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京里的局面,早已稳定下来多时,并不一定非把关卓凡留在步军衙门。按慈禧心里的想法,关卓凡既然有这个念头,不要堵了他的上进之路才是,尽管让他去一展所长。
“他……倒不是请调总理事务衙门。”恭王的语气有些吞吐。
“哦?”慈禧太后见到恭王和身后的一班军机大臣,脸上的神色都颇为古怪,不禁疑心大起,追问到:“怎么啦?他想调到哪个衙门去?”
这话很难出口,恭王犹豫了一下,然而情势所逼,不说也不行了。
“他想调到江苏去,做上海知县。”
(第二卷完)
*
(各位书友,第二卷《密云之变》至此完结,第三卷《东南风雨》周日开更。一路走来,有你相伴,请继续支持小关,谢谢!)
(PS:周六缓冲一天,先发一个关于懿贵妃的番外,再把手上的存稿理一理,从周日开始,恢复二更。)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番外:关于懿贵妃的样貌()
这篇番外,不是讲故事,是小小地研究一下懿贵妃的样貌。不喜欢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对以后的阅读是毫无影响的。
本来没有打算说这个,不过看到书评区里对这个话题讨论得很热闹,于是忍不住也来说上两句。
首先要说明的是,读者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作为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印象或者直觉,来决定懿贵妃到底长得好看不好看,而没有义务去听作者庸长的唠叨,或是接受作者强迫的灌输。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再来问一问:懿贵妃这个女人,年轻是个什么样子呢?
说“懿贵妃”,当然指的是年轻时候的慈禧,二十多岁。不得不说,拿六十多岁的照片出来说事儿,实在是有点这个……有失公允吧。在1900年左右的摄影技术下,认为能根据照片推断出任何一个老妇人年轻时的相貌,不免想当然了——就算是今天,如果把那些四十年前的美女,老去之后的照片拿来放在你面前,你能猜得出她们年轻时,也曾惊艳一时吗?
自古英雄与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自古以来,都有“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的说法,皇帝家选后选妃,也一定程度上受这个影响。皇后是妻,妃子是妾,所以选妃子的时候,不必像选皇后那么瞻前顾后,隆重其事。当然,即使是妃子,也不能说德行就不重要,也不能完全排除政治婚姻的可能性。
那么,懿贵妃是个什么情形呢?
简单地说,懿贵妃的父亲只是一个道员,而且在她进宫选秀之前,就已经死了,家境落魄得很。在这样的情形下,姐姐成为了咸丰的妃子,妹妹成为了咸丰七弟醇王的正福晋,总不能说,是皇帝哥俩脑子抽抽了,是特地为了行善,才娶了这一对姊妹花?
当然不是。更靠谱的解释,应该是这一对姊妹花的容貌,即使不说国色天香,至少可以算在上品之列。
再来看一看咸丰的后妃。其实在书里已经点明,不好拿光绪的例子来做对比的,如果以为光绪如此,则朝朝代代都是如此,那就不免失之武断了。至于为什么,大家应该明白。
咸丰的后妃,有名有姓的,三十几人,宫女什么的更是无数,其中确实有以宫女的身份被宠幸,提拔为“常在”的。咸丰是个好色的人,在这样一个群芳环伺的皇帝身边,懿贵妃能够独承恩宠达三年之久,若是说她姿色平庸,甚至长得很丑,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如果非说照片的话,更接近一点的是五十岁的慈禧照片,有图,也有报道。从报道能够看出,五十岁的慈禧,就比人们印象中的那个老太婆,要丰满漂亮许多。如果有好这一口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嘿嘿。
至于民间的传说之中,对懿贵妃的相貌,更是有许多溢美之词。不过那些都是花丛轶史,香艳得很,不足为凭,所以就不拿来说事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到底二十五六岁的懿贵妃长什么样,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大家就是图一个乐。如果非觉得看书的时候,代入不了,那我隆重推荐以下美女,都是演过慈禧的,请自行择一代入。
刘晓庆,吕丽萍,邱淑贞,邓婕,巩俐,米雪,袁莉,方舒,奚美娟,潘虹,谢芳,盖丽丽,丛珊,马翎,宋佳,韩再芬,吕中,欧阳佩珊,刘雪华,梁小冰。
哥已经够体贴的了吧?票票拿来~
*
(谢谢喂马、ycbh、脚踏、s051的打赏。)
第一章 七品知县()
三百七十吨的“威廉麦特”号火轮,拉响一声悠长的汽笛,缓缓驶离了汉口港的码头,跟在它身后的,是它的姊妹轮,四百四十吨的“玛格丽特”号。两条船的船首和桅杆之上,都高高悬挂着美国的星条旗。
关卓凡从船舱中绰了一把广东产的藤椅,摆在船首的甲板上,撩起袍褂的前摆,端端正正地坐下去,凝视前方。这里是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江面忽然变得宽广,让人有浩淼无际的错觉,秋日的夕阳,映射在缓缓流淌的江水之上,泛起粼粼金光。岸边泊靠着的几叶乌蓬小舟之中,有炊烟袅袅升起,这是水上人家劳碌了一天之后,可以安稳享用的一顿晚饭。
这副安谧的景色,让关卓凡感到温暖而宁静,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心想,原来这个时代的长江,水还是清的。
船头悬挂着的那面美国国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引起了关卓凡的注意。红白相间的星条旗,太熟悉了,因而一眼就能看得出与“未来”的不同——相比于将来的五十颗星,这面国旗上,还只有三十四颗星。
他脸上浮起一丝莫名的笑意——即使只有这三十四颗星,现在恐怕也正在打得不亦乐乎吧?照时间来推算,美国的南北战争应该已经打响了半年,不可一世的星条旗上,那道看不见的裂痕正在扩大。
“老总,”不知什么时候,张勇蹑手蹑脚地来到了身边,陪着笑说,“在看风景啊?”
