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风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慷慨的举动引起了全场观众们如雷鸣般的欢呼叫好,巨大的声浪将远处林地里越冬的小兽都惊动了,令它们惊惶地向更远处的山野奔逃而去。陆遥甚至不无妒忌地觉得,就连自己宣布大比开始的时候,都无这般声势。

    校场里自然热闹,场外也很喧嚣。鸟巢校场的规模虽大,但校场内部的看台主要用来容纳观礼的诸军将士之后,便不可能容下全部的观众了。还有很多兴冲冲赶来的百姓只能被安置在校场以外。好在他们也可以观看另辟场地举行的赛马、负重行军等比赛,倒不会烦闷无聊。当肩扛包裹、身披重甲、手持武器的一队队士卒狂奔十里,踏着飞扬尘土冲过终点,随即惨叫连连地瘫倒在地的时候,百姓们深感传说中凶神恶煞的武人并没那么可怕,许多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除了将士们有比赛,场外的某几处空地上也安排了专供寻常百姓玩闹的游戏如投壶等。如果某人自信勇武过人,还可现场申请去与军人们同场较量。人丛里,更有方勤之事先安排的十余名口齿伶俐的大嗓门手下。他们身着便服,将校场内进行了何种比斗,某人有了何等精彩手段发挥,最终夺魁之后又得到了何等赏赐大声宣扬,夸饰得天花乱坠。人群聚集的时候,高涨情绪极易彼此影响,再加上方勤之的部属有意识地推波助澜,于是愈发欢腾了。

    对外来的代郡军,幽州百姓原本多少有些隔阂。但经历过今日的大比之后,一来知道代郡军中确有能征惯战的勇士,入主幽州之后想必能遏制胡族的滋扰;二来亲眼目睹两地士卒公平较量、同受升赏,也消除了许多疑虑。

    更重要的是,百姓们几乎全都听说了陆遥将会对成绩优异的将士颁授田亩、并允许荫蔽农户的宣传,而今日便是这宣传当着他们的面成为现实的时候。当一张张地契被珍而重之地发放到得胜的士卒手中时,百姓们面面相觑,只看到彼此涨红的脸,感觉到自己心里仿佛有只躁动不安的猴子在上蹿下跳。

    无论盛世还是乱世,百姓们总是最苦。这些农人世代辛劳,所得都落入显宦世家之手,自己只能以残羹度日,勉强不饿死罢了。随着大晋朝局日趋败坏,越来越多的自耕农被天灾**所迫,不得不阖家托庇于高门世胄的治下,依靠出卖劳力度日。主家稍有不满,便可随意打杀,待之不如猪狗。暂时未遭兼并之苦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艰辛,深感朝不保夕。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北将军府却给了他们一条崭新的道路,一条似乎可以让他们安稳度日的道路!

    哪怕不是每一个自耕农都愿意成为军人的荫户,哪怕不是每一家都有适龄女儿,此时此刻,每一名百姓都期待着能够得到平北将军的帮助,正如那些在校场上挥汗争竞的士卒们,每一人都期待得到平北将军的认可那样。

    这样的局势正合幽州军府的意图,而效果甚至比想象中更加明显。平北将军丝毫没有做出任何对抗的举动,仅仅是行事都督诸军事的职权,对将士们加以赏赐,就使得幽州的军人、百姓心向往之,幽州大族们苦心维持的分庭抗礼局面彻底崩溃。这一切,都源于陆遥牢牢地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土地的分配。

    陆遥部下的文人里,邵续有治政的大才、枣嵩精通典章仪礼,但他们都出身世家,自幼锦衣玉食,少受颠沛流离之苦,对底层黎民的诉求没有切身体会;而黄熠之类吏户固然贫贱,却也见惯了官吏对百姓如狼似虎的一面。这些生于这个时代、长于这个时代的人,论及对百姓切身利益的了解,反倒远不如陆遥。

    陆遥也没有务农的经历,不过他比谁都清楚土地对百姓的重要性和诱惑力。在他所熟悉的那个时空里,有政治团体崛起数十年间,或倡导“耕者有其田”,或推行“人民公社”,或在“使用”与“所有”之间大做文章,每一种主张都恰足以引民力为前驱、敛民财为已用,不愧为时代弄潮儿也。所谓伟大复兴亦颇得益于此,着实令人印象至深。陆遥今日作为,不过是拾取红朝牙慧罢了。

    依靠分配土地这一手段,陆遥可以将士卒们与幽州军府真正结为利害攸关的一体,可以使百姓们紧密团结在军队的周围,由此形成上下有序、层级分明的崭新利益集团。如果想得更远一些的话,有朝一日,这个利益集团有能力脱离被豪门贵胄所把持的官僚系统而自成体系!

