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传回来的情报,魏玛政府与美国走得比较近,对英国和法国是抵抗的姿态。”吴佩孚在一堆老头里面倒是显得年轻一些,他今年是48岁。他在伸手摸自己的光头,用着迷惑的语气说:“我们有刺探魏玛政府派过来的使节,打听到了一些消息。他们所想的合作方式是,由我们出人、出钱、出地,他们出技术和顾问。按照西方的说法,就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我们进行一些合作。”
现在的中华大地是个什么情况?大概就是满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时候搞了一些工业建设,满清倒塌之后再也没有新的工业建设。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炮党”上台,甚至“炮党”做得更加变本加厉,根本就没有搞什么工业建设,凡事就讲“采买”两字,所谓“买办政府”的由来就是出自这里。
“技术入股?”段祺瑞也不是没有见识的人,他思考了一下,说:“这件事情看起来挺怪异,但总得来说对我们好处大于弊处。我们似乎什么都有,就是缺乏技术。只是,要摸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意图,要是牵扯到国际情势的角逐,咱们就不要参与了。”
德意志参与到在华投资并不是出于谁的干涉,那是德意志政府从1920年到1934年一直在进行的事情,并且一年比一年投资高,包括但不限制于建设民用工厂、军工厂等等的设施,还不断派遣军事顾问参与到在华的军队建设。
要说谁在近现代帮助华夏的工业起初最多,肯定是德意志而不是其它什么国家。当然,德国佬的投资自然是需要得到回报,但大多数时候不是金钱,而是矿产资源。
“德国那边的事情可以慢慢来,苏俄那边的事情比较急迫。”段祺瑞肯定是想要拿回被沙俄吞了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可是事情并不是那么好办。他说:“前几次刺探协约各国的态度,只有法国和美国表现出有限的支持,英国和日本则是提出警告。”
吴佩孚立刻就是一脸的恼怒:“倭奴实在欺人太甚,之前在青岛的问题上蛮横无理了一次,在租界归还上也是屡次作梗,现在又来干涉与他们牛马不相及的事情!”
小日本在袁世凯没死的时候提出了著名的,后面虽说有些不了了之,但日本对华野心是真的暴露了出来。
“”曹锟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现在有些琢磨过来了,其实其它事情才是真的次要,只有国家变得强大才是头等大事。想要国家强大,工业不得不发展,因此早点与德意志达成商定,只要他们不过份,我们就干了。”
第145章:魏玛的布局 下()
北洋政府现在的理念还是比较简单,没有苏维埃解放全人类的高尚理想,亦是没有英、法、美等国家捍卫自由世界的高尚情操,北洋政府所想要的就是将国内乱七八糟的情势稳定下来。,
自袁大头称帝又退位到归西,华夏地区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极度的动荡不安当中,其中以南方的情势最为不稳。北洋政府真正能够说了算的地区并不是太多,只有华北和华中,另外的地方除了有“炮党”之外,原本属于满清政府任命的官员大多是不买北洋政府的账。
不但是外部,北洋政府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分了各种各样的派系,像是皖系、直系、奉系、晋系,更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派系简直就是多如牛毛。
有了这么多的派系,那些派系都还有自己的实际控制区,段祺瑞想要治理国家,每个政策都是充满了扯皮和妥协才能发布,发布出去之后还不一定会被接受和执行,令他屡次直呼:“谁爱当这个破总统谁来,格老子不干了!”
事情是到了北洋政府参与世界大战才有改观,总算是证实了华夏民族在面对外部的时候,虽然依然有一小撮的人会捣乱,可是能够争取到最大程度的内部团结。
要说在面对民族大义身上,甭看北洋有那么多的派系,可是遭遇关乎民族大义的时候真的是能够互相妥协。感谢英法等被德军揍得找不着北的国家,他们支撑不住的情况下对北洋政府开出了归还主权的价码,让北洋的一帮老头子总算是不得不坐下来商谈,然后这个派系凑个一两万,那个派系凑个三五万,凑出了数十万的军队前往欧洲大陆参战。
北洋军的各个派系派军前往欧洲当然不是整装齐备,是只穿一身的军装,到了地头让协约国分发武器,甚至是军装和其它家伙私也是配上,要不以北洋的财力还真玩不起数十万军队的火拼,特别是从本土维持在欧洲大陆的军队后勤补给。
打赢了一次世界大战,收回了一些主权,另外在参战部队回归的时候,那些部队可是带着在欧洲参战的武器回来。武器是从步枪到大炮全有,连带子弹、炮弹啥的也没少,甚至远比想象中多得多,多到北洋各个派系可以各自武装个十几数十万,在中华大地上演高烈度的火拼。
估计那些协约国也是抱着让北洋个派系火拼的想法,才耗费巨资运了那么多的军火,所以说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幸亏是到了欧洲见过市面的军官和士兵真心是不想窝里斗,下层的厌恶内战让想打的高层无计可施,要不还真说不好会不会打。
军队不想打,已经了解到什么是国战的派系头头们,除了极为少数的一些人,要不也都没有想要开战的意思,几乎是要操碎了心的段祺瑞总算是松了口气。
有了稍微平稳的局势,北洋政府又屡次了解到小日本对华的野心,他们是真的想要干一些实事,可是哪怕是对华表现得最友善的法国都没有想要帮助发展工业的心思,美国佬的要价则是太过夸张,不想搭理的小日本怪异地一直凑,着实是令一些将心思转向实业兴邦的北洋老头子们尴尬的同时又觉得颓废。
“德国自己内部在混乱,只有那个叫巴伐利亚的州还算稳定。”孙传芳是几个前往欧洲参战的北洋将校之一,他对德意志似乎有做过一些了解,说道:“正是因为德国内部混乱,几个协约国大肆在德国拆走生产机械,他们才会寻求在国外发展吧?”
