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微一顿,“只怕,他们想到的、看到的,只是自己的金饭碗被砸碎了,换上了一只泥瓦甑!——如此,以这班人的品性,岂能不心生怨怼?”
“琢如所言甚是!”郭嵩焘点头说道,“而且,怨怼一生,就必不止于怨怼,只怕——”
说到这儿,似觉有所关碍,犹豫了一下,打住了话头。
关卓凡微笑说道:“筠仙,开议之前,咱们可是说好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郭嵩焘点了点头,“我的意思是——‘神差’必以为,金饭碗是醇郡王给的,泥瓦甑是轩亲王换的,怨怼既生,接下来,大约就是在下头,播弄口舌,造作谣言,为醇郡王喊冤叫屈,中伤、诋毁……轩亲王!”
文祥心头一震,面色微变。
“筠公说的对极了!”曹毓瑛说道,“虽然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是,这个世上,能有几个智者?实在是——谣言可以杀人!”
“不错!”许庚身说道,“雍正朝的殷鉴不远,难道,到时候,也要王爷写一本《大义觉迷录》不成?”
世宗的改革和治吏,伤缙绅士林甚重,兼之他为人峻厉,铁面无情,不晓得有多少人在下头“怨怼”不已?特别是政争落败的胤禩、胤禟一党,更是衔之次骨。
这班对当局不满的人士,造作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流言,中伤、诋毁世宗。偏偏世宗又是一个心窄的人,对于这些流言,郁愤不已,最后竟亲笔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一一予以辩驳。
关卓凡微笑说道:“我可没有世宗宪皇帝那般魄力,和天下人大打笔墨官司。”
许庚身叹道:“世宗宪皇帝是太执着了,这些谣言,其实是辨无可辨的——别的不说,《大义觉迷录》一出,原本不晓得这些流言的,也都晓得了!”
“是!”郭嵩焘说道,“要不然,高宗纯皇帝也不会下旨,收回《大义觉迷录》,尽数销毁。”
“谣言犹如病气,”曹毓瑛说道,“一个‘传染’一个,无可御之!筠公方才以王爷的‘鲜桃’、‘烂桃’之谓,来譬喻神机营之‘归营’,虽然精辟,到底还没有讲到谣言这一层,加上这一层,我想,‘鲜桃’烂的更快,而且——”
顿了一顿,“‘前锋队’归于前锋营,前锋营的桃子烂完了,这个病气,大约不能止于前锋营,一定是要溢了出来,流毒四方的!”
又顿一顿,“而且,谣言之外——”
说到这儿,脸色愈加凝重,“只怕有的人,不甘心止于泼脏水,暗地里,还要上下其手,做些什么手脚——下绊子、甚至……捅刀子!”
人人心头,都是一震。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看向文祥:“博川,琢如、星叔、筠仙所言,你以为如何?”
文祥呆了半响,缓缓说道:“琢如、星叔、筠仙所言,皆为事实,我不能辨诘,可是——”
他微微苦笑,“如果‘归旗’,怨怼的人,会更多;怨怼之情,会更重啊!”
“这倒也是,”关卓凡笑了笑,“自掌枢柄以来,我还没有怎么做过恶人,这一回,说不得,大约只好做一回恶人了!”
“王爷许身为国,”曹毓瑛说道,“不顾自身利害,不计个人荣辱,这是王爷大义所在!可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就明知对方会泼脏水、下绊子,却不加防范,欲为之备!”
顿了一顿,“更重要的是,谣言之为害,绝不止于王爷一人之身!——动摇人心,惑乱朝政,干扰国计,岂能放纵?”
关卓凡点了点头,“琢如责我以义,我受教了,然则……何以为计呢?”
“我的意思是,”曹毓瑛说道,“不论‘归营’,还是‘归旗’,都要再仔细斟酌,必须找到一个釜底抽薪的法子,不使心怀怨怼者惑乱人心——至少,不使心怀怨怼者有惑乱人心的能力!”
有这样的法子吗?
“琢如的话,”关卓凡微笑说道,“听起来有些玄妙,让我想一想——”
沉吟了一下,“说到‘惑乱人心’的能力——神机营裁撤之后,‘神差’们之所以能够兴风作浪,凭的……是什么呢?”
有人心有所动,但是,没有人接口。
关卓凡平静的说道:“虽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接下来的话,你们几位,总是不好出口的——好罢,这层窗户纸,由我来捅破好了——”
微微一顿,“‘神差’所恃者,说到底,不过就是‘旗人’这个身份罢了。”
文祥心中一跳:什么意思?
却见曹、许、郭三人,皆微微点头,
“王爷睿见!”曹毓瑛目光灼灼,“只有叫彼等无所可恃,彼等才会安分守己——”
“就是说,”关卓凡说道,“这班人,非但不应‘归旗’,反应……‘出旗’?”
文祥大吃一惊,脱口而出:“王爷,万万不可!”
