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难道,这个小蕊……听得懂洋文?
芽叶尽数浸入水中,阿礼国端起杯子,慢慢地抿了一口。
他的脸上,浮现出惊喜和享受的神情,以致眉头都微微地皱了起来。
“好香的茶!”阿礼国说,“不仅回甘悠长,而且,好像,好像,嘴唇抹上了……一层极薄极薄的油脂!”
“货卖识家!”关卓凡哈哈一笑,“爵士,你是‘识家’!”
“亲王殿下,”阿礼国说,“这么好的茶,不能只‘卖’给我一个人,应该想法子让全世界喜爱绿茶的人都能够买到它。”
关卓凡一笑,心想:这不大可能。不说别的,这“头茬”明前龙井,产量奇低,是多么稀罕的物事?甭说全世界了,中国能喝到这种茶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
不过……
“我记得,“阿礼国说,“1851年——就是中国咸丰元年,伦敦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贵国商人徐荣村先生,寄‘湖丝’十二包参展,结果艺压群芳,拿了金、银大奖。女王陛下特颁赐‘翼飞洋人’执照,以资鼓励。贵国朝廷也很欣慰,诰授徐先生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真正是光耀门楣。”
怎么从“明前龙井”一步跳到了这儿?
顿了一顿,阿礼国继续说道:“我想,如果中国的龙井茶,参加了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十五年之后的今天,应该已经行销全世界了。”
关卓凡心中暗笑:原来在这儿等着呢——不过,这个话头,对于你今天过来要打的擂台,倒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阿礼国,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今天为何而来。
阿礼国见关卓凡一直微笑不语,也就不兜圈子了,他放下茶杯,郑重说道:“请教亲王殿下,中国政府和美国访华代表团,是否已经达成了一项协议:由美国政府牵头,在中国首都北京,建设一座大型的‘博览馆’?”
果然。
关卓凡做出惊讶的表情:“爵士,你是听谁说的?”
“呃,是非常可靠的……渠道。”阿礼国说,“恕我不能够披露消息的来源——亲王殿下,您一定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嗯……当然。”
“那么,”阿礼国目光炯炯地盯着关卓凡,“亲王殿下,您可以对这个消息予以证实吗?”
关卓凡踌躇了一会儿,说道:“是有这么回事。”
阿礼国的神情变化非常微妙:松了口气后,又重新紧张起来。
“恕我直言,亲王殿下,”阿礼国说,“恐怕,美国政府并不是负责这件工作的最佳选择。”
*(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底牌()
关卓凡做出了逼真的意外神情:“爵士,何出此言?”
“呃,亲王殿下,”阿礼国踌躇了一下,“详细陈述我的意见之前,我必须先做一个道歉:我这么说,于美国政府,可能有悖于通常意义上的外交礼貌。呃,这也是我向您请求非官式会见的原因。”
关卓凡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表情,让阿礼国略觉心虚,但微微一顿,依旧面不改色地说道:“可是,我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中国朋友打算的真诚立场,不能不直言不讳。”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爵士,你的真诚和友谊,我所深知。”
心里说,小样,我还知道,你的“真诚和友谊”,包括:逼上海道将英租界从八百三十亩,扩展到二千八百二十亩;还有,尽一切努力,达致“鸦片贸易的永久合法化”。
阿礼国微舒一口气,说道:“感谢您的理解,亲王殿下。既然如此,朋友面前,我就不好隐藏我的任何观点了。”
顿了一顿,说道:“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博览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将大大改变中国人的……观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亲王殿下,这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呃,意义如此重大的一项工程,需要最高水准的设计、施工,以及经营、维护——我听说,‘博览馆’将是一个永久性的设施。”
关卓凡心中一动:英国人的“真诚和友谊”虽然可议,但眼光却真正是第一流的!阿礼国对这个“博览馆”的认知——“具有划时代意义”、“将大大改变中国人的观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真正是切中肯綮!
中国这边儿,除了自己,能有这个认识的,大约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正在感慨,只听阿礼国说道:“我很遗憾——不过,事实如此,我不能回避:我们的美国朋友,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我严重怀疑,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承接和运营这个项目的能力。至少,我可以肯定,他们无法使这个伟大的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关卓凡微笑着说道:“‘世界上最先进、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嗯,自然是英吉利了。”
阿礼国的眼中放出光来:“亲王殿下,感谢您的公允之言。不过,对此,大英帝国,可以居之不疑。”
顿了一顿,随即目光灼灼的说道:“既然如此,亲王殿下,该选择谁来负责‘博览馆’的项目,不就是清清楚楚了吗?”
