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对百姓施暴虐,在商都大做坏事。(令商王受唯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
昏弃厥遗王父母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通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
夫、卿、士,傅暴虐于百姓,以奸究于商邑。)
    现在我姬发恭恭敬敬服从并且执行上天的惩罚。(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今天大战,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看齐整队。大家,努力啊!不超过
击刺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来看齐整队。努力啊,大家!(今日之
事,不想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助哉!不愈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
乃止齐焉。助哉夫子!)
    你们要威武雄壮,像老虎,像貌,像熊,像黑,在这商国首都的郊外。(尚
桓桓如虎,如貌,如熊,如署,于商郊。)
    不迎战而能逃跑的可以到西方去做劳役。努力啊,大家!(弗近,克奔,以
役西土。励哉夫子!)
    你们若不努力,那就要自身受刑罚了。(尔所弗助,其于尔躬有戮。)
    为省篇幅,《甘哲》一篇只引号令本身如下:
    左边的不好好在左边努力,你们就是不听从命令。右边的不好好在右边努力,
你们就是不听从命令。驾马车的不正确指挥马,你们就是不听从命令。(左不攻
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服从命令的在祖宗牌位前面受奖。不服从命令的在社庙牌位前面杀掉。我要
连你们的妻和子全家大小都杀掉。(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弩戮
汝。)
    假如兵马俑活了,是不是这样作战?和现代战争比,除武器外,有什么不一
样?是人作战还是武器作战?



    《春秋》符号
    《春秋》是一部什么书?
    公元前二世纪汉景帝时朝廷立《诗》、《春秋》“博士”。从这时起《春秋
》便成为官学的专业课本。解释《春秋》的《公羊传》在先,《毂梁传》在后,
成为官定讲义。所谓《春秋》经文实际上是在两部《传》里的,没有留下独立的
《经》。西汉末年传出古文字的《左传》由刘歆校订出来。西晋杜预编订《春秋左
传》分列《经》、《传》。三《传》的《经》并不完全一致。《汉书·艺文志》
所记《春秋古经》下注“公羊、毅梁二家”。东汉熹平时刻的石经只余残石。晚
唐、北宋才有人直求本经,还是抛弃不了《传》。直到今天,约两千年,没有人
能说出在公羊高所传本文之前,鲁国史书《春秋》(不论孔子修订过没有)是什
么样子。现在讲《春秋》只能是西汉初由口传写定的《传》中的《经》。除非从
战国时代的古墓中发现竹简,谁也见不到《春秋》的完整本来面目。春秋时政府
有史官记朝廷大事,周王及各国都有。独有鲁国的一条一条竹简归了孔子一派的
儒生(知书识字的人),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秦始皇焚书,各国史书都烧了,
偏偏他所最不喜欢的“颂古非今”的鲁国儒生没绝后。人坑了,书没全焚掉,真
是奇事。论述《春秋》最早的除《传》外只有《孟子》和《史记》。《孟子》传
自战国,后汉才有赵岐注,写定大约在前汉时。司马迁作《史记》时用《春秋》
经传资料及其他书编了《十二诸侯年表》,好像是《春秋》的提要。一《经》一
《表》现在就是《春秋》的文本,都是分年序列。大概《经》是简书,一条一条。
《表》是帛书,一卷一卷。
    从《春秋》文本和两千多年的种种解说看来,我们可以说,《春秋》本是新
闻纪事档案,成书后便已成为中国人的一部符号手册,和《易经》的卦爻辞同类。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思想“传统”(从古至今传下未断的统)来源在文献中有很
大一部分在这两个文本及其解说之中。另有一部分见于《诗》、《书》。此外大
都是比这些较晚的文献遗留,当然甲骨金文不在其内。不论原本原义,对这些文
本的符号解说的历史表示了中国人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易》乾卦开头是“
乾、元、亨、利、贞”。五个字都有可供各种解说的意义,以后许多卦中也屡次
出现。《春秋》开头是“元年、春、王正月”。六个字也都有可供索取的意义。
《易》是卜卦之书。《春秋》是经世之书。一通宇宙,一通天下,又俱可为立身
之用。历代贤豪的解说都挂原书牌号发挥自己当时当世的思想意见。对原来文本
说,都“伪”。对解说者的时世说,都“真”。以古说今,千篇一律,符号之妙
就在于此。
    现存最早的对《春秋》符号的总解说见于《公羊传》和《孟子》,两家几乎
一样。
    《孟子·滕文公》总结为一句话:
      《春秋》,天子之事也。
    《孟子·离娄》之说《春秋》和晋国及楚国的史书是“一也”。又说: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突。
    《公羊传》在昭公十二年下说:
      子日: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辞则
    丘有罪焉耳。
    两书未必互相抄袭,有共同传说来源的可能性更大些。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
分析出了书中内容分几项。史、序、会、辞和事、史、文、义。这是把辞和义、
史和事分析开了。这恰恰是一种对符号的看法,由此指彼。把辞和义加在孔夫子
名下也是取一种符号意义,挂上一块金字招牌。从此《春秋》和《易经》一样成
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作种种解说的符号大全。论述诸侯本是史官在天子符号下
做的。所以是“天子之事”。孔子没有天子招牌而行天子之事,没有名义符号,
所以是“有罪”、“窃取”了。因此,孟子又用孔子的嘴说:“知我者其惟《春
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滕文公》)大有含义。

