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风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剿灭贼寇而已,以之与韩白相较,未免过誉,但苟晞治军极严,指麾部属如臂使指,也确实有古之名将的风采。据说某次,苟晞的姨母之子请求从军为将,苟晞说:“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但姨母之子坚持要担任军职,苟晞无奈,只能任命他为督护。后来,他果然触犯军法,苟晞依例将之处斩,虽然姨母万般哭求也不徇私。稍后则哭着吊丧说:“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这等人物,若非圣贤,便是做作到了极处的奸恶之徒。

    苟晞所部都是久经征战的精锐,势力极其强盛;数年来挥军杀戮极多,更赢得了令人骇然的“屠伯”之称。东海王与他约为兄弟之盟,从不以下属视之。而苟晞本人也非屈居人下之辈,其行动非但不受东海王约束,也非朝廷所能限制。近年更风传其有难言之志,虽然荒诞,却也的确反应了苟晞行事之跋扈。

    这两人的势力如果大举进入冀州,还有一支纵横河北多年的石勒贼寇在其间横行,冀州从此必要多事了。难道只能坐视着冀州陷入几方势力竞逐之下么?没有冀州作为后方,代郡将会失去最重要的后方、最重要的粮秣物资提供方。这样的局面,绝对是陆遥不愿意见到的。可是,代郡又能作做些什么呢?北上以来数月,陆遥面对着胡族的巨大压力,经大小数十战才打开局面。虽然拓土千里,屡挫强敌,根基却还不稳。代郡眼前要做的,是整合坝上草原,这不但需要相当时间,更会牵扯相当的人力物力。在真正统合草原胡晋各族之前,仅以区区代郡之力,不适合、也没有能力牵扯进冀州的动荡!

    陆遥眉头深锁。纵使已经尽最大可能扩张势力,在面对河北政局的巨大变动时,他仍然感到自己的手段匮乏,胸臆中再一次充斥着强烈的无力感。那些草原上的胜利带给他的好心情,已经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他缓缓踱步脚步,想了想,问道:“邺城那边,有何动静?许昌和洛阳又如何?”

    他口中的邺城那边,是指在新蔡王之后都督邺城守诸军事的尚书仆射、宁北将军和郁。而许昌和洛阳,分别代指东海王和朝廷中枢。

    “邺城经过上次大战,荒残大半,和郁不过是个雍容官场的朝臣而已,收拾人心尚且艰难,对此自然并无动静。而许昌洛阳两地距离稍远,只怕此刻才刚刚收到丁绍病危的消息吧。”

    邺城如此,正在陆遥意料之中。而许昌和洛阳两地就算有所举动,东海王幕府和朝堂中事何等机密,也非万事草创的代郡所能及时掌握的。陆遥也知道自己问的操切,他自嘲地挥挥手,突然有些泄气地苦笑道:“文浩与我,乃是一同出生入死分袍泽弟兄,丁叔伦便也是我的父执长辈。眼下他恐有不豫之虞,我却只想着冀州的粮秣物资支持将有所变化……唉,比之王浚苟晞之流,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邵续摇了摇头,正要说些什么,却听陆遥徐徐道道:“丁叔伦病危,冀州将有大变。如派遣其他人选为使者,既不足以展现慰问的诚挚,也难以清楚地表达我的意图。邵公,我有意亲自去广宗一趟,如何?”

    邵续沉默了半晌,微微颔首道:“将军若能一行,或许能有作用。然而……”他的声音越来越轻,流露出欲言又止的踯躅表情。

    ******

    在外码字万般不便啊,好想回家……哭了哭了……

    更新快纯文字

第七十三章 图谋(三)() 
陆遥哑然失笑道:“邵公有什么指教便请直言,何必犹豫?”他看了看邵续的神色,又注意到一名书佐不知何时赶来,正捧着幅卷轴,亦步亦趋地跟在邵续身后:“怎么?又有新的动向?”

    “正是……”邵续从书佐手中取过卷轴:“将军,胡大寨主是太行山中的绿林魁首,人脉非常深厚。托了她的情面,我们得以大致掌握太行山中各条陉道的动向。这便是来自太行山中、半刻之前刚送到代郡的消息,将军请看。”

    陆遥打开瞥了一眼,脸色顿时变了。

    那卷轴上只有寥寥数语:“刘演引兵千人出井陉,将向中山。”

    刘演刘始仁,是东海王幕府左长史刘舆之子、并州刺史刘琨的侄儿,曾在洛阳朝中任尚书郎,后投笔从戎,随越石公北上晋阳。陆遥在并州时与他多有往来,虽因自己并州军旧人出身而遭到刘演的疑虑,但随即便消除了误会。越石公帐下多的是能征惯战的大将,与他们相比,刘演的兵法武艺未必出众;但作为越石公亲族中难得具有文武全才者,他依然受到特别的重视,战时率领中军,平日里则负责晋阳城的戍卫和治安任务。

    刘演通常很少独立负责军事行动。此番领军,晋阳方面想必是考虑到中山国一带为冀州腹地,晋阳军所至之处,并无可能发生大规模战斗;而另一方面,越石公与兄长刘舆俱是中山魏昌刘氏宗族当代的佼佼者,以刘演为主将,正可以充分发挥刘氏宗族在冀州北部各郡的影响力。

