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突的协定,即“停战协定”,它规定双方军队应在1月13日午夜在各自位置上停止军事行动。与此同时,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了五项决议案。蒋介石国民党利用“停战协定”作为布置内战的幌子,在停战令下达的同时,即又命令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点,接着又不断地调动军队,向解放区进攻。“政协决议”的五项决议,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蒋介石一方面表示承认这些协议,企图利用这些协议进行和平欺骗,另一方面则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政治协商会议的这些协议,不久被蒋介石背信弃义,一一撕毁。与蒋介石的愿望相反,经过三年人民解放战争,蒋介石国民党800万军队被歼灭,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得以诞生。蒋介石“过河拆桥”自己反倒掉到河里被淹半死。
上楼抽梯之例说——洛克菲勒设饵钓大鱼
德国人梅里特兄弟移居美国后,定居在密沙比。他们早起晚归,积攒了一些钱。后来于无意中发现密沙比原是一个丰富的铁矿区。兄弟两人严守秘密,并开始大量收购地产,成立了铁矿公司。
洛克菲勒早就对该铁矿区垂涎三尺,但由于晚来一步,只能眼睁睁地盯着这块肥肉,等待时机。
1873年,美国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市面银根告紧,梅里特兄弟陷入了窘境。正在这时,来了一位救星,他即是本地牧师劳埃德先生。梅里特一家人一看是令人尊敬的牧师,忙恭恭敬敬地把他请进屋去,待作上宾,并聊起家常来。梅里特兄弟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危机谈到自己的困境,话语中充满了哀伤。
劳埃德牧师一听这些,忙十分热情地说:“你们怎么早不告诉我?我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啊。”
梅里特兄弟听了大喜,忙问:“牧师有何高见?”
牧师说:“我有一位大财主朋友,看在我的情面上,他可以借给你们一笔巨款。”
梅里特兄弟说:“牧师你真是个大好人,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
牧师问道:“你们需要多少钱?”
梅里特说:“42万元。”
于是牧师就写了封借42万元的介绍信。
两兄弟问:“利息多少?”
牧师说:“我怎么能要你们利息呢?这样吧,低利,比银行利率低2厘。”
两兄弟以为在梦中,呆了。
牧师让他们拿出笔墨,立了一个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一切无误,高兴地在字据上签了字。
过了不到半年,有一天,劳埃德牧师又来到了梅里特家。
一进门,他就严肃地说:“我的那位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晨来了一个电报,要求马上索回借款42万元。”
两兄弟早已把42万元花在矿产上,哪里能拿出这么多钱?两兄弟无可奈何地被逼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说:“那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借的是考尔贷款。”说着,他又引经据典:“什么叫考尔贷款?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故其利息低于一般之贷款利息。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立即还款,或者宣布破产,两者必居其一。”
梅里特兄弟是德国移民,英语都说得不太流利,如何知道什么考尔贷款。当初签字据时,只知借钱要付利息,根本没想到字据上有陷阱,至此才恍然大悟,但已经太迟了。
梅里特兄弟只好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上楼抽梯之例说——女记者迫使总统接受采访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六任总统。他有一习惯,黎明前一两个小时起床,长距离散步或骑马,或去波托马克河裸体游泳。
安妮·罗亚尔是一名女记者。她一直想了解总统关于银行伺题的观点,但是屡被拒绝。
一天,她尾随总统来到河边,决心迫使他回答问题。她先藏在树后,待他下水以后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亚当斯满脸通红,吃惊地问道:“你要干什么?”“我是一名女记者,”她回答道,“几个月来我一直想见到你,就国家银行的问题采访一下。我多次到白宫,他们不让我进,于是我观察你的行踪。今天早上悄悄尾随你从白宫来到这里。现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让我采访就别想得到它,是回答我的问题,还是在水里待一辈子,随便。”亚当斯本想骗走女记者,“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让你采访。请到树丛后面去,等我穿衣服。”“不,绝对不行”,罗亚尔急促地说,“你若上岸来抱衣服,我就要喊了,那边有三个打鱼的。”最后,亚当斯无可奈何地呆在水里回答了她的问题。
