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位,当时法国外贸总额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
18世纪末期,法国直接仿效英国的榜样,积极部署工业化。1787年新建
的克罗索冶金公司拥有四个大熔炉和两个大铸铁厂。法国最大的一家昂赞煤
矿公司,1789年已拥有4000名工人和12台蒸汽机。在纺织业中,尽管英国
有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但通过走私,在棉织业中还是拥有约900台英国机
器。法国工业化的起步,由于爆发了革命而告中断。
(4)大革命时期的工业政策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的工业经济看不到有什么进步。在 1789年的第
一次冲击之后,所有工业产品和销售,都大幅度下降。在之后的1790—1791
年阶段,出现了复苏迹象。当时从英国输入许多纺机,于是法国开始仿造。
同时蒸汽机也能自己制造,有一家工厂生产出了40台。但不久由于战争向上
发展而告停止。棉花已不再进口,一切硬币被用来购买必要的战争物资。大
规模的募兵,征用了大量劳动力。往日畅销的时装和奢侈品生产,陷于停滞。
男女爱国者的衣著尽量简朴,成为新的时尚。取而代之的,是战争工业的兴
起。整个法国成了不可想象的战争工场。
尽管如此,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的突破,为扫除日后可能阻碍工业化
发展的各种障碍,创造了条件。1790年政府颁布了国内商品自由贸易的法
令:在取消旧省、建立新省的基础上,宣布废止过去严重束缚国内市场的地
方关卡厘金和过境费。在柯尔贝尔时期,虽然曾将所谓的五大农业区的各省
联成一个统一的关税区,但却未能在这个区的内部取消作为既得权利的封建
税站,更谈不上废除其他省的内部税卡。1791年颁布了取缔行会的法令,并
公开宣布任何人有从事工商业活动的自由。柯尔贝尔及其继承者,只是将行
会置于国家监督之下,行会作为自治机构并没有被取缔。事实表明,柯尔贝
尔制定的监督条例,就象行东之间的嫉妒心一样,同样是手工业技术进步的
羁绊。当1786年英法贸易协定打开边界时,法国的工场手工业抵挡不了英国
的竞争。另外,在革命政府执政早期,为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的条件,规定
… Page 31…
以公制作为度量衡标准,把货币改为十进位制,为发明和革新者制订了专利
制度,同时创办了一家矿业学院和一家工业学校,以训练政府工程人员。
在法国革命时期,工业处于一种准军事经济体制状况,一些与政治家经
常保持密切关系和受到政府庇护的大宗商品采购者、投机商和军需品供应
人,成了当时最活跃的人物,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个新资产阶
级接受了许多老资产阶级的成员,但更多的是把他们挤垮。后来,这些暴发
户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把资本投入到建立新的公司和工业企业。那时,新的
财阀同逐渐回来的旧贵族,已经携起手来。
(5)拿破仑时代的工业政策
1794年7月(共和二年热月),法国发生热月党的反革命政变,雅各宾
政权被颠覆。热月党的统治并不长久。拿破仑于1799年11月(共和八年雾
月)进行雾月十八日政变,另组执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
一帝国,直到1815年失败。
拿破仑政权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认识
到,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要有发达的工业,所以发展本国工业,成为拿破仑
经济政策的中心。继1800年创办法兰西银行之后,在政府的扶掖下,法国于
1802年成立了奖励创造发明的“法国全国工业促进会”,1810年组建了“工
厂和作坊管理委员会”,1811年设置了工商部。
法兰西银行是由7个财政家组成的银行团建立的,最初资本为3000万法
郎,其中国家出资500万法郎,拿破仑个人认购3万法郎。拿破仑没有将银
行变为国家的工具,而是利用私人资本家的资金为私人经济提供贷款。在
1807年3月到1809年10月之间,银行向工业提供的低息贷款,就达1175925
法郎。拿破仑奖励创造发明,给发明家以种种优待。1805年发明的贾克尔丝
织机与1810年热拉尔发明的麻织机,都曾受到他的重视。拿破仑还通过奖励
支持经济作物茜草、菘蓝和菊苣的播种,尤其热心于由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
和阿哈德发明的甜菜制糖取代殖民地糖的工作。1811年发布了一项关于设立
糖厂的命令,1812年后好几百个由国家资助的糖厂拔地而起。
法国原本没有机器,也不存在象英国那样规模的工厂,但法国有货币资
