干沉默不语,直将求救的目光投向最前排的陈耀阳。
在柏毅前往朝鲜的这段时间,白云厂的技术带头人就是陈耀阳,因此相关的项目规划也是由他亲自确定的,是以当他听到柏毅的话后,也不禁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待柏毅语气稍一停顿便开口解释道:“不可否认,一些研发计划是操之过急了,但同志们急于实现国防现代化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此话一出,在座的技术骨干们纷纷点头,陈耀阳说得没错,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无比渴望实现军工领域的现代化,特别是随着一大批德国机械设备和专家的融入,白云厂的技术水平有了本质的提高。
再加上朝鲜战争期间的几次武器装备改装和仿制的经验,让整个白云厂的技术队自认为自己已经都充足的能力去承接更为复杂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
正因为如此,就在柏毅奉命从朝鲜返回白云厂之前的一个星期,白云厂召开了一次临时党委扩大会议,将柏毅原先制定的以新式自动枪族和通用机枪为重点的身管武器研发计划,拓展为涵盖枪炮研发、装甲车辆、航空制造、精密加工等四大门类,十二个分数子项目的庞大武器装备研发计划。
当柏毅看到这份庞大的研发计划时,整个脑袋都是晕的,因为里面除了核武器以外,基本上海陆空天全都涵盖了,这哪里是什么武器研发计划,简直就是白云厂准备上天的吹牛书。
于是柏毅二话不说,在审议这项计划的党委会上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新任厂长兼党高官宋继学,在听取柏毅的意见后,也觉得如今的白云厂是有些过于盲目冒进,应该适当的调整一下。
有宋继学这位党政一把手定调子,其他党委成员也就不好说什么,于是在宋继学的提议下,厂党委责成柏毅,整顿一下厂里的技术队伍,好让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再次深入人心。
于是便有了今天绘图室里柏毅恨铁不成钢的一幕。
然而柏毅在白云厂技术队伍里的威望虽高,说出的话的也没人能够反对,但在座不少技术骨干的心里却对柏毅的批评很不服气。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白云厂照比以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先不说四大生产车间的机械设备全部换成德系设备,但就技术队伍而言,经过德国专家近半年的集中培训和教导,其水平早已是一日千里。
很多解放前不敢想、不能做的工件、装备,如今却轻而易举的就能实现,特别是防空列车、改进型t—34坦克、红外夜视系统等一大批新式装备的研发制造,更让白云厂的技术队伍信心爆棚,甚至有些人认为已经摸准了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脉搏。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直接弯道超车就是了。
正因为如此,当他们骤然遇到柏毅的冷水时,尽管将表面上的明火给浇灭了,但潜藏在心里的底火却始终在暗暗燃烧,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在柏毅苦口婆心之下选择沉默,更不会在陈耀阳明显开脱的解释面前各个眼底放光。
是的,他们真的十分迫切的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因为那段战火连绵的苦难日子他们这辈子都不想再次经历。
柏毅又不是刚进厂里的雏,技术队伍的所思所想他那里不知道,要说想实现国防现代化,他比在座的各位技术骨干更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恨不得第二天就把99式主战坦克,歼—10战斗机,052d驱逐舰给弄出来。
可问题是现实的状况根本就没办法实现这些宏伟的目标,与其最后沦为无用的幻想,还不如脚踏实地将基础打好,如此才能平地起高楼。
正因为如此,白云厂这股盲目冒进的风必须要停住,不然的话,必然是眼看他楼塌了的结果。
于是在陈耀阳说完此话,在座各位技术骨干低声议论之际,柏毅并没有直接出言反驳,而是点点头:“我承认耀阳说得对,大家都是出于一片好心,出发点是好的。”
此话一出,场间众人微微一怔,没想到先前疾风骤雨的柏毅,竟然给了他们肯定,别说是他们,就连与柏毅最为亲近的陈耀阳也是愣了一下,要知道他已经做好了被柏毅批评的准备,却不成想柏毅竟然给了他肯定的评价,这让他惊讶之余也有暗自松了口气。
其实他并不是真想跟柏毅对着干,可他很清楚柏毅的性格,平时的时候大大咧咧,平易近人,口口声声怕麻烦;可一旦认真起来绝对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绝迹是主动找麻烦的人,因此很容易得罪人,而且不计后果。
所以陈耀阳很担心这一次柏毅会不管不顾的给技术队伍骂一个狗血淋头,导致刚刚凝聚起来的向心力土崩瓦解,影响今后的技术工作,是以出言缓和一下,如今柏毅的语气缓和下来,不管之后的话又怎样的转折,只要柏毅能火气压下来,陈耀阳也就可以放心了。
陈耀阳的心思,柏毅还是知道的,或许是在战场上混迹久了,也养成了说一不二的臭脾气,或许是见到一个又一个熟悉面孔走向战场至此一去不复返,心中积郁了太多伤感,柏毅的脾气是比先前大了许多。
但脾气大不等于智商就低,如果能骂一顿就解决问题,柏毅估计早就火山爆发了,之所以能忍到现在而不爆发,就是因为他很清楚,这股冒进风根本不是一顿骂就能解决的。
于是柏毅深吸一口气,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眸扫视了一下在场众人,这才缓缓的继续说道:“但出发点好,不等于结果就是好的,在这里我想让大家听听我在朝鲜战场上统计的一组数据。”
说着,柏毅将手中的粉笔放进一旁的粉笔盒里,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接着说道:“就先说说咱们厂出产的50式自动步枪吧,咱们设计时的理论枪管寿命是一万到一万两千发;枪机组件则是两万到三万发左右。
然而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实战当中50式的枪机组件的寿命不到一万发,枪管更是连五千发的最低标准都达不到,我想问问在座的同志们,这是为什么?”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实战为准绳(上)()
一句为什么,犹如晴天霹雳,让在场的各位技术骨干们悚然一惊。
50式自动步枪可以说是白云厂最为自豪的产品,不单单是因为得到部队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这款枪完完全全是靠着白云厂独立自主完成设计与制造。
毫不夸张的说,50式自动步枪就是白云厂的名片,让人记住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军工界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令白云厂上上下下为之骄傲的产品,却被柏毅的一句话,彻底揭开了光鲜亮丽的外衣,露出期内丑陋斑驳的底子。
震惊、惊慌、不解,种种情绪在一个个技术骨干的脸上不停的闪现,最终集合成浓烈的难以置信,定格在台上的柏毅身上。
“你们不要用这种眼光看着我!”
面对众人难以置信的疑惑目光,柏毅的回应有些简单粗暴,但却力道十足:“或许有人会说,只要能打出子弹的枪就是好枪,至于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毕竟战场上的巨大消耗是任谁都避免不了的。”
此话一出,场间众人还真有几个赞同的点了点头,就连曾经参与研发50式自动步枪的绘图室副主任王德化也是一脸的深以为然。
其实50式自动步枪实战中的低可靠性,早在列装意识就已经反馈给了白云厂,对此相关的改进方案和计划也不是没有,奈何白云厂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从本质上解决整体的结构强度。
是以相关的改进方案也就无法进行下去,再加上惨烈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最终导致50式的改进计划被迫搁浅。
但也正是因为战争的消耗,让不少人生出了够用就行的想法,毕竟在战争这头洪水猛兽面前,与其想着如何延长装备的寿命,还不如安下心多生产几支堪用的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