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也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问道:「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焦芳道:「三边镇帅杨一清,治军严瑾、精通兵法,自其任三关守帅之后,严肃军纪、整顿行伍,边军战力愈加不凡,鞑靼野蛮望而生畏,已很少敢于侵犯边境,老臣以为,杨一清可当此任。」
  正德暂时撂下心事,问道:「杨一清调任兵部,三边镇帅何人可以接替?」
  焦芳道:「三关副帅王守仁可以。」
  正德对王守仁出奇兵解白登山之围印象甚好,想了想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没人敢说话。
  谁也不知道焦芳葫芦里卖地什么样,这老家伙一副贼兮兮的模样,现在正是双方对决,想把杨凌拉下马的关键时刻,他做为杨凌手下第一干将,抽冷子一本正经地讨论起兵部左侍郎悬空的事儿来啦,到底有什么陷阱?没摸清底细之前谁敢乱讲话?
  正德问了一遍没人回答,又转向六部九卿和李东阳、杨廷和道:「几位卿家以为如何?」
  刘宇躬身道:「臣以为,焦阁老所荐两人,皆是得宜人选。」
  李东阳亦附和称是,杨一清本来和他关系就不错,是他极欣赏的人才,只不过杨一清和同是他赞誉不已的杨廷和不大和得来,大有双雄不两立的的味道,但是杨廷和却不便把这种好恶直接地表现出来。三大学士已有两人同意,六部中兵部尚书也率先表态,杨廷和唯有沉默不语。
  正德见无人反驳,便颔首道:「准奏,着有司颁诏便是。」
  焦芳退下去了,张彩咳嗽一声,正想举步出班,没想到站在他旁边的王华抢先了一步,上前奏道:「臣有本奏。皇上,开海解禁的三处海关,以杭州最为繁华,现任知府苍秉年已六十有四,办年迈体弱,难堪重任,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现在政务积压,对于各国前来贸易通商十分不利。
  臣以为应尽快派遣能臣干吏任杭州知府,管理一方政务,与谷大用地海关司衙门通力配合,尽快打开局面,保障开放外海,通商万国政略的进行。」
  张彩差点乐出来:「杨凌派在干什么?不会是东拉西扯,想使拖字诀把这事儿拖过去吧?你躲得了初一躲得过十五吗?」
  张彩暗暗冷笑,立即跨前一步说道:「王尚书所言甚是,杭州乃我大明之门户,万国商人以杭州为我大明代表,以杭州知府代表我大明朝廷,应当派一个合适的能臣,趁冬季渐至,商流减少,赴任理清吏治、整顿地方,明年以全新面貌接待诸国来使,扬我大明之威。」
  正德沉住了气,点头道:「所言甚是,王爱卿、张爱卿言之有理。你们看派遣何人赴任是合适地人选呐?」
  王华抢先说道:「皇上,户部主事严嵩,才华横溢,年轻有为,而且『请开海禁』的万言书就是此人呈上,大明百年海禁才在吾皇手中以大魄力、大胆识为之开放,此人目光长远、在户部任职期间表现卓越,考评出色,所以此人虽年轻,却足堪此任,张大人,您说呢?」
  「王尚书言之有理,臣掌吏部,严嵩地政绩考评确实殊异!」张彩也不含糊,不就是个知府吗?我给你。看你今天还要弄出多少个官员空缺来议事。
  「准奏,众卿还有何事奏来?」正德心里也犯核计了,百官这是怎么了?昨天吵的那么凶,今天提都不提,不会是朕……昨天做了个梦吧?
  他正想着。杨凌跨前一步,抱笏施礼:「启禀皇上,微臣有本启禀。」
  「讲」,正德欣欣然地坐直了身子,他那性子,实在不是打哑谜的材料,如果今天这事儿真就谁也不提了,他指不定心里多难受呢。
  「臣奉命巡视天下。代皇上考察地方军政民情,自北而南,自东而西,诸府道经略多有所闻,臣正详细整理,以便呈交我皇覆命。臣在四川时,还发现一位人物,此人年纪轻轻,满腹才华。文韬武略,堪称人杰,被誉为巴蜀第一奇才。
  我皇新继大统,万象更新,正是用人之际,如此人才,焉能弃之于野,臣与李东阳大学、焦芳大学士、礼部尚书王华、兵部尚书刘宇联袂举荐,恭请我皇万岁破格提拔使用。」
  正德皇帝为之动容:「能让杨凌如此赞誉的……,他好象还没夸过人,这是头一个吧,什么人才这么了得?」
  正德急忙追问,杨凌昂然答道:「此人姓杨名慎,四川新都人氏,所学博杂无比,可为栋梁之材。」
  「杨慎?四川新都人氏?」群臣中还有人记得这个十三岁进京时,以诗文名噪京师,被李东阳收为门下弟子,却以小友尊之地京都第一神童,不由失声道:「杨慎?杨大学士之子?」
  「正是」,杨凌接口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子大才,可堪大用,故此臣虽与其父同朝为官,亦不避嫌疑,为之举荐。」
  李东阳捻须道:「杨慎确是一位才子,可为朝廷所用。」
  焦芳、王华等人齐齐一揖,说道:「臣等同荐。」
  正德想了想道:「好,既然众位爱卿举荐,这个杨慎地才学一定是不凡的,那就以荐科入朝,朕亲书特旨便是。不过……授予什么官职合适呢?」
  杨凌道:「杨慎年方十七,才学、见识出众,但是尚无从政经验,不可贸然使之,可择一职令其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六部军政咨文,三年两载之后,便是一位能臣干吏,可为我皇肱股。」
  焦芳立即道:「既如此,老臣以为,可令杨慎任吏部都给事中,正七品之官。」
  张彩已经被杨凌绕晕了,这一早在干什么呀?先是杨一清进京,杨廷和跟他不和,谁不知道呀,这么做杨廷和能给你好脸色才怪。紧跟着外放严嵩去杭州,一个小小的五品知府……,现在又举荐杨廷和地儿子当官,这是什么意思?以此求得杨廷和的谅解么?不过走荐科入朝,管他是否闲职,怎么也得先给个五品吧,这才七品……,吏科?!
