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段时间来,路胜隔三差五的跑去野战医院,看望受伤的叶轩,配水池战斗中,猛烈的撞击使叶轩脑部出现了严重的脑震荡,肝脏等其它器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好在年轻,身体素质好,恢复的较快,两周后病情基本稳定,神志逐渐清醒过来。路胜每次探视都会与叶轩说会儿话,谈谈以前的事情,说说现在部队的情况,主要是给叶轩解闷。
这一天,路胜和几个原来山东过来的老战士,又来医院看望。叶轩已经基本康复,一见路胜,高兴得像个孩子,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手舞足蹈,看到这种情景,路胜几个人一下子都被逗乐了,“叶轩啊!也算是老兵了,怎么还像个小屁孩一样,没个正经啊!”路胜笑着说道。
叶轩不好意思了,吐了吐舌头,随即满脸不在乎的样子,大声嚷道“老班长!没什么呀,在你们几个老哥面前,我就是感觉太放松了,要是当着其他人的面,我不会这样的,咱大小是个坦克车车长,好歹都得有个架子不是!”
听他这么一说,几个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叶轩兴奋的说“老班长!刚才医生说,再有三天,我就可以出院归队了,想想真是高兴,在医院的几十天,可把我憋坏了,要不是你们经常来给我解闷,真不知道我能不能熬下来,终于可以回到部队了,终于又可以与我日思夜想的大伙伴在一起了!”
几个人都知道,叶轩说的“大伙伴”就是坦克,再次回想起配水池战斗,路胜亦是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叶轩的冲天壮举,不知道还要搭上多少战士的生命,看来再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要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还关键看人的因素,先进的装备加上英勇无畏的战士,我军将来就可以做到无坚不摧、风卷残云,什么样的坚固工事都不在话下。
接下来,大家坐在一起闲谈起来,说着说着,路胜把话题转到“坦克战”上。
路胜说道“以前我军没有坦克,吃过不少亏,抗战时,小鬼子的坦克欺负我们武器落后,打仗时,耀武扬威、横冲直撞,不可一世,我们只能用手榴弹、炸药包对付它们,炸毁一辆坦克车,需要付出几条人命,真是恨透了这个铁家伙。现在我们也有了坦克,就应该好好研究它,不仅要了解它的基本性能,还要钻研坦克战术,比如:在战斗中步兵如何与坦克有效配合,相互掩护,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这一方面,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谈,叶轩,你一直在坦克部队,应该知道一些,给我们讲讲吧!”
叶轩一听说正事了,立即收起嘻嘻哈哈的样子,一脸严肃的说:“老班长!这坦克战对我军来说,确实是个崭新的课题,不要说步兵的同志,就是我们坦克兵,也只是略知一二,皮毛而已!“
路胜一笑:“行了!别卖关子了,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吧!”
叶轩微微思考一下,说道:“坦克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当时交战双方都是面对以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构成的严密而坚固的防御阵地,一筹莫展,无力突破,为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必须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才能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
(本章完)
第89章 首战锦州(三十八)()
第八十八章首战锦州(三十三)
英国远征部队的斯温顿中校首先提出,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设计装甲车的构想,并于1915年9月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取名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1916年9月15日,有48辆英国制造的‘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
英国人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一个新式武器命名(关于‘坦克’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有一说是坦克发明后,一个人嘲笑坦克像个大水箱(tank),谁想到这个名称便以此传来了;还有一说,是为了保密。总之,‘坦克’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版本)。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坦克是一种靠履带移动的装甲战斗车辆,它集火力、装甲防护力和机动力于一身,在战斗中主要用于突破敌方防线,摧毁敌碉堡和野战工事,粉碎敌步兵的抵抗,击毁敌方的火炮、车辆、物资弹药和桥梁,消灭一切有生力量,掩护己方的步兵,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坦克在战场上,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尽了风头。它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无所阻挡,逐渐成为陆战的主角,被称为‘陆战之王’。
然而早期的坦克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的影响,坦克性能较为低下,火力不够强大,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再加上人们对坦克的使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一战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力,也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
但是也有许多国家的将领敏锐的觉察到坦克所蕴含的巨大军事价值,并开始致力于对它的不断改进,潜心研究坦克作战战术,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德国将军古德里安。早在1934年7月,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
德国装甲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还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古德里安系统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军事理论,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逐渐形成了以机动、攻击、迅速为基本特点的‘闪击战’理论。
二战的爆发,为古德里安的新战术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无论在波兰还是在法国,古德里安的坦克装甲部队总是以雷霆万钧之势,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因此古德里安被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扬名世界。”
叶轩不紧不慢侃侃而谈,屋子里的几个人都一声不吭,凝神静气仔细听着……突然叶轩停下来,几个人一时还没有回过神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紧紧盯着叶轩……
叶轩见几个人这种表情,忍不住哈哈大笑:“哥几个!说了这么多,口干舌燥的,端杯水来行不?”
