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扳槭槭摇绷恕�
每一间房子,里面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慈安暗暗点头,随侍的桂莲、王三喜,偷觑着母后皇太后的神色,是颇为满意的样子,待看完了乐志轩,不由都暗自透了口气:可算过关了!
不料,慈安说道:“去小厨房看看。”
东六宫、西六宫,每一座宫殿,都有自己的小厨房。照理来说,小厨房只负责本宫的早膳、点心、夜宵,午膳和晚膳,是简称“御膳房”的“御茶膳房”的责任。可是,御膳房的饭菜,都是温火膳,吃多了未免寡淡无味,有的妃嫔,特别是手头比较宽裕的,就宁肯自己开伙,吃本宫的小厨房做的饭菜。
譬如,之前的永和宫,丽太贵妃母女还在宫里边儿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饮食精洁,就连两宫皇太后和小皇帝也要艳羡的。
嫔妃的午膳、晚膳,可以自己开伙,钟粹宫和长春宫两处,却必须进御膳房送来的菜肴,这是“规矩”,是“制度”,既是皇太后和皇帝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所谓“食前方丈”,是维护皇家尊严的必要排场。
另外,从饮食安全检查的程序上来说,她们也不能不进御膳房的温火膳。
这就是太后母子为什么会羡慕永和宫的缘故,也是小皇帝为什么总爱往永和宫跑的原因之一:在长春宫,嘴里简直“淡出鸟来”;丽姨那儿,却总是有好吃的。
如果是永和宫的小厨房,大约还有点儿看头,长春宫的小厨房,有什么看头?
桂莲、王三喜,还有喜儿,一起发愣。
再说,母后皇太后要……下厨房?这个,似乎……呃,有些……不大成体统吧?
君子远庖厨,厨房这种烟火、污秽之地,哪有贵人自个儿亲临的道理?
*(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绝不可能的!()
慈安这个近乎异想天开的举动,源自庄亲王福晋的一次进宫请安。
庄亲王奕仁,为人淡泊,庄亲王福晋却是个好事快嘴的女人,妯娌俩唠家常,庄亲王福晋大讲,“家里的人口多了,下面的人,难免偷懒耍滑,我们家那位爷的脾气,太后是晓得的,诸事不理,全靠我一个人盯着”,云云。
慈安笑道:“你却是真真能干的——也难为你照应的过来!”
庄亲王福晋得意地说道:“回太后,这里边儿,有一个窍门,算是我的不传之密——有一个地方,盯住了,其余的地方,自然而然,就都规矩了!”
慈安倒是来了兴趣,笑着说道:“不传之密?不晓得能不能够传给我?”
庄亲王福晋赶忙欠了欠身,赔笑说道:“瞧太后说的,臣妾怎么当得起?太后问到了,臣妾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顿了一顿,说道:“这个窍门,说穿了也不值钱——就是厨房!我隔三差五的就到厨房里转一圈儿,府里上上下下,就都规矩了!”
慈安大感好奇,问道:“哦?果真如此?那是什么缘故呢?”
“太后想啊,”庄亲王福晋说,“厨房是什么地方?那是府里最杂乱、最污糟的地方!别人家,哪有个主子肯进厨房的?如果下人们晓得,主子连厨房也不放过,也要检视,府里其他地方,自然就更加不必说了!如此,还有人敢偷奸耍滑的么?”
“这……倒真是的。”
“所以,上房、书房,这些地方,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不算数,总要厨房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整个家,才算真真正正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庄亲王福晋的高论,慈安听了,虽然新鲜,到底觉得有些异想天开,笑一笑,也就过去了,没怎么放在心上。
然而,今儿小皇帝“逃学”的事儿出来,慈安突然觉得,庄亲王福晋的“不传之秘”,真正是有道理!特别是“西边儿”出京,长春宫暂时没有自己的主人,要让宫人们兢兢业业,一如既往,可不得叫他们晓得,“东边儿”和“西边儿”是一样的,一般的一丝不苟,连厨房这种地方也不会放过,你们一个个的,都要戒惧警惕!
除此之外,慈安还想着,太极殿没有自己的小厨房,小皇帝的宵夜、点心、糖水,如果不出自御膳房,就是出自长春宫的小厨房了,长春宫的厨下,干不干净、上不上心,总要亲自检视一番,才能放得下心来。
因此,进了小厨房,她看得十分仔细,就连瓶瓶罐罐,都叫揭开了盖子,一一细细检视。
慈安发现了一样食材,颇出乎她的意外:酸梅。
数量之多,更是出乎意外。
其中有新鲜的,满满的装了一大簸箕;另外,还有两个尺来高的青花罐子,也装的满满的,只是里面掺杂了许多白色的细粒和粉末,不晓得是糖还是盐,似乎是在……腌渍。
慈安好奇地问道:“这大冬天儿的,还有新鲜的酸梅?”
