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大伙思考着这“幻影迷踪”的时候,还是姥姥想的明白,对大家说,咱们是来救两个孩子的,如此下去,还能救吗?
太姥姥说:“这样,在一会小五把椅子转起来的时候,咱们就冲过去,那孩子一吓,就会把椅子停住,而阿大和老三在这无意识的快速旋转中,就有可能把对方的魂换回去。”
大家点头同意,就都仔细看着屋外菜园里的动静。只见小五越转越快,越跑越疾,渐渐地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而能看到的是一切都在旋转似的。
找了一个机会,在太姥姥的指挥下,大家一起冲向了菜园子的中心,可能是被大家吓着了,小五在快速旋转跑动中,突然像一阵旋风似的向那条古道跑去。
姥姥和张玉善赶紧抓住机会一下将两把椅子就给按住了,椅子上的孩子还在呼呼睡着呢,也就是说刚才旋转的速度之快是两个在椅子上的孩子所感受不到的,速度到了一定的极限就如同静止一样,是相对的。
留下姥姥和张玉善看着阿大和老三暂且不表,单说那小五快速地向古道转去,而后面是张玉善老婆的大声呼喊:“五啊,是娘啊,别跑了,你怎么了,不认识娘了吗?”
太姥姥怕出什么意外,也跟着跑向了古道。可跑到古道中途的时候,小五娘一个不注意,就把小五跟丢了,要说也怪了,这古道就笔直的在那,也没有什么地方可藏的,怎么就一下子找不到了呢?
等太姥姥追上来的时候,小五娘正蹲在一块像磨盘似的石头上哭呢,一个劲儿的说:“我真笨,连个孩子都看不住。”
太姥姥安慰了她几句,就说:“他婶啊,我说了你可别怕,要是人的话,这就一条道,怎么也有个踪迹啊,可现在是凭空就消失了,这小五现在是什么还真不好说呢。”
小五娘不高兴了,“大奶奶您是有能耐,可也不能瞎说啊,他就是一个孩子,能是什么呢?他就是我的小五啊!”说着就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好,好,是小五,那这样吧他大婶,光哭也不行啊,咱俩再好好找找,看看有什么能躲的地方啊。”太姥姥继续安慰着小五娘。
就这样,小五娘也不哭了,就和太姥姥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寻找起来。可找来找去也没有啊,最后就又回到那个磨盘似的石头旁边。
小五娘刚想坐上去歇歇,让太姥姥一把给拽住,并吃惊地指着那个石头让小五娘看。
小王娘仔细一看,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子,原来那磨盘样子的石头上刻着一些图案,就像那古道两旁的石刻一样,而那些图也是栩栩如生的。就在这块石头上刻着一个小孩儿,仔细一看,不正是小五的模样吗?
“是我家小五,他怎么进到石头里去了!”小五娘边哭边问。
“不是进石头里去了,而这孩子本来就是这石头里的人,不信你回忆回忆你怀上他时的情景。”太姥姥引导着小五娘的回忆。
“还真是,大奶奶,我和玉善生下小四后,本就不想生了,可有一天我们吵了架,他在园子里种菜,我到这古道上散心,就坐在这石头上了,可等回家后没几天,就感觉不对劲儿,让大夫看了说是怀孕了,当时我还挺奇怪的呢,现在让您一说,还真是有些联系啊。”
据后来太姥姥说,这张玉善家当年坐过的那块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在很早以前就被人做过法,所以有一些灵性的东西就被禁锢在你们,而当八字相合的人与之想接触的时候就触动了这石画中的灵性,并借张玉善家的身子,得以以小五托生,可是由于它本来就是借腹生子,所以在沾染了尘世的润泽后,就会脱离母体,可入石画亦可出石画,那“幻影迷踪”想必也是在画里的某个地方学的吧!
