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棉衣也是未雨绸缪,以防万一,毕竟华东兄弟部队的指战员大部分是华东人士,子弟兵的战术素养自不必说,不比咱们原来的东野差,可由于长期在华东作战的缘故,可能对朝鲜北部的严寒条件不适应。
毕竟华东地区虽有冬天,可平均气温最低也不过零下十几度,临近东北的朝鲜北部,寒潮爆发顷刻就能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加之漫天的鹅毛大雪,冬装若是跟不上,华东兄弟部队的战斗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当然,他们自身也会有保障措施,比如说棉衣,不过正如我先前所说,华东地区的气候并不如朝鲜北部寒冷,所以他们的棉衣非常薄,棉絮只有轻飘飘的一层,还没有咱们深秋穿的薄棉袄厚,这样的棉衣根本经不住朝鲜北部严寒的侵袭。”
又是一阵连珠炮似的话语,直听得电话那头的姜振海一愣一愣的,他知道柏毅在后勤保障方面很厉害,却不知道竟然这么厉害,竟然连华东兄弟部队的作战环形、人员结构、被服构成、质量情况研究的如此透彻。
这让连一个小小后勤保障站都忙得焦头烂额的姜振海,简直有种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这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只是羡慕也好,嫉妒也罢,姜振海的内心还是高兴的,毕竟柏毅是在协助他,如果做出成绩,他这个站长必然也会得到上级一句领导有方的评价。
更何况柏毅眼下已经将眼光放得那么长远,再加上昨晚的紧急通知,还有今天后勤会议上的决定,姜振海不禁沉吟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方才握紧电话,有些不知口否的回应道:“你说的的确是个问题,但冬装的事情,沈城已经准备了,不但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充足,若咱们再搞这么一摊,是不是有些画蛇添足了!”
姜振海虽然被柏毅说得有些心动,但还是不敢下定决心,因为他说得没错,进入九月份以来,沈城便开始志愿军冬装的生产,各大被服厂全力开工之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将近三十万套的冬装便已经分装入库。
只待冬季来临,便可向前线发送,深知其内情的姜振海自然要考虑沈城方面的情况,不然的话,分散本就宝贵的资源不说,也可能因为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招来上级的批评。
“这一点的确是要考虑,不过部队的情况我们也要考虑,如果是按部就班的开赴朝鲜,自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是遇到紧急任务,需要立即全速奔赴朝鲜怎么办?要知道战场形势可是瞬息万变的,可能眨眼之间敌我态势便发生了几次变化,要是上级命令华东兄弟部队马不停蹄急赴入朝,我们是否有机会就能把棉衣交到他们手上?
如今已经是临近10月底,寒潮已经开始活动频繁,如果不能在车站内快速补给棉衣,这些华东子弟兵一旦进入朝鲜遭遇寒潮,其后果简直不敢设想,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想法,不过在战争面前我们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才好,因此未雨绸缪,在我们这个入朝中转站在设立再一个冬装补给站,双重保险下,势必能在紧急情况下给有可能急赴前线的华东子弟兵多一份保障!”
“这个……”
姜振海听了这一番话后,不禁再次沉吟起来,他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很清楚柏毅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特别是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谁也无法判断下一步的走向。
如果已经入朝的第一梯队,遇到难以挽回的被动,或出现不可多得的重大战机时,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的星夜驰援实际上是极有可能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完全是轻车简从,直奔指定的作战区域,在后勤补给方面一旦跟不上其节奏,便很有可能造成部队给养困难。
这样的例子,国内战争时期便屡见不鲜,然而国内战争因为我军有星罗棋布的根据地作支撑,就算补给根本上也可以在老乡家弄到补给,补给线的长度也非常短,可是朝鲜……
想着想着,姜振海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那种酷寒的天气下华东子弟兵冻伤手脚无法作战的情形不断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终于他的眉头缓缓立了起来,抓着话筒沉声说道:“十万套,十万套够吗?”
“应该可以保障最低限度!”
“好,那我们就准备十万套,不,十二万套,我这就给后勤站管辖的被服厂下达命令,全力开工生产过冬被服,至于车皮,小柏,就由你来调配,恩……上报的事,由我来负责,若是有压力,我姜振海顶着……”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前的胜利(35)()
见董振海终于下了决心,柏毅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一旁的陈耀阳也不禁朝着柏毅竖了竖大拇指,那是真心的佩服,说起来他跟着柏毅搞后勤也有些日子了,不说别的,柏毅那些蹩脚的报告,大部分都是他帮着润色完成的,甚至有一些都是他亲自代笔。
对后勤的一些情况,通过柏毅的报告他也学到了不少,加之抗战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也走了大半个中国,各地的情况也都了解挺多,因此陈耀阳觉得就算自己不搞技术,转行搞后勤也能独当一面了。
可今天他方才发现,自己肚子里那点东西,照比人家柏毅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搞后勤只能看着眼前,忙好现在;反观柏毅,不但现在搞得明明白白,之后的事,乃至更远的将来,都布置的清清楚楚,丝毫不乱。
这就好比两个棋手,陈耀阳充其量不过是初入门径,走一步看一步的菜鸟,可柏毅早已是走一步看几步的九段宗师,这让陈耀阳很庆幸,毕竟能在柏毅身边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很无奈,心想自己的水平还是不行,得学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柏毅的程度?全部不敢奢望,能达到一半也行呀,看来自己的学习之路还是任重而遥远呀!
