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度鬼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是说老九吧?”

    太姥姥点点头,“这孩子不合群,村里面大大小小的事他也都不掺和,和他爷爷一样,可那水性也和他爷爷一样,是一般人所比不了的。”

    “生产队的骡子掉进河里,他都不帮着捞,您说让他去降妖除鬼,他能去吗?”村长边说边瞟了一眼二子爹,心说你小子门儿清,这不,眼下这难题就踢到我这了。

    “请他来镇守南路,也就是大河那里的水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不过在咱村里,我看只有一个人能请得动他!”太姥姥停顿了一下,瞅了瞅我。

    “您是说让杨四爷还是眼镜刘啊?”村长刚听完布置东路的任务,一下子还回不过神来,就把镇守东路的眼镜刘想起来了,顺便又把眼镜刘的恩人杨四爷也搬了出来。

    “不是,那眼镜刘虽然有一肚子的学问,可九儿就烦有学问的人,他一个天天在河面上混的娃,哪能和眼镜刘说到一起!”太姥姥边说,边把身边的一个小圆凳子递给我,让我坐在她身边。

    “至于杨四爷,虽然见多识广,又是一个胆儿大的人,可和九儿的年龄差距太大,即便是在村里有威信,可那倔孩子未必给他老人家面子啊!”太姥姥说完就又不说了,这可急坏了村长。

    “都不行,我也不行啊,我又不是没和他打过交道,总共也没和我说过三句话啊,再说我看了那小子的眼睛就浑身发毛,别说二子爹,就是我也有点怵他呢!”

    见二子爹和村长都想到了这个人,又都自觉自己请不动老九,太姥姥摸了一下坐在旁边的我的头说:“你们看,让大外甥去一趟怎么样啊?”还没等我说话,姥姥马上拦道:“老太太,不好吧,他五六岁,而小九快二十了,大他十多岁呢,小孩子连话都说不清楚,这么大的事,他哪能办好!”

    其实我知道,姥姥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而是姥姥不愿意让我总和九舅玩儿,按辈份喊得喊他舅的。为什么不愿意让我和他玩,姥姥自是有姥姥的说法,可恐怕最大的原因还是村里人都说这九娃不是人,是水鬼变的,所以村里人背地里都称他为“九鬼”。

    常言道无风不起浪,这“九鬼”也自是有来历的,那还得从九舅的爷爷说起。九舅家从祖上就是靠打鱼为生的,他也是整个村里很独立的一户,因为大多数人家都是以种田为主,所以从他家祖上搬到这个村来后,就和大家有些格格不入的。也可能九舅也是遗传了这个基因,所以也是一个孤僻的性格,可说来也怪,我俩倒是挺说的来,所以在我看来,他也并不是一个怪人。

    九舅的爷爷是个能人,木工、瓦工无所不通,他家的房子也都是他爷爷当年一手盖的,更可贵的是,一个大男人还做得了一手的好菜,不管是炒菜,还是做鱼,包饺子,弄捞面,样样精通,听姥姥说那时候只要九舅家里一冒烟,那香味,十里八里都能闻到。

    不但有一手好手艺,作为以打鱼为生的人家,水里的功夫更是了得,不管是多么大的浪,一个猛子下去,不是捉上来一条大鱼,就是摸上来一只大草虾,从不空手。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身手,九舅的爷爷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也是听老人们说的,具体是真是假,也还真是无从考证了。当年正赶上日本鬼子快要被打败的时候,东亚战场上各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日本鬼子不但节节败退,而且国内也出现了人荒,于是就从东北,华北大肆抓劳工,有的被运到建在中国的集中营,有的就被用船运到日本国内做苦力,只要被抓了劳工,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啊!

    话说有一回,一船的劳工被从大河的西面运往东面入海口,准备从码头转运到日本国内去。而当时的九舅的爷爷,我们就称他为九爷吧,正打鱼回来,还没上岸,就听到日本人的船上传来了枪声,紧接着就有人被推下河的声音。

    凭借在河面上练就的好眼力,九爷认定是日本鬼子杀害了准备逃跑的劳工,又把尸体推下了河。九爷心想,都是自己的同胞啊,谁家没个妻儿老小呢,可又怕动船过去太显眼了,让日本人抓了去可就坏了,于是称着天色渐渐暗下来,悄悄地就潜入了河底,这一个猛子就是三十多米,河宽百米多,他卯足了劲儿,就悄无声息地游到了刚才发出声响的水面,再看,就在河中央的地方,已然是红水一片了,别问,是人的血啊,可是就是不见人。于是九爷借着好水性,又连扎了九个猛子,终于将一个奄奄一息的人给托出了水面。

