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里希。冯。法金汉发起凡尔登战役,一场本来是为了消耗协约国兵力的战役,无论是有无达到预期的效果,他在后面肯定是要解职,能够继续留在军队,还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只是政府和公众需要一名替罪羊。
可是……因为欧贝。李奇的出现,埃里希。冯。法金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发生在凡尔登的战争不再只是为了消耗协约国兵力的战役,成了一场胜利,打开了前往巴黎的通道,让德军能够在时隔45年之后,让军靴可以再次踩踏巴黎的街道。
埃里希。冯。法金汉非但没有解职,他还成了德意志的英雄,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然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元帅。他还成了名将,一场双方付出伤亡合计超过百万,一名获取伟大胜利的名将!
可以说一句,德军的高层之中谁最感激欧贝。李奇?那非埃里希。冯。法金汉莫属。他终于不用在凡尔登战役之后面临可能的滚蛋,不但继续作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总参谋长,军衔还晋升到了元帅,能不感激欧贝。李奇吗?
埃里希。冯。鲁登道夫这位兴登堡的‘铁壁’,见到自己的老哥们脸拉下来,解围似得,其实是刁难,问了一句:“那么我们应该尊重的小伙子,你对未来的战争有什么看法?”
“我所知甚少。”欧贝。李奇苦笑着说:“只是说出我所知道的。”
“说说,没关系,可以随便说说。”埃里希。冯。鲁登道夫看似和蔼,其实是无比的阴险呐!他笑眯眯地补充了一句:“如你所说,知道甚少,说错了也没有什么。不是吗?”
欧贝。李奇才不会跳进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挖的坑,他看向了埃里希。冯。法金汉,然后又看了看威廉皇储和巴伐利亚王~储,一脸的为难。
“今天发生在这里的只是一个茶会。”威廉皇储终于是开口说话,他脸上带着微笑,站起来:“也许我们应该谈一些轻松点的话题?”
埃里希。冯。法金汉刚要开口,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显然是不干的……
第七十一章:一战终结(八)()
从1914年战争爆发之后,德军的东线和西线就是两个世界。
东线的德军在面对灰色牲口沙俄军队时,他们总是能够使用少于沙俄军队几倍在交战中轻易获得胜利,屡次不是歼灭多少就是俘获多少,承受的伤亡也并不大。
西线的德军从战争爆发之后就是一直面对艰难的局面,英国和法国的军队相较于沙俄军队在训练和装备上强太多了,导致西线的德军很难取得什么轻易的胜利,哪怕是某场战役获胜也要付出惨重的伤亡。
虽然沙俄在1904年到1905年发生的日俄战争中败给了新兴列强日本,但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那是日本人占到了地利的因素,沙俄之所以战败只是因为在远东实力过弱,要是沙俄能够将在欧洲部分的军队调到远东,日本根本就没有战胜沙俄的可能性。
沙俄长久以来就是以能够组建数百万军队而号称“欧洲压路机”,对于沙俄的强大没有人会进行怀疑,他们在面对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不是太无能。沙俄军队之所以会一直以军队多数的一方败于德军,的确是因为德军能打。
正是因为德军在东线和西线所取得的战果不同,乃至于是战场伤亡上的区别,德军内部其实已经自行分为两个派系,如在东线作战的将领一派和在西线作战的将领一派,他们经常会互相嘲讽。
按照德军参谋本部的预定方案,凡尔登战役本不能取得胜利,展开凡尔登战役仅仅是为了让法国大量流血,内部已经做好了预案,即埃里希。冯。法金汉在凡尔登战役末期自行辞去德军总参谋长的职位,总参谋一职将由东线的头号战将保罗。冯。兴登堡接任。
事与愿违……,至少是“东线派”的将领们没想到的是,一直没能有什么好成绩的“西线派”将领竟然将原本注定会输的战役答应了,并且一赢就是两场战役,是两场合了起来消灭超过160万协约国联军的战役!
