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腹之下翻了上来,挺起铁椎直刺向丁瑜。
丁瑜猝不及防,竭尽全力地闪身躲避。却听得“铛”地一声脆响,他的头盔被铁椎打的粉碎,一缕鲜血从额角淌了下来。
叱罗万载连连狞笑,催马向前,挥动铁椎再打。眼前的晋人军官虽勉强躲过一击,可铁椎擦过头颅的冲击力,已经使他几乎晕眩。他无论如何都躲不过自己的第二击!
叱罗万载几乎已经可以看到敌人脑浆迸裂而死的情形。在这时候,他甚至快活地想到:杀了这个军官,晋人必然大溃。自己正好在段文鸯那个高傲的混蛋面前展示下叱罗部的军威;而孤身破阵的勇武事迹,也必将为叱罗部第一勇士的美名增光添彩!
可与此同时,却听得有人用极其冷静的口吻说了句:“结阵。”
瞬息之间,叱罗万载的面前多出了一列密集到简直水泄不通、仿佛鱼鳞般的盾牌阵。
叱罗万载倒有些好奇,这些粗制滥造的木板算什么玩意儿?
他急于追杀丁瑜,哪里肯在几面盾牌前浪费时间,于是毫不犹豫挥动铁椎猛砸下去,试图杀出条通路来。此人的怪力实在骇人,正对他的木质盾牌在铁椎下发出可怕的爆裂声响,整个崩解开来,持着盾牌的士卒臂骨断折,踉跄倒地。然而左右两边的盾牌立时合拢,将缺口完全弥补了,依旧将他的去路堵死。
叱罗万载勃然大怒!再砸,接着砸!
接连三名持盾士卒倒地,但盾牌阵始终挡在叱罗万载的去路之前。
在叱罗万载没有注意到的方向,盾牌队列的最右侧。来自大秦的流亡者,昔日的第五军团首席百夫长,如今的代郡军主图里努斯挑起灰白色的眉,露出一丝冷笑。
“投!”图里努斯的号令极度简洁。
随着这个号令,所有的持盾士卒一齐低吼摆臂,将数十把约摸四尺许的标枪激射而出。
在这个距离上投射标枪,杀死一名鲜卑勇士并不比杀死一头野牛困难。哪怕敌人身手通天彻地,结果都是一样。
******
居然首页大封了!本蟹得加倍努力码字才行!哎呀我真是好有节操……捂脸……
第三十七章 铁流(六)()
雄心勃勃的叱罗部第一勇士怎么也料想不到,在晋军之中,竟然还隐藏了这么一队战法特殊的精锐步卒。他挣扎了几下,转瞬即死。
在复杂多变的战斗环境里,必须尽量全面地配备兵种才能加以有效应对。以丁渺率领的前军为例,虽然两千人都是骑兵,但其中由图里努斯带领的数百人颇有些特殊之处。
在流落到东方之前,图里努斯本是一名前途无量的罗马帝**人。他本人虽是平民,但其家族在色雷斯地区根基深厚,先后出过几任马其顿总督。他从军所加入的第五“云雀”军团,系伟大的凯撒一手创设。后数十年重建时,因为征召马其顿的战士,故而又被命名为“马其顿尼亚”。以图里努斯的家族背景,在此军团中自然如鱼得水,而他本人也确实是英勇善战之人,故而刚过三十岁,就得以出任首席百夫长之职,并因功多次得到罗马皇帝卡里努斯的赞誉。这个职务已是平民所能取得的最高地位,在整个军团中仅次于军团长、军事保民官和宿营长等寥寥数人而已。
第五军团是直属于卡里努斯的精锐部队,图里努斯随同皇帝长期在高卢作战,原本希望借此获得骑士的地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罗马双皇中的另一位,卡里努斯的兄弟奴梅里安猝死,其得力部下狄奥克莱斯被拥戴为皇帝。卡里努斯勃然大怒,挥军与狄奥克莱斯作战,连战连捷之后却遭暗杀而死。卡里努斯的军团不得不向狄奥克莱斯投降,并承认他罗马皇帝的地位。
但也有许多忠诚于皇帝的将士对叛逆者卑劣的行径耿耿于怀,他们放弃军职,成群结队地逃亡,纵然因此遭到狄奥克莱斯的抓捕也在所不惜,图里努斯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们远离被叛逆者统治的国?
??,一路向东。
二十三年的漂泊、不计其数的颠沛流离和出身入死仿佛转瞬即去。罗马战士们日渐凋零,最终只剩下了图里努斯一人。人过中年的他感到疲倦了,失去了人生的目标,于是在代郡广昌县的一个小部落,鲜卑勃篾部里落下了脚,打算从此浑浑噩噩地渡过余生。
然而陆遥率军杀入代郡,改变了图里努斯的人生方向。在同样疆域庞大却动荡而虚弱的帝国边境,英武的将领率领精锐部下与蛮族作战,这样的场景让他依稀想起年轻时在高卢的奋战。隐约中,他从陆遥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看到了他奉献忠诚的那位皇帝。
图里努斯披甲从戎,再度投身于军旅,并在短短两个月里得陆遥连续提拔为军主,成为仅次于几名大将的高级军官。他的部下六百人经过他的严格训练,全都是开得强弓、骑得烈马的北疆男儿,同时,也是北疆极其罕见的,能下马结阵作战的步兵。
图里努斯在勃篾部居住之时,常常指点部族中的青壮习练战术,聊以寄托去家万里的愁绪。北疆胡儿自然不习惯这种阵列之法,但以图里努斯万里漂泊所积累的文武才干,收拾那群头脑简单的胡族青年自然是小事一桩。几年下来,勃篾部的战士多习有密集军阵作战的法子,且通晓重盾、短剑、投枪的用法。数月前丁渺攻打勃篾部时,若非是出其不意,又以部族中的妇孺为人质,只怕未必能这么容易取胜。
图里努斯此刻的六百名部下中,便有五十名出于勃篾部的战士。他们一旦遭到奇袭,下意识地举盾结成密集的鱼鳞阵,因而几乎不曾被箭雨所伤。而虽然勇猛却从未曾见识过这等打法的叱罗万载,便成为了投枪之下的第一个亡魂。
这名势如疯虎的鲜卑战士一死,周边诸多晋军齐声松了口气。
然而这时候丁瑜摇晃着脑袋,尋,将身子撑了起来大吼道:“接敌!”