厨娘赔笑说道:“回太后,北边儿冬天,自然是没有新鲜酸梅的,这个酸梅,是南边儿来的,好像是……轩亲王进的。”
听到“轩亲王”三字,慈安心中,突的一跳,她定了定神,闲闲的说道:“怎么,皇帝爱吃酸梅吗?我倒不晓得。”
“回太后,万岁爷是极少进酸梅的,这个……都是圣母皇太后进用的。”
慈安的心中,莫名其妙,又是突的一跳。
“哟,这么多酸梅,我看一眼,唾沫就生出来了,牙齿也觉得有些倒了,她倒……”
顿了一顿,笑了一笑,说道:“这么些个酸梅,都怎么个吃法呀?”
“回太后,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盐或糖腌渍了……再用。呃,那两个罐子里的酸梅,都是腌渍着的,一罐用盐,一罐用糖。”
“哦。”
“也可以直接拿酸梅来做菜的,焖猪脚、蒸排骨,都可以加进几枚酸梅。”
“这个酸梅……猪脚、酸梅排骨,你……做过吗?”
“回太后,奴婢做过的,主子这段日子,胃口不是太好,午膳、晚膳,都进的不多,常常要加顿夜宵,夜宵的菜式,不是酸梅猪脚,就是酸梅排骨。”
慈安的心,又是一跳。
“胃口不大好?有没有传御医?”
这个厨娘就不晓得了,一旁的桂莲赶忙说道:“回太后,主子说了,不过是看折子看多了,有点儿胃滞罢了,不算什么毛病,没必要传御医,进点儿开胃的东西就好了。”
慈安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主子尽日操劳国事,这……也是难免的,还好,她体气壮,换了我,多半是顶不住的。”
压抑着异样的心情,慈安继续“细细检视”。
她又发现了酸枣、杨梅、山楂。
慈安没有再问东问西,只是看到山楂的时候,开玩笑似地说了句:“这是拿来做糖葫芦的吗?”
“回太后,这个是拿来做山楂糕的。”
终于将小厨房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一出门,眼光耀眼,慈安微微一阵昏眩,身子不由晃了一晃,喜儿赶忙伸手扶住:“主子,仔细脚下!”
慈安站定了,轻轻的呼了口气。
一种隐约的、莫名的忧虑,从心底慢慢地浮了上来。
她无法直面这种忧虑,略一思及,就觉得自己的念头,未免荒唐过甚了,怎么可能呢?
绝不可能的,绝不可能的!
她摇了摇头,似乎要把这个荒唐透顶的念头从脑子中驱逐出去。
可是,做不到。
于是,喜儿的眼中,自长春宫出来,母后皇太后就一直是副“怔忪和恍惚”的样子。
慈禧的饮食习惯,慈安是基本了解的——她们俩曾经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同慈安一样,慈禧亦喜食甜食,钟粹宫、长春宫两家的小厨房,投主子之好,都会钻研些新鲜花样的糕点、糖水,每当有了什么“新发明”,慈安也好,慈禧也罢,都会叫人给对方送一份过去。
没听说她喜欢……吃酸的。
若说胃口不开,酸梅这种东西,偶尔吃几枚就尽够的了,何至于——
还有酸枣、杨梅、山楂。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托了谁的福?()
会是自己多心了吗?
即然无法驱散那个荒唐的念头,慈安便在心里尝试着替慈禧做出辩解,看看,这个事儿,到底能不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酸梅是关卓凡进的,说到“时鲜果品”,他给钟粹宫也是进过的。不过,之前不论进何种“时鲜果品”,一定是一式两份,长春宫一份,钟粹宫一份,无分轩轾,不像这一次,只有长春宫的份儿,没有钟粹宫的份儿,实在可疑……
慈安突然一怔:不对!焉知“这一次”就“没有钟粹宫的份儿”?自己没有“进过”,不代表他一定没有“进过”——钟粹宫的小厨房,自己可是从来没有下去过的呀!
叫了喜儿过来,吩咐道:“你去小厨房看一眼,有什么‘时鲜果品’没有?”
顿了一顿,还是忍不住加了句:“特别是……酸梅。”
喜儿去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回转了来。
“回主子,有酸梅,且比长春宫那边儿的还多——整整大半筐呢!”
啊?!
“我跟小厨房的秦六说,”喜儿说,“你倒是把它们倒腾出来,摊到簸箕里边儿呀,不然,就算现下天时冻,时辰久了,也得捂烂了!他说,这种酸物儿,主子不爱进,倒出来平摊着,那不是白占地方嘛——主子听听,他倒有理了!”
秦六有没有理,慈安并不关心,她呆了片刻,说道:“这批酸梅,也是……轩亲王进的?”
“是,”喜儿说,“和长春宫那边儿的,是一块儿进的!秦六说,酸梅其实是好东西,除了生津开胃、提神醒脑,还可以明目、降肝火什么的,奈何主子不爱进,他也就没有派它们的用场。现在,既然主子问起了,倒要请主子的示,要不要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