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妃说笑了,朕何时骗过你?凡是朕答应的事情,又有何时没有做到!”
好吧,作为一国之君,朱翊钧的确有这个底气说这个话,不过话刚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郑氏是个懂得分寸的女人,她很少提出要求,而且她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朱翊钧就会满足,也都能满足,除了……
“陛下难不成忘了锦盒之盟?如今锦盒尚在,常洵也已然八岁,可陛下答应的事情,却到如今都没有实现!”
朱翊钧老脸一红,却是讷讷的没话可说。
这件事情的确是他理亏,当年郑妃第一胎生的是女儿,十分失望,第二胎的时候也兴致不高,郁郁闷闷的,所以为了安慰她,朱翊钧没怎么过脑子,就答应郑妃她这次若生的是皇子,便立为太子,还立下字句锁在了锦盒当中。
那个孩子就是朱常洵,当时朱翊钧亲政才刚不久,还没有意识到他答应的这件事情到底有多麻烦,直到大臣们如此强烈的反弹之后,他才明白事情有多么严重。
不过覆水难收,话都说出去了,让他能怎么办?
君无戏言,难不成让他去跟自己的女人承认自己不行?堂堂大明天子,连自己的继承人都决定不了?
朱翊钧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于是跟大臣们一直僵持着,这么一闹就是八年!到现在都没有个结果……
所以提起此事,朱翊钧总是不免感到不好意思。
“其实……臣妾也不是责怪皇上!”
郑妃不是个没脑子的女人,自然知道火候不可过分,幽幽的叹了口气,继续开口道。
“虽说这定的是皇上的继承人,可朝臣们的意见要顾及,这一点臣妾也明白,可是陛下,您看看自从常洛这个孩子出宫之后做的事情,敬嫔出身景福宫,屡屡冒犯臣妾,说背后没有常洛指使,您相信吗?臣妾看在她丧子的份上,也就不与敬嫔计较了,安安分分的守在长春宫中。
可谁能想到,常洛还不放过臣妾,先是将臣妾的侄子和伯父都诬蔑夺爵,还蛊惑太后,连臣妾也禁足宫中,这叫臣妾如何能够不觉得冤枉!”
这番话当中,的确没有责怪的口气,仿佛只是单纯的抱怨和诉苦而已。
但是这种行为反倒是最有效的。
朱翊钧听下来,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阵怒火,可是想起外朝那帮顽固的大臣,心气儿顿时泄了一半,现在朱常洛什么错也没犯,别说责罚他,就是想要捧一捧朱常洵,都会遭到一堆弹劾,这也是他一直没有放郑妃出来的原因,朝野物议不是那么容易弹压的。
所以对于郑妃的抱怨,他也只能苦笑……
“朕何尝不想处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子,可他滑溜的很,朕拿不住他的把柄,如何能够替你报仇啊!”
郑妃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心知时候差不多了,状若落寞的愣了片刻,才开口道。
“既然如此,陛下不如将他远远的赶出去好了,归正眼不见心不烦,他若是不在京城,臣妾的日子也就能好过些了,何况这藩王藩王,不就藩如何能称藩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应天府?(3/10)()
听了郑妃的话,朱翊钧倒是罕见的沉默了下来。
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一个法子,既然封了王,自然是要就藩的,法理上挑不出毛病了,但是这情理上,问题就大了!
他可是清楚的很,外朝的那帮大臣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压根就没把朱常洛当郡王看待,而是依旧将他当做皇长子来对待,毕竟就算是封了王,长幼依然有序,不可混淆。
所以就藩一事,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劝服外朝的大臣们!
而现在,经过这么久的国本之争,朱翊钧也不得不承认,他有点害怕大臣们那股闹腾劲儿了,国本这种事,能放着就放着吧,再闹起来,除了对朝局影响最大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只是郑妃这边……
“朕何尝不知如此?可朕本打算等过几年,等常洵年纪大些,照例也将他封王,并且直接晋亲王位,如此一来,位份上常洵压他一头,朕再使些手段,说不准能够将太子之位定下来,若是如今让常洛就藩的话,一来朝中物议难平,二来若是到时候外朝的大臣们照例要求常洵也同样就藩,可就麻烦了!”
心中的顾虑是一回事,说出来却又是一回事了,朱翊钧眉头微皱,有些为难的说道。
不过这也是实情,他手里捏着的那份东西非是到了那种关键时刻,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他也曾经想过现在就将那份东西抛出来,但是如此一来,能不能取信于那帮大臣还两说,却是彻彻底底的在打李太后的脸,身为人子,无论如何这种事情朱翊钧是不能做的。
只能等过几年,这件事情淡了,到时候再拿出来,就不会有人记得,太后曾经处理过这件事情了……
“皇上,非是臣妾要皇上定然将他赶走,可若是他在京中,臣妾的日子决然过不安稳的,再说了,常洛才出宫不过半年,这朝堂之上因为他发生了多少事情,倒不如将他打发走,省的麻烦!”
