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辅,平安府知府刘守友如此胆大包天,竟敢伙同刘氏挪用官银,公器私用,此乃大罪!依老夫之意,当去其官职,押解京师,令大理寺会同刑部严加审理,刘氏奸猾商贾,勾结官府,屡行不法,当抄没家产,流放边塞,以儆效尤!”

    沈一贯越说越激动,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倒是让王锡爵的眉头拧了起来,摆了摆手说道。

    “子唯不可如此冲动,挪用官银虽是大罪,可刘守友乃是一地主官,身系平安府之民生,岂可如此轻率!”

    想都不用想,王锡爵就否决了沈一贯的处理方式,开什么玩笑,那可是堂堂知府,正五品的官职,要是仅凭这么一份未经核实的奏疏就将其罢免,朝廷威信何存?

    再说了,就算是要处置,也不能照着沈一贯说的来,大明朝立朝两百年,有刑不上士大夫的传统,除了明初和一些特殊的时期之外,对于文官的处置是十分优渥的。

    斗争哪怕再白热化,只要不犯谋逆大罪,那最多就是贬官回家,永不录用!

    这是所有士大夫共同建立起来的一条潜规则,像沈一贯所说的押解京师严加审理,简直是有辱斯文之事,即便是刘守友真的挪用官银被坐实,也不能当做一般的囚犯般押解流放。

    更何况还要累及亲族,那就更不可以了……

    所以王锡爵毫不犹豫的就否掉了沈一贯的说法,但是沈一贯似乎并不甘心,继续说道。

    “元辅,此例不可开,朝廷官吏首以清廉为本,如此社稷蛀虫,岂可轻纵,定要严惩,方能震慑其他官吏!”

    此刻沈鲤也是看完了奏疏的内容,不禁有些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份奏疏是府同知沈宏所上,上面详详细细的说明了知府刘守友挪用官银的经过,甚至连官仓当中所剩银两十不存一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谓是一封标标准准的检举信。

    同时因为他身份的特殊性,本身就有监察知府的职能,沈鲤也不觉得他会上本欺瞒朝廷,但是问题是……

    沈鲤的目光落在信封上的知府大印上,这刘守友难不成是脑子出了毛病不成,这种奏疏都放了过来,是不想活了吧。

    要知道,府同知是没有直奏权的,他的奏疏要经过府衙转递,这上面的大印就是证明,如果没有这印信的话,那这份奏疏就是不成立的,但是偏偏有了印信,不得不说是奇怪的很,不过这点疑惑很快就被沈鲤从心底打消了,以他的经验,很容易就猜到,这沈宏怕是在其中用了手段,瞒过了刘守友将这份奏疏送了上来。

    毕竟这样的大事,他是断不敢哄骗朝廷的……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沈一贯究竟在打着什么主意,沈鲤可不会以为他这么上蹿下跳的真的是想要将刘守友革职查办,其亲族流放边塞,那压根不可能!

    这般思索着,他却是没有注意到,一旁的沈一贯眼角余光一直在往他这边看,面色上虽是一副义愤之色,但是实际上袖袍之下的手却是已然握紧。

    与此同时,王锡爵也是微微皱眉,转头开口道。

    “仲化兄对此事有何看法?”

    这是很正常的程序,这件事情涉及挪用官银的大罪,而且是牵扯到五品知府,从六品同知,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事情,必须要他们三个阁老共同商议,然后票拟出最后的处理意见!

    如今沈一贯已经表明了态度,他自然要询问沈鲤的意见,作为首辅,王锡爵自己自然是要留在最后才表态的。

    不过就连王锡爵都没有注意到的是,他这一开口,沈一贯顿时轻微的舒了一口气,他可真是快要演不下去了……

    ps:下一章九点~(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聪明反被聪明误() 
事实上,今天在沈一贯接到这份奏疏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刘守友疯了,竟然会容许这样的奏疏堂而皇之的递到皇帝的面前,而且他还无动于衷,这是知府的位置做腻了吗?

    要知道,一般的知府遇到这样的奏疏,虽然不能压下不发,但是拖延个一两个月的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而这也是朝廷很少有以下举上成功的原因,一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抹掉一切痕迹了,到时候就算是奏疏送到了京城,也会变成一张无用的废纸。

    甚至于有些能量足够大的知府,会让弹劾他的人自食其果,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正是朝廷所默许的,概因到了知府的层面,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算是封疆大吏了,必要的权威是要给的。

    只要他治下不出什么大的麻烦的话,一定的特权也是要有的,不然的话,底下的人全都不专心于发展民政,只想着如何举报上官,那还不乱了套?

