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涉险,此事不可行,万万不可行」。
杨凌静静地望着他,待他稍稍平静下来,才淡淡地道:「圣意已决,我来找焦翁,是想与你商议如何安排皇上去大同,京里怎么办,劝谏之举可以罢议了」。
焦芳这才定下神来,他坐回桌旁,捻着胡须白眉紧锁,半晌才苦着脸摇头道:「文武百官断不会答应的」。
杨凌点头道:「嗯。这个我也想到了,所以……皇上只能微服而行」。
他沉吟了一下道:「与朵颜三卫首领秘密会面。皇上本来就得秘官前往,就算没有百官阻谏,也得轻装前去。
可是虽说是微服,前呼后拥的人数也少不了,所以我想抽调禁军、京营、内厂、东厂最精锐地力量陪同皇上前往。至少有……五千人吧,全部人马装扮成赴边关增援官兵,这样一来,五千人马就微不足道了。至少不会引起地方官府和敌方秘探的注意。」
杨凌将详细情形又叙述了一遍;焦芳听完想了想道:「大人同去么?」
杨凌苦笑道:「我若不守在他身边,如何放心得下?恐怕要吃、吃不下。睡、睡不着。自然是要守在皇上身边的,我就以代皇上去边关视察为借口同行便是」。
焦芳的神色顿时缓和了下来,微微沉吟道:「那么……此计可行,但是为慎重起见,到了大同,应当秘密知会大同巡抚胡瓒知道,他是大同一道的最高军政官员,目前虽说是杨一清统兵、苗逵督军,他手上至少可以调动两万人马。有他暗中照应,方保得万无一失。」
杨凌略一沉吟,颔首道:「甚好,这事内阁几们大学士是瞒不住的,介时皇上就先以圣体微恙为借口拖上两日,估摸着我们到了宣府时,再由焦翁通知李、杨两位大学士。
到那时木已成舟,他们也只好帮着遮掩,有你三位坐镇京师,我就放心了。至于其他官员么……由内阁三大学士晓谕六部九卿即可,再下边的官员概告以皇上龙体欠安,暂不升朝。」
焦芳想起李东阳、杨廷和发现皇上不见了时,那副暴跳如雷地模样,不禁有些头痛,他叹气道:「好,到时请皇上下道密旨吧,否则门下可镇不住这两位大学士」。
他想了想又道:「另外,建储居守要如何安排?」
杨凌瞠目道:「建储居狩?什么建储居狩?」杨凌有点露怯,只听说过清朝皇帝木兰秋狩,离京打猎叫秋狩,逃难离京还叫秋狩,怎么明朝时也有一狩?
焦芳也是一怔,他想起这位大人只是个秀才,一朝登天才位极人臣,对于朝廷制度不甚了解倒也正常,便释然一笑道:「建储居狩是例代皇朝必遵的律令,大明已有近百年皇上不曾离京,这旧制平素无人提起,难怪大人不记得」。
焦芳呷了口茶,又道:「皇帝亲征或者巡幸天下,必须命太子在京城留守,称为『监国』。如果皇上尚无子嗣,或者太子年幼,尚无法常理国事,则派皇弟监国,亦可通融。
英宗当年北征,即派皇弟成王留守,当今皇上尚无子嗣,亦无同胞兄弟,那就只有先在诸藩王中寻一个世子建储,有了储君后再谈居守。」
杨凌蹙眉道:「皇上春秋鼎盛,如今不过才十六岁,用得着大动干戈地建储君么?」
焦芳忙解释道:「大人,这只是一项必须的规定,有备无患而已。皇上既然是秘密离京,建储自然也是立下秘旨,到时只有六部九卿、三大学士知道此事,就是被立的藩王世子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这事,皇上回了京,再撤消旨意便是」。
杨凌一听这才放心,可是立储就是皇上的事了,看来这事还得正德拿主意,杨凌正犹豫要不要再回乾清宫见见正德,外边小黄门道:「大学士正与杨凌杨大人商议国事,你把卷宗搁下,回头再来取吧」。
杨凌提声问道:「什么事?何人送来卷宗?」
小黄门在外边恭声答道:「回大人,户部郎中严嵩,说有筹备粮草、征调役夫地奏折要呈给大学士」。
严嵩不是外人,他官阶低微,所以乖巧的极少登杨凌的家门,却通过夫人外交,始终和杨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杨凌着江南、湖南、陕西三省各地一地、一县、一省试种新粮,如今粮种和培训出来地粮农虽尚未派去,但是早已令三地测算田亩,摸清当地耕种土地的情形、筹备农具、说服佃农。这些事全部通过户部颁布政令。
韩文对未经试种,先在一省之地全面试种持反对意见。虽然陕西巡抚是刘瑾任用地私人,对这种命令执行地不遗余力,韩文对于上传下达的消息却消极对待,严嵩一个小小地户部郎中,居中调停。上下联络,若不是他,杨凌焦头烂额的不知还要操多少心,断不会像现在这般清闲。
在杨凌心中。固有地严嵩是个大奸臣的念头已渐渐消去,此人虽热衷权力。却不好色、不好财。简直就是个事业狂,杨凌对他观感甚好,已视为一个得力的心腹,闻言便道:「叫他进来吧」。
严嵩抱着一摞卷宗奏折进了门儿,看了杨凌一眼,却向规规矩矩按品秩向焦芳施了个礼,然后才向杨凌施礼,谦和地笑道:「下官不知大人正和大学士商议国事,来的冒昧了。这些卷宗只是汇报征集粮草、役夫的情形,各地方官府对用兵大事倒也不敢马虎,未敢拖延蒙蔽,并无紧要大事」。
