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者想合,才是票拟,而票拟好的奏本送入宫中之后,天子只需要朱批准或不准,内阁便会按照票拟好的意见来重新起草圣旨,最后送入司礼监复核用印,算是一整套的政务处理流程。

    而这也形成了大明独特的政务结构,因为内阁代皇帝拟定了处理的意见,所以一定程度上,皇帝就可以偷懒了,遇上无心政务的皇帝,便直接将朱批的权力也丢给司礼监,自己好好逍遥去,但是现在这位天子明显不是如此,所以说这本奏疏难以票拟,难就难在一个拟字上,该如何拟定处理意见,这才是一个难题!

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狐狸的眼光() 
按照内阁的惯例,一般是由接手奏疏的阁臣直接票拟,然后送进宫中去的,但是遇到有些军政大事,就并非一个阁臣可以决定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所有的阁臣会议,共同拟出一个条陈来,送进宫中御批。【。m】

    而今天叶向高的这份奏疏又很特殊,他议论的肃清官场之事,而众所周知的是,就在前几日,老首辅刚刚在司农寺上呈了一份清吏疏,请求天子安稳朝局,肃清吏治,天子的态度却是暧昧之极。

    天子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只是说事关重大,令群臣上疏言事,再由内阁组织廷议,集众家所长,议定最终的清吏之策。

    至此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天子有心整饬吏治,但是具体要如何做,却是令群臣一头雾水。

    不过这不影响朝中众臣心中打起自己的小算盘,既然天子下诏命群臣上疏言事,那自然有的是人愿意上本,内阁这些日子以来,就接到了大大小小的不少本章,皆是议论如何肃清吏治的。

    虽然纷纷乱乱,繁多无比,但是总的来说分成两派,一派是支持老首辅的定国清吏疏的,认为应当厘清诸衙门权责,遏制官场相互推诿的风气,提高内阁的地位,用内阁来监察六部及诸衙门的政务,以期令官场为之一新。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王锡爵在官场当中有多高的声望了。

    他提出的这本清吏疏,实际上很多建议,都损害到了朝廷大部分官员的利益,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人愿意追随老首辅的脚步,当然,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先皇时的旧臣们,而且身上派系色彩都不是特别浓厚的,自从先皇故去之后,他们就自发的团结到了老首辅的周围。

    而另一派就复杂的多,有资历深厚的老臣,也有充满拼劲的新晋科道清流,还有许多默默无闻但是联合起来力量也不小的酱油党,他们的奏疏大约汇集成为一点,朝廷建制自有其用,并无冗杂繁多之说,官场士风日下,实则因人而已,他们主张对官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审查,提拔德行出众的新晋官员,以此来治理吏治。

    这一派的人,虽然来源复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背后,都有朝中几个大的党派的影子,尤其是浙党,是这帮人当中的主力。

    不过时至今日,朝中也没有大佬亲自下场,只是推出一些低等级的官员出来试水,上疏者官位最高的人,也不过是部院侍郎。

    至于六部七卿和内阁辅臣,除了王锡爵之外,尚且无人公开表示过自己的态度。

    由此便可以看出,叶向高的这份奏疏有多么重的分量了,虽然说叶向高只是一个吏部侍郎,但是和他联名上书的,却是堂堂的吏部尚书和内阁大臣。

    虽然他们二人不是第一署名人,但是即便是联名,也足以昭示他们的态度了。

    这可是这些日子以来,首次有六部七卿内阁辅臣当中的大佬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岂能不让人重视?

    更何况再看这联名的三人,除了朝廷内的官职之外,李廷机和叶向高皆是天子近臣,帝党一脉,虽然经历了那么一场风波,让李廷机的威望大跌,但是仍旧改变不了他现在仍旧受天子倚重的事实。

    前几天刚刚传出来的封赏结果,就明明白白的确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李廷机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天子的意思,也是帝党一脉的态度。

    再说这个署名之上,还有一个吏部尚书孙丕扬的大名,有心人现在都看得出来,这位吏部的孙天官,现在是唯天子是从。

    既然他都联名了,那么只能说明,这份奏疏有八成以上的可能是得了天子的授意!

