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盘棋上,长公子还没有开始下,就已经输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大赦
荥阳城。
当喧声起的时候,公子扶苏刚刚躺倒床踏之上。
公子扶苏的统兵经验虽然不多,然而对于应对危机的意识却是异常的丰富。
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怎么回事?”
公子扶苏从床榻上起身,只披了一层裹着厚绒的披风,就往外走去。
宽大的殿宇之中,公子扶苏还没有走几步,守门的侍卫首领就已然走了进来,禀告道:“殿下,城内有叛军作乱!”
“叛军?哪里的人马?”
“从装束上看,是郡兵!”
“李由?”公子扶苏轻叹了一声,他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调兵进城的?
心中的疑惑并没有久留,公子扶苏问道:“昌文君现在在哪?”
“大人已经带人前去平叛了,昌文君请公子勿扰,这边的防卫是最为稳固的!”
那侍卫首领说道,只是脸上那焦急的神情却已然出卖了他。
公子扶苏没有理会这些,他知道现在理会这些也没有用,说道:“我不是说这个。这城中喧嚣声起,来自四面八方,显然是城中的细作故意为之。你们有没有派人前去搜捕?”
“殿下,我们的人手不够。”那侍卫首领低下头,说道。
“这样吧!速调城外的禁军进城护卫灵驾。”
“是!”那侍卫首领禀手,刚刚想要走出去,就被身后的公子扶苏喊住了。
“等等!”
“殿下!”那侍卫首领回身道。
“这件事情先不用去办了!”公子扶苏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说道。
事情透露着诡异,既然三川的郡兵已经不再可靠,那么城外的禁军又是不是可靠呢?
城中的喧嚣声越来越响,城中火光遥映,亮如白昼。
一股寒风从殿外吹来,公子扶苏站在殿中,俊逸的皮肤上感受着这冰冷的触感,双拳紧握。
公子扶苏站在殿宇之中等了足足一个时辰。只是城中的喧嚣声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演越烈。
昌文君在一群亲兵的护卫匆匆的走进了殿宇之中。
公子扶苏上前,扶着昌文君的手臂,问道:“昌文君,你怎么样了?”
此刻的昌文君,头上的兜鍪已经丢失了,发髻凌乱,手臂上的护甲有着倾轧的痕迹,显然是被刀剑砍的。?“老将没事。”昌文君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气息,说道:“公子,快跟我出城吧!”
“情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么?”公子扶苏问道。
“没错。看来他们是早有预谋,早早的开了一条暗甬,从广武山后一直连接到了荥阳城中。现在只有东门还在我们的控制之中。”
“三川的郡兵即使人数上占有优势,又怎么会是昌文君你亲卫的对手,那些禁军呢?”
“他们掌控了天子的灵驾,禁军没有一起攻进来已经是万幸了。公子,快跟老将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公子扶苏锵然一笑,说道:“荥阳已失,我还能去哪?”
“去陈县。那里还有我们数万兵马,在诸郡的是十数万兵仍然效忠公子,我们还有着一搏之力啊!”
“诸人听令:谁人能生擒扶苏者,封侯,赏万金。”
殿外,隐隐传来了悬赏的声音。
“看来我这位十四弟没有想要杀了我啊?”公子扶苏一笑,不知道是在嘲讽嬴子弋,还是在自嘲。
昌文君看着失魂落魄的公子扶苏,一把拉住了他的手,大声道:“追兵已至,诸将,随我杀出,护送公子出城。”
“是!”
殿中侍卫拱手而道。
……。
荥阳东门。
陈平站在城墙头上,看着此刻已经远去的公子扶苏的骑军。
黑夜之中,陈平妖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莫测的笑容。
“大人,我们就这样放他们走么?”
陈平身旁,罗网剑客禀手问道。
陈平一笑,说道:“怎么,你也想要去试试运气,看看能不能博得一任侯爵?”
“属下不敢!”罗网剑客低首而道:“属下只是觉得,就这样放长公子离去,会不会就此成为殿下的威胁?”
“荥阳已经在我们的手上,那么就意味着关中之外第一条防线已经布置完毕。有了荥阳,退可守成皋伊阙,以保洛阳,进则可谋天下。”
金色的火焰凭空燃起,焱妃的身影出现在了墙头之上。
陈平瞥了一眼东君,问道:“上党等郡的骑兵来了么?”
“刚刚出了成皋,到达了西门。只是我不明白,既然不打算追击公子扶苏,调集这么多骑兵,做什么?”
东君走上前来,视野之中,那遥遥远去的骑兵身影已经相当的模煳,几乎与那黝黑的夜色混而为一。“眼下最为紧要的事情是护送天子的灵驾回返关中。荥阳是重镇,关中的禁军不可能久屯守于此。这五千的骑兵是用来威慑周边的郡县,为南下夺取颖川郡做准备的。”
“公子扶苏此刻已然逃去,为何不乘胜追击?”
