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二年》提到:“九月,纪履緰来逆女。”《榖梁传》解释这句话,说:“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从人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伯姬归于纪,此其如专行之辞何也?曰非专行也。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纪子伯、莒子盟于密。或曰纪子伯莒子而与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纪子以伯先也。”——重点看这句“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这里的“从”通常解作“顺从”,也有人说当是“跟从”——这是“从”字的原始意思,也符合上下文,还有“归从”(归属于哪一方的宗亲),不过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容易把历史上女子地位的卑微归咎于“三纲”,这倒有些冤枉了。汉代女权极重,即便不说政治而讲风俗,女子即便生了孩子也是可以改嫁的,这在皇家贵戚当中都属正常之事。及至唐朝,开放之风尚众所周知。所以,女人的枷锁严格说是起自宋代的,近现代人所熟悉的相关内容主要与宋代理学有关,却不要冤枉了别人才好。
153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新青年》第2卷第3号,1916年11月1日)
154 《韩非子·忠孝》: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155 我这本《江湖海底》是广文书局影印的,原书扉页有“群英社编辑,成都堂行”,行文虽然没标点,但每句之间留出明显的空格,非常好读,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照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袍哥兄弟们才这么编辑的?
156 '明'季本:《春秋私考》第一卷:“三纲既沦,九法亦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强暴侵陵无所忌惮,乱臣贼子皆有邪说文奸,而人亦不以为非,人心之公泯灭殆尽,此《春秋》之所以作也。”
157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第八十三卷:“近代之经学,凿空杜撰,纰缪不经,未有甚于季本者也。本著《春秋私考》,于惠公仲子则曰隐公之母;盗杀郑三卿则曰戍虎牢之诸侯使刺客杀之。此何异于中风病鬼,而世儒犹传道之,不亦悲乎!传《春秋》者三家,杜预出而左氏几孤行于世。自韩愈之称卢仝,以为‘《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世远言湮,讹以传讹,而季氏之徒出焉。《孟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太和添丁之祸,其殆高阁三传之报与?季于《诗经》、三《礼》皆有书,其鄙倍略同。有志于经学者,见即当焚弃之,勿令缪种流传,贻误后生也。”
158 '清'崔述《考信录提要》“虚言衍成实事”条:“战国之时,说客辩士尤好借物以喻其意,如‘楚人有两妻’,‘豚蹄祝满家’,‘妾覆药酒’,‘东家食,西家宿’之类,不一而足。虽孟子书中亦往往有之,非以为实有此事也。乃汉、晋著述往往误以为实事而采之入书,学者不复考其所本,遂信以为真而不悟者多矣。……”
159确实不难。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在《周易江湖》里用《易传·系辞》的那套神秘说辞来分析我的笔记本电脑:
我用的这台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黑色的,平时不用的时候一直合着,象征着混沌的宇宙。当我要用它的时候,把它打开,显示器和键盘一分为二,象征着开天辟地,太极生了两仪。而且,显示器是亮的,键盘是暗的,这是明与暗的对立,阴与阳的对立,而他们又同是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一部分,它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亮的显示器象征着天,暗的键盘象征着地,旁边从USB接口甩出一支鼠标来,象征着人,从此,天、地、人都有了,三才齐备。
更神奇的是,我明明在敲打键盘,文字却出现在显示器上,这不就是天地交泰、阴阳感应么?正是键盘和显示器的这种天地交泰,才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了新的东西,嗯,其中就有我现在写的这本书。
三才齐备了,还有四象呢。显示器是长方形的,上下左右四条边,象征着四象或者四季;而键盘这个区域竟然也是和显示器一模一样的长方形,配合得严丝合缝的,也是上下左右四条边,也象征着四象,象征着四季。显示器和键盘“交泰”在一起,一共有八条边,象征着八卦。
太神奇了!我的键盘上方居然还有一组按键,从F1到F12,恰好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底下还有一个Fn按键,是和从F1到F12的12个按键配合使用的,所以,这个Fn按键不正好象征的闰月么!
