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个人战术素养,更能涌现出个人英雄主义,造就战争兵魂。
由于“兆龙战队”的普遍推广,江兆龙一下子成了全军的名人,人们纷纷打听“江兆龙的事迹”。路胜自然特别高兴,自从第一眼见到江兆龙,就预感到这个人不简单,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今天的成就印证了当初的判断,自己的手下有这样优秀的人物,他打心眼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路胜连里的“兆龙战队”自然有江兆龙带队。全队编制十一人,主要有江兆龙排里的战士组成,破拆组有王海山及两名战士组成,突击组有江兆龙及三名经验丰富的战斗骨干组成,支援组有朴英焕及三名战士组成。
全队装备异常精良,除特殊装备外,每名成员一支冲锋枪,一支手枪,其中破拆组和突击组配“JF—1式”,支援组配“波波沙”,全队的突击火力特别强大,完全可以在短兵相接时用最短的时间发射出最密集的弹雨,这样就可以在瞬间占据火力上的优势,从而保证战斗的胜利。
为了尽快形成战队的整体战斗力,江兆龙不断带领队伍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反复进行模拟演练,不断总结、改进整个队伍的结构,调整队员间的位置,已达到最合理、最完美的队形。
江兆龙最大的优点,就是针对问题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江兆龙找到路胜,对整个战队的结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提出:“战队应该再增加一名狙击手,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路胜听完很感兴趣,追问其中的缘由。
江兆龙毫无保留,一股脑儿讲出了自己的看法:“狙击手加入突击组,可以起到至少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可以利用狙击手敏锐的感觉,率先发现隐藏的敌人,从而做到先敌开火,掌握战斗的主动权。在过去的剿匪作战中,江兆虎在几次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令人不得不佩服,在小群行动中狙击手的作用实在太大了,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
二是在激烈的巷战中,狙击手的精度射击,可以定点消除敌人的机枪手、指挥官等重要目标,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敌人的威胁,这样可以减少队伍的伤亡,大大加快战斗的进程。对于‘兆龙战队’来说,在战斗中必须做到速战速决,尽快解决敌人的明暗火力点,因为战队的最终目标,是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如果拖泥带水,久战不决,不仅不能完成最终的任务,还会陷入敌人的合围之中,那样就麻烦大了。”
路胜不禁暗暗点头,江兆龙果然不同凡响,考虑问题总是全面、深刻,是啊!“兆龙战队”的作战,讲究的其实就是一个“快”字,不等敌人反应过来,迅速突进,像一把锋利的尖刀,从敌人防御最薄弱的地方直插进去,才能给对手以最致命的打击。
路胜决定从全连挑选出最优秀的狙击手配备给“兆龙战队”。
狙击手小孙,大名叫孙德强,就是原来江兆虎的副手,仅仅经过几个月的磨练,就从原来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胆大心细、技术娴熟、枪法一流的合格狙击手。在前期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多次一枪毙敌,倒在他抢下的敌人接近一个排,是全连乃至全团小有名气战斗英雄,这次加入“兆龙战队”,他是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在江兆龙的悉心指导下,小孙很快就明白了自己在整个队伍中的作用和位置,迅速融入整个集体中。经过高强度的反复训练,不断的实弹演习,整个队伍战术动作日益娴熟,配合也更加默契。许多时候,队员之间的交流根本不需要语言,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足以让队友读懂其中的含义,这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可是最实用的战术技巧。
1947年正月已经悄悄的过去了三天,按照北方传统的民间的习俗,正月过去,就算是大年已经过完,人们就应该干嘛就干嘛了。然而锦州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城里城外一片和谐的样子。
特别是城里,尽管有的地方还是一片废墟,但是已经开始恢复了一些生机和活力。好多人开始走出家门,不管怎么说,日子还得过下去。商人照样开门纳客,大街上人流攒动,熙熙攘攘,军人、老百姓各色各样的人各干各的事情,倒也相安无事。
不过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战争随时都会突然爆发,这样平静的日子瞬间就会被打破,锦州重新变成炮火连天的血肉战场。对于这一点,人们从不怀疑。正因为这样,人们特别珍惜现在难得的平静,抓紧一切时间享受这和平时光。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优先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有些人已经被交战双方惨烈的炮火吓得心惊肉跳,趁着现在的好机会,拖儿带女逃离险地,也有的人坚持要留下来,也赶紧找好藏身之地。防空洞、地道、暗室都派上了用场,还要储备吃的、喝的、用的,总有人执着的相信一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
(本章完)