“要不我把这石头搬家去吧,这样小五就不会迷路了!”张玉善的老婆既像是对太姥姥说,又像是对自己说似的。
“不好,他本就是与石有缘,况且又有了如此大的本事,你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吧,你今天不是也看到了吗,虽然阿大和老三并没有看到他,可他在孩子们中间玩得多高兴啊,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啊,如果有缘的化,你在以后的某一天里,一定会再次见到小五,而他也会成为咱们村子的一个保护神啊。”
后来,果然如太姥姥所说,小五竟真的又回到了张玉善的家里,可是还是在每年的某些日子里要回到石画里,小五说他还要在画里的师傅传授下学好这“幻影迷踪”呢。
从这以后,村子还真就多了一个保护神,小五的传奇也成了村里人谈论的一个焦点。
再说张玉善和姥姥,把阿大和老三稳住后,两个孩子还在熟睡中,他们也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就把两个孩子的魂给调换回来,可行不行也要试试啊。
可谁曾想,这俩孩子一睡就是半个月,庆幸的是醒来后就真的就换回了自己的魂。这下好了,阿大也不用盯着镜子不动了,老三也不用害怕认不得自己是谁了。
后来太姥姥和张玉善分析,当天可能是小五贪玩,在阿大和老三睡着后,用“幻影迷踪”把他们俩的魂给换了,可能也就是为了好玩,可没想到却给大家制造了如此多的麻烦。
再后来,不管是老三还是小五,都和大舅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所以当大舅去当兵的时候,他们俩是最恋恋不舍的了。
村长一提起西路,太姥姥就想到了那条古道,和那些古道上大大小小的石头,如果这鬼妖借此面遁身,那可就麻烦了。而当下只有请张玉善一家来把守西路才是首选啊,可张玉善两口子毕竟老了,经不起折腾了,要靠只能靠小五、老三这些年轻人了。
但这些年过去了,大舅又去当兵了,太姥姥和姥姥岁数大了,也与张玉善家来往不密切了,村上人更别提了,正赶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时代,一切都在起步,一切都在向经济看,所以张玉善家现在是什么状况大家也不知道啊。那让谁去通知张玉善呢?而小五、老三能帮这个忙吗?想到这里,太姥姥也是心说要阿大能早回来一天该多好啊,而不但我会有一个强有力的帮手,他也是全村里唯一能请得动这家人的不二人选啊。
(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黄皮子()
可是不能等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二子娘急急火火地来到院子里,二子爹上前问怎么了,她就说:“二子的头越来越烫,而且还在说胡话,身子也时不时地蜷缩在一起,可怎么办哪?”
太姥姥让姥姥去西屋拿来一个小瓶子,打开后,一股奇香飘散开来,整个院子都能闻到。
就有人问:“大奶奶,您那瓶子里是什么宝物啊,怎么这么香啊?”
村长也有点不明白,也凑过去看,于是太姥姥伸开手,在掌心上就有三粒金灿灿的小药丸,可又不太像药丸,在太阳的照射下还能发出七彩的光。
“赶快拿去给二子服下,我想能顶到晚上的。”太姥姥边说,边把这三粒药丸给了二子娘。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这可是您……”姥姥在一边刚说到这,就被太姥姥打断了。
“在救人面前,任何东西都只是工具而已,不要太再乎了。”说这话的时候,太姥姥又有些恋恋不舍地看了看那三颗小药丸。
二子娘千恩万谢,就急忙回家去给二子服药去了。
看到这种状况,也是不能再等大舅回来了,晚上行动不变,当下最主要的就是谁去请张玉善一家来守这西路。
大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投向了村长,仿佛村长这个时候就是救世主一样,把他看得直发毛。
“大,大,大奶奶,虽,虽然我是一村之长,您让我去办别的事都成,可,可您是知道我的,在那,那回之后,我是再不敢去那里了,我,我是彻底怕了,您还是挑别人吧。”
我在一旁就有些不明白了,怎么回事啊,村长不是什么都不怕么,他遇到过什么事呢?
正在我猜疑的时候,姥姥小声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来这村长啊,小的时候并不结巴,不但不结巴,而且比同龄人说话还早,说的也利索。
有一年,就在那条古道上不知从哪来了个老头儿,穿着一身黄袍,嘴上的胡子都是白色的,两个眼球滴溜转着,他就坐在路的中央的一块石头上。
大人们很少去那个地方,可是孩子们喜欢那里,总有一种探险的冲动。那时村长还小,还在上学。下学后就和一群孩子去那条古道上玩。
走到一半,就看到在小路的中央有一个人影,好像在石头上窜上窜下的,可是离近处一看,不就是一个老头吗,看样子像是云游的一样,不是本村人,也不是周边村子的人。
大家就不经意地围过去看。有的还站在石头上看这个老头,都感觉他有些怪怪的,可是看起来很有意思。
“老爷爷,是您从哪来的啊,您一个人坐在这干什么啊?”就有嘴快的小孩儿问了。
“老,老爷爷,您,您是从哪来的啊,您一个人坐,坐在这干什么啊?”这个老头像是学说话一样,又把这话重复了一遍。
当时的小村长就觉得他说话很奇怪,就接着问,您住哪啊,我们怎么没见过您啊?
而那老头就又模仿村长的声音说了一遍。这时候有的稍大些的孩子就感觉不好,因为看这老头怎么也不像个人在说话,声音就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似的,让人有一种恐惧感。于是就纷纷后退,有的反应快的,跑着就回了村子。
小村长一看后面,孩子们都走了,就也想走,这时候,那个老人说话了:“小,小孩儿,你,你别走,你,你教我说话,我帮你做事啊?”老头边说话边用眼盯着小村长。
小村长想,既然自己能帮助别人,为何不去帮他呢,何况只还过是教说话而已吗。
“那我教你什么话呢?”小村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