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有着自己独立的行政组织。
军队是藩镇的核心。这支军事组织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牙军,兼有维持地
方治安和抵御外敌的职责。牙军具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它的骨干是节度使自
己出资维持的私人士兵——与节度使具有某种私人依附关系的养子、亲随
等。藩镇中的武将和幕僚,并不是从科举考试或吏部所承认的正式途径产生
的,按照吏部的观点,这些官员不同于正式官员,属于“流外”,不能进入
中央政府任职。
维系各个藩镇与中央政府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是节度使本人对皇
帝的效忠。由此大致形成了两类藩镇。一类是朝廷可以基本控制的,其收入
来自镇所辖各州所交的“送使”部分,及藩镇所在州的全部收入;朝廷可以
对其官员做出某些任免;藩镇的组织与地方州、县的行政机构是两个平行的
系统,分别独立行使权力,当然,节度使对于地方行政可以具有很大的影响
力。另一类是具有明显自治倾向的藩镇,如河北的幽州、成德、魏博三镇,
已经与地方政权合而为一,像选择自己的武将和幕僚一样任命所辖州、县的
刺史和县令,将所辖各州的收入全部截留归己,只向中央政府上缴一些“贡
品”,而且,节度使一职在其家庭中世袭。
中央政权采取了各种办法控制藩镇。唐德宗时期,将可控制的藩镇的节
度使换为文官;任命宦官为监军使,作为皇帝的代表进驻藩镇,由此,宦官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唐德宗和唐代宗时期,都曾因皇帝不
承认藩镇节度使的世袭权利,发生过藩镇的武装叛乱。但此后的情况有所变
化,一些藩镇内部因争夺节度使的职位而出现不稳定的趋势,唯有借助朝廷
的任命才能解决其内部的争端。朝廷与这些藩镇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相互依赖
的关系。唐宪宗以后诸帝,一直努力缩小部队规模,使兵权广泛分散于节度
使和刺史手里。
(6)新税制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财政极度困难。战乱使农民大量流亡,他们失去土
地,成为依附于豪强的浮户、寄庄户、寄住户、客户土地多为官吏、地方豪
强所兼并。这些人或享有免税特权,或通过依附权贵,私度为僧,赂买官职
等方式获得免除租役的特权。760年,向朝廷申报户口的169个州,总户数
293万,课户175万,只约为开元末年的1/3。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已不能满足
政府财政的基本需求,唐政府改革财政制度,实行了新的税法。
758年,政府开始实行盐的专卖制度。于产盐区置盐院,统购所产食盐;
于各州、县设盐官,管理盐的专卖;将盐价由10文钱提高到110文,获利由
各州、县上解中央政府。
… Page 78…
刘宴担任盐铁转运使以后,进一步整顿财政制度。改革盐法:只在产盐
区置盐官,统购盐后加价卖给商人;撤销各州、县的盐官及各州、县的加收
的盐价。建立政府调节物价的制度:于各道设巡院,置知院官,粮价贱时买
入,贵时卖出,丰年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入,灾年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
以平抑粮价。并改革漕运之法,减少损耗。
780年,针对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所依赖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大量消失,
土地多集中于地主豪强之手的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宰相杨炎制订了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户主无客”,一律编入所在州、县的户
籍,并按各户的丁壮和财产状况确定户等;第二,中央根据财政收支情况定
出总税额,各州、县依照中央下达的税额向当地人户征税;第三,两税分夏、
秋两次征收,夏税限6月纳毕,秋税限11月纳毕;第四,两税税额依户等而
定,官府以货币计算,农民可以实物折纳;第五,先前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
全部取消。
两税法不分主、客户,以财产的多少确定征税标准,扩大了税赋的承担
面,使中央政府的税收有所保证,实行的第一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一倍。
同时,两税法也意味着政府不再限制土地占有的数量,此后,“富者兼田数
①
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的现象就更为普遍了。