路胜也笑了:“行!叶轩啊!肚子里的东西真不少,看来书没有白读,等你出院了,我请你喝酒。哎!说了半天,到底这步兵该如何与坦克配合作战?你再重点说一下这个问题。”
叶轩接过一大杯水,一口气喝干,抹了一把继续说道:“老班长!不要着急,我接着说。坦克自出现在战场后,最初的作用非常有限,就是攻破坚固设防的工事以及克制敌人的机枪火力。
二战中,德国的闪击战和大规模的对攻战、围歼战,赋予坦克极大地展示空间,装甲部队的巨大威力得到了空前的认可。坦克部队的编组和战术也同时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有坦克、装甲步兵、火炮组成的装甲集群,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突击力量,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高强度的机动性,完全可以独立承担一个方向的主攻任务。也可以单独对敌人主要阵地展开大规模进攻。
二战初期,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这些事实都说明,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在实战中,坦克虽然威风凛凛、霸气十足,但是对它的使用,也经历过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早期的坦克只是负责突破敌方战壕,一般是分散使用,更谈不上与步兵、炮兵的配合。
二战中,坦克开始集结成群,几十辆、上百辆组成装甲集群,负责突破敌方防线、割裂敌军各部之间的联系、大范围迂回包抄的任务。有时,也可以作为固定火力点,直接支援步兵作战。在巷战、村落战中,坦克也是大有可为,像斯大林格勒、柏林等大规模城市攻防战,坦克显示出攻城拔寨、无坚不摧的巨大威力……
一般来讲,现代化作战中,步兵、坦克兵、炮兵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之间协同一致,形成整体的惊人力量,才能有效的歼灭或抗击敌人。
具体说来,进攻时,炮兵实施火力掩护,保障步兵、坦克兵开进和展开。冲击前,进行炮火准备,破坏敌防御阵地,杀伤敌有生力量。步兵、坦克兵发起冲击后,炮兵以火力压制敌防御支撑点和纵深目标,制止敌兵力、兵器机动,支援步兵、坦克兵冲击。向敌纵深内发展进攻时,炮兵逐次向前转移阵地,以火力护送步兵、坦克兵发展进攻。
步兵、坦克兵利用炮火效果,由坦克兵引导步兵冲击或坦克以火力支援步兵冲击,协调一致地消灭敌人。随伴火炮在步兵、坦克兵战斗队形内,以火力摧毁阻碍步兵、坦克兵前进的敌坦克、火力点,步兵及时给坦克兵和炮兵指示目标。机动时步兵积极为坦克兵、炮兵侦察道路、排除障碍物,坦克搭载步兵和轻便炮兵运动。
防御时,炮兵压制敌炮兵,拦阻冲击之敌,支援步兵、坦克兵抗击敌人冲击,阻止敌人突破和扩张;坦克兵重点摧毁敌坦克和其它重要技术兵器,切断敌步坦间的联系,主动支援步兵消灭突入之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