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汉更始政权大将军寇恂,字子翼,新朝末年为上谷郡功曹,河北袁景初叛乱之后,跟随刘玄,自上官尹风斩杀刘秀之后,刘玄便带着人悄悄的去了并州忻州,暗自发展,至天授二年起兵,蛰伏近十年,可谓卧薪尝胆之至
历史上寇恂乃是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而现在刘玄手下大将刘植,乃是云台最后的一位,当然,云台首将便是在庄州镇守的邓禹,只不过现在邓禹的军事才能暂时还没有展现出来,倒是这寇恂和刘植,甚是勇猛
刚巧的是,刘玄手下除了这二人之外,还有其他十六人,分别是祭遵、景丹、盖延、姚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邳彤、万脩;如此算来,云台二十八将除去上官尹风手里的十个人之外,其余十八人全部出现
山西,忻州,更始皇宫
大殿之上,端坐着一位中年国字脸男子,穿着一身汉服制龙袍,此人便是刘玄,西汉皇族后裔,大殿下站着一列武将,以及一列文官
“皇上,大将军此次拿下晋阳,可谓震慑了西北那群宵小之辈,臣觉得不出两年,并州之地便可全数收回”
一名圆脸中年文官站出队列拱手道:“启禀皇上,臣建议皇上移都晋阳,以振民心”
“陈大人说的是,晋阳乃军事重镇,城池高而坚固,还是成朝赵王的国都,若皇上能迁都晋阳,必定能震慑其辈”
武将之首乃是征虏将军祭遵,只听他说道:“皇上,末将认为现在还不宜迁都晋阳,贼军文泰现下在晋阳周边有兵近十五万,大将军虽在晋阳有军二十万,但却实为疲惫之师,不宜****,若此时陛下迁都晋阳,文泰必定发兵来攻,所以,末将斗胆请皇上莫要迁都”
刘玄如有所思的点点头,祭遵之言完全符合现在的情况:“朕也认为祭将军言之有理,迁都一事暂时搁置,现下还是集中兵力对付西凉人马,拿下并州之后,再攻回洛阳,我大汉国脉在西京,东京不用久留,朕想着在十年之内再回西京,以兴我大汉荣光”
刘玄所谓的西京之地指的是长安,东京之地指的就是洛阳,西汉时期,洛阳建立为东京之地,列入京畿范围,而刘邦建都便在西京长安,所以,长安也是西汉的国都,西汉的龙脉;东京洛阳在后世也称为‘行在’
“陛下高瞻远瞩,臣等鼠目寸光,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说错话的人都赶紧拍着马屁,生怕惹怒了刘玄,得不偿失,当然,古时候的文官对武官都出奇的轻视,感觉武官低人一等,就好像现在文官队列对于祭遵出言反对他们就可以看出,文武之争实在是太复杂
“皇上,还有一事末将想要请皇上定夺”祭遵出列拱手说道
“爱卿有何事要说与朕听?”刘玄虚空一抬手,示意其免礼
“皇上,北疆之地贫瘠异常,我军虽有几十万众,但粮草甚微,乌桓人援助的粮草及并州之地征集的粮草数量实在是太少,长此以往,末将担心我军会坚持不到明年秋收,此事事关重大,还请皇上三思”
刘玄很清楚祭遵所言,并州之地身处北疆边缘,靠近草原及沙漠,粮食收成无法与关内相比,其又有几十万大军,根本不能长此维持,否则一旦断粮,别说回西京长安,就是晋阳都保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四章 出使南阳()
第94章:(出使南阳)
刘玄仔细的想了想,然后看着祭遵,反问道:“祭将军觉得朕该如何?”
被刘玄这么一问,祭遵赶紧低头拱手道:“皇上,请恕末将无礼,天下乱世积乱已久,虽公孙述建立成朝以安天下,但其所行的分封制是这天下之乱的根本,八王占据十三州各地,拥兵自立,现在的成朝之所以能在司隶州安然无恙,只是靠着一个人”
“是何人?”刘玄不禁的问道
殿中的其他大臣都不禁望向了祭遵,他们都着急的想知道祭遵所说的是何人:“原成朝大司马大将军,东王,上官尹风”
“上官尹风?”刘玄听着名字之后慢慢的皱起了眉头
殿中的其他人都嗡的一声炸开了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官尹风逼死了刘秀,而刘秀是刘玄的族兄,这些人包括刘玄对于上官尹风还是比较排斥的
“祭遵,你出此言,是否是那上官尹风的人?”