    也就是说,这份奏疏的意义就标志着,朝廷当中出现了第三个声音,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背后有天子站着,可想而知的是,这个声音不会弱于任何一个派系。

    而这个新出现的声音,看似和前两个都有共同之处,但是实际上却有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说支持王锡爵这一脉的,老首辅的整个改革方针都有一个大前提的保证,那就是朝局的稳定,对于一个执政多年的首辅来说,他亲眼见过张居正的改革又多么惨烈,所以他清楚这种通过高压强控的方式展开的改革是无法保持长久的。

    张居正在时,他的新政无人能够置喙一言,但是张居正一死,他的努力便立刻就化为乌有。

    有了这种前车之鉴,老首辅心里一直觉得,要真正的长久的将改革维持下去,就必须首先保持朝局的稳定,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团体,才能保持这个改革方针的持续性。

    所以他宁愿一直等待,等到自己有能力将朝中大部分的势力都拉到自己的这一边,这样一来,他才有把握,自己的改革不仅会成功,而且会延续下去。

    他不是不知道,所谓的重内阁轻六部会让天子心中不满,但是如今六部暗弱,六部尚书当中没有一个人以强硬著称,而内阁当中却是有着浙党和帝党这两大派系的带头人,甚至还有科道一脉极有威望的衷贞吉,只要能够和他们达成一致,那么朝廷的大部分力量也就握到了手中。

    这才是他最初提出这个建议的用意,原本他以为,天子新晋登基,纵然会心有不满,也不会表露出来,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今的动作太快,手腕太强,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在朝局当中竖起了威望,并且拥有了足够和他叫板的力量。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由着沈鲤和朱赓和皇帝争什么矿税之事……

    不过现在后悔也无用,叶向高的这份奏疏,或者说天子的意思已经是明明白白了,他既然要动手,就要好好的整肃一番朝堂,和朱常洛所预料的不同的是,如今的朝堂之上是一副什么状况,王锡爵的心里其实跟明镜一样,说是无官不腐一点也不过分。

    闲暇时候王锡爵也曾看过一些时下的话本些故事里有一句话给老首辅的印象很深,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官场贪腐之风有多么盛行。

    但是老首辅更清楚的是,这种状况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要动手整饬,就必须要大动筋骨,真要追查下去,朝廷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要纷纷落马,毫不客气的说,真要是按规矩追查,这朝会上的人,至少有七成都要丢官去职……

第七百四十章 :没原则的首辅() 
整整七成啊!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意味着大明朝廷从上到下,无论是高层的大佬,还是中低层的官员,有一大半的人都要被罢免。【。m】

    真要是这么做了,那朝廷可是会伤及根本的,没有官员,这偌大的一个朝廷,由谁来维持,这大大小小的衙门,由谁来负责,这无数繁杂无比的政务,又有谁来处理。

    朝廷一旦停止了运转,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地方上的崩盘,再进一步就会是各地的暴乱土匪,最终将大明埋葬在一片动乱当中。

    所以实际上,老首辅不是不明白贪腐之风的盛行,而是因为心里太过清楚,所以才只字不敢提起!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天子竟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看样子是打算悍然出手了……

    对于天子的这种行为,老首辅心中一边感叹冲动,另一边又默默的挺直了脊背,既然天子要做,那就做好了。

    他王锡爵虽垂垂老矣,可胸中一腔为国为民热血不息,个人荣辱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

    从当初出手维护郑氏,到如今上呈定国清吏疏,皆是秉持这个信念!

    他不在乎外界对他的看法如何,更不在意自己的待遇地位,只要是对大明有益处的,他都愿意去做。

    事已至此,王锡爵看到这份奏本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难以改变天子的意愿,既然如此,那不妨就对官场贪腐之风动手吧。

    身为一朝首辅,王锡爵的眼光永远着眼于整个大明,诚然,他一直主张要平稳整饬朝堂,尽量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慢慢转变官场的风气。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容不得他这么做了,天子欲要与整个朝堂为敌,那么作为首辅,王锡爵知道自己该做何选择。

    他若是固执己见,足可以和天子分庭抗礼,毕竟天子真的要出手,必会引起朝局动荡,百官非议,身为首辅,他出手稳定朝局,直谏犯上只会令他的士林清誉更上一层楼。

    但是他会这么做吗?不会!

    因为他是王锡爵,一如他当年侍奉先帝之时,愿意将自己的改革方法深藏心中一样,如今的他亦愿意为当今天子做出妥协。

    他若是固执己见,看似是为了朝局稳定,但是其实最终获利者,不过是他自己而已。

    王锡爵从嘉靖朝一直到如今,历经四朝,天子和朝臣之间的对抗他见过足足两次,前一次是嘉靖朝的大礼议,彼时他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子,但是朝局之上的动荡即便是他这个局外人,都感到心悸不已。

    而后一次,便是万历朝的国本之争,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内阁的阁臣,算得上手握重权之辈,但是正因如此,他才感触更深,争端一起,再难弥合,国本之争的结果,固然是朝臣胜了,但是先皇避居深宫足足十六年,无数军政大事深受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