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亚尔,向杜姆亚特商人索款15万里亚尔。被勒索的商人换得的是一叠永远
不能兑现的期票。各行业工匠必须按规定领取执照方能开业,执照纳税250
… Page 107…
里亚尔。拿破仑在占领埃及的两个多月内共敛取了400余万法郎,埃及工商
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③穆罕默德·阿里的经济改革。法军撤离后,埃及封建统治者马木留克
重又登台,但他在法军统治期间,势力已经削弱。1804年,开罗军民起义反
抗马木留克的统治,得到土军主力阿尔巴尼亚军团的支持。马木留克被逐出
开罗后,开罗政权落入军团头领穆罕默德·阿里手中。1805年阿里被任命为
奥斯曼帝国埃及省督。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穆罕默德·阿里首先对埃
及经济进行自上而下的革命。
在土地关系和农业方面,政府于1809年6月,宣布所有宗教地产不再享
有免税权,借以削弱长老的势力。1813年,政府通过丈量土地又没收了许多
超出规定的宗教地产。1814年,政府下令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领地收归
国有。依照伊斯兰教法律,这些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属穆罕默德·阿
里个人所有。为巩固自己的地位,阿里将大批土地分封给王室和臣属,其中
王室领地约50余万费丹 (1费丹合6。3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且大
多数为肥沃良田,并享有免税权。赐给政府官吏的土地(“边缘地”)约20
万费丹,大多为荒地或半荒地,部分享有免税,部分免税3—7年。赐给各村
村长的土地(“村长地”)约占各村耕地面积的4%,总面积约15。5万费丹,
享有免税权,并由农民无偿耕种。赐给贝都因部落酋长的土地(“酋长地”)
约10万费丹,按土地肥瘠征50%赋税或免税,并由部落成员服徭役耕种。
此外,还有为照顾原包税人利益的免税地(“乌西叶地”)约10万费丹。王
室领地和边缘地的受益人大多为阿尔巴尼亚族、契尔克斯族和土耳其族的埃
及人。村长地、酋长地和乌西叶地受益人则是当地土著居民。以上两部分人
占有的土地,相当于19世纪初埃及全国耕地的1/2。他们构成了新地主阶级。
穆罕默德·阿里将其余一半土地分成小块(每户约3—5费丹)租给农民
耕种,向农民征收赋税合一的土地税,按照规定份地不得转让、抵押和租赁。
阿里的土地改革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关系的实质,但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
力的发展。
穆罕默德·阿里在土改基础上,对埃及农业经济的改造采取了一些重大
措施。首先大力倡导经济作物栽培。自从埃及发现一种优良的长绒棉品种后,
在政府的推广下,很快成为畅销欧洲市场的主要出口商品。此外还有靛蓝、
甘蔗、亚麻、红花、橄榄等经济作物。在阿里统治期间,埃及引进近200种
新的农作物。与此同时,在尼罗河上修筑了约30座水坝和开挖了20多条新
渠。1820年竣工的马哈茂迪耶水渠全长80250米,平均宽度30米,深3。65
米,使三角洲西部地区的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工业方面,从1809年起,穆罕默德·阿里实行以官办工场取代私人经
营的政策。工场原料由政府供给,工场产品由政府收购,不得私自出售。改
革后的工场主只能收取规定的加工费,工场全部盈利转归政府。工场工人大
多为破产的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农民,而且大部分是被强征来的。这些人
从日出干到日落,所得工资不能养家活口。在初期,工人还有一定的人身自
由,但随着大批工人的逃亡,工人也就象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一样,再没有
挑选工作的自由。可是从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官办工场,使埃及有可能在19
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兵工厂和纺织工厂。1820年建成的开罗城
堡兵工厂,大炮车间拥有工人1500名,每月铸造大炮3—4门,枪支车间有
工人900名,每月生产法式步枪600—700支。1816年兴建第一家纺织厂,
… Page 108…
到20年代,各地建立的棉纺织厂达30个,共拥有纺纱机1459台,织机1215
台,其中一家使用了蒸汽机。一些日用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诸如肥皂、
制蜡、造纸、碾米、榨油、鞣革等,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由于国家控制工农业生产,商人不能向生产者收购产品,政府也就间接