    但是问题就在于,沈一贯迄今为止,从没有听到过这件事情的风声,对于刘守友的底细他再清楚不过了,因为他的出身,在朝中压根没有人脉和师承,自然也就没什么靠山,如果不是因为平安府的特殊状况的话,他的一个浊流出身的官员,是绝不可能爬到知府的位子的。

    甚至于一度发生过他想要往朝廷送银子都没人收的尴尬状况,说句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巴结皇帝的话,沈一贯也是压根不会瞧得上这么一个浊流的,但是没办法,自从张位离开之后,沈一贯就敏锐的发现,他的圣眷大不如前了。

    作为一个老官僚,沈一贯很清楚这绝不是因为立储之事,且不说国本是浙党一贯的方针,单是今上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不会因为此事迁怒于自己,国本之争和国事,皇帝一向分的很开,这也是如今的朝局能够勉力维持的原因。

    不谈国本,一副君贤臣恭的样子,论起东宫之位,却是谁都不肯让步。

    那么除了国本之外,唯一有可能造成自己失去圣心的原因就是……他驱虎吞狼的计策被皇帝察觉了!

    或许张位并不受皇帝的喜欢,但是自己未曾试探过皇帝的意思就将他逼走的做法,却无疑会让皇帝感到很不舒服,自从内阁空虚,沈一贯渐渐进入权力中心之后,他就越发的察觉到这一点。

    不然的话,皇帝不会特意提拔一个和他极度不对付的沈鲤上来压住他!

    所以沈一贯很警惕,警惕的结果自然是设法挽救圣心,而如何挽救圣心?当然是投其所好!

    他能够看得出,皇帝对皇长子有多么厌恶,所以在皇长子的身上下功夫是绝对没错的,事实上,最开始密奏寿王府权势过大,要以王府长史钳制的主意,就是沈一贯出的。

    也是他一手搅黄了朱常洛用赵士桢来执掌王府护卫指挥使司的计划,只不过没想到突然之间冒出来一个骆思恭截了胡!

    他虽然不清楚骆思恭为什么会把骆养性安排到王府当中,但是他却清楚,自己并不好和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硬碰硬,何况他本就是顺手为之而已,也不放在心上。

    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让皇帝对他最为改观的一点就是,沈一贯写了一封信给平安府知府,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字里行间却表现的清清楚楚,让他闹出动静来,尽量为难朱常洛。

    于是才有了朱常洛到平安府之后无人迎接之事,不得不说,沈一贯很聪明,他做的这些事情的确让皇帝很满意,作为皇帝,虽然朱翊钧很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限于身份,有些事情是他绝不能下场去做的,这个时候,一个能够领会自己意图并且深入贯彻的下属,就显得让人十分舒心。

    沈一贯已经能够察觉到,这些日子以来,皇帝对他的态度明显好了不少,最明显的就是他在和沈鲤争论的时候,皇帝不会像以前一样偏向沈鲤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沈一贯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事情都是他私下做的,明面上以他为首的浙党还是在不停的敲着边鼓,鼓动皇帝早立皇长子为太子。

    他暗中针对朱常洛讨好皇帝是一回事,支持皇长子正位东宫,又是一回事!

    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他支持的是皇长子,而不是朱常洛而已,他并不打算依附于朱常洛,所以坑他的时候自然毫不犹豫。

    但是只要将皇长子拱上太子之位,那么拥立之功自然是稳稳的到手,至于皇长子,别说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就算是知道又如何?他为了上位连皇帝都不怕,还怕一个太子?

    所以当今天沈一贯看到这份奏疏的时候,他第一个念头是压下这份奏疏,因为如今他刚刚才将刘守友收入麾下,还指望他能够牵制朱常洛,让他继续在皇帝面前表现呢,这个时候他怎么能出问题?

    再说了,连自己手下的人都保护不住,他的威信何存?

    但是只是一瞬间,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作为久经风浪的老狐狸,沈一贯很清楚,内阁的禁忌在何处,这件事情若是无关痛痒的话,他压下也就压下了,但是他从这份奏疏背后隐约看到了一个兴风作浪的身影。

    既然对方能够瞒过刘守友将这份奏疏成功送到京城,就肯定有办法成功的让它到达皇帝的御案前,甚至于让它在京城当中扩散开来……

    到时候事情真的闹大了的话,恐怕他也只能上本乞骸骨了!

    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不仅没有压下这份奏疏,反而大张旗鼓,气势汹汹的来到了王锡爵这里,事实上,他悄悄遣人去沈鲤那看过,知道王锡爵将沈鲤请了过来,他就是专门挑这个时候来的。

    目的就在于沈鲤的身上,对于这个老对手,他太清楚了,只要是自己赞同的,对方一定会反对,而自己反对的,对方一定会赞同,所以他这次反其道而行之,气势汹汹的要处置刘守友,实际上,就是想要拿沈鲤当枪使,等他提出反对之后,自己就立刻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到时候王锡爵独木难支,必然不好为了这么一个难辨真伪的奏疏驳斥两个同僚的意见,就算是闹到了皇帝那里,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