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5年5月,军委纵队和红一、三、五军团渡过金沙江后,来到了四川会理。
这里春色正浓,山坡上到处盛开着杜鹃花、蝴蝶花,阵阵春风吹过,送来醉人的清香。这一段时间,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部队有些疲劳,毛泽东命令部队在此地进行短暂的休整。
可红军的上层领导却不能休息,他们正在会理城东北郊的一个铁匠铺里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王稼祥、博古、刘少奇、杨尚昆、凯丰、刘伯承、聂荣臻、洛甫、彭德怀、林彪、邓小平、董振堂、李卓然、邓发等18人。会议是由林彪引起的。近一段时期,他埋怨毛泽东领导红军在川、黔、滇地区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走弓背路”,这样拉来拉去要把部队拖垮,他主张走弓弦、走捷径。他还直接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领导不行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他写信给毛泽东,要求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
会场弥漫着浓重烟草味,大家对林彪进行了严肃而耐心的批评,林彪低着头表示收回自己的意见。毛泽东环视了一下会场,点燃一支纸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平心而论,他对林彪不存在什么成见。他认为这个人平时寡言少语,但有军事头脑,能打仗;南昌起义后,出生入死,对党和红军也是忠诚的。因此对他的这些言论,也就不准备追究。毕竟他还年轻嘛,虽然是军团长,可才27岁。毛泽东想到这,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林彪道:“你知道什么,你还是个娃娃。部队绕道前进是必要的。”
会议同时研究了另一个问题:下一步如何行动。经过大家讨论,毛泽东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向北穿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这个任务交给了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诞生在四川开县浦里区赵家场乡张家坝。祖籍原在湖北荆州府江陵县,清朝初期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迁到四川省云阳县关口乡定居。祖父刘正富体格强健,精明能干,种田兼做铁匠。他还吹得一手好唢呐,乡邻间的婚丧嫁娶少不了要他去吹奏。父亲刘文炳读过十多年书,满腹经纶,他憧憬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妙前程。一年秋天,刘文炳满怀希望进城考秀才,不料被人举发,说他家祖辈是吹鼓手,属“倡优”之列,被逐出考场。从那以后,刘文炳只得弃文务农,成为浦里河畔有名的“泥脚文人”。
刘文炳对儿子要求极严。刘伯承五岁时就到本村私塾念书。后又给他请了一个叫任贤书的秀才。任贤书不仅熟读诗书,而且精通武术。在他的教导下,刘伯承不仅学识长进,还学会了长拳、八卦掌、棍棒等功夫。
刘伯承在任贤书门下苦读六年之后,1904年秋天转到灯草坝“汉西书院”就读。“汉西书院”的主持人刘华英同维新派、洋务派人士有广泛接触,是个“教育救国”论者。他对同姓的穷苦学生,免费供给膳食、书本和文具,刘伯承就是其中之一。“汉西书院”设有语文、数学、理化和地理等课,知识面比私塾要开阔得多,这使刘伯承学习兴趣更浓。由于他勤奋好学,才智过人,各科成绩都名列第一。1905年,在刘华英的慷慨资助下,刘伯承报考县高等小学,被正式录取。之后又到夔府(今奉节)官立中学就读。1907年,刘伯承的父亲因劳累和贫困的折磨患了肺病,不幸离开人世。刘伯承被迫中途辍学,回乡务农。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这使刘伯承感到武力是摧毁旧势力、挽救国家的一种神圣力量。他说服妈妈,毅然剪掉辫子,参加反清学生军。就这样,年轻的刘伯承怀着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改革的愿望,投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将校学堂,刘伯承学业优秀、军事技能出色,经过10个月的紧张训练,1912年底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派到熊克武的部队当见习生。之后,他参加了讨袁战争、护法战争,由于作战勇敢,成为川中名将。1926年经老同盟会员吴玉章等人的介绍,刘伯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刘伯承领导了泸顺起义,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担任参谋长。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11月派刘伯承到苏联学习。1930年8月,刘伯承从苏联回国,被中共中央委任为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两年后辗转从白区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瑞金,被毛泽东委任为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瑞金卫戍司令,负责管辖驻在瑞金的部队、红军学校及地方武装。