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留给二人一间静室。
有一个细节他很是注意,方才进来时,茶壶明明是冷的,丝毫无热气,这眨眼工夫便是开了,当真是电光火石间改变。
如此手段,定是无尘大师功力精深,想必也是功法奇特所致。若是用凌云离火焚天一类亦可,只是未免要有火焰显露。而此刻无丝毫火焰升腾,隔空烧沸,分毫不影响外界,果然是三大正道巨擘,定有其非凡之处。
“范小友,所虑何事?”
“哦,没……没什么,只是好奇这茶水如何热的这般快。”
无尘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上不得台面,来饮茶。此乃西湖边上龙井旁茶树清明前所采第一遍茶,我等老和尚平日里见不得这般秒物,今日沾沾小友的光,也来尝尝。”
“大师很是直爽呢。”
“哈哈,红尘凡心乃是苦修中人所忧之事,我这等老皮囊,反倒是随你们凌云,道法自然。”
“佛门也这般讲?”
“百川纳海,万法归一。门第之争乃是世俗见解,你我两派何曾就此争执过?。”
同无尘的几番对话,让紧绷的范百里彻底放松下来。得道高僧果然非同寻常,并不是一句一个参不透的禅机,反倒是让人如沐春风,和煦怡人。这才是得道之人本应有的状态吧。
想起江湖传闻的那些禅语机锋,兴许便是一种不信自的表现呢?
“大师,我同行三位朋友,是在此等候还是到寺外?”
“寺中面积甚广,客房常年空无几人,住下便是,只是委屈了些,只有斋茶粗饭。不过,有藏经阁对外开放,反正他们是要等你同归,不如去那里看看,想是不会拒绝。”
“如此甚好,那在下……”
“方正会带你去达摩洞,最是适宜精心参研功法。另外,我法明真经已得方丈允许,你在当中好生修行便是。”
“法明真经!?”
“莫要如此吃惊,有些话,凌云不说,法明心中也是有数。”
原来,先天罡气和轩辕诀是上古遗存要诀,与今日主流法门差距不小,并不适合双修。
而法明真经与凌云诀虽是不同流派,却都是以灵力为主,并且与时俱进,倒是比两门上古秘法更易大道归一。再者,范百里当前情形,也不适宜引入王者霸道之力,反倒是法明真经圆润通达,敦厚温顺。此刻帮助当是最大。
“以前有一个与你一般的明媚少年,也是来法明求取真经。不过他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最后却是滑落深渊,万劫难复。或许你身世坎坷,更合适一些。充满砥砺的人生才更能禁受挫折变故,不忘初心便是。”
“更合适?”
“慢些,你会明了的,既然师门没告知与你,想必是时机未到吧。”
“小子谨记大师教诲。”
范百里表面强作平静,内心已是波浪滔天。师门会同意修行法明真经么?那为何无尘大师好像洞悉一切般?自己这条路,莫非早就被安排清楚?还有以前明媚的少年又是何人何事?
一连串的问题浮现脑海,搅的他一片浆糊。
无尘此刻却不再开口,似乎是被茶香吸引,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范百里也端起尝了几口,似乎是格外香一些,但仅限于此。既然是端茶送客,他也不便多留,便欲起身离去。
不过,还是被叫住,“稍等片刻,饮完再走不迟,此处并无那多繁琐规矩。”
范百里忽然想起一事,“我上山前,曾得知一个重要消息,此事关乎我身世秘密,还望大师解惑?”