吴光新亦是有到欧洲参战的将校之一,他还是段祺瑞的妻弟,赞同完孙传芳的话,接过话题说:“德国不止是来咱们这边,他们在南美洲也在做相同的事情。我这几天打听了一下,说是阿根廷和智利都接受了德国的提议?”
早在第二帝国时期,德意志与南美洲的几个国家交情就显得不错,那也是美国警惕德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美国可是一再警告,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南北皆是),然而他们自己却是移民来的(噗),连世界霸主英国都没有将手伸到美洲,偏偏德国佬屡劝不止,那可真的就别怪美国了。
魏玛政府是在寻找出路,国内发展已经收到诸多的限制,他们想了一个新的办法,那就是向外输出工业,帮助一些国家建设基础工业,换取金钱或是资源。
这一次美国佬对魏玛政府再一次将手伸到南美洲表现的反应很平淡,那是因为美国佬现在需要获得魏玛政府的友谊,比起掌握德国的货币发行权,魏玛政府现在干什么事情在美国看来都是属于小事。
魏玛政府在阿根廷和智利那边也是一种技术输出的做法,事实上他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只是想要赚钱,然而(德三战败,想想那些逃亡者选择哪)
“产业不一样,魏玛想要获得的股份也不一样。”曹锟现在管的就是工业这一块,他说:“根据他们专家的说法,一切的工业基础都是在电力上面。我们想要发展工业首先就是要解决电力的问题。”
段祺瑞在点头,他问出了关键:“那么他们有什么章程?”
“电力建设上面,他们提供专家,由我们向美国那边购买机器。他们想在各种电力公司里面至少占四成的股份。”曹锟摇了摇头,说:“我已经拒绝他们。电力配套和建设在欧美国家并不稀奇,他们太狮子大开口了。”
说电力是一切工业基础当然是没有错误,现代化生产离不开电力,要是没有足够的发电量,发展工业其实就是一个玩笑话。欧美国家电力建设已经发展了很久,从煤发电到水力发电,甚至是石油发电都有发展,恰恰是有足够的电力,那些国家才能保证工业发展。
“一成,最多一成。”段祺瑞蹙眉说道:“设备要我们从美国买,他们打的算盘是增进与美国的友谊,拿我们的钱讨好美国人。”
这一点不止段祺瑞看出来,稍微了解国际情势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现在魏玛政府与美国走得很近,魏玛政府已经不止一次向美国贷款,美国与英国正在争夺德国的货币掌控权,因为魏玛政府倒向了美国,英国人显得极为恼火。
北洋政府对英国现在正处于厌恶时期,主要是英国人出尔反尔,显得极为不当人子。目前北洋政府与魏玛政府都是选择交好美国,不过相比起魏玛政府的别无选择,北洋政府至少还有一个法国能够选择一下。
“那就让德国的那些专家列出个清单,看看美国和法国谁的报价低。”段祺瑞已经听到在山西建设大规模电力设施合适的答案,他没见有多开心,反而是颇为恼怒地说:“瞧瞧,德国人竟然知道山西是一个产煤的大地区,咱们还有什么是那些欧美国家不知道的?”
其实那可是有点冤枉魏玛政府了,魏玛政府派过来的专家那么说,是因为巴伐利亚的那个州长,然后他们又有实地地考察了一下。
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满清对洋大人卑躬屈膝,中华大地还真是大部分地区都被欧美国家探查了一个遍,甚至是小日本早从甲午战争结束后亦是无时无刻不在勘探中华大地的地形,小日本了解中华大地到了什么程度呢?估计是哪些地方有什么资源,比中华大地的政府都要了解。
段祺瑞问曹锟:“电力配套需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