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这位刘大人在朝中的存在感着实是不强,虽是进士出身,可穷尽一生的仕途之路,也不过是走到了正四品的位置,机缘巧合之下才坐上来正三品的司农寺卿,而且明显是个被推到台前的傀儡,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真正负责司农寺事务的是徐光启这位少卿。

    所以一干大佬谁也没有将这个在病榻上快要死掉的老头子放在心上,有注意到刘大人的官员也是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刘大人一命呜呼之后,这个司农寺卿的位置腾出来自己等人该如何谋划。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老头子,竟会将满朝大臣都逼到了墙角。

    王锡爵眉头微皱,盯着手上的奏本,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早该想到,李廷机不是毫无心机之辈,既然敢站出来,肯定是早有准备,却没想到一着不慎之下,竟着了他的道,难不成,真的要通过这道诏旨,让徐光启来当这个正卿?

    老首辅的心里一时之间有些拿捏不定,平心而论,这个正卿的位置,其实是放不到王锡爵的心上的,国朝的官职重在阁部院,至于寺监的官职大多数并无实权,对于朝局影响甚小。

    若是天子高兴,提拔徐光启担任当个正卿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此一来,无疑会破坏许久以来,朝廷三品以上非进士不授的规矩,引得朝中众臣不满,对于徐光启本人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元辅,朕有一问请元辅答之!”

    就在此时,天子却是忽然端起脸色,目光清亮,开口问道。

    “陛下请问!”

    王锡爵不知何事,但是心头却是一阵,知晓今天的事情怕是并不简单,当下提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

    “我朝抡才为官,三途并举,如今独以科举为尊,是以读圣贤书者,明心见性,受圣人教诲,立大志为国,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得中进士者无不是才学过人,可辅弼朝纲匡扶社稷,此乃学校,荐举难以企及之处,元辅以为然否?”

    天子的声音平淡,却令在场大臣出乎意料。

    众臣皆以为天子欲要提拔徐光启,必然会抬高徐光启的身价,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批评一番国朝推崇进士的风气,就像李廷机做的那样。

    但是事实上,天子并没有,天子反而“公正”的给予了科举评价。

    至少在群臣眼中是这样的

    “陛下所言甚是!”

    多年的官场经验告诉王锡爵,天子的话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他思虑再三,也想不出天子这话有什么不妥之处,只得拱手称是。

    “我朝铨选,向来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如此,朕有一问,何者为才,何者为能,何者为庸?”

    一句话让王锡爵陷入了沉思,通常来说,问题越是简单,才越是难以回答。

    什么是才?什么是能,什么是庸?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因为才学是才,才德是才,才能也是才,王锡爵敏锐的察觉到,天子刚刚的话中,评价科举所用的乃是才学,而并非是才德,更不是才能。

    也就是说,在天子心中,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学出众,能够做得一手好文章,但是未必有德,更未必能力出众。

    延伸出去,什么是才能,能者,能力也!

    能够为朝廷建功就是能力!

    什么叫庸者,不能为朝廷建功出力者,便是庸!

    庸者即便有才学,也是庸才,于朝廷无用,于天子更加无用,但是这句话反过来讲,只要能够为朝廷建功,是否有才学,是否通读经典,是否出身进士,便都不重要了。

    这才是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才是天子想要的答案。

    王锡爵额上渗出一丝汗珠,口唇有些干涩,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所幸朱常洛也没想着让他回答,在这样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向来不会把别人推出去,更何况老首辅纵然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也不会理解的太过准确,而这样的事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世上之才有千万种,能通读经典,出口成诵是为才也!能牧守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是为才也!能辅弼朝纲,总揽朝政是为才也!然才非此三者而已,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军首级者是为才,能运筹帷幄,于两军阵前战而胜之是为才也,能安民,能治军,能处政,能建功,皆为才也!”

    朱常洛缓缓起身,一步步踏到群臣面前,目光清亮,语气坚定,让众臣都陷入沉思当中。

    紧接着,朱常洛却是话锋一转,道。

    “然才有上下,辅弼朝纲自当是大才,治军安民稍次,然无论何种才能,只要能为朝廷建功,皆为朝廷所用,只是所用之地不同而已,若善治军者总揽朝政,则朝局动荡,善安民者上阵打仗,则军心不稳,朕以为有才之人,当用于合适之地,元辅以为然否?”

    这番话算是给一帮进士出身的大臣们挽回点面子来,王锡爵仔细咀嚼着这番话,也隐约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心中不由得轻轻松了口气,拱手道。

    “陛下所言甚是!老夫以为,司农寺卿之职,当授予徐少卿最为妥当!”