杨凌笑道:「这事儿你们知道就行了,真有了难处,尽管去找刘公公,他地大捧挥舞的正来劲儿,还愁无处下手呢,我就不搀和了」。
焦芳和严嵩听了都笑了起来,杨凌含笑道:「别客气了,你也坐吧,我这正有一桩大事与焦翁商议,你也不是外人,一齐听听」。
严嵩应了声是,欠着屁股在炕下官帽儿椅上坐了,轻笑道:「下官在翰林院时整天介玩弄笔杆子,写些诗词文章,自进了户部整天和粮秣钱米打交道,深觉才疏学浅、力有不逮,大人真有要事,下官也只好竖起两耳,左边一听,右边一听了」。
杨凌佯怒地笑道:「这件大事极为了得,本官素知你为人严谨、行事稳妥,才要你一起参议,若只听听可是不行」。
杨凌要陪正德去大同,试种新粮的事又不能搁下,许多大事都需要交待给这个心腹知道,原也没打算瞒他,便把事情对他又说了一遍。
严嵩面带浅笑,听说皇帝要出京微服出巡,神色也丝毫不惊,听到杨凌和焦芳的安排也是不住点头,直至听到建储居守时,一对浓眉才攸地皱了起来,沉吟半晌才惴惴地道:「下官以为……此事不妥」。
杨凌和焦芳讶然互望,焦芳抚须道:「嗯,惟中有何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严嵩迟疑了一下,说道:「下官以为,皇上北巡,两位大人早已成竹在胸,心中是认为没有凶险地,那么这建储居守的循例又何必照搬?
昔年汉刘邦曾被匈奴四十万铁骑困于白登山,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大同以北、以西,大片国士尽在我大明手中,鞑靼虽来袭扰,朵颜三卫虽未必中心,但兵马以我大明占优。
皇上大可先至大同,再传递消息与朵颜三卫,在此期间调兵遣将,稳妥安排,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无论鞑靼、朵颜三卫皆无隙可趁,可是若建储居守,反有莫大地危机和后患」。
杨凌动容道:「此话怎讲?你说详细些」。
严嵩挪了挪瘦竹竿儿似地身子舔舔嘴唇道:「大人,患不在外而内。您想,乘舆在外,如果遇警遇困,护从的人当然竭力保驾,朝廷中群龙无首,文武百官也必然万众一心,盼望国君早日回来。
皇上不在宫中,文武百官未必便真瞒的过去,顶多他们担心人心惶惶,佯作不知,可是倘若有了储君……,难保不会有人存有私念异心。
皇上临朝未满一年,根基未稳,六部九卿岂会个个忠诚?倘若有人存了拥立从龙、建功立业的念头,皇上本来没有危险,只怕也会有人泄露消息给鞑子,皇上被困受围的话,那更是……」。
杨凌一听就明白了,储位未定,文武百官必然效忠皇帝并且尽力争宠,如果储位已定。皇帝处在一种随时可为他人取而代之的险境之中,真要遇险。文武百官必定各打各的小算盘,彼此下绊子扯皮,可就误了大事。
再者,正德继位后,朝政更迭。先是六部尚书罢了一半,再是大学士三去其二,文武百官受牵连的不计其数,有些老臣对皇上早生怨恚之心。认为另立新君有益江山也好、想拥立新君,立下从龙之功也好。恐怕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的事就会发生。
这样一来,建储居守,就是无备不一定有患,有备则必有大患。其中微妙,焦芳久在官场,更是一点就通。
杨凌恍然地一拍大腿道:「着啊,照此说来,议建储君反倒是陷皇上于险地了,你所虑甚是。建储居守绝不可行,是我思虑有欠周详了」。
严嵩欠身微笑道:「不敢,圣性尚武,大人有些考虑,也是为了皇上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如鱼得水,坦然从事」。
焦芳捻着胡须,望了严嵩一眼,轻轻叹道:「九边塞外,亲冒锋镐,险不可言。正该如你一般多方考虑,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
焦芳熟稔典章制度,严嵩练达人情世故,有这一老一少两个颇具权奸潜质地能人参详,杨凌居中权衡取舍,对正德微服出京的事安排的滴水不漏,直聊到落暮时分,三人才尽欢而散。
杨凌心中有了谱,欣然出了宫门,仆从们抬过那顶大官轿,杨凌进了轿子,伍汉超正盘膝打坐,见他回来才收势让过,杨凌钻到后座坐下,歉然道:「难为汉超了,以你才学本该大有所为,现如今却要你为我保镖护院,呵呵,再候些日子吧,等风声过去了,再放你个官职。」
伍汉超笑道:「大人不必客气,小可地伤尚未痊愈,多休些日子也好。我在山上的时候,常常就是一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