控制了商业和贸易。进入流通领域的只是有限的民用商品。本国商人在国内
经商,须缴纳各种强制性捐税和入市税。对商业活动的歧视和限制商人资本
投资于工业,埃及商业在穆罕默德·阿里时代不仅没有得到发展,而且从业
人数越来越少。外国商人固然也受到许多限制,不能随意在埃及办工厂,不
能直接向生产者收购产品,但因为他们享有特权,进口商品关税低于本国商
人,且享有豁免捐税权,因此市场上洋货逐渐多起来。埃及自古以来商贾云
集的开罗的商业地位,也被外国商人占优势的亚历山大所取代。
(2)马格里布诸国
13世纪中叶,在北非出现了三个封建国家,它们的领土大体和现代马格
里布三国一致,即摩洛哥的马林王国,突尼斯的哈夫斯王国和阿尔及利亚的
阿卜德瓦德王国。三个王国在长期纷争下,国势逐渐衰落,于是欧洲殖民者
与奥斯帝国乘虚而入,其中阿卜德瓦德王国于1554年最先灭亡。
阿尔及利亚位于北非西部。16世纪初西班牙人曾在阿尔及利亚沿岸建立
据点,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抗。土耳其人趁机侵入北非,并征服了阿尔及利
亚。1587年,土耳其素丹任命省督来阿尔及利亚。17世纪中期,法、英、荷
等国的商人在阿尔及利亚开辟了殖民据点,他们在阿尔及利亚沿海从事海盗
活动,抢劫商船和捕掠奴隶。18世纪,法国马赛一家商号在阿尔及利亚获得
粮食买卖的垄断权。
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平原农业繁盛,西部阿特拉斯山地是种植耐旱作物
和放牧牛羊的农牧业地区。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较为发达,17世纪中叶,阿
尔及利亚居民超过10万人。
阿尔及利亚土地关系较为复杂,全国土地被分为两大类:凡未耕种的土
地,列为“死的”土地,没有私有权,如果有人愿意耕种,即享有所耕种土
地的占有权;凡种耕的土地,都列为“活的”土地。“活的”土地按占有形
式又可分为部落或村社的地产 (“阿尔什”)、私人地产(“麦尔光”),
以及作为宗教和社会事基金的不可转让地产(“哈布斯”)。这些土地的占
有,大都是依据习惯法,因此,19世纪法国侵占阿尔及利亚后,大片土地即
遭殖民当局没收。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是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门户,同葡萄牙距离最
近。从15世纪起,摩洛哥就成为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目标。1415年,葡萄
牙在摩洛哥的塞尔泰 (休达)地区建立了最早的一块殖民地。接着,西班牙
占领了梅利利亚。16世纪初,葡、西等国几乎控制了整个摩洛哥大西洋沿岸
地区。1525年,苏斯地区的萨阿德族,在反对异教徒的“圣战”旗帜下建立
了自己的王朝。17世纪中叶,塔菲拉勒地区的菲拉里族建立了菲拉里王朝,
并于1666年取代了萨阿法王朝(菲拉里王朝现在还统治着摩洛哥)。摩洛哥
国家首脑是素丹,最高权力机构是马赫曾(国务会议)。各地区由哈里发(素
丹代表)、帕夏 (省长)、卡伊德(专区长官)、谢赫(部落酋长)层层管
辖。摩洛哥虽然实行封建的中央集权制,但仍保留着封建宗法制的生产关系
和氏族部落制残余。素丹和马赫曾很少能使全国各地服从自己,以致摩洛哥
… Page 109…
长期并存着服从素丹政权的省和不承认素丹政权的“叛乱省”。在伊斯曼尔
素丹统治时期(1672—1727年),摩洛哥依靠黑奴组成的军队,收复了除休
达、梅利利亚及少数小岛外的整个沿海地区,并使摩洛哥一度强盛起来。
摩洛哥的封建土地关系还保留着古老的农奴制残余。农民的赋税通常要
占收成的4/5。摩洛哥的农业落后,耕地很少,耕地面积只占可耕地的1/3,
单位面积产量极低,在最好的年景,平均每公倾只收谷物6公担左右。
在工业方面,摩洛哥的采矿业较为发达,马拉喀什与首都非斯的手工业
相当兴旺。摩洛哥鼓励商业和重视对外贸易,欧洲商人在地中海沿岸建有不
少商站,商人还可住在马拉喀什的雇佣兵住区。19世纪美、英等国通过签订
不平等条约,在摩洛哥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贸易特权。摩洛哥形式上还保持
独立,实际已沦为半殖民地。
突尼斯在奥斯曼统治初期受土耳其素丹任命的帕夏(省督)管辖。17世
纪上半叶,帕夏的权力为贝伊(负责税收和部落行政的官员)穆拉德所篡夺,
突尼斯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穆拉德王朝(1621—1702年)。1702年,近卫军长
官易卜拉欣·谢里夫推翻穆拉德王朝,出任帕夏。1705年,新任近卫军长官
候赛因·本·阿里击退阿尔及利亚入侵军队后,被封建主拥立为贝伊,并建
立新王朝(王朝一直统治到1957年共和国成立)。候赛因王朝统治下的突尼
斯,是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全国分成24个行政区,卡伊德(省长)由贝伊
任命。
突尼斯的封建土地关系,基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