    朱常洛满意的笑了笑,转过头扫了一眼底下的群臣,却见一干大佬仍旧在沉思当中,却是无人再出言反对

第七百零六章:机智出手李廷机() 
其实依照朱常洛的身份来说,他如果只是要提拔徐光启的话,远不必费这般工夫,直接一道诏旨下到内阁,纵然是犯了朝中的规矩,那犯了也就犯了。

    内阁不至于因为一个并无实权的三品寺卿跟皇帝一直拧着,六科也不至于因此而动用封驳大权,最迟只需要几日的时间,徐光启就可以走马上任,正式成为司农寺卿,朝臣即便心有怨言,也无处发作去。

    但是问题就在于,朱常洛真的只是想要提拔徐光启这么简单吗?

    他是皇帝,是天子,对于他来说,徐光启是少卿还是正卿其实并没有区别,这也是方才王锡爵劝说他的话,反正无论有没有这个名头,这司农寺的诸般事务,都是徐光启在负责,那个名义上的寺卿不过担着名头而已,何必执着于正卿还是少卿呢!

    所以事实上,朱常洛要争的,其实不是区区一个正卿的位置,他真正想要改变的,是朝廷许久以来以科举为尊的现状。

    诚然,作为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科举取代了孝廉制和九品中正制,绝对是有其优越性的,能够在科举当中脱颖而出的,并非是那种死读书的人,科举真正考核的,是一个人在体制下辗转腾挪的能力,在格式严格限制的八股当中,能够阐述的清楚自己的思想,并且取得考官的青眼者,才是适应官场的人物。

    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科举制发展到现在,固然是成熟无比,但是同时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弊端。

    最大的弊端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皆以读书才学论人,而忽略了实际的能力,朝廷的大力提倡,使得士子们往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科举的身上,这样固然会造就出一批考试达人,但是同时也扼杀了科技文明进步的步伐。

    而朱常洛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扭转这种科举至大的观念,以才能才德论人,而非是单纯以文章才学论人。

    更不是将所有人进步的空间都限制的死死的,非清流出身无缘阁部,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正成为一句实实在在的话。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是加上了无数限制条件之后的铨选法则。

    这才是他今天这一番话的真正用意,而他第一个要攻克的,就是非进士不授三品的规矩,朱常洛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徐光启成为司农寺的寺卿,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徐光启在成为正卿之后,能够得到和进士官同样的待遇,而不是将他视为一个幸进之徒处处排斥。

    唯有如此,朱常洛才能慢慢的改变文官集团这种固有的观念,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朱常洛就不能用一道旨意简单粗暴的升授徐光启,他需要按照正式的,标准的流程来,经过内阁决议,吏部铨选,一切都要按照流程来走,让徐光启在文官集团承认的程序下成为司农寺卿,如此他才不会被视为异类。

    至少在明面上和名义上,徐光启将会得到和进士官相等的礼遇。

    为此,朱常洛不惜兴师动众的拉着一帮老大人们亲自到司农寺来,更是陈明利弊,讲了这么大一通道理,让文官集团无话可说。

    当然,李廷机的出面,倒是让朱常洛有些出乎意料,他的这位老师,这些日子下来,倒是安安稳稳的,没有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以至于朱常洛心中的怒意也渐渐的变淡了,存了放他一马的心思,只是还未想好要怎么办,这位老师便又跳了出来,看了是心中有了自己的主意

    “老夫亦以为,徐少卿可升授正卿,昔者陛下潜邸之时,徐少卿便追随左右,有从龙之功,破格提拔亦无不可!”

    王锡爵表态之后,紧接着站出来是朱赓。

    不过他的话却是顿时让朱常洛脸色一沉,因为他这意思,就是说徐光启被升授,是因为有从龙之功,而并非是因为培育出番薯新种之功,这其间看似并无差别,但是差别却是大了去了。

    从龙之功是不可复制的,朱常洛的经历在整个大明朝都算得上特殊,因为他成为太子之前是亲王,而且不受待见,所以他的王府旧臣当中,除了叶李二人,并没有出身清流的,而大明的惯例是早立太子,立太子之后尚无废太子的例子,故而亲王登基为帝的可能性很小,而若是皇子出阁便是太子,那么身边围绕的肯定是各种翰林清流无疑,故而不存在非进士而得从龙之功的可能。

    所以对于这种独特的功劳,朝臣都是极为宽容的,反正不可能循为成例,只是个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