“说来。”
“半山柳村长有言,我是被法明寺高僧送往那边寄养的,所以此来另一目的便是为它。”
“不若先精心休养,调理好身体。待我问明来龙去脉,必定告知与你。”
“如此有劳大师。”
第三章 达摩洞()
所谓成长,便是对旧我不断否定、超越、接纳,对新我不断催生、完善、丰满。
随后如此这般再来一轮。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日如一日的积累,即会有本质改变。
在此种过程里,核心经验保留下来,慢慢足够改变认知,定型成人格,便得大成就。
范百里随方正前往法明后山,去往达摩洞。
一日修整后,便急步入正题,毕竟血气发作越来越快,即便不运起灵力,也会如此,想必是那血丝蛇将千一真人度进的精纯灵力吞噬干净,自身也提升了级别。
这一路上,方正不断讲解法明寺的传奇轶事,倒并不显得冷清。一看他便是将来能担大任之人,入门虽晚,但胜在进境不慢,在凌云那次经历,更是充分认识到心智不够坚定,弥补这块短板后,便是极具前景之人。并且待人接物极是妥帖,放在大族便是八面玲珑。虽然将来问鼎方丈之位没有可能,但做一任院殿首座当是问题不大。
“这达摩洞为何会在后山,一路行来,其他遗迹不都是在前面。”范百里很是好奇。
“此事原本为法明寺禁区,不过现已传遍天下,说也无妨。”
原来,佛家本是东渡而来,达摩祖师本居极西之地,因国中战乱,不得已跋涉十万八千里来东土传经布道。
奈何当时佛家已在本地生根发芽数百年之久,早已被改的千疮百孔,不复原貌。达摩祖师虽是佛学精深,奈何却是受到诸多排挤,无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出言不逊是寻常事,不少人便是口舌污之,更有甚者,动了驱逐之心思,因为一但传扬开,便无人再信奉他们改的面目全非却成自私自利敛财工具的佛门大义。
达摩祖师并不死心,日复一日的在中土不断游说,终于征得时任法明寺主持的同意,得以在此地讲经布道。奈何,当时的法明寺也不过一届小寺院,也需奉当时的佛家巨擘之意。因此,只能离开前院,在后山划出一块地方,便是达摩祖师参禅悟道或者讲经之用。
起初,几乎无人来此,祖师便潜心修行,一日日的使本就接近大圆满的修为更进一步。
后来,有了第一人,便慢慢有第二人,第三人,随后讲经一开,便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自那以后,法明寺众僧于修行一途提升十分明显,佛法也是愈加精深。方丈意识到达摩祖师可非寻常挂单之人,便慢慢放开禁制,便有更多之人加入其中。
慢慢地,他带来的本真佛法就传遍中土,那些东拼西凑的假经典,终于被真正经取代。
自此,法明寺开始崛起,随后百年,便跨过众多禅院,成为能与凌云平起平坐的正道门派。
“看来,每次新势力崛起,都会伴随既有势力的巨大阻力。”
“那是自然,所谓既得利益者,便是这些人,常年守着一座山头的老虎,怎会忍受新进来一只猛狮。幸而佛家不推崇暴力相博,范施主不见,这历史长河中,多少世家大族的崛起衰落,无不是伴随着血与火,相比较起,佛门更替便是平和太多。”
范百里何尝不知,谁人甘愿有对头来分享好处,农家一块薄田尚且要锄做兵,柴刀做仞。见微知著,涉及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利益的权力更迭,无不是杀得人头滚滚,尸身盈野。
达摩洞,从外看去,除去一阶说明的石碑与石台,看不住任何特别之处。那石台是传闻当年达摩祖师在其上讲经所坐。看上去倒是溜光溜圆,想必确实被数个岁月摩挲才有此质感。
而洞内,更加简洁,仅有一烛台,一蒲团,一石床,再无他物。
不过,这便了不得,需知,修为至高无上,无限接近神佛之人,长年累月不断散发出仙神之气,周围的器物得之浸润,便也具备了非同一般的仙力,更有甚者,会有意志残存其中,若是无意中沟通,更是大造化,在修行路途上便是大机缘,成半仙之体,成圣也并非不可能。
范百里四下打量一番,空间虽是巨大,但是空无一物,一眼便能看个清楚。他仔细感受历代高人气息,发觉俱是微弱,并且因他修行尚浅,更是无法沟通意志,是以踏实坐到蒲团上,潜心研修起法明真经。
不过,随着他按照方正年念给他的口诀开始运气,才发觉一个巨大的问题,不喾于当头棒喝,更似一道闪电劈下,直砸灵台,让他半句话也说不出。
这法明真经的修行之法,竟然与那凌云诀截然相反!
能否降服血神秘法之血气他不知道,但是真是修行起来,只怕会灵力逆行,筋脉紊乱,最终走火入魔而死,即便不死,只怕也会灵力尽费,再难在修行一途有所作为。
这等打击,使范百里内心如同狮子挠一般。
究竟修还是不修?
不修,怕是两股气息继续纷乱交杂,再难有所进境。
修,怕是会多年心血功亏一篑,彻底告别修行路。但,若是成了,则必定会突飞猛进,成几千年难得之三家合一之人。
范百米在洞内踱来踱去,此刻,多么想找人说上几句,将自己的担忧和期望一一说出,别人帮自己出一番主意,或是帮自己分解一下,也是极好。
不过,转上几圈,他便想的通透,如此重大之事,最后还是需要自己拿主意。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他人大多说和不说并无分别,无人会为他担如此风险,除非……除非他那未曾谋面的父母。
想到此,更加怅然若失,这一步步走来,无数个抉择都是他自己所选,并无他人一般,有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或者一个出谋划策。
他知道,是时候停止胡思乱想,到了做决定的时刻,如此乱糟糟的心绪,丝毫不能解决半分问题,只会让人陷入更加混乱之境地。
闭目凝神呆上一炷香时间,面部表情一会痛楚一会焦急,不过,在他重新睁开眼时刻,眼中只剩坚强!
第四章 法明真经()
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族先祖从树上走到平地,从蒙昧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