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两边,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十里八村的村民们,年轻的扶着年老的,大人的肩头还坐着小孩。
能亲眼看到状元郎归家省亲,对于这个时代的庄户人家来说,那是稀罕事儿,足够他们回味一辈子。
而且,大家都说,这状元郎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
赶上状元郎省亲,家里要是有久病难愈的病人,过来望一眼状元郎,或者跟状元郎身上讨一件东西,带回去可以沾惹喜气,还可以驱除邪祟。
所以,这路边全都是围观的人,人生如潮,幸好这护送状元归家的是一队官兵,官兵的威严,很好的维持着秩序。
“晴儿,你快看,大安,大安过来了!”
曹八妹拉着杨若晴也挤在人群中,远远的曹八妹看到了大安,兴奋的对杨若晴说。
早在曹八妹说的时候,杨若晴已经看到了。
这是她第一回在这样的场合下看自己的弟弟大安。
视线里,那个端坐在马上,春风得意,俊俏儒雅,意气风发的状元郎,当真是自己的弟弟?
杨若晴心底都是欢喜,眼中都是惊艳。
脑子里,却不断的回复曾经的点点滴滴,那个跟在自己身后的小萝卜头
时间过得好快,九年过去了,曾经的小萝卜头长大了,有出息了。
看着他坐在马背上,那双拿惯了毛笔的优美双手抱拳,跟道路两侧的乡亲父老们行礼,微笑着打招呼,
如此的亲和,友善,如此的从容,大气
杨若晴感动到想哭,欣慰到想哭,自豪到想哭。
这是我的弟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当初含泪的播种,换来的是如今微笑着的收获,弟弟,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你是姐姐的骄傲!
震耳欲聋的炮仗声响起,喇叭唢呐各种乐器也在同一时间凑响。
有人高声喊着:“状元郎下马!”
只见大安从高头大马上翻身下来,然后徒步来到自家院子门口。
杨华忠和孙氏就站在院子门口,杨华忠激动得只直到咧着嘴笑,典型的乡下汉子那种憨厚的笑。
而孙氏却是一边笑一边抹泪,激动得双手都在轻轻的颤抖,小花和小朵一左一右扶着孙氏。
大安下马后,徒步朝家门口这边走来,然后来到杨华忠和孙氏的跟前,大安撩起身上的长袍,嘭一声,跪在双亲的面前。
“爹,娘,儿子回来了,儿子给双亲磕头!”
大安俯下身去,双臂伸直,额头磕在地面,给杨华忠和孙氏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并在众目睽睽下,给杨华忠和孙氏磕了三个响头。
看得周围的人都连连称好,大赞状元郎孝顺。
杨华忠和孙氏的脸上更是堆满了笑容,杨华忠道:“好,好,你能考中状元,往后就是朝廷的人,要为朝廷效力,为皇上效力!”
大安点头。
大安又来到孙氏跟前,“娘,你身子可好?”
孙氏连连点头,“好,好得很,倒是你,又瘦了,是不是外面的饭菜不合胃口啊?还是这路上累的?”
孙氏牢牢抓住大安的袖子,将大安上上下下打量着。
在妇人的心中,不管儿子考取了多大的功名,她关注的就是儿子胖了还是瘦了,精神头咋样
大安心中一片温暖,微笑着道:“外面的东西再好,在儿子的心中终究没法跟娘做的饭菜比啊!”
孙氏就爱听这话,笑着道:“回来就好,娘天天给你烧你爱吃的菜。”
这边,老杨头和杨若晴他们都围拢了过来,老杨头今日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裳,上回过年除夕夜都舍不得穿,今个穿了。
老汉头发打理了,脸也洗了,胡须好像也整理了一番,整个人看起来也是神采矍铄。
大安看到老杨头,赶紧往后退了一步,俯身对老杨头拜了一下。
并恭恭敬敬的喊了一声“爷!”。
老杨头抬手拍了下大安的肩膀,笑得红光满面:“好孙子,为咱老杨家争光了,列祖列宗都以你为荣啊!”
大安谦虚一笑,“多谢爷以及诸位长辈的栽培!”
老杨头哈哈笑着:“好,够谦虚,这才是我的好孙儿,来,咱大家伙儿进院子吧,招呼客人们也都进院子!”
