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求的满足程度,比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能否受到尊重和器重,能力特长和抱负能否得以施展,等等。所以,当求职者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择业目标之后,如何把握择业期望值,就成为关系到择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就难免走入择业的误区,这样形成的职业期望也就成为了自欺欺人的职业期望。
有许多求职者在择业时,都会表现出自欺欺人的职业期望,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虚荣思想
由于虚荣心作怪,一些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心只想找一份让别人羡慕的职业,至于自己能否胜任,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在将来有所发展,都一概不予考虑。
这种虚荣思想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求职者身上,它们通常以一种巨大的潜意识而起作用,使求职者深受其害。因为这种思想往往只能导致两种结果:要么因为择业期望超越现实而无法实现,要么使求职者在工作岗位上因无法施展才干而陷入平庸。
享受思想
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往往对求职者最具诱惑力,但它也是最容易诱导求职者迈进择业失败误区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越来越多地与经济收入联系在一起。客观上,求职者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种职业期望不能说有什么错误,问题是有部分求职者对一些招聘单位的职业活动特点知之甚少,而对其收入和生活条件期望过高,这就意味着即使他们能如愿以偿得到这份工作,但如何进入职业角色,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是一个未知数。甚至有部分求职者只重金钱,图实惠,只要生活条件好,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抱负。这种只图一时实惠和享受,不考虑个人发展的思想倾向,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天底下从来就没有白吃的午餐。
安逸思想
害怕辛苦,贪图安逸,也是导致部分求职者择业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许多求职者都希望找到一个稳定的、挑战性不强的工作,然而有几分耕耘,便有几分收获,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安逸的工作存在。即使在环境较好的职业岗位上,安逸和享受的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良好的条件,都来自于公司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公司良好的经济效益则来自全体员工的勤奋工作和开拓进取,贪图安逸享受显然是行不通的。
正确的择业期望值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的,我们应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办法,使其达到最佳状态。所谓“分步达标”,即首先确定一个总的期望值,再将总的期望值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目标,然后逐步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所选择的阶段期望值过高,就把它移作下一个阶段的期望目标。所谓自我调整法,就是把职业期望,按其主次分成不同的层次,首先满足主要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依次进行必要的调整,直到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二者相吻合为止。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一份好工作近视症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
伴随着近年来人们在求职观念上发生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错误观念,尤其是在对好工作的判定方面,这些错误观念传播的范围之广,对人们的影响之深,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渐已形成一股风气,混淆了求职者们的视听。有研究显示,许多求职者的尴尬境遇都是由这样一些心态上的误区造成的。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远的打算。这无疑是一种致命“近视症”。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哪些因素使我们无法看得更远。
自我期望过高
求职应该自信这是无可挑剔的,但这样的自信也应来源于就业环境与自我能力的紧密结合。许多求职者都自恃甚高,在找工作时往往为自己定出一系列“目标”。比如,许多求职者是非跨国公司不去,年薪低于10万的公司不去,福利待遇不健全的公司不去……其实,这样的求职目标很难与实际相符,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求职者自我心目中美好的幻想。
薪水与职位的攀比
人们普遍存在着很强的从众心理,这种心理的由来是走别人已经开辟的道路,借鉴前人的经验,可以使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然而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它却演化成了追逐攀比。
许多求职者都有这样的心态:看到身边的朋友、同学找到了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便会如坐针毡,他们把这当成一种压力,不得不促使自己也去找至少不在此人之下的工作,否则他们会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家人也无法交代。或者还有这样的情况,自己以前的同学如今在某个大公司谋得了一席之地,而此人在读书时成绩却远不如自己,这当然会让求职者觉得心里难以平衡,痛苦的感觉无法释怀,以致总带着一种攀比和叫劲的心态去找工作。
追求热门职业
在求职者心中还普遍存在“追热”的观念。头几年由于新经济代表之一的网络业迅猛发展,加上它迷人的光环、优厚的待遇,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都冲着网络公司、商务网站去求职应聘,甚至有不少人放弃了原本较好的工作单位及职位而“自投罗网”。然而,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代表新经济资本市场的纳斯达克股指一落千丈,中国新兴的网络业遭受重创,能赚钱的很少,而亏损的占了多数,于是纷纷裁员,其员工也纷纷跳槽。网络这一“热门”职业又变得门庭冷落。
与这一职业现象相反的是,教师这一职业一向是“冷门”,中学生高考大多不愿填报师范类院校,师范院校毕业生千方百计想改行。而近些年,教师职业逐渐成为“热门”职业,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便开始人满为患。
“如果你去小公司,那会很没面子”
这又是一种求职观念上的误区。不过时下,抱定这种思维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中国人还是更倾向于“大树底下好乘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等信条,总觉得在一个小地方会委屈自己。正如人们找工作多倾向于大城市一样,他们更多考虑的,也往往是一些大公司。一些规模尚小、尤其是新兴的公司,往往难以引人注目。例如在一次对某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中,当被问到像蒙牛(当时成立伊始)这样的新兴企业在同学们心中有没有吸引力时,同学们普遍用摇头来回答。
但是像蒙牛这样的企业难道真的很缺乏吸引力吗?其实不然。因为企业发展很快,非常缺人,蒙牛有不少年轻人才二十出头就当上了分厂的厂长。而且,蒙牛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年薪也不低。因此对大学生而言,在这样的企业一般来说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锻炼自己,也不乏较多的升迁机会。相信这一道理正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广泛接受并认同。
但不免有人还是会这样想,去这样的企业,真的很难抉择:“也许,你在三年、五年内干出来了,有一天你出人头地了,找回了这份面子。但如果不是呢?如果出了差错呢?自己的颜面何在?”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如何权衡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难怪会有人把找工作看成是一场赌博了。
这些心态误区在求职者心里是普遍存在的。在这些错误思想的作用下,人们的求职行为往往会发生扭曲。总之,它们会妨碍你对好工作的鉴别,为你提供好工作的错误信息,并使你偏离找寻好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一份好工作新标准 好工作无处不在 1
看过了前面的描述,也许读者仍然会困惑不已:说了半天,好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又在哪里呢?其实,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可不容易说清楚,本书通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如果对心目中的好工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一切所谓的求职技巧和策略之类,统统只能是空谈罢了。本书的目的,绝不只是在于简单地向读者展示一些求职技巧,而是力图帮助读者们制定清晰完善的职业规划,从而在本书观念的指导下,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称心如意的好工作。因此现在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分析和明确:什么工作才算是好工作。
好工作的判断标准
我们小时候常常接受这样的教导:任何职业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按劳取酬,就是高尚的。这些大道理听起来诚然不错,但具体到个人头上,又怎么可能准确把握?就算是工作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总有适合与不适合自己之别吧。如何判定好工作,当然不能采取绝对的实用主义的观点,片面地认为越轻松、待遇越高的工作就越好;而应该在综合分析自身的能力、经验、素质、长处以及短处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可以说,什么是好工作?这样的问题永远没有正确答案,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答案。当然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你:美国的总统、IBM总裁的职位,那样的就是份好工作。这话虽然没错,却又有何用呢?终究来说,这种真理多半是没用的废话。各行都有各行的难处,真正十全十美的工作,上哪里找?恐怕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们,才办得到了。因此,除了得道成仙以外,在我们看来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工作,同样也没有绝对不好的工作,一切都要依赖于求职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社会评价而定。
虽然说众口难调,也很难界定具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但是从许多事业有成者的经验来看,“好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要准确地判断一份工作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