本,这些资本是革命中强征暴敛和以后从占领区滚滚流入的。对实现工业的
机械化来说,拿破仑的统治还不够长久,但从革命后到1815年间,法国的一
些传统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如毛纺织业产量增加了3倍,它使韦尔维埃和
亚琛周围地区成为新的工业中心。在棉纺织业中,机械纺车由革命前的900
架增至1805年的12500架,上阿尔萨斯成了机器棉织业中心,从根特的鲍恩
地区一直向北到诺曼底,呈现出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丝纺织业,1812年在
里昂一地就有12000架贾克尔机,提花织机使里昂和罗纳塔尔处于比欧洲所
有其他地方更优越地位。麻纺织业由于采用热拉尔的纺麻机而加强了同英国
的竞争力。纺织业印染工艺的进步,不仅得力于辊压法,而更重要的是建立
在化学发现的基础上,化学的发现大大促进了漂白和染色工序。由于这些发
现和第一帝国的工厂制,法国在19世纪上半叶便成为化学工业的先进国家。
由于战争的需要,冶炼业也发展较快。革命前,生铁有1/2仰赖于进口,
至此,法国自己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钢铁加工业在比利时得到极为迅
速的发展,在那里建立了规模宏大的火炮制造厂。煤的产量在 1789—1812
年间增长了两倍。在拿破仑统治期间,法国工业追回了它在革命中耽误的时
… Page 32…
间。
(6)柯尔贝尔的重商主义政策
柯尔贝尔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鼓励本国工商业、扩大
出口并同时减少进口的措施,来增加国家收入。这一政策也被称为“柯尔贝
尔主义”。广泛地说,重商主义政策包含所有有利于达到这一目的的经济和
非经济手段。17世纪后半期,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柯尔贝尔首先顺利完成
了取消国内关税 (尽管不彻底)、加强对行会控制、兴办皇家手工工场等工
作。但要达到扩大出口并同时减少进口的目的,问题就远为复杂,它牵涉到
一种建立在占有殖民地基础上的大范围的贸易政策。1664年,柯尔贝尔克服
重重困难,同时创办了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是仿效荷兰和英
国的形式而成立的,但公司资本只是在国家强制之下才拼凑起来。在股票认
购者名单上,位于最前列的是国王、王子和公主以及宫廷贵族,而商人只是
迫于压力才来认购。因此,法国的公司是半国有企业,没有国家持续不断的
资助,就无法维持下去。同样,针对荷兰的海上势力,柯尔贝尔依靠军火商
图尔·德·达利兹改造了法国的海军。法国在黎塞留(1585—1642年)掌权
之初,还没有一支名副其实的海军,黎塞留在10年中建成了海军。路易十四
践位时,法国在地中海已有21艘军舰,在大西洋港口有35艘大战舰。柯尔
贝尔进一步将战舰数目增加到100多艘。这样,法国在殖民贸易以及同荷兰
的关税战上,条件已经具备。
在柯尔贝尔1664年和1667年实施关税战之前,法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
分,都掌握在荷兰人手里。柯尔贝尔对荷兰的贸易,先是于1664年实行较低
的关税,之后于1667年采取了几乎是禁止性关税:按1667年国定税则,大
多数进口工业品加税一倍。结果从一场柯尔贝尔自称的“货币战”,于1672
年变成了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法国对荷兰发动了进攻,并试图使这个小国
屈服。柯尔贝尔禁止马赛人运出黄金,其结果却严重地损害了他本想加以促
进的近东贸易。法国在路易十四实际统治的54年内,有32年发生战争。17
世纪末,法国殖民贸易达到全盛时期。原先在魁北克的新法兰西公司,于1663
年被收回特许状,改归法国王室直接管辖。1682年拉·萨勒占有了北美南部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路易斯安那。1673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湾及阿拉伯
海沿岸保持有本地治里、昌达纳戈尔、卡里卡尔、亚纳姆和马埃5个据点,
并在印度南部占领了大片土地,此外,还有西印度群岛的瓜达罗普、马提尼
克岛以及非洲的马达加斯加。
另一方面,柯尔贝尔的关税政策,是以牺牲农业和广大劳工利益为代价
的。为减轻工业成本,压低了粮食价格,对粮食输出征收出口税。同样,为
促进工场手工业的资本积累,主张保持消费品高价和低工资。柯尔贝尔的重
商主义政策,其影响在法国整整保持了一个世纪之久。法国贸易额从18世纪
初到1789年增加了4倍;对殖民地贸易,1789年达到28600万法郎,约占
外贸总额的1/4。
法国如果不是频繁的战争、宫廷的挥霍奢靡和间接税的典租等而吞噬了
相当大的一部分财力,巨大的商业利润完全可能把专制王朝支持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