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
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替代,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
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目晕、腹痛、哮喘、一般伤
风感冒、外伤淤血、痈、疮及一切酸痛诸症。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
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外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
由于这种疗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
… Page 7…
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食疗的由来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注意到饮
食与防病治病的关系。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的文献记载中,掌管饮食的医
官叫做“食医”,被列为四种医中的一种。食医这一学科和食医的设置,《周
礼》一书中也曾提到。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多次论及饮食与防病的关系,他说:“食
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意思是说,经久变
味的食物、腐败的鱼肉不能吃,食物变了颜色的不能吃,烹饪不得法的不能
吃。《山海经》中也曾记述吃各种禽、兽、鱼、鸟、草木,除可令人不饥以
外,还能治愈疠、疟、瘘、狂等症。《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则明
确指出,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当配合饮食来扶正培本,才能收到更
好的效果,说“毒物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
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到唐代,饮食疗法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代名医孙思邈主张“凡
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他还写 《食治》一卷,开
食疗专著之端。孙思邈的学生孟诜,集唐以前食疗之大成,编成了一部 《补
养方》。后经其弟子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18世纪后,现代食物
化学的发展,在食疗方面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磁疗的由来
磁疗又称磁穴疗法或磁场疗法。顾名思义,磁疗就是利用一定强度的磁
场作用于人体某些部位来治疗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
用磁来治疗疾病。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曾作过磁石治疗的尝试;
西汉初期在《神农本草经》书中就记载过磁石的特性:可以治疗疾痛,磁石
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肿痛,不可持物……以后还陆续不断有过这类记
载,它们都是将磁石作为煎剂或成药的一部分。至明代李时珍已将磁石粉调
和各种油膏制成外敷药物。清代还有人推荐和用磁石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
的验方。此外,在医书《格致镜源》中尚有这样的记载:益眠者,无如磁石,
以为盆枕内,用此枕而不昏,持之以恒,便有保健效果。
香味疗法的由来
我国汉代名医华佗曾用花绸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里面装有麝香、丁香、
檀香等悬于室内,用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
尝试用香味疗法作为医治某些疾病的辅助手段,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
高血压病人可用白菊花、艾叶、银花叶各半斤,矾石 120克,装入布袋作
枕伴睡,具有降压作用。前苏联的塔吉克加盟共和国还专门建立了一所香气
治病医院。院内栽有药用花草,并按花草的药用性能,分划成各类诊区,医
生对症施治,让患者到特定的诊治花草区内去闻香味,如天竺花香味可以使
人镇静,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白菊花可平肝明目。黄菊花可散风清热,主
… Page 8…
治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等症。
温泉疗法的由来
温泉的医疗意义,我国古代早有记载。东汉时期张衡 《温泉赋》中曾提
到:“有病厉兮,温泉泊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利用温泉可
治疗“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
据科学家分析,温泉水比一般的地下水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和气体。而且
还含有溴、硼、碘、砷、氟和某些放射性元素。根据温泉水所含的化学成分,
将其分为硫化氢泉、碳酸泉、放射性泉、碱性泉、食盐泉和单纯泉等。
利用温泉治疗疾病,方法很简单,只需患者沐浴其中,用含矿物质的水
泡附着皮肤表面,就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硫化氢泉水可使皮肤血管扩
张和心脏冠状动脉扩张。碳酸泉水,能使皮肤潮红,血管扩张,有保护心脏
的作用。碱性泉水可除去皮肤表面的皮脂污垢,治疗皮肤病。食盐泉水具有
治疗关节炎和神经痛疾病。放射性泉水可增强肝胃分泌,促进蛋白和醣类的
代谢过程,有利尿、催眠、增加白血球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单纯泉含各种矿
物质极微,作用缓和,可使人血液循环活跃、增强新陈代谢,适于治疗神经
衰弱、初期高血压和关节炎等疾病。
我国的温泉资源极为丰富,著名的有陕西华清池、辽宁汤岗子、北京小
汤山、台湾草山和北投等。
导尿术的由来
导尿术的发明者和最早的使用者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相传有一回,一个
几天不能小便的病人被人抬到孙思邈家求医,眼看病人痛苦不堪的样子,孙
思邈极为同情,在服药无效的情况下,他根据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用一根
洗净的小葱管,去尖后,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然后用嘴对着葱管吹
气,一会功夫,尿液便流出来了,使病人转危为安。孙思邈用此法又挽救了
许多人。此后,他在《千金要方》一书中写道:“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
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到元朝时,导尿
术有了很大进步。导尿所用工具由鸟的羽毛管代替了葱管,而且不仅可以治
疗男性病人,还能把此术用到女性病人身上。明朝医生在继承前人导尿术的
基础上又将此法发展一步,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一书中曾经记载:蕲州有
位妇女患有小便不通的毛病,当地有个医生,用猪膀胱一个,吹胀后按上翎
管,后插入病人尿道,用手指搓转猪膀胱,很快尿液大流。李时珍称此法为
“机巧妙术”。随着世界医学的发展,1860年,法国医生那力敦发明了橡皮
管导尿,使医学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目前,最常用的导尿管有“法德式”
和“英式”两种,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导引的由来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现了一卷画在丝织品上的
古代《导引图》。画中有男女40余人,有的身着便服,有的赤足裸身,在做
各种导引动作。在各图之侧,附有文字说明。这幅2100多年前的《导引图》,
… Page 9…
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导引发展到汉初,已逐渐形成一套医疗保健体操。
据 《吕氏春秋》记载,导引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
相传那一时期,有一个阶段气候非常恶劣,许多人患起了疾病。有的手
脚肿胀,有的心胸憋闷,以致“民气郁遏,筋骨不达”。为了消灾祛病,当
时有人跳起一种舞,认为它可以“利关节”,对疾病能起到“宣导”的作用。
后来,有些医生把这些舞蹈动作引进了医书,称之为“导引”。认为一
些属于肌肉萎缩,关节动转不灵,或由寒热造成气血不周的疾病,都可以用
练习导引的方法治疗。
肠吻合手术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使用肠吻合手术的,首见于我国隋代巢元方所著的 《诸病源
候论》。
此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写成,共50卷。分各科疾病为67门,
列症候1720论,专论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症状。其中有一节,清楚地记
述了肠吻合手术的全过程:“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历针缕如法,连续
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并在缝合时,要求先浅
后深,分清上下层次,缝得松紧适当,针角要整齐相望,使皮肤、肌肉和筋
脉都能再次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凡缝其疮,各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相
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腠理皮脉,复令复常”。
这说明,在隋时,我国的肠吻合手术已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比国外
进行的同类手术早了500多年。
整形手术的由来
《晋书·列传》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魏咏之的人,生下来
就是先天性唇裂,伙伴们常拿他取笑,说他是兔子唇三瓣嘴,弄得他十分苦
恼。18岁那年,听说荆州刺史殷仲堪幕下有个名医能治疗,便到那里求医。
医生说,唇裂可以修补,但手术后百日之内只能吃些稀粥,不得说笑。魏咏
之治病心切,说就是半辈子不说话也要补。于是,医生给他动了手术,百日
之后,嘴唇完好如同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