这句话咄咄逼人,关卓凡在心里“靠”了一声:你以为老子会这么“顺摊”?做梦吧!
他叹了口气,说道:“爵士,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中国有句老话,你想必也听说过的,叫做‘先来后到’。如果,在美国人之前,贵我两国,已经就这个项目进行商谈了,该有多好?”
阿礼国有点着急了:“亲王殿下,难道这个项目,中国和美国,已经……正式签约了?”
“那倒没有,”关卓凡说,“不过,已经达成了意向性的协议。”
“不过是一份意向性协议嘛,”阿礼国松了口气,“那尽可以……”
滞了一滞,“推翻”一词,无论如何说不出口,不然,这个话柄落在中国人那里,以后有些事情就不大好理直气壮了。
阿礼国见关卓凡脸上微露讶异的神气,想来亲王殿下已猜到被他咽下去的那个词儿是什么了,不由微觉尴尬。他飞速地转了一遍念头,决定翻出第一张底牌:“我想,我们应该找到中、英、美三方都满意的方案——亲王殿下,我建议,中国的‘博览馆’项目,由英、美两国共同负责。”
亲王殿下的脸上,再次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阿礼国继续说道:“您放心,亲王殿下,这么做,不会损害到美国的利益!我做一个譬喻,‘博览馆’项目就像一张面饼,有了大英帝国的参与,这张饼,会做的更大——远远大过美国人单独承办!这样,虽然是和英国共同烙制,但这张饼,美国人分到手的部分,却比单打独斗来的更多!这个道理,我相信,我们的美国朋友,一定能够想通的。”
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对于中国来说,就更加不必说了,这张饼,会大出好几倍——中国将是英国加入‘博览馆’项目的最大受益者!”
好,说的天花乱坠。
不过,也是真有道理。
关卓凡沉吟不语。
阿礼国见关卓凡似已意有所动,赶紧继续加码:“亲王殿下,以您的渊博,一定晓得,主持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项目的,是王夫阿尔伯特亲王。对中国,阿尔伯特亲王一向抱有美好的感情;对您本人,阿尔伯特亲王更持有崇高的敬意。如果英国参与中国的‘博览馆’项目,阿尔伯特亲王答应,他会继续负责这个项目,并因此访问中国。”
顿了一顿,说道:“阿尔伯特亲王说,他非常期待着和您的见面。亲王殿下,您一定同意,这,对于增进贵我两国的友好往来,是大有助益的。”
王夫?咦,有点儿意思。不过,我对王夫本人兴趣不大,对他和女王陛下生下的某位公主,倒是颇有兴趣。
不过,关卓凡还是叹了口气,说道:“爵士,你说的都对,我也非常期待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见面。可是,‘博览馆’的项目,就算英美合作,对美国,中国依然是违约了。这不守信用的名声若传了出去——唉!”
阿礼国大为沮丧,张了张嘴,一时不晓得再说些什么好了。
两个人都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儿,还是阿礼国打破了沉默:“亲王殿下,如果在‘博览馆’的项目上,您能够接受我的建议,那么——”
顿了一顿,终于翻出了第二张底牌:“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礼仪上面,女王陛下政府,愿意尊重中国政府的意见。”
好,小样,你总算自己跳出来了。
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请求觐见大清皇帝,一如既往地卡在了“礼仪”上面。不过,这个“礼仪”之争,不是该不该行跪叩礼——跪叩礼“有碍国体,是不可行”,这个,明载于《天津条约》,已经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这一次,大伙儿争的,是泰西诸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是行单膝跪礼呢?还是行鞠躬礼呢?
*(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不惜代价()
觐见中国皇帝行单膝跪礼,对泰西各国公使,并不存在“有碍国体”的问题——因为他们觐见本国君主,就是行的这个礼。
但公使们搬出《中英天津条约》第三款,“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划一肃敬”——俺们觐见友邦国主,都是行鞠躬礼的,对大清皇帝,亦应一体办理呀。
靠,你要扯《天津条约》,咱就扯《天津条约》。
关卓凡毫不客气,指斥四国公使之言“不尽不实”:你们向泰西各国国主递交国书的时候,确实是行鞠躬礼的,但其他的场合呢?什么舞会、酒会呢?难道每一次和驻在国国主见面,你们都行鞠躬礼?
你们和驻在国国主见十次面,大约只行一次鞠躬礼,其余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