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异常的依赖,那么就要从某些方面满足那些资本家的诉求,最为简单的一个就是保证资本家工厂的利润,这样一来战时经济嘛……
欧贝。李奇不断的向陆军部写信请求终于得到回应了,他被要求在8月15日的时候抵达位于威廉大道的陆军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欧贝。李奇是踩着点才来到陆军部。
哪怕是战争期间,德国本土的警戒也没有多高,陆军部门前甚至就没有警卫。欧贝。李奇走进了陆军部,正面是一个前台,他走过去的时候那些忙碌的人根本就没有注意,还是等待敲了几下前台的桌面才将视线转过来。
“少校?”该名中尉看到欧贝。李奇的时候很明显地愣了一下,估计是认出欧贝。李奇来了。他略略激动地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吗?”
“我前来见冯。肯洛斯特上校。”欧贝。李奇微笑地补充了一句:“我们的预约是在今天上午的10点。”
中尉很快就查找了预约的记录,他对旁边的人说了几句话,站起来对欧贝。李奇恭敬地说:“少校,请跟我来。”
陆军部的办公大楼并不算小,来回走动的基本也是尉级以上的军官,其他地方很难得才能看见的校级军团这里也随处可见。
在一个拐角,欧贝。李奇迎面和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给碰上了,而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已经成了中校。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看到欧贝。李奇的时候似乎是愣了一下,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然后错身离去。
走廊很深幽,房间也有不少,看门牌的话能够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例如档案室之类,甚至会有马铃薯、香烟、马匹等等的调度室。
“叩叩叩——”的敲门声之后,带路的中尉转头看向欧贝。李奇,低声说:“少校,我经常听您的广播,也有您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照片……”,他说到这里,门里出现了声音。
“很冒昧,很抱歉。如果有机会,您能给我签名吗?”中尉是说完才打开房门,并且向里面报告了一声:“上校,欧贝。李奇少校已经过来。”
冯。肯洛斯特是一个略微胖一些的中年人,他书桌的侧边站立着一名像是侍从的少尉,两人都是看着缓步走进房间的欧贝。李奇。
直至欧贝。李奇站定,冯。肯洛斯特自己站立起来走到旁边倒了两杯咖啡,对着像是侍从的少尉挥了挥手,将右手的咖啡递给欧贝。李奇,说道:“少校,你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难题。”
欧贝。李奇和冯。肯洛斯特其实不止一次见过面,他们甚至是在某一次酒会聊得还挺开心。
欧贝。李奇前前后后在柏林待的时间不是很长,每一次回到柏林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酒会。为了一些暂时还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一直尽可能地在认识更多的人,人脉自然是越扩越宽,其中不乏一些军队的上层人物和一些资本家。
冯。肯洛斯特是陆军部的一名主管,主要负责的是前线的人员调配审核,同时据有安排闲职人员的调派权。他颇为有些复杂地看着欧贝。李奇,说:“按照你的决定,将要重返前往前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欧贝。李奇只是安静地坐着,他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本来按照安排,欧贝。李奇应该留在柏林的参谋本部,成为一名参谋。但是欧贝。李奇只是一名少校,并且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参谋本部有多少名少校?然后其中又有几个是拥有什么实权?像他这样的人,哪怕已经是被宣传成为英雄,并且是有拿出过一个已经成功的大行动方案,然后还是一名男爵了……,他在参谋本部能做什么?实际上能够做的事情非常非常的有限!
参谋本部是一帮容克的大本营,德皇尚且没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让参谋本部进行运转,欧贝。李奇又是哪一根葱来着?
“男爵。”冯。肯洛斯特略略有点可惜地说:“你如愿了,将会回到西线的前线,只是……”,停顿了一下,用着惋惜的口吻:“你不会知道自己错失了什么。”,看欧贝。李奇没有问的意思,笑了笑才用公事公办的语气继续说:“少校,你的调令下来了。你将前往第1集团军,成为该集团军司令部的一名参谋。”
欧贝。李奇从桌面拿起冯。肯洛斯特推过来的调令,看了一下微笑道谢。
“尽管那些无耻的家伙一再否认有将军被我们俘虏,但是在有照片作证的情况下他们否认得相当无力。”冯。肯洛斯特盯着欧贝。李奇看,有着说不出来的惋惜:“说真的,我们一致认为你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像普通的一名少校那样。去前线之前,你应该先去见一下威廉皇储,那是皇储私人的嘱托。”
威廉皇储?欧贝。李奇点着头答应下来。只是他略略有些困惑,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巴伐利亚那边的兵源,目前对两个集团军有影响力的也是巴伐利亚王~储,该见也是见巴伐利亚王~储吧?
