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乡下的避暑山庄来与我们相聚的时候;或者当母亲身患重病,您双手紧紧抓住书
柜,浑身哆嗦、暗自啜泣的时候;或者当我最近一次罹病,您蹑手蹑脚到奥特拉房
里来看我的时候,您在房门口站住,伸长着脖子看我安卧在床上,您出于关心我,
只向我招了招手。每当这种时候我便扑在床上,止不住幸福地哭了起来,而现在写
到这里,我不禁又潸然泪下。
    在人之常情看来,我们遇到“剪不断,理还乱”的父子之情,而在生存论心理
学看来,我们涉及到了移情问题。
    人类思想史上,克尔恺郭尔率先明确指出了作为心理学和宗教起点的生存悖论,
以及由此产生的死亡恐惧:如果人纯然是天使,那么他不会畏惧死亡;如果人纯然
是动物,那么他也就不懂得畏惧死亡。然而,人既非天使又非动物,而是一种具有
自我意识的动物,也就是说,人同时具备着生理性的肉体和符号性的自我。符号性
的自我使人意识到自己生理性肉体的生与死,使人产生死亡恐惧。
    在《反抗死亡》这本重要著作中,贝克尔继承克尔恺郭尔的思路,对移情问题
作了杰出的表述。
    一方面,人是自然界中小小的神祗,另一方面,人又带着与生俱来的被造性和
必死性。人的心智显然无法承受如此彻底的分裂和悖论。人只能竭力营造某种“生
死攸关的谎言”,以便维持一种可能的生存。这“生死攸关的谎言”就是通常所谓
的人格系统。
    人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人是“伦理的动物”,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人
格系统也是如此,只能在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和背景上才有可能逐步形成、产生和发
展,这一过程就是移情。
    作为移情前提和背景的人际关系,包括狭义的家庭伦理… 人际关系和广义的社
会伦理… 人际关系。而移情的对象,则是生活中那些最高大、最伟岸的人事:父母、
老师、伟人、运动、偶像,等等。用上一节的话说,移情对象是个体“神化工程”
的集中体现。
    移情既体现了人在生死面前的懦怯,又体现了人对英雄主义和自我解放的冲动。
一方面,人希望以被造物的意识顺应各种自然力量和文化力量,安全地融入某种保
护性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人又希望标新立异,出类拔萃。
    移情中的这两种趋向被称为“神爱”和“爱欲”,它们是人身上两大孪生的存
在动机。两大存在动机与存在悖论之间有着一种交叉对应:一方面,既然人是自然
界中小小的神祗,他当然希望出类拔萃;另一方面,既然人是必有一死的被造物,
他当然希望融入某种保护性的力量。可以认为,两大存在动机也是生死恐惧的对应
物。
    “神爱”和“爱欲”这两大存在动机相反相成,无法分离,但都指向自我感觉
的扩张。一方面,人渴望着一种“与大千众生的亲缘感”,希望“从孤独中解放出
来”,成为“某个伟大而高级之整体的一部分”,从而知道自己是谁,并感觉自己
属于整个世界。另一方面,人渴望着更丰富的生活,更激动人心的经验,以便去发
展自身的独特性和力量,通过自我扩张为世界作出贡献。正因为如此,移情被称为
人的“英雄诗”,它是神化工程构建中最关键的运作。
    人既想突破孤独,又想保持孤独。这意味着,移情所追求的,实质上是一种不
可能的悖论。人只能通过无师自通的努力,选择恰当的移情对象,“控制矛盾的程
度”,在不可能之中相对地实现一种“可能的生活”,从而“绕过”这一悖论。每
一个人部必须面对移情这一“生死攸关”的难题,同时,移情又最充分地体现了这
个人独特的人格命运,这正是“移情英雄诗”最为动人心弦之处。
    对于儿童,移情问题有着相对特殊的表现形式。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
    成人清晰成熟的自我意识导致了清晰的恐惧。但是,儿童尚未形成清晰成熟的
自我意识,因而其恐惧也就有着浑然不清的性质。成人的恐惧可以表现为明确的死
亡恐惧或性恐惧,儿童却只有笼而统之的“生活的恐惧”。这正是儿童趋向于与父
母同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就所谓“原始存在”(参见第二章第一节)的涵义而吾,
父母乃是孩子的“亲在”。父母完全代表着生活,从而成为孩子当然的、唯有的移
情对象。只有通过与父母同化,儿童才有可能融入广大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
自我扩张,构建神化工程。换句话说,所谓与父母的同化,正是儿童所特有的一种
移情形式。
    生存论心理学的移情思想,使我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卡夫卡的生存悲剧。
    其实,在内心深处,卡夫卡在畏惧和敌视父亲的同时,也对父亲充满了仰慕之