    又借着微微的夜色,将那个人托到了岸边,可由于那人的伤势太重了,一个劲儿地喘着粗气,眼看就不行了。那人在最后的时刻断断续续地告诉九爷,自己是从白洋淀被抓来的劳工,连同他还有自己的子儿子和侄子三人都被日本鬼子抓来了,为了让孩子们能逃跑,他准备和日本鬼子干一仗,让两个孩子趁乱跳进河里跑掉。因为白洋淀也都是以打鱼为生的多,所以水性也是很好的,不然这个人也不会在中枪后,还能在水里活这么久,因此他也把逃跑的地方选在了大河的中央,可谁曾想,日本鬼子真狠哪,还没等他动手,看到他有反抗的行为,马上就一枪把他撂倒了,还没等他的儿子、侄子跑上船边,日本人就拿枪把他们又逼回了船舱里。不但没救出两个孩子,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九爷也是个暴脾气,直听得脑门上的青筋直冒。

    那个人临终托九爷想办法救出两个孩子,最后连眼都没闭上啊,还是九爷找了个坑把这个人给埋了,九爷是个一言九鼎的人,可答应了人家去救人,这人又怎么救啊?九爷是愁眉不展啊,这时候,他无意间扫了一眼门后面的一个大桶,一看这大桶,九爷计上心头,一个救人的计划于是从他的脑子里就冒了出来。

    原来那个大桶里是炸鱼用的炸药,虽说不多了,可在当下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在出门前,他又深情地看了一眼睡在炕上的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九舅的父亲,九奶奶正在炕上给他扇着蚊子呢,见自己的男人这么晚了还出去,就说明天再去打鱼吧,天太晚了,可她哪知道,这一别就是一辈子啊。

    九爷在心里盘算事,可也不耽误吃饱肚子,水上作业的人都知道,这个活儿是最容易饿的活儿,只有吃饱了,才能在水面上坚持的时间长,于是九爷在当晚,自己给自己做了一桌子丰盛的晚宴,什么大锅贴饼子就杂鱼啊,大葱煨鲈板儿啊,虾酱卷锅盔啊,最后还有一碗最补身子的就是干蒸老鳖血,类似于做血豆腐的意思,这也是水上人家只有在做重体力活儿时才吃的东西。

    酒足饭饱后,九爷将火药和引信及打火石都用毡纸包了,别在腰上,就摸索着上了自己天天踩在脚下的小船,一叶扁舟如箭一般直向入海口的小码头驶去,前方是危险,可前方也是同胞的呼喊哪,一个打鱼的渔民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也能挺身而出,可想我们这个民族是不会向任何邪恶的势力低头的。九爷的人生就在这斑斓的夜色里,就在这飞箭似的小船上,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这也真是:

    炎黄大地烽烟急

    渔家儿女抗铁蹄

    谁言家国身外事

    华夏子孙续传奇

    (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七尸献浮屠() 
九爷驾着他的小船由西至东,箭一般地向日本人停船的小码头划了过去。那天正好是农历的七月十四,传统的“鬼节”,大河两岸隐隐约约可看到有人烧纸钱的点点火光,九爷心里明白,这死去的又有多少是被日本人杀害的呢!随着划桨的力度越来越大,九爷心里的恨已然如翻江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在大河快到入海口的一个拐弯处,就是日本船停靠的小码头,就在隐约能听到日本兵喝酒取乐发出的鬼哭狼嚎的声音的地方,九爷把小船停了下来,他看了一下地形,说是察看地形,不如说是稳稳心神更准确,因为对于九爷这样天天在河上泡的渔民来说,这大河的每一处角落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九爷将小船划进码头附近的一片芦苇丛中,这片大苇子地,他是很清楚的,不光苇子粗壮,可拿来编席,而且就在这里还有一只大鳖,很少有人看到,但估计它的岁数也在百年之上了,因为有一次九爷在离芦苇地百米的地方,看到那苇子里好像浮着一口倒扣的大锅,正准备过去看个究竟的时候,那锅竟动了起来,还竖起了一个锅把儿,九爷都看傻了,揉了揉眼,才看清楚,那哪是锅啊,分明就是一只大鳖啊,那壳儿都不是青的了,是发黑红的颜色,九爷长年在河上走,对河里的事知道的可不少,他曾听老人们说过,这鳖呢,本都是青壳的,更小的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都是土黄色的壳,可有一种大老鳖是红壳,是在水里修炼的东西,道行越深壳的颜色越重,看来这芦苇地里的黑红壳的大鳖肯定是修行多年了,九爷赶忙从船上升香,跪下,磕头,让这大鳖保佑自己在河上行船的安全。

    自此,每回路过这片芦苇地,他都要燃上一柱香,然后扔过去一些自己打的鱼,然后默默地在那里待上一会,可也怪了,每次他燃起香后,那红壳大鳖都会从苇子地里现身,有时候,九爷就像对待一个老朋友那样,和它聊上几句,什么今年的收成好不好啊,今天的鱼获多不多啊,也有日本人又来村里抢东西了,反正只要想到,他都会蹲在那絮絮叨叨地念叨会儿。

    这都成习惯了,九爷正准备拿香再点上一柱时,突然想到今天可不行,今天他是来救人的,要是暴露了目标,别说救不了别人,恐怕自己也得搭上啊。

    九爷把小船停在芦苇丛中后,并没有抛锚,一是考虑救人后,赶快驾船跑,二是一抛锚肯定有声音,容易引起日本兵的注意。于是干脆把船就拴在几根粗苇子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