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语,听得陈祐甫那是一个心花怒放。
“天觉兄真乃我之良友,此事若成,它日必当厚答。”
他丢下这句后就匆匆下楼了,留下满脸堆笑的张商英坐阁子里喝酒,一杯又一杯,他从窗子往下看,底下陈祐甫的马车已迤迤启动。
他呵的一笑,没有赘余的表情留在外头。
……
……
曾府,漆红金钉的相府大门前,有陌生车马停下,门前的护卫刚想上前盘问,但因某女的下车而立马镇住。
“三娘子安好!”
他们并成排的点头哈腰,而这曾氏女半眼不瞧的领着身后的公公进门,倒是陈祐甫回了个点头。
寥寥几步时间,府里的管事人便已将他们引入大堂安坐,并让下人将案角两侧的檀炉点上,袅袅檀烟升起,使人心气平静下来。
等那管事通报回来后,曾布总算是从内堂出来了。
“爹,女儿来看你了。”曾氏首先站了起来,面容雀跃,不过曾布却没像往常那般带上笑容,他只淡淡的扫了眼陈祐甫。
“有什么事就说吧,在我这儿不用拐弯抹角。”
他这话出来,倒是让曾氏和陈祐甫一时尴尬下来,不过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顶着头皮就困境一说。
“什么?”
就连曾布也是为之动容,还真小看了他那便宜女婿,不过他的这份诧异只留在面上一小会儿,很快就被冷漠代替,“是要老夫给你们收拾烂摊子?”
看着父亲的脸色愈冷,曾氏赶忙上前解释,“女儿既已是陈家人,自然不会再往家里要一分铜钱……”她这话出来才让曾布的颜色缓和了些。
“那你是什么意思,说吧。”
曾氏与坐着的陈祐甫交换了下眼神后笃定,“女儿听说户部侍郎一职一直待阙,无人补上,而公公在朝多年,与朝廷事情通达熟悉,完全可以胜任此职,若是爹爹可以内中助力,不仅公公能自解家难,爹爹也可大获助益……”
这女儿的心机倒是有几分自己的模样,曾布冷眼看着,不动声色。
“而且女儿又闻那蔡京上月染疾后就一直抱病在家,户部事宜也都是交由底下操持,这就给了我们机会,我想爹爹也不会觉得那蔡京会比自己人来的放心吧……”
她头头是道的在说,越到后头就越是流利,不过曾布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等到终了,也只一句“容后再说”就把他们打发了。
曾府门口,管家已好生将他们送出,可陈祐甫面色却愈加沉重,本以为能说服曾布,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正懊恼间,旁边却咯笑起来。
他不解的望过去,曾氏给他解释。
“我这爹爹什么都好,就是疑心太重,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所以公公就安心在家等着好了,过不了几日便会有手令过来。”
“此话当真?”陈祐甫脸上写满了不信。
……
……
*****************************************
十月初十,天宁节。
宋朝皇帝一向把自己的生日甚至于祖母太后的生日定为一个圣节,令全体臣民为之庆祝,宫廷为之祝寿。如真宗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仁宗以四月十四日为乾元节,徽宗自然也不会例外,只是徽宗生辰不巧,正落在了五月五日,古来中原便把五月五视为恶月恶日,万事不利,甚至五月五日生的孩子也成为不祥之兆,所以徽宗即位后就把生辰改为十月十日,并定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晨鸡刚鸣,徽宗已在垂拱殿里接受群臣赞拜,亲王进酒,完后到紫辰殿后阁受群臣上寿,举祝圣斋筵,宴席上宫廷礼乐齐奏,歌姬聘婷舞蹈,百官以下谢坐讫,宰执、亲王、宗室以上的及列国使坐殿上,诸卿少、百官、诸国中节坐两廊,次序井然,仪式威严,等一白昼的宴飨结束后,臣僚簪花归第,少年豪俊骑出宣德门外,御街之上、观者如堵,好不热闹。
烟花,从宣德门处一直开到南门朱雀,照亮了大半个汴京城,踊路街上也尽是拿着灯笼儿嬉闹的孩提,成了这幅盛世布景中最妙的点缀。
在书铺前仰头望的苏某人眼中闪烁,等到叹息时,已将手里的信笺塞进灯笼罩里烧,烧得只幸存最后一指甲盖的大小才罢休,那里,有一个苏字的落款留着。(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起竿(下)()
或许真是皇帝生辰保佑,这汴京城自天宁节后一直风平浪静,时间也直溜溜的到了十一月二十二日,也就是传统冬至时节。这是一年中极重要的日子,即使贫者,亦要新衣备食,享祀先祖,官方也会适时的开放关扑,供民人娱乐,犹如年节。