1933年初,蒋介石调集四五十万人的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在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等的支持下,李德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朱德、周恩来实际上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总参谋长刘伯承则成为李德的“幕僚”。刘伯承对李德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很反感,指责李德欺负中国人是“帝国主义行为”,结果被博古撤掉总参谋长职务,降到第五军团当参谋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从中央苏区出发,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蒋介石调兵遣将,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刘伯承在激烈的战斗中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他亲率红六团在大雨之夜智取遵义城,使红军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机会。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撤销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在会上,刘伯承建议,红军应打过长江去,到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中共中央采纳了这个意见。之后,中央红军经桐梓、习水渡北上。4月29日,中央军委发出速渡金沙江的指示,刘伯承率领干部团用遵义城诈城的办法,派先遣分队换上国民党军队的服装,迅速占领皎平,使红军从皎平渡江,并打退了川康边防第一旅两个营的增援。打完仗,指战员们纷纷说:“刘总参谋长真是英明。”
现在,会理会议决定继续北上,越过大渡河,实现在川西北与第四方面军会合的目的。毛泽东之所以决定刘伯承为先遣司令,就是考虑到了他军事上善于谋略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让他为全军开路,使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区。
彝海情深奇迹般地相识,情谊真挚(2)
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古羌人原先活动在我国西北黄河流域的上游,以畜牧业为主,尤其善于养羊。《说文·羊部》解释“羌”字说:“西戎牧羊人也。”在古老的彝文典籍中,有彝族先民来自北方的记载。清代《贵州通志·土司志》引《罗鬼夷书》说:“彝族的一世祖孟赾,自旄牛徼外,入居于邛之卤。”清代贵州学者余若瑔越所著的《且兰考》一文中解释说,所谓“旄牛徼外”正是古羌人居住的地方。可见彝族先民是以西北南下的古羌人部落为基础,在西南的今川滇交界处的金沙江两岸,逐步融合了当地众多的土著部落,特别是濮人部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彝族聚居区与中原王朝保持着紧密联系,或接受中原王朝敕封,或由中原王朝委任其首领进行统治,或直接设州、郡,委派流官或土官以加强统治。
1840年,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广大的彝族人民也深受苦难。除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已深入彝族地区外,鸦片的流毒给彝区带来深重的危害。川滇毗邻处的大小凉山是鸦片泛滥区之一。彝族奴隶主利用鸦片换得大批枪支、白银,有了枪支,他们又进一步向四周扩展势力,掳掠各族人民为奴隶。由于有了枪支,彝族内部的冤家械斗亦日益频繁,使得彝族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从泸沽到大渡河要经过冕宁、越嶲(今越西)一带的彝族地区。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特别是国民党、地方军阀长期以来对彝族同胞的压迫、掠夺和屠杀,造成了彝汉民族之间的严重对立和隔阂。所以顺利地、和平地通过彝族地区,也就成为红军能否赢得时间,先期到达大渡河边,粉碎蒋介石的“大渡河会战”计划,确保渡河胜利的关键。
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的大小凉山地区,东起雅砻江,西至雷(波)马(边)屏(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红军经过的安宁河大道两旁均系高山峻岭,东为大凉山,西为雅砻江流域高山,皆为彝族聚居地区。汉人居住于安宁河谷上的肥沃平川。冕宁、越嶲一带则是所谓彝汉杂居区,而越嶲西山和冕宁西北山区又是彝族聚居地区。
凉山彝区当时尚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在彝族内部有所谓黑彝、白彝之分。黑彝系奴隶主,白彝则分为三个等级——曲诺、瓦加、呷西。黑彝有严密的家支组织,它是凉山彝族最主要的社会组织。各个家支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聚居区,家与家之间以高山、河谷等天然标志划分势力范围。每个家支都有一个或数个头人。各个家支之间由于利害冲突常常发生冤家械斗,如遇外部侵袭,又往往联合行动。
历代反动统治者把彝族同胞视为“蛮夷”,对彝区实行包围、封锁,制造了一系列武装进攻大凉山,血腥屠杀彝族同胞的事件,并挑拨彝族内部冤家械斗,逮捕彝族领袖,索取重金,等等。
当时,宁属地区“治彝”的重要人物是地方军阀邓秀廷。邓秀廷又名邓文富,宁属冕宁人。邓家世代居住在彝汉杂居地区,从其祖父始,邓氏家族即已形成一种地方势力,能号召指挥附近彝民。当地人称邓的祖父为“九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