上楼抽梯之例说——英国人蒙骗伊朗国王
1941年8月24日,英国和苏联以伊朗亲德为名,联合出兵伊朗。9月17日,在英苏的压力下,礼萨·巴列维国王被迫逊位,其21岁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在英国和苏联的扶持下成为伊朗新国王。为便于控制新国王,英国和苏联要求老国王必须离开伊朗,流亡他国。老国王决定去南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伊朗当时委托律师阿里·伊扎迪负责办理礼萨·巴列维国王的流亡事宜。阿里·伊扎迪在国王从德黑兰到阿巴斯港后,因有其它事宜要办,就将伊朗老国王流亡的目的地告诉英国人,要求他们设法将其送至布宜诺斯艾利斯。英国人认为这是一个控制老国王的大好时机,立即满口答应了下来。英国人知道,阿根廷是个跟德国关系不错的国家。伊朗老国王到阿根廷后,其行为必定不受限制,从而会在远方遥控伊朗,这对英国和苏联来讲都十分不利。英国决定借答应护送老国王去流亡地之机把他死死控制在英国人之手,从而他无法保持同伊朗国内的联系。
英国人告诉礼萨·巴列维国王,他们此刻正有一艘停泊在阿巴斯港的轮船,要取道澳大利亚,前往南美洲。老国王同他的家属及随行人员心情沉重地登上了飘扬着英国国旗的“朋德拉”号轮船,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几天后,“朋德拉”号轮船眼看快要到达孟买时,突然在孟买港中部抛锚。伊朗老国王极为惊讶。正在这时,一艘炮艇向“朋德拉”号轮船冲来,他们登上轮船,将所有出口处全部封锁起来。一位英国军官在一群士兵的簇拥下,要求引领他去见礼萨·巴列维。老国王极为暴怒,他搞不懂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那个英国军官回答道:“原谅我,陛下,你要远航布宜诺斯艾利斯,未免太危险了。你必须改变主意不妨就到毛里求斯去。当前国际局势确实非常紧张,我们英国人决不愿意替陛下远行担风险的。”老国王听后,才知道英国人已决定将他囚禁起来。正如1825年拿破仑要求英国人送他去美洲,结果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一样,如今他又要被迫流放到另一个英属岛屿——毛里求斯。尽管礼萨·巴列维暴跳如雷,但是他的抗议已毫无意义。两天后,一艘新的轮船“缅甸”号开到孟买。老国王一行只得改乘这艘船前往毛里求斯。
从孟买出发8天后,“缅甸”号到达了毛里求斯。当地总督按英国人授意,派一名军官负责照料国王一行人的日常生活,从而将伊朗者国王与其国家的联系完全隔绝。英国人的计谋终于得逞了。
上楼抽梯之例说——一场爱情骗局
希特勒独裁、专断,在1935年自封为“德国领袖与总理”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当时任战争部长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的布隆贝格,是一位资深的元帅,敢于向希特勒提出不同的意见。1936年3月,当希特勒命令国防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的时候,布隆贝格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法国可能会因此向德国开战,建议希特勒立即停止在莱茵地区的行动。并将开入的部队撤回原驻地。1937年,当希特勒宣布了自己要侵占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后,布隆贝格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会引起英法的干涉。希特勒对布隆贝格的反对意见极为震怒,他强压怒火,平息了争论,但已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讨厌的部长。
希特勒的亲信戈林当时任空军元帅,是布隆贝格的下属。他表面上极力讨好这位武装力量总司令,暗中却与希特勒配合,准备让他自己走入陷阱。布隆贝格当时已经59岁,但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从未结婚。戈林得知他与一位出身低下的妇女关系比较密切,来往较多,就极力促成他们的婚姻。布隆贝格也清楚地知道,当时第三帝国对高级军官的择偶有严格的规定,出身低下的人不宜做军官的配偶。戈林巧舌如簧,规劝布隆贝格元帅打破社会的旧习与成见,表示像布隆贝格这样资历深厚的元帅在婚姻问题上不应受任何规定的限制。在戈林反复劝说下,布隆贝格决定结婚。
1938年元月12日,布隆贝格举行了婚礼,希特勒和戈林都是证婚人,但结婚几天之后,戈林就开始在军官中散布说,布隆贝格太太的出身太坏,做一名军官和战争部长的配偶很不合适。消息传开,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这时希特勒开始向布隆贝格施加压力,说他既然选择了这种配偶,便不足以为部下的表率,希望他能妥善处理这件事。布隆贝格别无选择,只有辞职一条路可走。希特勒略施小计便除掉了一名敢于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高级军官。
上楼抽梯之例说——川上的制胜之路
1950年,川上担任日本乐器公司的董事长。他认为,要在竞争激烈的企业战中求胜,就必须先铺好致胜的路。
川上曾一度异常热心地开办山叶音乐教室,做积极的推广,收了数百名学生,且为这项教育意味浓厚的事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