    冀州的诱惑如此巨大,就连越石公也亟欲分一杯羹么?陆遥连声苦笑。

    设身处地去想,越石公凭借着并州北部几个偏僻的郡国对抗匈奴,其艰辛程度难以言喻。既然丁叔伦病危,冀州局势必将有大的变动,为了保障宗族安全也好、为了维护并州的利益也好,越石公插手其间也属人之常情。可这样一来,自己试图适才怒骂王浚、苟晞之流罔顾国家纲纪、贪得无厌的言语,顿时有些……陆遥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尴尬,他猛地摇了摇头,将卷轴抛回到邵续怀里。

    他和邵续驻足于萝川大营的北门外讨论,扈从的骑兵队伍便耐心地在后等待。这些骑兵都是精锐,数百人马列队,除了偶尔有战马嘶鸣以外,绝无交头接耳的嘈杂声响。但陆遥心中焦躁,突然觉得那些马嘶声十分扰乱思路,于是连连挥手,示意将士们先行回营,自己则踏过草丛,往距离大路稍远处去。

    这数月以来,代郡军连番鏖战,战果极大、损失也极大,将士们的精力和体力普遍都衰竭了。陆遥很清楚,这样的高强度作战一不可再,毕竟代郡这个北疆偏僻荒郡的潜力终究及不上那些经营多年的强藩。但陆遥并不会因此而畏惧苟晞和王浚。

    兖州苟晞长期以来一直隶属东海王阵营,纵然有所图谋,明面上的目标毕竟是石勒贼寇而非其他。而幽州王浚在中原行事颇多掣肘,更要顾忌朝野上下的观感,不能似草原上那般肆无忌惮。因此陆遥敢于亲自南下广宗,而并不担忧会将代郡引入征战不休的局面。

    陆遥深知自己的地位和威望,还远不足以插手冀州归属,所以他只是意欲周旋于各家势力之间、为代郡利益据理力争而已。如果最终能够保持对冀州北部中山、常山等郡国的影响力、稳定代郡的物资粮秣来源,那就已经是绝大的胜利了。这个要求对于执掌天下权柄的东海王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只消寻找适当的时机向东海王殿下释放善意,相信东海王一定会乐意接受这份善意,并且在河北诸方镇之中打下一枚小小的铁钉吧。

    但是越石公插手太行以东,使得陆遥面临的局势陡然复杂了。

    越石公出身于中山魏昌,自前汉中山靖王刘胜以降,刘氏宗族在当地繁衍数十代,根基深厚,影响力更是早已深深地渗透到了各个阶层。相比而言,陆遥只不过依靠丁绍的吩咐在当地开展商业交易而已,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但陆遥又很不愿意坐视着中山常山等地被越石公所控制。代郡的西面是并州的新兴、雁门等郡国,南面是冀州的中山、常山等郡国,如果越石公掌控中山常山,则对代地形成了半包围的局面,并且在军事地理上、经济上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某种角度来看,以中山国为枢纽,足以将并州和代地联为一体,使得代郡成为平北大将军幕府下辖的诸多郡国之一。

    陆遥起家于晋阳军中,靠着越石公的提拔才从一介败兵跃升于大将行列。他能够来到代郡,本身也是出于越石公的指令。对陆遥来说,越石公是恩主无疑。因此,就连东海王任命陆遥担任鹰扬将军、代郡太守的时候,还保留了平北大将军司马的职务,委婉承认了刘琨与陆遥的上下级关系。但这并非陆遥所求,也是他这些日子以来刻意忽略的。已经能够振翅翱翔的雄鹰怎么会愿意接受束缚?从陆遥获得独当一面之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甘居于并州刺史之下!

    但是,当局势发展到了很可能将要与昔日同僚互为对手的时候,他又应当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那位身在晋阳的恩主呢?应该用怎样的手段来应对昔日的同僚呢?陆遥心绪起伏波动,一时间简直无法冷静地思考。他在一片疏林前往复踱着步,无意识地将脚下的小石子一一踢飞。

    这样躁动的情绪,近来已经很少在陆遥身上看到。他的性格本是沉稳与刚勇兼备,这数月来,随着实力、声望和地位的飞速增长,其刚勇丝毫不减,沉稳更上层楼。沉稳者,临危不乱也;刚勇者,临阵不惧也。这不惧、不乱,便是身为大将者不可或缺的特质。但现在,陆遥虽无畏惧,心中已经乱了。

    他终究是个军人,而不是那种啊。

    ******

    欧阳修曾云,读书在枕上、厕上、马上。我这一章,写于枕上和厕上,发于车上,可谓更胜一筹矣:)

第七十四章 图谋(四)() 
夕阳从扶疏林木间透射,在地面留下斑驳的光影,脚踩在零星飘洒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轻响。不久前刚在草原指挥了万人以上规模的大战,并取得惊人胜利的鹰扬将军在树林间漫步而行,无意识地“啪啪”按压着左手指掌关节,仿佛遇见了重大的难题。

    不自不觉间,天色都已渐渐变得昏暗,但陆遥始终徘徊着,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

    邵续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