郑妃却是不愿意,谁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今朱常洛出宫不过半年,就有一大批被她拉拢的大臣纷纷倒台,而宫中的孙暹也难以保命,张诚最近更是有几分朝不保夕的味道。
她简直不敢想,若是放任朱常洛继续在京中,还会闹出多大的风波。
顿了顿,她继续说道。
“皇上,不如这样!既然外朝的先生们都想将他当做太子培养,那我们就给他这个机会不就行了!”
“嗯?”
朱翊钧眉头一皱,却是不大明白郑妃的意思。
“按制,太子出阁读书的话,教授太子的老师需要是尚书侍郎,或是阁臣,如今内阁当中不过三四位先生,忙都忙不过来,哪有工夫教他?倒是应天府的那些老先生们闲着,不如让他们来教朱常洛,如此岂不是一举两得?”
郑氏神秘一笑,开口说道。
“南京?”
朱翊钧沉默下来。
若说大明朝有什么特色的话,怕是要这南北二京算得上是一个,当初太祖皇帝定鼎中原,定都应天府,而传至成祖皇帝,他老人家有感于江南风气颓靡,恐后世子孙被繁华迷眼,玩物丧志,毅然迁都顺天府,但是如此,问题便来了。
成祖皇帝的帝位来路不怎么正,而他最大的依仗就是建成帝违背祖制,当初定都应天府,乃是太祖皇帝钦定,若是直接迁都,简直是在打脸!
故而再三商讨之下,成祖皇帝最后将南北二京都作为大明的帝都!虽然皇帝驻跸应天府,但是顺天府一应设置,皆以帝都水准。
也就是说,大明朝其实是有最高领导机构的,一套在应天府,一套在顺天府,两边都有六部九卿,五寺五军府,只是顺天府所管的地方只有南直隶罢了。
从级别上来说,两边却是完全一样的!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顺天府已经成了摆设,也成了大明朝高级官员的养老之地,还有皇帝看不顺眼的人,统统都往那打发!
若是将朱常洛打发到南京去的话,也不算说不过去……
只是……大臣们那一关还是不好过啊……
“朕考虑考虑!”
朱翊钧有些头疼,他的确是看不顺眼朱常洛很久了,要是能将他打发走,自然是愿意的,但是问题是,该用个什么由头呢?
眼见皇帝有所意动,郑氏眉间一喜,只要能够将朱常洛赶出去,自己就可以在京中继续从容布置,过几年朝中势力布置好之后,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还不是顺理成章?
至于对方会不会暗中积蓄力量?开什么玩笑,大明朝自建立以来,除了成祖皇帝,还没有人能够起兵反攻京城而成功的,甚至于当初成祖皇帝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建文帝实在太过不成器,屡屡错失大好良机。
而如今的这位皇帝,显然不是建文帝那等心慈手软之辈!
甚至于郑氏巴不得朱常洛暗中图谋不轨,若是他真的敢如此的话,她的儿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直接登上太子之位,大明朝以孝治国,谁会支持一个目无君父,起兵作乱的皇子呢?别说只是一个区区的长子了,就是嫡长子,胆敢谋反也是有死无生!
“不过,张诚这些日子有些跋扈了!你和他关系不错,适时提醒他几分,莫要让他行差踏错!”
郑氏正欲再添一把火,却听得皇帝开口道,显然是不愿意再继续先前的话题。
“是,臣妾知道了!不过外间的事情,臣妾也听说了,这个孙暹真是大胆,竟连陛下也敢欺瞒,下了诏狱也是活该!”
说起来,郑氏是个有眼色的女人,知道点到为止,见到皇帝不愿意继续谈下去,也就顺势将话题转了过去。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孙暹是死有余辜,所以他的同党自然也是死有余辜,下一任东厂提督,自然不能是和孙暹一个阵营的……
眼瞧着自己不过透了一点话头,郑氏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翊钧心中满意的很,张诚和郑妃站在一起,自然是他默许的,不然的话,张诚也不会被留到现在。
只是他这次做的实在太过分了……
不过想起东厂的继任者,朱翊钧却忍不住又头疼起来,一个能够撑得起东厂,又不喜争斗的内使,上哪去找啊。
“陛下,娘娘,陈秉笔前来传旨,言道太后娘娘召娘娘去问话!”
侍女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却是让朱翊钧的眼前一亮。
陈矩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风起(4/10)()
这段时间对于朝臣们来说,可谓过的惊心动魄,先是闹出了吕坤所上的《闺范》疑似迎结内宫,图谋不轨,皇帝虽然下旨解释,但是朝臣们谁不是人精,这种牵强的解释又怎会有人相信?
且不说皇帝宠爱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