    不仅内容和文辞,便是年数也可以有符号意义。《春秋》记二百四十二年。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加了年数。从封侯前后算起,是“共和元年”庚申(前
八四一),在平王东迁(前七七O )以前七十年,在《春秋》开始的鲁隐公元年
(前七二二)以前一百二十年,而终于周敬王四十三年(前四七七)甲子,即孔
子卒后两年,总共恰恰是三百六十五年,合于一年四季的天数,也就是《书。尧
典》说的“期(太阳年)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阴阳合历年)”。
《史记》表列年数就是与一年(四时年,太阳年)的日数(三百六十五日多)相
合,表示这是“天数”。这是秦汉方士与儒生相结合时所熟悉而惯用的手法,以
后也有传承,看古书时常会见到。

    再看《孟子》第一篇《梁惠王》,其中说到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可
得闻乎?”孟子说:“仲尼(孔子)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
未之闻也。”这不明明是和他自己不止一次讲《春秋》桓、文的话不合吗?紧接
着第二篇《公孙丑》一开篇就讲管仲。这不是齐桓公的宰相吗?这一篇中又讲齐
桓相管仲“不劳而霸”。到《告子》篇又大论五霸,说“五霸,桓公为盛”,还
具体说到葵丘之会的盟约五条。《论语》中也有孔子赞管仲,赞齐桓“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的话(《宪问》)。孟子不知道吗?当然可以解释说,这是不同弟
子所记,传了几代,有增减,而且答齐宣王时为了要讲“王道”,所以不谈“霸
道”,以及齐鲁所传有别,等等。可是为什么“五霸”只讲桓、文,而说的事中
又有桓无文?以桓为“猫”的代表也就是以植为符号。所以孟子是以人(齐桓公)
和事(桓文之事)为符号说明《春秋》是“天子之事”,由此发挥自己尊“王”
道抑“霸”道的政见的。孟子是把《春秋》作为符号书的。庄子以“寓言”作符
号而暗示。孟子以真人真事为符号而明言。两位大师的思想路数一样,都属于中
国人以符号推演的非数学的特殊数学思维的传统。

    不妨再看看公羊的《传》和司马的《表》怎么阐释《春秋》。《毅梁》可算
齐国公羊的鲁国分支。《左传》晚出,内容须经过层次分析。

    现在不考古代经解,何妨作今天的符号解说?先试提几个问题:秦汉之际史
官怎样看当时的天下大势?桓、文有什么大事?现在可以从里面看出什么古人没
说明而现代可解说的意义?为什么晋文流亡十九年在位只九年竟能和在位四十三
年的齐桓并列?他有什么伟大业绩?其中有什么现代可看出的意义?五霸中还有
三霸,而且吴、越也是霸,实为七霸,何以不提?“霸”是不是开国际结盟大会
当主席而且动不动就发兵打别国干涉内政?这几个问题能不能有相连贯的解答?

    区区小文只当闲谈,不能也不必旁征博引劳神伤力去回答问题。不过近来想
到这些,不免觉得多少年多少人费力去演算论证的大多是真、伪,正、误,是、
非,善、恶之类解经说史问题,是古人为古人而作。现代人可不可以提出现代的
问题,问一问现代人才会注意的问题?这样,既不是跟着古人跑为古人服务,也
不是要古人跟我们跑为现代服务,也不是显工力,露才华,只是对某一点或方面
提问题,试作少许现代的探索和认识,也就是对古代符号作一番现代解说。前面
提出的间题不过是继续中国人的传统思路,以《春秋》为符号书,再探索一次所
记符号的意义。自己回答是办不到的。问题依然太大,太麻烦,还得分析,引证,
若是作新《东莱博议》似乎不必。以下谈点闲话,起个话头,只算是〃 人话〃 而
已。土里土气,更说不上引什么eti 。 ,emic, ethos, eidos等等已不算新鲜
的洋玩意儿来壮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