皇室对此就更为注重了,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早一天就被安排进了太庙,三更时奉神主出庙,穿的一身红袍,戴通天冠,仪仗车顶皆镂金大莲叶,栏槛又镂上龙凤玉盘,在总礼仪官宣奏警戒后,圣驾起行,铁骑前导番衮,列内又数十人唱引,有持大旗,有执大斧,有挎剑,有执牌,旌旗翻卷,气势雄壮,还有紫巾绯衣素队约千余随行,鼓吹御路数十里,以浩浩汤汤之势出南熏门祭天,御街两边此时嬉集了无数百姓,众人雀跃旁观,一时间盛如烟火。
这是一种热闹,就像是在陈府大门前响了一早上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鸡飞狗跳,而且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在旁人看来有些奇怪,但在陈家上下眼里,今日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一天。
“终于是看到老爷的笑模样了,今儿的年算是好过了。”
“是啊~~这两月走路都是垫着脚尖,生怕闯什么祸。”
屋廊前院正修花的几个女婢在交头议论,忽然见到自家老爷和少爷从门口进来,赶紧是把头低下来。
“爹,孩儿今后一定立志向上。不再辜负您老对我的期望……”
陈祐甫停下步子,扭头看他一眼,哼了声。什么也没说,继续往前头祠堂走。这一月的摧残可是将陈祐甫的性子磨出来了,好在今日终于把那三万两钱还清,心头的包袱终于是放了下来。
两人没说几句,就已转进了后院本宗祠堂,招手屏退了所有勤杂后,便合上门。取出一个黝黑的小铁盒压在香案积灰上,打开,里头是厚厚的两打借据。在此时看来,依旧是那么触目惊心。
陈祐甫翻了翻,一百、两百、一千,各种数额。翻了小会儿后就放下了。然后推给身边的儿子,看也不看。
陈迪颤颤巍巍地拿起来,在香烛火光的映照下,真有些大梦初醒的感觉,他遵从父亲的意思,将这些借据当着列祖列宗面前一一烧了,以示诚心悔过。
“不孝子孙今后必痛定思痛,戒奢除淫。以功名为图,以门楣为守。还望祖上能给予不肖子孙机会……”
门外的妻子曾氏一直旁听着,没有打搅到里头两人,待听到这时,禁不住叹了声,然后转身回去了。
跪誓的陈迪慷慨激昂,就像是那跳动的香火。旁边听着的陈祐甫却是一言不发地望着这些牌位发怔,那绷紧的脊背这时开始出现莫名的虚软。
真的可以吗……
……
……
*********************************
节日里,向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外头巷子处传来的童声笑语无法让人感觉温暖,卖热汤面的老爹今日也改下了饺子,只有这棵光秃秃的大杨槐才让人感觉真实。
这是一棵长在镇安坊大梁驿兴西亭北的杨槐,在它身后是成片的老旧民房,杂货游方随处可见,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变化。
这时,有只细腻的手抚上槐树树干,粗糙的树皮让她几乎无法抚下去,而她另一只手上正提着笼蒸饺,有热气正冒出来。
“姐姐你就别自讨没趣了。”
身后响起来脆生生的声音,“那老头何时想过你,等会儿看他怎么给你臭脸看。”慎伊儿嘟嘟囔囔的从马车上下来,虽然嘴里念着不满,但今天还是帮着李师师一起包饺子,眼下就是要给那穷困潦倒的何老头送上一份。
其后跟下来的萸卿戳她一下脑门,“就你话多,还不帮忙。”
慎伊儿扁着嘴,“姐姐真不进去?”,“好吧,待会儿闯祸了我可不管。”她说着就要去接李师师手里的那笼蒸饺。
就这时,隔壁院子里有一大妈出来,瞧见她们。
“是你们啊?”她笑出来满脸都是褶子。
大半年没过来,居然还能认得她们,李师师心头微热,“您倒还记得我们。”
“这话说的,你们这几个闺女长的这么漂亮,心又这么好,总是给我们送这送那的,上回我家柱子的热疾还是你们让郎中治好的,哪能忘了……”
她说的李师师三人咯咯有笑,“对了,你们今儿来这干嘛?”
“今儿冬至,想着还是要给老爹包些饺子来。”
李师师的笑容却是让这大妈诧异起来,“何老头走前没跟你说吗?”
“走……走了?!”慎伊儿的眼睛睁的跟铜铃一样大,“什么时候走的?”
“上月……初六那天吧,我还问来着,他说有些事儿要做,我还以为是你们把他安置到其它地儿去了。”
李师师攥紧着笼屉的手隐隐在发抖,北风呼呼的吹她的手,越来越冷,最终,将她的手指一个个掰开。
啪嗒一声。
整笼的饺子都摔在了地上。
而后被风洒出去好远,巷口刨食的野狗有歪过头来看,嗅了嗅鼻子。
……
……
回家的路。
车帘随着轱辘轱辘声而动,外面残破的街道时隐时现。
“姐姐……你没事吧?”
狭窄的车厢使得气氛更加粘滞了,就连平时生龙活虎的小魔女在这时候也是猫着身子说话,生怕嘴窟窿捅出什么事来。
“没事,只是有些突然而已。”李师师的脸确实与来之前一般的白。干涸的眸子则是一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