第十一章 大比(三)() 
根据事先的安排,这次幽州诸军大比将会持续三日,从超过五百名参与竞逐的勇士中,择取百名优胜者给予丰厚的奖赏,以此来向全军宣示平北将军只重才力、绝无畛域之分的意思。首日里进行的项目中,一共决出了三十六名优胜者,比原定的多了六人。这是因为幽州、代郡兵马普遍较为精锐,武技高超者极多,常常会难以分出高下的缘故。为了奖励这批拥有非凡勇力的战士,军府直接划拨出了超过五十倾上等田地,如果这些战士们在幽州成家立业的话,后继还将进一步追加数量。除了田亩以外,还有甲胄、弓马、刀剑等武具的赏赐,这方面的赐予几乎覆盖了所有参赛者,因此消耗量也很庞大。好在幽州军府库中存量甚多,否则单凭代郡过去一年的征战缴获,简直无以支应。

    到了夜间,大批百姓在军队的疏导下逐渐散去,而当天参与大比的将士们则在鸟巢外不远的营帐内歇息,另有事前安排好的庖厨利用营帐间的数十处篝火炙肉煮菜,以供将士们享用。为了表示亲厚,陆遥将自己的中军帐也设在这里,且他并没有急着回帐,而是游走在各处营地,和将士们一一招呼寒暄。

    幽州军与代郡军曾经敌对,两军在濡源恶战一场,彼此的损失都不在少数。因此弥补两军基层将士间的敌对情绪,也是个重要的任务。此次将士们休息的营帐位置都是提前计算好的,有意识地将代郡和幽州士卒们混杂着安排在一处。于是陆遥在游荡的时候经常会遇见代郡军的熟人,又由他们引见了幽州将士。说的高兴了,陆遥便与众人一起挤坐到篝火边,取刀子割几块肉吃。对这等全无上下尊卑之分的行为,代郡士卒还好些,幽州士卒起初未免有些拘谨。但他们既然愿意来此参加大比,本就存了为军府效力的念头,于是到了后来,也就渐渐放松了,大家大声谈话、纵情欢笑,也不分谁是将军、谁是兵卒。

    距离此处军帐不远的地方,有规模更大的连绵营寨,那是提供给其他将士和一些观众们休憩的地方,也承担军事警戒的职能。

    在其中某处规模较大的帐幕内,聚集着一些前来观礼的幽州地方强宗大豪子弟们。陆遥并未刻意邀请各地豪族至蓟城来会,但他对于豪强们瓜分幽州军的意图并未直接阻止,至少表面上体现了优容地方世族的态度。另外,方勤之对“鸟巢”的解释也传到了他们耳中,这也可算是善意的表示吧。于是这些大族们一方面维持着自家矜持高峻的态度,另一方面,陆陆续续地都遣了族中子弟前来观礼。

    这些人眺望着篝火间陆遥的行动,悄悄的议论着,不时发出一阵争持。

    “日间所睹赫赫军威权且不论,只看此时举措,便知这陆某治军,深得兵法三昧啊。吴子有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仅此一举,军气已聚。东南将门之后,果非寻常可比。”这是通过一天的观察,切实感受到平北将军府军事实力的一批人。

    “未必未必。公岂不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如此治军全无威严,非节制之师,简直与寇盗无异。”这是幽州士族中自恃世代冠冕、连带着把出身将门的陆遥也看低的一批人。

    “王彭祖当世名将,纵横中原无人可敌。然其于濡源一战败北,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遂走避冀州以致横死。若眼前军卒属寇盗之类,王彭祖的兵将难道是乌合之众么?当日里奔走侍奉于王彭祖幕府之中的我们,又成了什么?”

    “此一时,彼一时也,怎可一概而论。吾且为汝分析……”

    “两位贤侄不必作意气之争,我等来此,乃是为了观察彼军虚实,何必自家争辩?”一名高大老者出面道:“诸君,本以为陆、祖二人分领权柄,必将两虎相争,我等世族坐观可也。谁知如今两人配合无间,陆道明接大比的机会尽收幽州军心,又纵容祖士稚重立州郡兵,收编吾辈部曲私兵……这人为刀殂、我为鱼肉的局面,我等应当如何应对,老夫苦思不得良策,心中实感忧虑!”

    此人虽以言语缓颊前两者的冲突,却同时显示了对平北将军陆遥、幽州刺史祖逖两人的巨大敌意,显然是在地方拥有相当实力,企图谋求更大权力的一批豪族代表。

    先前称赞陆遥治军之人年轻气盛,应声摇头道:“世叔此言差矣。岂不知那陆道明既然身为都督幽州诸军事,自须得收拢幽州军心。近年来胡族日渐张狂,正要州郡兵马强盛,方能保障一方平安。小侄愚昧,实不知世叔有何忧虑?何况都督、刺史,皆朝廷所任,管理地方军政,更是理所当然,那人为刀殂、我为鱼肉的说法,未免危言耸听……”

    老者身份甚高,本以为自己出言,众人必不敢顶撞;因此闻言顿时不喜:“如今时局,不靠自家桑梓,反倒去依赖朝廷委派的官吏?万一时局有变,家中无有徒附可用,难道都束手任凭宰割么?”

    “说起自家桑梓,范阳祖氏与我等家族世代姻亲,血脉相融,难道不是自家桑梓了?祖士稚轻财好侠,昔在幽州时,常散谷帛以周贫乏,为众人所称。如今他出任本州刺史,难道竟不值得世叔信赖?”那年轻人叹了口气:“世叔所畏惧的,只怕是因为未曾在新任都督、刺史府中谋得职位,而汝族近岁以来侵吞的田产户口极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