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开打,打到1916年10月19日,协约国投入的兵力为法国82个师1,246,400人,英国14个师212,800人。直至战役结束之前,总数1,459,200的军人总共撤出574,540人。
索姆河战役是从1916年6月27日开打,打到1916年10月21日,协约国投入兵力为英联邦军52个师790,400人,法军27个师410,400人。确定战役已经无法取得成功时,总数1,200,800人中只有476,100人成功撤出战场。
两场战役,凡尔登战役协约国损失兵力884,630,索姆河战役协约国损失兵力724,700,合起来为1,609,330。
德军在凡尔登战役先后投入的有76个师,既是1,900,000人,索姆河战役先后投入的师有41个,人数为1,025,000。
在凡尔登投入的1,900,000军人,战役结束之后还能作为参战力量的为871,019人;索姆河战役结束之后,1,025,000军人还有641。009人保有战斗力。等于是德军在凡尔登付出的伤亡为1,028,981,索姆河付出的伤亡是383,991。
两场战役付出1,412,972的伤亡代价,直接导致的现象是让德军从原本一个满编师从25,000人下降到与英法编制一致的1。5万左右。
当然,伤是可以重复,亡却不能。实际上德军在两场战役的阵亡军人数量是297,810,失踪人数261,010。失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等于死亡,或是被炮弹爆炸气化得尸骨无存,或是当了逃兵不再回归建制,逃兵被抓到也是直接枪毙。等于是德军为了获得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胜利消失了558,820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付出55万多条性命的代价与取得的胜利相比起来显然很值得。不但是因为协约国的阵亡人数比德军多,还是因为巴黎将成为德军的囊中之物!
在付出了那么多之后,胜利显得是那么的弥足珍贵,任何一个“西线派”的将领都不会允许惨重代价得来的胜利存在被嘲讽的可能。
是人就会有立场,通常是派系,军队也会有派系,要是在欧贝。李奇没有改变历史的阶段,等待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结束,就该是德军的“西线派”走向没落,然后“东线派”得以抬头。比如兴登堡成为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则是成了第一军需总监。然后,包括威廉皇储、巴伐利亚王~储、符腾堡公爵、法金汉、……等等很多元帅或将军就该缓缓地被排挤到军中不重要的位置。
鲁登道夫不应该在威廉皇储出言之后还紧抓不放,特别是对着一个年轻的少校……这个对西线战事有杰出贡献的少校,像是训斥孙子一样的冷嘲热讽。
本来好好的一次茶会,最后是以互相之间的不愉快而结束,欧贝。李奇根本就不知道那是“西线派”和“东线派”争斗的延续,他是觉得自己好像同时得罪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而感到有些脸色发青。
【欧尼玛……品牌不错!我竟然同时得罪了他俩?日后在魏玛政府怎么混啊!!!】
欧贝。李奇始终不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获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不是因为德军不强大!
一是因为美国和中国已经参战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和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他们站在协约国那边和同盟国宣战了!
二是因为“那把火”已经被威廉二世自己放了出去,然后那把名为“布尔什维克”的火焰会先把沙皇俄国烧个精光,再蔓延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来!
或许这一次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会是“在被背后捅了一刀”因而战败。
或许这一次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因为迫使法国投降,在战场上不敌协约国而战败。
但是!欧贝。李奇比较倾向于是“在被背后捅了一刀”的结果,一切只因为革命在欧洲是会传染。
同时,法国要是真的屈服也不会改变战争结局,因为德海军公海舰队已经完蛋,德意志没有能够出战的海军了!
巴黎阅兵仪式进行前,欧贝。李奇被得到通知,巴黎阅兵仪式之后他将需要回到柏林,然后去陆军部报告,他将成为一名空军总监。
欧贝。李奇怎么就成了空军总监了?那是因为威廉二世的爱将,也就是兴登堡进行强力的推荐,没等“西线派”的将领们反应过来,威廉二世就点头同意,还说了一句话。
“哦,那个慕尼黑小伙子?他的确一直在强调空军的重要性,那么作为空军总监应该会有所作为。”
………………
党国的弟兄们,拉兄弟一把,投点推荐票吧?
另:文中伤亡数据以本书内容为准,与历史真实伤亡数据非一致。
第七十二章:新的开始()
感谢微明执政官、嗨希特勒555、拂去尘世旧念、图啊、夜丶凄凉yca、特种坦克的热情打赏!
收藏增长缓慢,弟兄们来点推荐票安慰一下作者君悲伤的心灵吧?
……
总监的德军的部队建制中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位,能够决定部队配置什么样的作战兵器,还能对部队的构造指手画脚,最主要的是掌握着军队的后勤补给。
任何一个部门的总监都是属于参谋本部,区别是在哪个部门任职,例如欧贝。李奇的新职位是空军总监,实际上他并不是整个空军部门的唯一总监,更不是权力最大的总监,权力最大的总监有前缀的“第一”两个字眼。
职位的调动并没有让欧贝。李奇感到多么的伤心,他虽然对离开战斗部队感到有些惋惜,但也只是惋惜。他已经做了自己所能做的,接下来的战事已经不是一人两人所能够施展影响并给予改变。
事实上,对于被调到柏林就任空军总监,欧贝。李奇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
德军在11月18日举行盛大的巴黎进城阅兵式,威廉二世以及帝国各个显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