“呀,张都司。”关卓凡仰起头来看他,微笑着说道,“你怎么不看着弟兄们,跑到我这来了?”
话和称呼都很客气,然而语意却带有一点责问的意思。张勇有些尴尬,也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是彼此的身份,不好意思的则是自己似乎有擅离值守的嫌疑——按照上船前的规定,不离开汉口二十里,兵士们不许出舱,因此他应该在舱中照看他的手下。
“在里面尽看着他们吐,无聊得很。”张勇嬉皮笑脸地说,“老总,我来陪你看看风景。”
“不是早说过了,别再喊老总?你现在是四品的都司了,我只是个七品的知县,让人听了会笑话。”
“是!”张勇做出一副肃穆的样子,啪的一个立正,接着散了军姿,指着前方江面上金色的波光,很认真地说道:“老总,这风景真是好,一定出师大吉——你看左边儿也是金子,右边儿也是金子,这不注定了咱们要发大财么?”
“你竟是来给我煞风景的。”关卓凡见他还是一口一个老总,无奈地摇头道,“好好的意境,被你糟蹋成什么了。”
意境又是什么东西?张勇愣愣的,接不上话。
关卓凡自失的一笑,心说我跟这个粗人扯这些,不是对牛弹琴么?于是问正事:“弟兄们有多少吐了的?”
“我各舱都转了转,也就二十来个,有的船还没开,就吐起来了,纯粹是他么吓的。”张勇脸上一副不屑的神情,撇着嘴说道:“都是没用的东西,老丁看着他们呢。”
“胡扯!”关卓凡说完才发觉自己的语气不对,放缓了声调,对张勇说道:“这六百人,大都是北方的兵,没怎么见过水,头一回坐船,犯晕也是常事,你该多开导他们才是。”
“那我怎么没事?”张勇不服气地说着,叉开双腿,掐腰一站,“老总你看我站得多稳?说什么水上风大浪急,都是吓唬人的。”
“吓唬人?”这回轮到关卓凡不屑地笑了,“等什么时候坐上海船,我看你再说嘴。”
“本来就说好了是到大沽口坐海船嘛,”张勇嘟囔着,“要不是河南巡抚李鹤年非说有匪情,咱们也不至于兜这个大圈子。”
“只当练兵了,我看不吃亏。”关卓凡笑着说,“海船无聊得很,不如江船又稳当,又有一路风光可看。”
“老总,你坐过船?”张勇不相信地问。
“这个……书上说的嘛。”关卓凡知道自己说漏了嘴,打了个圆场。
“哦,”张勇释然,又问一句:“咱们多长时间能到上海?”
“快得很,”关卓凡把手一挥,笑眯眯地说,“两岸猿声啼不住,烟花十月下扬州。”
*
*
踏足上海,是关卓凡筹谋已久的一件事,他一年前花了偌大力气,把利宾放到了上海,为的就是今天。
给恭王的禀帖,把恭王吓了一大跳。等到恭王向两宫太后一说,又把两宫吓了一大跳。
然而,等恭王把关卓凡的理由向两宫回明白之后,两位太后细细一想,竟是越想越有道理——
其一,李秀成新克杭州,兵势大炽,回头进窥上海的传言甚嚣,而上海周围,能打的军队基本没有——曾国藩的湘军破了安庆之后,正在做围攻金陵的打算,李鸿章在安庆新募的部队,也还没有成军,因此说“上海无兵”也不为过。上海的大小官员和士绅,盼朝廷的救兵,如望甘霖,就连租界内的领事团,也不止一次发出照会,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派兵,加强上海的防务。这种时候,关卓凡愿意提调他那一支马队,出京驰援,这是振奋人心士气的一件好事。
其二,上海丢不得,不但是因为多年来的战乱,那里涌入了太多避祸的巨室富户,已成东南首屈一指的繁华之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