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临到此时,在一干大臣面前威风凛凛的梁太监,口气也是紧张的很。
“诸位大人放心,元辅大人只是中暑之症,并无大碍,待老夫施针之后便可醒来……”
梁永顿时松了口气,道。
“那快快施针!”
老太医拱了拱手,从医箱当中拿出一排银针,在老首辅的耳旁轻轻一刺,不过片刻,老首辅便闷哼一声,悠悠转醒……
“走吧,回宫!”
见此状况,远处的朱常洛也放下心来,摆了摆手,道。
“可是这场面……”
王安一愣,却是有些犹豫,这就完了么?这承天门外的烂摊子怎么办?
“元辅自会收拾的,你回去之后,替朕去内库当中挑些珍稀的药材,送到元辅府中,切记,要挑好的送过去!”
朱常洛头也不回,吩咐一声,却是径直上了御驾,只是就连王安也没有注意到的是,朱常洛的口气当中带着一抹淡淡的怅然和失落……
第七百七十六章:强行解释()
王安虽然不明所以,但是朱常洛知道,今天的事情,其实已经结束了!
结束的很圆满!
从头到尾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超脱出他的掌控范围之外,他从下旨命御史们上报财产的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会有人不安分,而群臣扣阙,也早在他意料的范围之内。
毕竟面对着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没有封驳,那么扣阙将是群臣跟皇帝抗争的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手段。
更何况如今朱常洛登基数月,基本上都是保持着对于大臣们十分压制的态度,这种压制是绝对不会长久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这些资格高,资历老的文臣们,不会甘于将手中的权力交出,虽然暂时会退让,但是被压制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一阵强烈的反弹。
而这个反弹的导火索,可能会是一件并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情,比如说嘉靖朝的皇父尊号,比如说万历朝的延缓立储,严格来说,国本之争的本质,是万历皇帝和文臣们一次长久的斗争,万历的本意,只是暂缓立储的时间,待得两个皇子长成,再行选择太子,但是在一干文臣的逼迫下,他的态度就越来越倾向于朱常洵,以至于到最后演变成他真的准备废长立幼……
而朱常洛心里十分清楚的是,这一关他同样是要经历的,如果处理的好的话,或许会像嘉靖皇帝一样,从此乾纲独断,无人敢攫其锋,但是若是处理的不好的话,或许就会像他那位便宜老爹万历皇帝一样,被群臣气的退居深宫。
所以思量到最后,朱常洛还是决定,坐等时机不如主动出击!
很明显的,这一次的吏治整饬就是他抛出来的导火索,他之所以选择科道御史,第一是看中了他们清流的地位,第二就是看中了他们年轻气盛,心高气傲,这种人,最是容易煽动不过!
更何况朱常洛这次的吏治整饬方针,的的确确是触到了某些人的痛点,恐怕他们正愁没机会借题发挥,如今朱常洛将机会送到了他们手里,焉有退缩之理?
甚至于就连今天下旨的当口,也是朱常洛精心挑选过的,他特意命内阁今天组织廷议,将一干阁部院大臣都召入内阁商议推行水车之事,如此一来,朝廷的各大衙门当中没了正印官,也就自然没有人能够将这件事情扼杀在萌芽当中。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今天下旨的时候,不是万世德刚刚好在宫中的话,恐怕这帮御史连都察院的大门都出不了就被万世德喝退了,哪来的后边这些事儿……
而他刻意布置了这么多,目的自然也不简单,为的就是要狠狠的挫一挫这帮文臣的锐气,事实上,今天朱常洛本打算是要拿惠世扬开刀的,凭他贪腐的那些银两数额,朱常洛若是要杀的话,也并非不可!
当然,临到事情发生之时,还是出了那么一点差错,最后让游士任替惠世扬受了死刑,也算是惠世扬的运道。
事实上,朱常洛也有些意外,事情进展的意外顺利,他本来以为,早在司农寺之事以后,李廷机在士林当中的名气已经烂到了某种程度,应该是不会有太多的人会相信他了才对。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李阁老的演技简直是满分,承天门外的那一番义正言辞的跪地劝谏,竟是将一帮大佬们都蒙骗了过去,以至于朱常洛得以顺利的将游士任推出去斩了。
不错,从一开始朱常洛就压根没打算放过游士任!
这种人该杀!
至于说后来将诸大臣召入宫安抚,又是另一回事,所谓过犹不及,有些事情还是要掌握住分寸的,朱常洛只是想要给文臣一个教训,没想着把他们彻底惹毛了,不然的话,即便是以他现在的地位,也是十分难以处理的一件事情……
所以就需要一个两边都能下得去的台阶,朱常洛自己肯定是不可能自己去出尔反尔,自己打脸的,但是外头跪着的那一帮大臣,可不是那些籍籍无名的御史,而是朝廷当中有名有姓的大佬们。
他们的请求,朱常洛是断然不能坐视不理的!