情。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父母是他的移情对象。父母。尤其是父亲这位“身影庞
大的人”,代表着广大的世界,代表着生存和成功的法则,是生活的强者。融入与
父母的美好关系,实现与他们的正常同化,应该是他本能的选择。
    事实也是如此。进入成年后,卡夫卡表现出一些重要的行为和心理倾向,充分
说明他在儿童期不仅存在着向父母(尤其是父亲)的移情,而且还有着相当的强度。
对于这一点,他后来的终生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曾经作过这样的回忆:
    从我对青少年时代的卡夫卡的印象来看,父亲赫尔曼对池的影响之大,实在令
人吃惊。而卡夫卡的生性又使赫尔曼的形象更为巨大,大得简直过分了。……卡夫
卡很早就觉得自己对父亲的秉性十分陌生,但从生动性和力量这两点来看,父亲的
秉性又是最值得赞赏的。这一点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弗兰茨在以后的生涯中,一
直把父亲的赞许当作至高无上的福音,而事实上,父亲没有给他过任何赞许。……
他把自己写的一本书《乡村医生》送给了父亲,而父亲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
“放到床头柜上去!”这回答肯定不是恶意的,但弗兰茨后来经常引用这句话。
    卡夫卡很早就意识到,父亲的世界控制着决定他能否成功的一切物质条件。很
大程度上由于这一点,他在考取大学后断然放弃了以写作为职业的志愿,几经周折
后选择了法律专业,最终成为一名法学博士,以律师身份走向社会。
    大学毕业后,卡夫卡曾在意大利里雅斯特保险公司布拉格分公司谋职。
    这家外国公司激发了他去国外工作的理想,甚至特别希望有一天能够调往公司
总部工作。为此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还要坚持听意大利语课。后来由于诸多原因,
他才离开了这家公司,进入布拉格工人事故保险公司供职。那是一家犹太人难以进
入的半官方机构,卡夫卡在那里一直工作到去世前两年才因病被迫离职退休。尽管
卡夫卡对承担社会职业有着众所周知的抱怨情绪,但仍然不时表现出“男子汉”的
雄心,显示出儿童时期移情的潜在作用。据报道,虽然自己的写作负担很重,父母
身体欠佳时还要承担额外的家庭负担,但是,他在公司上班从来勤勤恳恳、兢兢业
业、一丝不苟、努力进取,甚至在工作之余自愿到大学补习保险专业课,以谋取更
大的发展。凡此种种深得上司好评。他的顶头上司在鉴定表中写道:卡夫卡“做各
项工作都十分努力,有持久的兴趣。在上班时间之外仍积极为公司服务,有出色的
工作能力。该职员作为优秀的起草人员给我留下了最初的印象”。卡夫卡则格外敬
重这位上司:“我在办公室的上司以其无限的坚定沉着给我力量,我不能听懂他的
话,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地、又在更大程度上无意识地模仿他。”有资料表
明,为卡夫卡所倾慕的上司不止一人。在他十分钦佩的马尔施纳尔博士升任公司总
裁时,他甚至还代表公司全体职员发表了正式的祝贺演讲,对这位上司作了高度赞
扬。
    卡夫卡不仅欣赏上司“经商的积极性”,而且敬重生活中的一切能人和强者。
他曾深深赞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因为这位主任“能用打字机飞快地写作”。他对
衣着的合身和协调十分讲究,总是把自己收拾得体面大方,风度翩翩。他热爱健美
而训练有素的体魄,为此特别注重饮食保养,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并经常不定期住
进疗养院,在那里寻求纯粹以保健为目的的、非治疗性的疗养。他反对药物治疗,
坚持自然疗法,提倡亲近自然,坚持素食,一般拒绝吃肉,只大量饮用新鲜生牛奶。
与此相应,他对任何有违健康的小病小灾都极为敏感,身体上任何小小的不适,无
论是长疖子、鼻塞或是脚趾上的问题,甚至是长头皮屑,都会让他饱受折磨。环境
中的噪声更是令他痛苦不堪。也许正因为忧患如此,严重的神经衰弱追逐了他一生,
令他失眠、头痛、消化不良……
    在他中学同学的回忆中,“他充满了男子汉的气质”。幼时的卡夫卡虽然在父
亲面前无地自容,但是却仰慕父亲高大的身躯,即便在游泳池中那种无地自容的时
光(见第二章第五节),“我对我父亲的躯体也是感到骄傲的”。
    对生活中那些像父亲一样“身影庞大的人”,他常常会大加赞赏。如果这些
“身影庞大的人”恰好又像父亲一样是善于经营的老板,他更是格外仰慕。
    他这样为一位胖子辩护:“难道您不知道,只有胖子是值得信赖的吗?只有在
这种外壳坚厚的容器中,一切才可能煮熟、煮透。只有这些占有空间的资本家……
才不至于被忧愁和疯狂所侵扰,能安静地去干他们的事。正如有人曾经说过,只有
他们才是全球可以通用的真正的地球公民,因为在北方他们会发出热量,在南方他
们可给人遮荫(这也可以反过来说,不过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