关卓凡转向文祥,目光深邃,面色平静。
仓促之间,文祥无法判断,轩邸之“出旗”,是话赶话临时起意?还是他早有此心、谋定后动?
无论如何,我不能赞附!
“矫诏造乱的首恶,”文祥说道,“是醇……呃,是奕譞!神机营附逆的形状,并不十分昭彰,将神机营上下,统统黜出旗去,太过分了!”
“博公,”曹毓瑛说道,“是否过分,见仁见智,咱们先放一放再说;咱们好不好先议这个——这班人‘出旗’之后,以你之见,是否还能跳踉叫嚣、兴风作浪?”
顿了一顿,“或者,你那里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可以确保,神机营裁撤之后,‘神差’们不会中伤诋毁、造谣生事?”
“这……”
文祥滞了一滞,“可是,总要罚当其罪!”
顿了一顿,“我说句不恰当的——琢如,你把他们都砍了脑袋,他们更加不能‘跳踉叫嚣、兴风作浪’,可是,咱们总不能将三万多人都砍了脑袋呀!”
他转向关卓凡,“王爷,就是当年世祖章皇帝之恶睿忠亲王,毁墓掘尸,也只是黜出玉牒,并没有‘出旗’这一说!”
“再拿雍正朝的事情来说,世宗宪皇帝和胤禩、胤禟,兄弟阋墙,不共戴天,胤禩、胤禟甚至被改了‘阿其那’、‘赛思黑’的脏名字,但是,也没有‘出旗’一说呀!”
“如果只是三、五十人也就罢了,可是,这是整整三万人呀!”
“我很怕震动过甚,害损大局!甚至……动摇国本!”
“动摇国本?”关卓凡的脸上,似笑非笑的,“不至于吧?”
顿了一顿,“博川,怎么‘出旗’二字,在你看来,好像天塌地陷一般?在我看来,唉,不过就是一份钱粮罢了!”
“国初的时候,”关卓凡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用一种更加闲逸的语气说道,“旗人全民皆兵,旗人的钱粮,相当于军饷;朝廷又不许旗人自行生业,旗人领这一份钱粮,原是天经地义。”
“可是,神机营裁撤之后,如果‘归旗’,军饷什么的,就谈不上了;相关人等,又都是罪余之人——旗人犯罪,本来就有罚钱粮的律例,出旗——就当罚钱粮好了!”
顿了一顿,“既罚了钱粮,在旗、出旗,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吗?”
“这……可是,这不是罚一年、两年,是……罚一辈子啊!”
“‘出旗’之后,”关卓凡说道,“不禁生业,所得所失,很难说哪边儿更多些呢!”
“再者说了,”曹毓瑛接口说道,“朝廷也未必就全然放开了手!嗯,王爷,您看,这班‘出旗’的人士,若真的衣食无着,在北京实在呆不下去,是否可以仿‘买断旗龄’之例,由朝廷协助,帮着他们去东北讨生活?”
关卓凡点了点头:“可以!”
文祥心中一动,呆了一呆,说道:“王爷改革八旗的至意,我是明白的,可是,饭得一口一口的吃,操之过急,反受其咎啊!”
他望着关卓凡,极其恳切的说道:“王爷,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望你嘉纳!”
*(未完待续。)
第二九五章 改革进了深水区()
关卓凡淡淡一笑,没有说话,但那个神态,是摆明了不大愿意“嘉纳”的。
气氛尴尬。
“博公,”曹毓瑛轻轻咳嗽了一声,“八旗改革,迄今尚止于外省驻防旗人,未及在京旗人,原因呢,大伙儿都是晓得的:外省驻防旗人,生计艰难,习气不深,同宗室、勋贵的瓜葛,也少得多,容易措手。”
微微一顿,“在京旗人,刚刚好倒转了过来,他们习气深重,生计也没有那么艰难,同宗室、勋贵之间,更是枝连蔓牵。八旗改革,改到他们头上,便有无从措手之苦。我记得,言及于此之时,你曾经喟然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打着不走,赶着倒退,真正是无可奈何!’”
文祥默然,过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
曹毓瑛见文祥似有所动,心中暗喜,继续说道:“在京旗人,吃不得胼手砥足、筚路蓝缕的苦,朝廷又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强行把他们赶到东北去,‘买断旗龄’,在他们这里,就卡死了!”
微微一顿,“这一次神机营之乱,于改革京八旗,是一个极好的契机!——这一次的机会不抓住,再去哪里寻把这班大爷请出北京、请到东北去的机会?这一次,真正是天赐良机,抓住了,改革京八旗的口子,就彻底打开了!”
“是啊!”许庚身说道,“说的俗点儿,‘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顿了一顿,“京八旗若改得,其他自然更不在话下——今后,八旗抖擞一新,国家轻装上路,于旗于国,不都是善莫大焉?”
“琢如,星叔,”文祥说道,“你们说的都对,可是——”
顿了一顿,长长的叹了口气,“可是,这个口子,开的太深、太痛了!”
曹毓瑛、许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