柏毅可不清楚陈耀阳的想法,放下电话之后,便急急的吩咐:“咱们这就去看看备用车皮的情况,看看能不能腾出一些出来!”
“放心吧,这件事我来办就好,重要性我都懂,您就放心吧!”
陈耀阳将自己的胸膛拍得咚咚响,刚才柏毅与姜振海的电话他可是听得明白,很清楚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不用则以,一旦用上便是决定战局走向的重要因素,是以他自然不敢怠慢,将这件事当做最重要的指令去落实。
不止是陈耀阳,远在东北局后勤前进指挥所的董振海也迅速行动起来,他先是打电话向坐镇沈城的总后首长作了汇报,总后首长自然是个明白人,只不过因为近来战事紧急诸事繁忙,有些事情不免照顾不过来。
可以听董振海的分析,即刻便明白其中的得失利害,于是二话不说立即同意董振海的请求,与此同时,他要求沈城也依照柏毅的办法,腾出车皮将冬季被服分类装好,以便可以迅速加挂到分赴前线的列车上。
安通方面也是一样,在得到总后首长的同意后,姜振海便连夜返回安通,着手筹备冬季被服问题,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安通乃至周边及各县市的被服厂便被全部动员起来,人歇机不歇,开始全力生产冬季被服,同时车皮的调运工作也接近完成,随即一批批冬装便被码进车皮里。
沈城与安通对于冬季被服的重视与忙碌很快便见到了效果,就在半个多月后,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的11月初,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组织东西两路大军,对朝鲜北部发动所谓的钳形攻势,意图灭亡北朝鲜,兵临鸭绿江,威慑新中国。
志愿军介于第一次战役的成功经验,以及美军东西两线互不统属,战线过长,空档大且多的实际情况,认为寻机歼敌的有利时机已然出现,于是便准备发起第二次战役,只不过第二次战役计划是好的,可问题是以目前志愿军的兵力根本无法完成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战略目标,是以增兵成为必然。
于是志愿军上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立即命令位于山东半岛的华野兵团组成第二梯队,立即开赴朝鲜投入作战,由于战机稍纵即逝,时间便成为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以华野兵团根本来不及完成补充,便匆匆踏上北上的火车。
恰在此时一场百年难遇的寒潮席卷了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待华野兵团进入东北,那些只穿着单衣似的薄棉袄,不耐严寒的华东子弟兵早已在闷罐似的铁皮车厢里冻得瑟瑟发抖,本以为因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补充冬季物资的华野兵团首长们,已经做好硬着头皮与西线美军死磕到底的准备。
却没想到,承载他们的列车刚一进入沈城火车站,早已准备好的一车车装满冬季被服的火车皮,便趁着蒸汽火车头加煤注水的节骨眼,加挂到军列的后方,眼见于此,华野兵团的首长们激动的眼泪差点没掉下来,甚至有的首长情不自禁的与加挂列车的铁路工人相互拥抱表示感谢,至于道谢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然而沈城的车皮快速补给虽然迅速,可架不住军令如山,为了以最快时间赶到朝鲜北部的预定作战地域,华东兵团的军列只在沈城火车站停靠十几分钟,也就是说蒸汽火车头加煤注水完毕,便立即起程开赴战场。
因此,沈城火车站紧赶慢赶,也不过完成了十几万人半数的冬装补给,华东兵团首长们虽然知道冬装不够,但也不敢再奢望了,因他们知道东北局的首长们已经拼劲了全力,甚至他们的参谋班子都开始研究两人意见棉衣的作战方法了。
可就在华东兵团上下官兵准备靠着这一半的冬季被服,展开血战之时,列车最后的停靠站点安通再一次给他们震惊不已的意外之喜,列车刚刚停靠在月台,火车头还没等更换和加注,军列后便开始有一列列车皮靠了上来,随着“咔嚓”的震动在火车站内不断轰鸣,装载着冬季被服、弹药、食品以及药品的车皮便被一节节的衔接起来,最后再以两台蒸汽机车头封尾。
没有任何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