  张彩想到这里心里一紧,只听皇上说道:「既然众卿没有意见,那么便下旨,杨慎入朝,任吏科都给事中之职。以后政绩卓越再予升赏。」
  张彩张了张嘴,却只咽了口唾沫。时机稍纵即逝,又失了一局。任吏科都给事中,这是给自已脖子上套了一个大枷呀。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品卑而权重。
  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受理冤讼,这权力还小么?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在这职位上混久了,那也是门生故旧遍天下呀。
  最最主要地是,他任的是吏科都给事中,自已以后还能肆无忌惮地升降官员么?只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已做事就别想痛快了。
  张彩悔恨交集,愤然上前一步,大声说道:「皇上,臣也有本奏,蜀中前几日误报杨凌杨大人死讯。皇上因功追封杨大人为威国公,并赐谥号文成武德,现杨大人吉人天相,得返京师,这谥号自应收回。但皇上是因追功加封杨大人为威国功。
  何谓追功?乃是杨大人所立功绩当得此爵,但尚未及封赏,所以杨大人生还与否。并不影响皇上对他的恩赏,皇上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岂有出尔反尔,收回成命的道理,这样做岂不令天下人耻笑,说我大明朝廷封国公,只有死人封得,活人封不得。以后臣子们还有谁会立此雄心,效仿杨大人立此不世之功?」
  张彩说完,后边呼啦跪倒一片,齐声说道:「皇上下诏,非同儿戏,臣等以为,杨凌当封威国公!」
  杨廷和袖子一拂,正要上前争辩,忽觉衣襟一紧,扭头一看,只见李东阳若无其事,右手却紧紧地拽住他地袍子。
  正德心中一跳,不由自主地望向杨凌:「他会推辞还是应承?」
  正德迟疑道:「杨卿,朕以为杨卿之功,足以封赏国公之爵,是以听闻爱卿身故,悲痛中追封你为威国公,现在爱卿生还,朝中官员有人以为朕应收回成命,亦有官员认为爱卿之功可称此爵,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杨凌一脸惶恐,慌忙跪倒,俯首道:「君赐之爵,臣不敢辞。」
  「君赐之爵,臣不敢辞!」这句话群臣在心里又重复了一遍才回过味儿来,无论本来就打定主意想硬逼着他接受威国公爵禄的官员,还是卯足了劲准备把他拉下马来地人,全都愣住了。
  正德皇帝长吁一口气,在心里只说了一句话:「那四个小黄门,散朝后朕一定要掌嘴!」
  杨凌坦然道:「微臣所立之功,比起先贤,不过是米粒光华,得皇上如此恩赏,臣不胜惶恐。但为人臣者,不敢辞君王所赐,臣愿受威国公之职,辞去内厂提督、外四家军威武将军职,以及督管开海解禁之责。」
  正德眉开眼笑,心道:辞了就辞了吧,朕在你就在,还不是想用就用?还在乎那几个固定地官职么?
  正德颔首道:「卿之所言,甚是有理,既如此,朕允你所奏,对这几桩差事,爱卿可有合适人选继任?」
  杨凌道:「内厂大档头吴杰,乃是一手操办,成立内厂的人,能力出众,办事谨慎,可升厂督之职。」
  「准!」
  「现在开海通商已有数月,因准备充份,市舶司、海事衙门运转平稳,已不必设专职督管,臣以为由海事衙门镇守总监谷大用和地方官府相互配合,足以保证海事正常,商运、税赋等不会出现大地变化。」
  「准!」
  「至于入京边军,吾皇万岁英明神武,精通兵法,外四家军直属皇上,以我皇为统帅,以四镇总兵为天子门生。臣只兼了个副帅,皇上国事繁忙时代为分忧罢了,何敢妄言代皇上决定替代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