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时间也不早了,便没有去吵钱管家夫妇。
拿手机打了一个电话给爸爸,铃声响了很久,电话才终于接通了。
“爸爸,你们这么晚了去哪了?”
“哦,雪儿啊,没事,我和你妈妈有点事,可能要晚点回去,你赶紧先睡,不要等我们啊。”
唐浩走在走廊上,避开人群来到安全通道口,接通了电话,咳嗽一声,打起精神,强颜欢笑的安慰着唐忆雪。
唐浩知道,这么多年的相处,唐忆雪和爷爷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
如果现在被她知道奶奶生病住院,肯定要闹着连夜赶过来的。女儿现在初三,明天又要上课。唐浩夫妻两都决定先瞒着女儿。
结果第二天一早,唐忆雪起床还是没有看到父母两的人影,变向钱婶问道:“爸爸妈妈昨天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这么早就不在家了?”
得到嘱咐的钱婶自然不会告诉她事实,只好开口说道:“先生和夫人一大早就出门了,好像这几天有事要忙。”
唐忆雪郁闷的出完早餐,便和林婧怡一起上学了。
一路上,林婧怡看着没什么兴致的唐忆雪,便问她“雪儿,你怎么了?”
看着自己小伙伴担忧的眼神,一扫之前的无精打采:“没事,可能是没睡好吧。”
看着努力打起精神的唐忆雪,林婧怡没有再问了,她知道,这样就说明她不想说出来。
中午回到家,看着门口放着妈妈的鞋子,唐忆雪才微微开心了点,书包都不放下就跑过去找她。
结果,刚走到厨房门口,便听到了林音和钱婶的对话。
“妈她刚做完手术,现在好像还不能吃东西,你先准备一下爸和浩的饭菜,我先陪雪儿吃完饭,再带过去给他们两。”
“好的夫人,嗯,动作快点吧,雪儿等会就要到家了。”
“啪”门口一声书包掉落的声音,林音和钱婶转过身来,看到唐忆雪一脸惊吓的看着两人。
林音赶紧走了过去,,伸手搂住了女儿,发现她身体剧烈的颤抖着。
“妈妈,你刚刚说什么了?奶奶住院了,这怎么可能,我上个礼拜还到看过她的,奶奶明明好着呢,你骗我的对不对。”
唐忆雪紧紧抓着妈妈的手,眼里偷着哀求的光芒,急切的想到得到妈妈说一声“没事,你听错了。”
可是事实却不能如她所愿,林音抚摸着她的头:“乖雪儿,我们不是故意瞒着你的。”
果然,知道了事实的唐忆雪就吵着要跟去医院,林音拗不过她,只好随她意了。
走进病房,唐忆雪看着摆满的各种仪器和躺在病床上的奶奶,眼泪忍不住留下来。
第四十一章 满满的年味()
后来,爷爷奶奶也在别墅住下,养了很久,身体虽然恢复不少,可是精神不如从前了。
没住多久,两个老人便要求回去,他们说:“这里没什么人,太无聊了,还是老家那好,走两步就是个老头老太,坐下便能聊起来。”
而且,奶奶还挂念着她养的花花草草。就算是唐忆雪拉着不让他们走,他们也还是想回去。
奶奶拍拍唐忆雪的头:“奶奶老了,不适合住这样的别墅,太冷清,没有个说话的伴儿。”
于是,又住了几天,唐父还是送他们回去了。
小年夜,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完饭,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天。
唐忆雪主动包揽泡茶的工作,半跪在茶几旁,开始泡起了茶。
而后面几天,大家都忙碌起来,准备着过年的吃食和东西。
虽然现在很多东西可能没有弄,但是唐忆雪还是记得,以前过年都是在老宅里过的。
那时候,家家户户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到忙完大年三十的团圆饭。
和北方习俗可能会有点不同,在南方,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所以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每家每户都是大大小小一起上阵,就连小孩子,视乎也感受到了新年的味道,乖巧的帮着长辈。
而对于贴春联和“福”字,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在漫长的发展中,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之前爷爷还带过唐忆雪到巷子里看过,那里还有一家人用着古法打年糕。
先将糯米粗粗的磨去一层,有点像富强粉的做法。然后将糯米蒸熟,放进石臼里,家里年轻力壮的男人便拿起木槌,一下一下的敲打,直到成了糯米团子,才算好了。
这种年糕存放的时间更长,而且,放的时间虽长,但是吃的时候,还是能吃到糯米的清香。
而且据说,这年糕的来历,在宋朝时期便已经有了。
与南方不同的是,在北方,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话新春,其乐融融。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
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有些人会在里面包甜馅的,寓意着谁吃到新的一年甜甜蜜蜜行大运。
而南方,大年三十夜的团圆饭上,必不可少的就是汤圆了,因为在他们眼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
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前,必会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先敬神明之意。
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人家已经没有用竹篾编的撑饭,而是直接端出电饭锅。
而且,很多人家过年用的瓜子花生也是自己弄好的。他们会在家门口简单的搭一个石台,上面放个大铁锅。
放半锅沙子,便开始点火,用铲子一下一下的翻着沙子,待沙子热了,便放进自己种的花生,又接着翻。
这是一个力气活,唐忆雪就曾看到,炒一锅花生要两个男人接力完成。因为这要不停的翻炒,不然会烧焦了。
花生里什么佐料都不用放,就是一味的翻炒,也不知过了多久,大概是感觉熟了,便挑出几个尝尝。
这时,孩子们便会翁拥而上,顾不上烫,只觉得刚炒出来的就是更香,唐忆雪和林婧怡也会跟着一起凑热闹。
而这几年在别墅这边过年,唐忆雪都没有在吃过自己炒的花生了,都是直接去买,买的口味也更多,但唐忆雪还是觉得那原滋原味的最香了。
年糕倒是还会托人打好,等爷爷他们来的时候带来。
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所以,带来的年糕一般会做成两种,一种是直接蒸熟,撒上白糖的黄色年糕。还有一种就是切片后煮汤的白色年糕,白白的年糕,上面飘着些许葱花,十分诱人。
这些年,唐忆雪深深的了解到了过年的各种习俗代表的意义。也被中华的传统文化深深迷住了。
第四十二章 点妆阁()
她一边研究医学,一边和自己看到的美食结合起来,有空的时候就自己尝试着做出来。
让大家品尝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大家的口味,在改进一番。
所以,这些年,唐忆雪的厨艺也长进不少。
尤其是一道“首乌肝片”,有空就会做给大家吃,因为这不仅简单,而且有益精血,补肝肾,乌发明目的功效。
其中首乌即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压。木耳有通利血脉之效,无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寿。
除此之外,唐忆雪还根据以前自己调的面霜,加以改进,亲手做了出来,送给身边亲近一些的女性长辈。
因为还加了自家花园的月季花,根据花色不同,调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唐忆雪还在里面加了龙胆草,白芷和何首乌等药材。
白芷,《本草纲目》谓其有“长肌肤,调泽颜色,可作面脂”之效。何首乌,能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可明显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故对影响美容的早衰现象具有抑制、延缓的效果。
《本草纲目》认为何首乌“可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因为何首乌具有良好的益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