然而欧贝。李奇并不知道一点,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玛利亚。柳特波德。斐迪南这一次来到柏林是因为被晋升成为陆军元帅,此后巴伐利亚王~储则没有再次回到前线,是回去巴伐利亚王国。威廉皇储不一样,这位威廉二世的长子很快就要前往西线,并指挥多个集团军作战。
欧贝。李奇是听冯。肯洛斯特馈赠的一些消息才了解上述那些,他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威廉皇储对自己感官不错,或许他能够抱上这根粗大腿?
第五十八章:少校参谋()
感谢cct244、夜丶凄凉yca、郑笑天天、嗨希特勒555的再次打赏!另回拂去尘世旧念:其实我也想快的,但是一天两章已经是我将近六个小时的辛劳成果了…_…!!,所以求推荐票。然后尝试一下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码字,希望能更快一些。
……
毫无疑问,削弱法国……,不!不止是法国,是削弱包括法国、英国、美国等等在内的协约国成员,对于第三帝国来说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德军的参谋本部削弱法国是想要迫使法国求和,欧贝。李奇觉得这样做有意义只在于未来的战争中,被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法国将会失去战争潜力,至少是兵源会紧缺,另外就是致使法国人厌恶乃至于是惧怕战争!
现实的情况不也正是那样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的“绥靖派”抬头,法国的“和平派”占据优势,他们恐惧再次爆发战争,因此在元首的步步紧逼之下一再进行绥靖政策。
有绥靖政策,那是因为英国和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流太多的鲜血了!整个协约国直接战死的士兵数量达到了5,497,600人,是战死,是直接就阵亡,不是伤亡数字。
1913年各大国总人口数量分别是多少?俄国1亿7510万人、美国9730万人、德国6690万人、奥匈5210万人、日本5130万人、英国4560万人、法国3970万人、意大利3510万人。
然后,协约国总士兵阵亡5,497,600,同盟国总士兵阵亡3,382,500。交战双方受伤总数2000万左右,平民死亡总数6,493,000人。
残酷吗?的确残酷,这样的伤亡数字仅次于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含忽必烈)对各国的侵略,蒙古征服世界的时候,光是宋、辽、西夏的死亡人数有史可载的就超过7000万。
发生在数十年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和英国就是因为恐惧战争才会一再对第三帝国进行妥协,欧贝。李奇觉得无法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的战败之后,他的思路就转变到了怎么积累力量和建立人脉,然后再来尽自己所能在大势之下让协约国流更多的鲜血!
“少校,命令已经下达,所有的连队,特别是前沿的连队,他们会尽可能地注意。”
“很好!必要的集束手榴弹需要进行准备!”
欧贝。李奇是在三天前重新回到西线,他现在的职务是第1集团军少校参谋,直属于奥托。冯。贝洛中将的参谋团队,负责的事项比较多,但并没有被限制在固定的岗位。
第1集团军下辖5个师,与第2集团军的8个师一同主要布防方向是针对亚眠,既是索姆河的上游区域,等于是德军战线的右翼。后面加入其它增援上来的师,作为新一轮的后备力量。
一直以来进攻德军右翼的是英联邦为主的部队,他们是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印度人,甚至还有来自阿拉伯地区和非洲地区的一些殖民地军队。
过去的将近两个月,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已经成功击退英联邦部队的数十次进攻,在奥托。冯。贝洛中将和马克思。冯。加尔维茨中将的联合的指挥下,右翼的德军甚至进行了必要的拉锯反击。
所谓的拉锯反击是一个军事术语,既是来回的争夺阵地,但那是一种战术动作,不是单纯地抢夺阵地。
德军进行拉锯战的理由是,他们不能让协约国一方认为无法打赢,但是又不能失去太多的运动空间,来回的争夺阵地可以有效地形成拉锯,然后在不断的来来回回阵地争夺中起到更多的杀伤作用。
欧贝。李奇现在的职权可以查询到很多东西,他专门查看了双方的伤亡数据,只能用“战术无比成功”来进行形容。
止于目前为止,德军的阵亡数字是13万,协约国一方的阵亡数字是35万,差不多是1:2。7的比例。而毫无疑问会有这样的伤亡对比,包括欧贝。李奇在内的那些行动队员无疑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行动,才致使协约国一方不得不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发动战役。
如果欧贝。李奇的记忆没有错误,自索姆河战役启动到结束,历时5个多月协约国的伤亡人数是79万4千人,德军的伤亡人数是53万8千人。仅仅是1个多月还不到2个月,协约国的伤亡人数已经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