160 转引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九·经部二十九《御纂春秋直解》提要。其中类似的观点还引了一些名人名言,比如:“王充之论《春秋》曰:‘《公羊》、《榖梁》之传,日月不具,辄为意使。平常之事有怪异之说,径直之文有曲折之义,非孔子之心。’苏轼之论《春秋》曰:‘《春秋》儒者本务,然此书有妙用,儒者罕能领会,多求之绳约中,乃近法家者流,苛细缴绕,竟亦何用!’朱子之论《春秋》亦曰:‘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又曰:‘《春秋》传例多不可信,圣人纪事安有许多义例?’”——有趣的是,这部《御纂春秋直解》的编纂目的是“揭胡安国《传》之臆断以明诰天下”。
161 转引自'清'汪绂《春秋集传·春秋纲领》。
162 《史记·秦始皇本纪》
163 《史记·秦始皇本纪》
164 《史记·秦始皇本纪》
165 《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哲宗幼冲,太皇太后临政,遣使问所当先,光谓:“开言路。”诏榜朝堂。而大臣有不悦者,设六语云:“若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或扇摇机事之重;或迎合已行之令;上以徼幸希进;下以眩惑流俗。若此者,罚无赦。”后复命示光,光曰:“此非求谏,乃拒谏也。人臣惟不言,言则入六事矣。”乃具论其情,改诏行之,于是上封者以千数。
166 周作人《奴隶的言语》,收录于《周作人文类编》第1卷(钟叔河/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533页,本文作于1926年,于1928年刊“北新”出版本,收入《谈虎集》):“斯特普虐克(Stepniak,字义云大野之子,他是个不安分的人,是讲革命的乱党,但是天有眼睛,后来在大英被火车撞死了!)在《俄国的诙谐》序中说,息契特林(shchedrin Saltykov)做了好些讽刺的譬喻,因为专制时代言论不自由,人民发明了一种隐喻法,于字里行间表现意思,称曰‘奴隶的言语’……”
167 '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0章
168 '美'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郭方等/译,郑也夫、冯克利/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93页)
169 '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2卷(何慕李/译,关在汉/校,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版,第327-328页)。葛德文在如今的国人中知名度不太高,如果介绍他的话,就说他是诗人雪莱的老师兼岳父好了。
170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王馨钵/校,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50页):“……基督教义的最重要变化是从强调父权的因素转变到强调父权和母权因素的融合。《旧约》中犹太上帝是一个十足的代表父权的神;天主教在发展过程中,重新引进了博爱且原谅一切的母亲的思想。天主教本身——代表着一切的母亲——以及圣母,象征着宽恕与爱的母性精神;而上帝(父亲)则代表着等级主义的权威,人必须顺从这个权威,不得有半点抱怨与反抗。毫无疑问,这种父亲因素与母亲因素的融合是天主教有着巨大吸引力、深深影响人们的头脑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父权权威压制的群众,可以求助于慈母,以得到安慰与帮助。”
171 '法'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34页)
172 '美'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徐式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132页)
173 林语堂:《中国人》(即《吾国吾民》,郝志东、沈益洪/译,学林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00页)
174 《箴奴隶》(《民声——辛亥时论选》,张岱年/丛书主编,胡希伟/编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86页。原载《国民日报汇编》第1集,东大陆图书译印局1904年10月出版)
175 '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2卷(何慕李/译,关在汉/校,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版,第472页)
176 '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2卷(何慕李/译,关在汉/校,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版,第473页)
177 '英'爱德华·泰勒:《人类学》(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1版)
178 '美'费正清:《观察中国》(傅光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14页)
179 '美'费正清:《观察中国》(傅光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20页)
180 对孔子这句话最有趣(也最靠不住)的注释是康有为作的,他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还有前面一句“天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