第88章 首战锦州(三十七)()
第八十七章首战锦州(三十二)
杜雨明最近倒是比较清闲,只要不打仗,他总是把军务交给手下人去办,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清清静静的看点书。闷了、烦了,可以带上几个幕僚,到处转一转,检查一下各部的战备情况,权作散心。尽管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可是他更明白,既然选择了军人这一职业,就不可能回避战争,军人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有头脑的将领,杜雨明的眼光不仅盯在东北战场,还时时关注关内战场的情况,就江大总统陆续转来的战报来看,关内战场打得并不顺利。尽管关内国军无论从人数还是装备都以远远胜过****,但是不知道那些国军将领怎么指挥的,虽然表面上看占领了共产党一些城市,抢了不少地盘,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够大的。有的战场,国军被打的丢盔弃甲,甚至出现师一级部队全军覆没的情况,真是不可思议。新一军、新六军、五军、十八军、七十四军可都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就是与美英部队相比也不差多少,怎么会打成这样的局面?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杜雨明十分清楚国军存在的一些弊端,高级将领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中下级军官机械呆板、配合意识差;士兵士气不足、训练差;校长用人任人唯亲,非黄埔系绝不重用。可是不管怎么说,优势还是明显的,杀鸡用牛刀,没有失败的理由啊!
放眼全国各战场,倒是他的东北,虽然国军处于劣势、守势,却能守住锦州,打退强敌的进攻。想到这里,不觉心里有点得意,当前这种局面可是他杜雨明一手创造出来的。就个人能力来说,他打心眼里瞧不上汤恩伯、胡耀南之流,志大才疏、刚愎自用,除了溜须拍马、表忠心、讨好校长外,一无是处。这种人放在哪里哪里糟,汤恩伯在山东被打的一败再败,胡耀南在西北也是狼狈不堪,“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校长怎么会用这些个人饭桶将军?打仗光有忠心怎么行?唉!真不知道校长怎么想的!
想到这里,杜雨明心里的得意一下子荡然无存,他知道,自己只能管好东北的事情,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想也白想,说也白说,多说无益,还是听天由命吧!
杜雨明把心思来回到现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前面林虎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知道现在干些什么?****没有墨守陈规、死板机械的毛病,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杜雨明自信对****的特点还是比较了解,聂荣清、陈挺、林虎、徐向东这些黄埔同窗那一个也不必自己差,更重要的是,****特别善于学***结经验、知错就改,这可是国军不具备的,想到这里,杜雨明心里不禁一阵悲怆,对今后的战局走势有一种不自信。
城外的****到底在干些什么?一定要想办法知道些情况,才好提前做些准备,想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军统、中统和情报部门的那些个人,平日里神秘兮兮、趾高气扬的,动不动抓这个、查那个,关键时候,一点有用的情报都搞不来,净弄些不靠谱的东西糊弄人,国军的谍报人员根本出不了城,因为城外全是****的天下。他只能从俘虏和极少数的投诚者那里得到一些凌乱的信息,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看来,将来也只能边打边调整部署,以作应变了。
现在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五十三军已经全部调入城内,这样一来,锦州兵力更加雄厚,再加上补给线非常稳固、安全,坚守下去,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杜雨明心底有一个估算,锦州固守半年就算对得起校长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已经尽力了,剩下的一切就顺其自然吧!想到这些,杜雨明顿感五味杂陈,黯然神伤。
锦州城外是另外一番情景,各攻城部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休整,大量后备兵员源源补充到各基层连队。伤病员也纷纷伤愈归队,再加上机关下来的人员,各一线作战部队都达到了满员,甚至有的连队已经超出了编制。像路胜的连队,四个建制排都有五十多人,大炮、重机枪的配备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粗略一算,全连共有兵员二百六十余人,各种步兵炮、迫击炮共二十六门,轻重机枪四十多挺,冲锋枪六十余枝,每个班至少拥有三支冲锋枪、一挺轻机枪,火力再次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部队上下士气高昂,战士们不顾天气严寒,训练场上杀气腾腾、军歌嘹亮,全军上下憋足一口气,一定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一段时间来,路胜隔三差五的跑去野战医院,看望受伤的叶轩,配水池战斗中,猛烈的撞击使叶轩脑部出现了严重的脑震荡,肝脏等其它器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好在年轻,身体素质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