“对,皇上,祭遵出言不逊,企图让我等让那贼人为之帮助,实属可笑,请皇上定夺,严查祭遵”
见着殿中的武官都对祭遵群起攻之,站在祭遵身后的景丹毫不犹豫的站出队列,拱手沉声说道:“陛下,祭将军所说虽然有些唐突,但是其本意也是为了我大汉王朝,还请陛下对于此事三思而行”
“大将军长长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我等都引此为言,陛下,为了我大汉朝几百年的基业着想,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盖延也急忙站出队列拱手说着,他这么做是在为祭遵求情
西汉末年的文武之争在这里又再一次出现,文官攻击武官,武官群起自保,刘玄仿佛看见了先祖以前的愁容:“祭将军所言虽然有失大礼,但是,其之言确是为我大汉着想,祭将军,把你所言之事继续说完”
“诺”刘玄发话之后,大殿暂时安静了下来,祭遵拱手接着说道:“上官尹风祖父乃是平帝时期荥阳守将,因反抗王莽被杀,其子上官逸云才投靠公孙述,于此说来,上官尹风祖上实乃是我大汉臣子,只因反抗王莽****,而死于非命,这才引起上官逸云的出走”
祭遵的话说完之后大殿中开始窸窸窣窣的悄悄的说着,对于祭遵所说的话大多数人都是不清楚的
“若真是如此,那上官尹风还是我大汉朝的武将,只可惜王莽乱政,造成了上官逸云投靠了公孙述,实乃我大汉朝之大憾”
刘玄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成朝士大夫阶层及那些诸侯王都很清楚成朝的江山是如何来的,主要依靠上官逸云,所以上官逸云才能被封为八王之首,如果上官逸云能为汉朝效命,恐怕现在的长安之主不是刘景,而是他刘玄,更或者是刘秀
“那依祭将军之言,朕该如何?”刘玄哀叹之后看着祭遵沉声问道
祭遵深吸一口气,现在虽然能大快人心的说出这些话,但是也免不了要得罪一些人:“回皇上,毅王刘景乃是我朝景帝之子,广川惠王之后,虽然投靠了公孙述,但是却保住了我大汉龙脉免遭战火的摧残,如果能说动刘景与上官尹风,那么,关内之事必将轻松解决,如果情况更好,还可以解决粮草一事”
殿中的人都各自窃窃私语,祭遵的话让他们大开眼界,他们当中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些事情,毕竟这些是汉朝皇族的事情,他们有些人都是贫苦百姓出身,有些只是北疆偏远地方的官吏,哪里知道关内的这些事情,而且还是汉景帝的后人
“广川王最后被除去了封国,这刘景又是我族,估计是没落的旁枝,既然如此,刘景此人可以选择拉拢,待时机成熟时,朕想亲自见一见这个叔父”刘玄的先祖是长沙定王刘发,与广川惠王是同父兄弟,算起来,刘玄就得叫刘景一声叔父
“皇上,祭将军虽如此说,但这毕竟是一件大事,刘景现在投靠了公孙述,且其效忠的是成朝公孙家,估计全然将祖宗基业忘记,臣觉得陛下完全没有必要与此卖国求荣之人相交,以免损害陛下的声誉”
“臣附议”
“微臣附议”
虽然祭遵在和这帮人讲道理,但文官讲究的是大礼仪,要让这些自恃清高的文官能屈能伸,恐怕没有那么简单:“皇上,刘景以此选择定是有难言之隐,否则不会投降公孙述,长安皇陵也不会被保存”
“笑话”听闻祭遵的话,一名瘦高个文官站出队列大声的反驳道:“新朝末期赤眉军扰乱山河,武帝陵寝被盗掘一空,既然刘景是为了保护祖宗基业,为何不加以阻止?”
“说得对,陈大人言之有理”
殿中再次议论纷纷,汉武帝刘彻的陵寝被赤眉军挖掘,里面陪葬品被充当了军饷,此事在当时是人尽皆知,而历史上刘玄与赤眉军确实有纠葛的,因为他手下的军队就有一大部分是赤眉军投诚的人
“祭将军,接着说”虽然底下吵成一片,但刘玄还是想听祭遵把后面的话全部说完
“启奏皇上,欲成大事,必不用拘于小节,末将愿亲自出使南阳与长安,去打探上官尹风与毅王刘景的消息,若成功,我大汉朝再兴便指日可待”祭遵说完便直接跪了下去
祭遵的话说完,殿中出奇的安静,都在等待刘玄的发话,毕竟现在刘玄才是他们的主人
“咳咳”刘玄放松了眉头,吐了一口气,淡淡的点点头:“朕准奏,愿将军出使成功,若联合二人,将军便是我大汉再兴的第一功臣”
“诺”
刘玄之所以答应祭遵的要求,那也是迫不得已,寇恂不在,他能求证意见的只能是祭遵,且他本身的境遇他是清楚万分,如果不选择联合上官尹风和刘景这二人,他们很可能撑不过明年,粮食才是打天下的基础
第二天,一身便衣的祭遵带着十几个护卫,乔装绕道,朝南阳奔去,他身上带着的,除了刘玄的亲笔书信,还有那一腔报国之志
十多天后,经历了长途跋涉的祭遵等人终于在夜晚临近时分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河南南阳府
自从进入南阳辖地之后,祭遵就深深的被南阳辖地内的境况所震撼,南阳前哨城市……汝阳的繁华让他和十几个护卫流连忘返,路过的田地里种满了庄稼,山林周边全是挂满枝头的果树,这还不是开头,当他们到达南阳城后,虽然城门有士兵值守,但根本没有向他们索要进出城的银子,光这一点就让他感觉到奇怪
在其他州府,每进城时,城门守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