为什么?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刚刚在承天门外发生的事情。
天气炎热,老大人们都上了年纪,万一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事情,就是大事儿,大臣们的体力不是无穷无尽的,朱常洛要是真的狠下心去,就是闭门不出,那这些大臣极有可能会跪死在外头。
这是真真正正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别说是跪死了,就是跪昏过去几个大佬,朝廷的运转立刻就会受到影响,正常的政务处理也会变得一团乱麻,这还不算由此而带来的其他后果……
所以说,在君臣的斗争当中,一味的赌气是决不可行的,该让步的时候,是需要让步的。
不过既然朱常洛打定主意了要杀游士任,不免是要在如何让步上耍一番小心思的,这才有了宫门口的事情……
只是最后的结果,有些出乎朱常洛的意料,他几乎将一切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老首辅的身体状态。
想想也是,老首辅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先是在内阁主持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廷议,然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到承天门解决扣阙的事情,最后又在宫门口大太阳下硬生生跪了将近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壮年也未必能够撑得住,更何况王锡爵一个老人……
不过所幸的是,他提前派了梁永前去相机行事,更所幸的是,王锡爵并无大碍,只是中暑而已,只要老首辅平安无事,在场的局面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朱常洛和王锡爵相交多年,了解他的秉性,这种状况下,老首辅一定会以大局为重,既然如此,他也就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了。
只是事情虽然圆满解决了,但朱常洛却没来由的感觉到一阵心慌,他总感觉自己隐隐约约之间,忽略了些什么……
第七百七十七章:交钱()
承天门外的事情的确解决的很顺利,不得不说,朱常洛很了解王锡爵,老首辅醒过来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朝着众臣宣布自己并无大碍,只是体力不支而已,并且带着内阁的一干阁臣一起承接了皇帝的口谕,随即又强撑着精力对在场的一干年轻御史训示了一番,命他们回去之后不得造谣生事,随即才遣散了人群。
在老首辅的声望威压之下,他昏倒在承天门之外的事情,总算是没有掀起什么大风大浪,而皇帝也适时的派了宫内的大太监王安到府中,带去了抚慰的旨意,算得上是圆圆满满的解决了。
但是这一次扣阙带来的影响,却远远不止于此!
应当说,这次扣阙并不算是一次十分大规模的正式的扣阙,它既没有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带领,也没有足够的人数支撑,充其量不过是一群御史胡闹罢了。
一般来说,皇帝对于这种扣阙的态度都是置之不理的,没有大佬的参与,一群六七品的御史言官,纵然有影响力,也不至于能够闹得出多大的风波来,随他们闹上一阵,刷够了声望,自然就会退去了,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未必能够见得到。
但是这一次却不同,皇帝不仅理了,而且还亲自出宫料理了!
后果……自然是朝中大臣都没有料到的!
御史言官被锦衣卫的一纸奏章疯狂打脸不说,为首的几个人更是一个惨遭流放,一个身首异处,还有一个稍微轻点,被罢黜官职,禁足府中,这种战绩,这可谓是大明朝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扣阙了。
偏偏天子的处置还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来,毕竟惠世扬和游士任的罪证摆在原地,连二人本人都难以辩驳,外人更是无颜替他们两个申辩。
唯一一点值得被拿来做文章的,无疑就是天子犯了文臣的潜规则,将游士任给斩首示众了。
但是且不谈游士任本就罪大恶极,在场的那一大群大臣,甚至还包括内阁诸臣和阁部大臣等一干老大人们,又何尝没有为此而努力过?
结果不错,天子下了诏书,认了错,并且表示下不为例!
但是问题是,人死不能复生,在官场上的人,谁也不会天真到真的以为会有下不为例这种事情发生,天子既然有了杀文臣的先例,以后必然还会继续有的。
只不过现在顾着一干老大人们的强烈反对,没有表示出来而已,就拿先帝之时来说,先帝曾经不止一次的保证过要立当今为太子,但是实际上先帝早就不止一次食言而肥了,若不是群臣一直苦苦坚持,先帝早就立了四皇子为太子了。
换了今上继位,难道就能保证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吗?
一时之间,官场中的老大人们,心中都忍不住提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的脖子上冷飕飕的,毕竟他们可是都听说了,那锦衣卫秘密的调查了京中的官员罪证,就连游士任几年前在知县任上干的事情,都被翻了出来,谁又能保证不会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