杨华忠家的院子里外,张灯结彩,院子里摆放有序的桌椅,宾客如云,高朋满座,好不热闹。
大安自然是被杨华忠他们这些爷们招呼过去了,而杨若晴和曹八妹她们则重新系上了围裙回归了灶房的岗位上。
杨永进他们做起了跑堂的,在院子里,堂屋里穿梭着,招呼着八方宾客。
老杨家的老老少少全都过来了,就连杨永青和余金桂都过来凑热闹了。
杨永青是帮忙,余金桂则是抓着瓜子跟一帮亲戚家的妇人们坐在一块儿磕瓜子聊天。
杨若晴原本以为杨若荷和余金宝可能会过来恭贺,因为前两回大孙氏家进新宅子和大杰成亲,余金宝和杨若荷都去恭贺了。
可是,她发现自己想错了。
那两口子压根就没来。
有一个人,杨若晴没计划在内,可是却跑来恭贺了,没错,那就是李绣心的娘和弟弟。
第2992章 看啥都对眼()
后院,李母把贺礼送到杨若晴的手里,道:“晴儿啊,恭喜恭喜啊,你家大安是咱这十里八村的状元郎,我在李家村都觉着面子上沾光啊,”
“尤其是我家绣心,去洗衣摘菜,逢人问就会说,那是我夫家的小叔子呢,三叔家的儿子,可有出息啦”
李母在恭维大安的时候,字字句句都要把李绣心给捎带上。
杨若晴脸上微笑着招呼,心里却亮堂。
李母这是想要借助送贺礼这个机会,讨好她,讨好三房,然后好让三房帮着在老杨家说说话,好劝杨永仙去把李绣心接回来。
杨若晴笑着对李母道:“李家大娘,多谢你的恭贺,请去前院坐吧,那里有人招呼茶水。”
然后,杨若晴又喊了小朵过来,“你带大娘去前院女眷们那桌落座,记得好生招呼着。”
小朵笑着点头,忙地过来扶住李母往门外走,“李家大娘,请您随我来这边”
李母脚下被小朵搀扶着往门口走,却忍不住扭头朝杨若晴这边望,还想要说点啥。
刚好这时候又有别的帮忙的妇人进了屋子来跟杨若晴这问询灶房那块的食材情况,杨若晴便转身跟那个妇人去说事情去了。
“李家大娘,您有啥事儿晚些时候再跟我姐说吧,我姐这会子忙得不可开交呢。”
小朵也不傻,微笑着说着,一边早将李母给扶出了屋子去了前院。
这屋里,杨若晴也跟前来问事情的一个嫂子说清楚了情况,嫂子赶紧去忙活去了,杨若晴则转身回到书桌这边,查看李母送来的贺礼。
贺礼比村里一般人家的贺礼要重一些,看来是真的下了功夫呢。
“晴儿,我方才听说永仙他岳母过来了?”
老杨头也来了这后院专门收贺礼的屋子,问杨若晴。
杨若晴便指着面前桌上摆着的贺礼,“喏,这是她刚送过来的呢。”
老杨头凑过来一看,也讶异了下。
“哎,当初李氏那么强势,胡闹得没完没了,这会子又这样,何必呢!”老杨头叹了口气,道。
“爷,咋办?这礼我是收呢还是不收?”杨若晴问老杨头。
老杨头道:“收了就要给永仙那里传话了,不收的话,那这回礼就不能让她家吃亏。”
杨若晴道:“我还是去找大哥过来,跟他说下吧。”
杨若晴把头探出屋门,刚好康小子拖着两条浓鼻涕从门口跑过去。
“康小子过来,姐给你吃糖。”
杨若晴抓了一把糖给康小子,“去给姐跑个腿儿,喊大堂哥来一下。”
“好嘞!”康小子得了一大把的糖,可开心了,撒丫子就跑去了前院。
很快,杨永仙就过来了。
“喏,这是你丈母娘刚送过来的,你看着办吧!”老杨头指着桌上的贺礼,对杨永仙道。
杨永仙看了眼那些东西,立马就明白了。
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我晓得咋做了。”
撂下这话,杨永仙扭头出了屋子,留下屋子里的老杨头和杨若晴面面相觑。
“你大哥这是打算咋做呀?我咋看不明白?”老杨头问。
杨若晴也摇头,“我也没看明白呢!”
老杨头叹了口气,“算了,随便他吧,他也老大不小了,相信他有自个的主意。”
杨若晴点点头,“那这礼我就先收了,大不了回礼的时候回重一些,不让李家吃亏,也不给人留话柄。”
老杨头点点头:“嗯,你办事我放心,那我先去前院招呼客人了。”
丰盛的晌午酒席之后,宾客们陆续散去。
晌午酒席散的时候,村口的戏台子那里就开始在放炮仗了,锣鼓声声。
杨若晴请了刘家村的戏班子过来,打算好好的唱他个三天三夜的大戏。
当初大安考中进士的时候,大家就提议过唱戏,被大安阻止了。
所以这会子考中状元,真的要补上,好好的热闹热闹,也算是给全村,乃至周边村子里的人发福利。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杨若晴专门请了清水镇的好几个炸油条和麻花的小贩来长坪村,这三天三夜,他们就在戏台边上摆了一溜儿的摊位。
前来看戏的老头老太太还有小孩子们,按人头,每人每天都能白领到两根油条两根麻花。
群情亢奋啊,对于那些去一趟清水镇赶集都要筹备好久的庄户人家的老头老太太和孩子们来说,能连续三天吃上油条和麻花,这简直就是福音。
夜里,家里还有好几桌,不过这夜里的酒席都是村里的人,还有家里的这些帮忙的人,以及孙家人,骆家人,老王家人,长庚家,大牛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