从林间杀出的鲜卑伏兵虽被丁渺阻了片刻,这时也已大举赶到了。
叱罗部的精锐骑兵们穿过了缕缕晨雾,出现在了视野所及之处。数以千计的铁蹄践踏地面,笔直地向着晋人冲来。如此规模的骑队,已经足以给任何对手造成可怕的损失。而晋军终究是没能完全重整队伍,他们只来得及在最前方列起了一道单薄的防线。
两军轰然相撞,如巨浪翻卷,惊涛裂岸;如狂风吹雪,乱石崩云。片片血腥冲天抛洒而出,被撞击变型的尸身、被斩断的肢体、被扯脱出来的脏器漫天飞舞,抵在最前方的晋军阵列立即土崩瓦解,至少两百人瞬间阵亡。
这样短的时间,这样巨大的损失,放在诸王征战的中原战场,足以令任何一支部队军心涣散。但在民风剽悍的北疆却非如此。北地的胡族彼此间的争斗是如此频繁,以至于每个人在耳濡目染之下都清楚,两支骑兵对战的时候,最大的伤亡不是来自于正面对决,而是来自于逃亡的过程,与其在耻辱的奔逃中被杀死,不如努力向前,搏取一线生机!
排列在较后方的将士们狂呼乱吼着,硬生生地顶了上去。而晋军的骑兵在丁瑜的带领下,发动了反冲击。仅仅瞬息间后,数千人就纠结成了难以分辨阵营的混乱状况,惨叫和嘶喊在视野可及的每一个角落响起。
与此同时,被叱罗金安排的密林两侧的鲜卑骑兵包抄就位,鲜卑人投入的兵力达到晋军的两倍,而且是以逸待劳。他们很快就占据了上风,将晋军将士一个个地杀死。但晋军坚决反击,丝毫都没有动摇。自丁渺以下的每一个人,都展现出了远超过鲜卑人预料的勇猛。在方圆数里的草原上,双方不断地突击、后退、包抄、固守,互相厮杀、劈砍、戳刺、射击,甚至推搡、扑摔、撕咬。这场蓄谋已久的伏击战,立刻就进入到了极度激烈的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下,丁渺根本不可能实现他擒贼擒王的想法。他纵马往来奔驰,反复冲突,可每一次都被数倍以上的敌人逼退,身上还多了几处轻伤。最终,他不得不从敌人的薄弱处穿插出去,刚与丁瑜率领的百余骑汇合到一处,又陷入到敌人的包围之中。
一支流箭不知何处飞来,带着厉啸从丁渺的侧脸掠过,掀飞了一块皮肉。死里逃生的丁渺暴怒咒骂着,将被箭矢撕裂的护耳揪了下来,奋力扔出去,啪地一声正砸在眼前鲜卑骑士的面门。
趁着对手稍一愣神,他挥动铁戟向前猛刺。巨大的力量之下,铁戟将那鲜卑战士的肚子捅了个对穿。宽阔的锋刃和月牙一齐从后腰位置直透出来,余力不衰,又斜向下扎入了马背。灰色的战马高声嘶鸣着,驮着几乎被截成两端的骑士轰然歪倒,堵住了这个方向上冲来了许多鲜卑战士。
丁渺趁机双腿夹马转向,疾驰的战马从死者的侧面掠过。
他手中的两柄铁戟几乎已完全变成了红色,挥舞的时候,就像是在空中抖开了鲜红的匹练。没有任何敌人能够躲开他闪电般的砍杀,在他前进的路线上,无数鲜卑战士嘶吼着围拢过去,随即如同船头破开水波那样退开。
当不知道是第几十颗首级飞溅着血水,从他的马前落下时。丁渺突然感觉到有人在注视着他。他霍然回首,便见到了一名黑袍敌将随意地提着形制奇特的巨大砍刀,渐渐催马加速。
被认为是并州刺史麾下第一勇将的丁渺、幽州军中威名赫赫的煞星段文鸯,这两人彼此并不相识。但两人目光相触的时候,彼此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险和浓烈到难以直视的杀气!
前队遭到伏击的消息,这时已经迅速传递到了书里外的中军。陆遥吃了一惊,不自觉地抬手握住了腰畔的缳首刀。冰凉的刀柄给了他轻微的刺激,又使他立即镇定下来。
此番突袭濡源,他的计划不可谓不周详,侦察不可谓不周密、伪装不可谓不逼真、大军行动的速度不可谓不敏捷,但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