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谁又能料到,太祖皇帝百年之后竟会有迁都之事,当然太祖皇帝本来就是被封在顺天府,成为京师倒也没什么,可是问题是,从一个封国晋成一个帝都,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顺天府以外,大部分的地区都被划进了北直隶当中,保定府也在其内。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直隶京师的府,却是一位郡王的封国这种情况!

    本来也没什么,反正保定郡王这一支早就已经没有了后继,京师顺便管着,也就成了一笔糊涂账,但是先前朱翊钧为了消弭不封亲王的影响,又将这个爵位重新拿出来封给了朱常洛!

    如今看来,这倒是手妙棋,毕竟北直隶和南直隶在大明朝名义上的地位是一样的,若是用心运作的话,未必不能将北直隶的封地,运作到南直隶。

    至于最后的两句话,那就是沈一贯为了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场了!

    万历十八年,正是国本之争越发猛烈之时,郑妃依仗新晋贵妃之位,图谋皇储,引发了朝臣的激烈反弹!

    为了平息争端,皇帝不得不在元日召众辅臣于毓德宫,双手与方才八岁的皇长子相牵,用以说明他们父子二人关系很融洽,没有废长立幼的意思,一众大臣趁机进谏,皇帝于是手谕各大臣:“伦序已定,朕何敢私?特以皇长子羸弱,待十年后,大典并行。”

    这是实实在在的落在纸面上的东西,皇帝亲笔,做不得假,这份手谕如今还保存在内阁当中。

    所以说,在国本这件事情上,并不是大臣们一直无理取闹,逼迫皇帝,而是这位皇帝的信誉着实不怎么好……

    果然,在沈一贯话音落下之后,皇帝的面皮明显的抽动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挥了挥手道。

    “如此,先生便自去办吧,陈矩,传旨内阁,就说朕欲为皇长子延请名师教导,然念及内阁众臣公务繁忙,不忍多加劳累,故欲令皇长子迁应天府读书,另藩王就藩乃祖制,皇长子虽为长子,亦不可免此规制,朕意,令改皇长子封号,令其封国于南直隶,准自由行走,岁岁朝觐,待及冠之年,再行召回!将此事下发朝议!”

    说到底,皇帝还是不敢去试探朝臣的反应,尽管有着这么多的额外保障,但是毕竟他想要赶人的心思太过明显,所以皇帝也不清楚,朝臣到底能不能接受。

    至于如此会不会给予朱常洛太多的便利?

    朱翊钧倒是担心,在他看来,太祖皇帝当时的藩王政策虽有不足,但是却也没有成祖皇帝所惧的那么厉害,说到底,成祖皇帝当年能够靖难成功,是因为建文帝太过懦弱无能,不能知人,加上国朝初立,藩王拥兵自重,成祖皇帝更是在军中威望颇高,方有靖难之事。

    而如今则不同,且不说他牢牢的控制着全国的兵权,如今朝廷定鼎已久,加上南直隶乃是大明帝都,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国家情况下,想要武力夺取政权,做梦去吧!

    这一点皇帝清楚无比,何况他只是给朱常洛自由行走的权力和朝觐的权力,还有锦衣卫和地方官以及镇守太监监视,谅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而一旁的沈一贯也淡定的很,他清楚的知道,首辅的动荡,远比皇长子的事情能够吸引朝臣的目光,此刻只要皇帝给的条件过得去,基本上朝臣都不会再闹。

    他更关心的是,这一次内阁当中的动荡,究竟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

    带着无数的心思,沈一贯离开了毓德宫。

    紧接着,内阁当中发布了两道谕旨,一道是任命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提督东厂,另一道就是意欲将朱常洛封于南直隶了。

    诏谕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而朱常洛更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不过他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不是感到高兴,而是迅速赶往了张府。

    只可惜的是,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张府的老仆客气而委婉的拒绝了朱常洛请求见面的要求。

    “殿下放心,我家老爷吩咐说,他定会实现自己的承诺,请殿下收拾好行囊,在府中侯旨便是!”

    老仆不懂那些朝堂上的东西,只是觉得这位在自家老爷落魄之时还过来探望的郡王殿下是个好人,所以很是为老爷不见他而感到歉意。

    只是另一边,朱常洛却是隐约有些不安,他原本的计划当中,就是想要离开京师,前往应天府,这也是他奏疏中特意提起自己封地的原因,想要改换封地,非皇帝同意不可。

    而南直隶自有行走和朝觐之权,也是必须要拿到手的,不然的话,他被禁锢在一城当中,又无法靠近政治中心,就算能够拉拢到南直隶那帮老大臣,又有什么用处?