陈平摇了摇头,说道:“殿下似乎不愿意担上一个弑兄的罪名?”
焱妃掩嘴轻笑,乐乐的说道:“你在跟我开玩笑么?我们这位殿下若是如此在意自己的名声,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言还会如此不堪吧!”
“虽然我听着也像是一个笑话,不过殿下的确是如此说的。”
这时,城中的喧嚣声已经渐渐平息,那遥映冲天的火光也已经暗淡了许多。
城楼之上,人流稀疏,清冷无比,只剩下了陈平与东君两人。
陈平的瞳谋之上一如那漆黑的夜晚,暗影浮动,说道:“帝国最为重大的隐患不在于关东的六国余孽,而在于帝国本身。繁重的徭役,频繁的戍边,田地荒芜,盗匪流窜。最为重要的是,天下人心不稳。以先帝的手段与威望,能够压制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那些人不能反也不敢反。可是现在,据探报,全国各地粮价暴涨,有的地方已经到了一石一千六百文了。”
“一千六百文?”焱妃大惊道,这样的价格,怕是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要想彻底平复关东,起码要有着数年的时间。可若是再打下去,天下之人只会对帝国越加失望,从而便宜了那些六国余孽。殿下只是想要在再次东出之前,获得一段时间的稳定用来调整帝国内部。而公子扶苏,就是用来压制六国余孽最好的旗帜。”
荥阳乱平,天子灵驾入关中,葬郦山。
九月,秦太子于未央宫中登基为帝,大赦天下。(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常平仓
未央宫,前殿。
嬴子弋一身日月星辰十二章冕服,头戴旒冕,端坐于皇座之上。
其下,百官列朝,正在争辩着,要不要动兵出关,收复失地。
自荥阳一败,公子扶苏退至陈县,守五郡之地,拥兵二十余万。
其后,田儋叛于狄县,杀郡守,东掠齐地。项梁叛于会稽,拥兵于江淮之间。
除了这两股较大的势力之外,如魏咎,英布,共敖,张耳,陈余等相继叛乱,或据守一县,或有两三县。
这些叛军拥立在陈县的公子扶苏为帝。公子扶苏对其相继封王进侯,复六国社稷。
短短的几个月内,帝国在东部的领土相继流失。
国丧其间,不能动兵,所以嬴子弋也只是令关中的兵卒紧守四关,各郡郡兵守卫境内。而公子扶苏也不可能发兵西叩,背上一个大不孝的罪名。
所以,虽然这几个月关东各郡地方之上叛乱纷纷,但是天下的局势总体上还算平定。
如今,这偌大的未央宫中,文武百官的都在争论要不要东出函谷,平定叛乱。
“陛下,扶苏为逆,僭位称帝,乱我大秦社稷。不讨何以平复天下民心?不讨何以面对大秦将士?不讨何以告慰代先帝?”
朝堂之中,一位大臣涕泗横流,形容憔悴,声泪俱下。
我擦,奥斯卡影帝啊!
嬴子弋心中,如此感叹道。要不是嬴子弋知道这位建城侯在吴地的一千顷田被项梁占了,作为了军用,嬴子弋还真是不能怀疑他的忠诚。
“建城侯所言极是,此刻叛军兵锋虽盛,然而终究只是乌合之众。陛下天威隆远,大军东出,势能毕功于一役。
嬴子弋点了点头,这位在陈郡有五百顷地,都是上好的良田。
……。。
“广陵侯所言差矣!何谓乌合之众?六国余孽拥扶苏为帝,军事煊赫。伪帝扶苏拥叛军二十余万,战车千乘,骑数千匹。周围大大小小的叛贼,或拥兵数千,或聚众数万。我关中大军怎可此时轻出?”
“王大人所言极是!…。。”
嬴子弋又点了点头,刚刚反对立刻东出的这几位都是田地不在敌占区的。
他们的意思只有一个,反正老子的田又没有被别人占,谁爱着急谁着急!
众人说的久了,嬴子弋听得的也烦了。
“臣咸阳令萧何有事上奏!”
得了一个空,萧何站了出来,禀奏道。
“何事?”
“近日咸阳粮价大涨,已至石两百余文,请陛下定夺。”
众臣之中,颇有不屑者。他们现在讨论的是军国大事,平定粮价这种事情,交给平淮令不就行了。这个萧何身为咸阳令,管的还真宽啊!
只是,位于前列的左右丞相,李斯与冯去疾等人,却是微微垂下眼睑,默不作声。
“恩!的确是个事情。朕听闻各地粮价均有大涨。”嬴子弋点了点头,“萧何,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恩?”一众朝臣哪里是平庸之辈,听到这里,已经察觉出了不对。
“臣请于咸阳各郡之地,修筑常平仓,以平抑各地粮价。”
众臣之中,已有小声异议。若是在各地建立常平仓,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