两税法以货币计算税额,执行十几年后,由于货币紧缩,绢、粟等物品
贬值,原纳绢1匹即当钱1500文左右,后来要两匹才可值这些钱,农民负担
等于增加了1倍。至819年,纳税额等于780年时的3倍。
(7)唐后期宫廷政治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唐太宗时,曾规定宦官不得任职三品以上。唐玄
宗时高力士第一个任三品高官。唐肃宗时(756—762),宦官李辅国因拥立
有功,被擢为元帅府司马,掌管“宣传诏令,四方文奏,宝印符契”,皇帝
的敕令也需经他押属,并且控制了朝廷官员朝见皇帝的机会。肃宗死,李辅
国杀张皇后,拥立唐代宗,唐代宗利用宦官的内部斗争诛杀李辅国,任用宦
②
官鱼朝恩掌管神策军 ,宦官被赋予了军权,后来唐代宗杀鱼朝恩,夺去宦官
的军权。唐德宗时期(780—805),大将朱疵、李怀光先后叛乱,危难之际,
只有内廷的翰林学士陆贽与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追随左右。德宗还宫之后,
遂任用宦官重掌神策军。神策军深得皇帝信任,待遇优厚,享有各种特权,
长安的许多富人都贿赂宦官,作为挂名的神策兵。禁军中的将军也常贿赂宦
官,求得节度使之职。宦官领宫市使,于长安东西市强买货物,讹诈勒索。
禁军官兵依仗宦官势力,在京城横行不法。唐宪宗时期 (806—821),设立
枢密院,为皇帝和外廷的联络机构,由宦官任枢密使。当时,两枢密使和两
监军被称为“四贵”。宪宗以后,高级宦官自称“定策国老”几次废立皇帝,
拥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杀宪宗、敬宗。皇帝和
外朝官员也几次策划诛杀宦官。831年,唐文宗 (826—841)与宰相宋申锡
秘密策划诛杀宦官,计划泄漏,宋申锡被贬。834年,文宗用李训和郑注为
宰相。次年11月,李训布置埋伏,谎称甘露降于大明宫左金吾庭后石榴之上,
诱使仇士良等大宦官前去观看,企图一网打尽。不料又被宦官所发觉。李训
① 《陆宜公翰苑集》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第六条》。
② 哥舒翰于754 年在西北建立的一支精锐的边防军。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将神策军编入京城禁军。神策军
成为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 Page 79…
等尽被诛杀。直至唐朝末年,宦官势力才被朱温的军队所消灭。
唐顺宗 (805—806)在位的一年里,东宫侍读王叔文和王丕取得顺宗的
信任,与韩泰、陈谏、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凌准、程异等人结
成革新派,力图加强中央集权,减免赋税,以重振朝纲。其时,顺宗于宫中
养病,王叔文、王丕以翰林学士的名义自由进出宫禁,然后向韦执谊(宰相)
等传达顺宗的旨意。他们的改革很快取得进展,解决了政府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如禁止宦官强买讹诈的宫市制度,驱逐了因贪污而声名狼籍的长安京兆
尹,遣散数千名宫女和乐师出宫,赦免了大批在德宗时期因政治原因被放逐
的官员,减免了一些项目的税赋等。但他们的改革排斥了朝廷多数官员的政
治作用,几位年长的宰相以辞职表示抗议;同时,他们也缺乏军队的支持,
他们任命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镇行营兵马节度使,神策军拒绝接受。很快,
宦官与几个藩镇组成联盟,迫使唐顺宗让位于太子。唐宪宗继位。王叔文先
被贬,后被赐死;韩泰等8人都被贬逐到南方边远地区为司马。
唐宪宗时,朝官内形成帮派互相倾轧,即牛党与李党的朋党之争。唐武
宗时,李党当政,牛党的主要成员悉被贬到岭南。唐宣宗任用牛党的李训等
为宰相,李党的首领李德裕被贬至崖州。
一般认为,牛党是新兴的进士贵族集团,其首领牛僧孺、李宗闵和杨嗣
复都是进士出身,主张选用官吏应注重文采,他们互相援引提携,结成私党;
而李党成员多为世袭贵族的后裔,其首领李德裕、郑覃均为宰相之子,认为
靠科举上来的进士“祖尚浮华,不根艺实”,主张“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
①但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牛李党中都有科举出身的官员。也都有皇室贵族的
②
后裔,它们在政治上也不具备一以贯之的理论与政策 。牛李党人与宦官也都
有勾结。朋党之争并不符合儒家的政治传统。按照儒家的政治道德,为人臣
者应大公无私,一心一意辅佐君主治国平天下;在政治上,君主的,即国家
的利益永远是他们的出发点,因而大臣之间可以有政见的不同,但不能有固
定的派别。凡结成党派者,必然为维护自己的私利,即所谓“结党营私”。
朋党的存在,说明了以君主为核心的儒家政治的衰败。唐朝的皇帝也多次想
解决朋党问题,但很少进展。唐文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