    他之所以拜访张位,也是想要让对方帮忙达到这个目的,但是谁曾想到,沈一贯不知为何竟然先他一步说了出来,简直是正中朱常洛的下怀。

    只是如此一来,就可以不必麻烦张位了,毕竟张位本来就是因为坚持让自己读书才触怒了皇帝,若是此刻闭口不言的话,说不定还有转机。

    毕竟一国首辅,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扳倒的。

    更重要的是,如今朝廷当中有风骨有节气的大臣已经是屈指可数了,朱常洛不愿意,也不忍心看着一位为国操劳的大臣就这么被一场诬蔑而致仕回乡。

    只是可惜的是,他还不了解张位,凡是张位答应的事情,就没有做不到的……

    望着紧闭的张府大门,朱常洛的心中涌起一阵悲伤,他大概能够猜到,张位想要干嘛了……

    有心阻止,可是却无能为力……

    ps:十章完成,虽然晚了一点,但是总算是写完了……

    说一下明天的更新,这周还是按照以前的更新时间,晚八点,下周开始早上晚上各一章~

    今天足足码了一天字,但是看到订阅,心顿时凉了半截,作者君一直相信努力会有收获,请大家支持一下作者辛苦的码字吧,有条件的订阅一下,谢谢~

    鞠躬~(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大手笔的首辅() 
翌日,上诏谕内阁,皇长子已及出阁读书之龄,礼部早献讲官名单,朕以内阁诸辅臣公务繁忙,难以顾却,故思以皇长子于应天府读书,然郡国封地在北直隶,皇长子今非太子,于应天府于礼不合,故朕意仿保定旧制,将封地置于南直隶,并准南直隶自由行走,准岁岁朝觐,年长之后再行另论!

    很明显,这封诏书并不是一个定下来旨意,而是一个下发给朝臣讨论的议题,不过通常来说,这种议题都是已经经过皇帝和大佬们商讨之后过的结论,错非涉及到礼教伦理这样的原则问题,很少有不长眼的大臣出面反对。

    这一次也是如此,对于文官们来说,他们虽然整天闹着早立国本,但是实际上对于皇长子究竟在哪里读书并不关心,他们在意的是长幼有序,也就是名分!

    如今皇帝却是将面子给足,应天府不管怎么说都是大明朝的帝都,便是太子在那里读书,也不会掉身价,至于南直隶自由行走和岁岁朝觐,则是保证了皇长子可以在京城维持影响力的力量,尤其是最后一句,年长之后再行另论!

    另论什么?自然是东宫储位啊!

    虽然皇帝未曾明言,但是大多数朝臣都如此脑补了出来,如此一来,更是无人会阻碍此事的发展了,朝中罕见的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即便是有些杞人忧天之辈,也迅速被打压了下去……

    这种情形对于沈一贯来说,无疑是很满意的,皇帝那边成功的将朱常洛赶出了京城,眼不见心不烦,而浙党这边,也为皇长子争取到了位同太子的规制,自然是也满意的很,而作为促成此事的沈一贯,既扳倒了张位,又稳固了自己在浙党当中的地位,更是春风得意。

    只是这种得意之情并没有维持多少时候,在他从张府出来的时候,他的心情却是已经糟透了。

    “什么?张位怎敢如此?”

    同样感到很生气的还有皇帝,甚至于在听到沈一贯禀奏的时候,他简直想直接下旨让张位回乡去。

    不过到底,朱翊钧不是普通人,知道如此做的话,朝臣一定会激烈的反弹的,首辅是文官的脸面,历来只有自己上表请求致仕的,若是皇帝免职的话,那就是在打整个文官集团的脸了!

    所以尽管窝火,但是皇帝还是忍住了。

    “陛下,臣以为,元辅之意,是想借此机会正位国本,以定朝臣之心!”

    反倒是接到消息时间比较长的沈一贯,更加镇定,微微沉吟说道。

    其实他在从张府出来的时候,心中也是震惊的很,没想到这位看起来老好人的张位,竟然这么豁的出去!

    按照道理来说,大明朝的传统,一旦有大规模的朝臣弹劾事件出现的话,无论这个人是不是有罪,第一时间一定是上表请罪,并请求致仕,官越高越要如此,以此来自证清白!

    而按照惯常的套路,如果皇帝不想让这个人离开的话,就会言辞坚决的拒绝这个人的请罪奏疏,并且下旨向朝臣宣布,这是个忠臣!

    要是皇帝也不喜欢这个人的话,那就简单了,留中不发或是任由朝堂舆论造势,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聪明人,最后这个臣子的结果必然是灰溜溜的致仕。

    到了首辅的这个位置,这个过程更是复杂,最少三辞三留是免不了的,在郑承恩上疏的同时,张位也就按照惯例递了辞呈,跑回家养病去了,而皇帝也很尽职,虽然任由朝廷舆论发展,但是还是让沈一贯代表他前去探望,并且殷切挽留。

    只是这种态度,却是已经很明显的,如果张位不想晚节不保的话,就应该继续再上奏疏,请求致仕!

    但是谁又能想得到,沈一贯这回回来,带回的不是请罪奏疏,而是另一桩麻烦事儿!

    简单来说,张位就最近皇帝刚刚下的旨意发表了意见,表明皇长子位份既定,虽羸弱不能行大典,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