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李韩之辩’是一场公开的台上辩论;结果由现场观众投票评定李先生为胜方。至于‘李(天命)梁(燕城)之战’则是一场笔战;据笔者所知;在报章杂志上出现的评论亦全都认为李先生(就论战而言)为胜方。”
'注'25
三、毁誉默然;无敌是最寂寞
(A )出招狠辣;不可一世的绝顶高手?
以上简论过李天命的诗文和思辩;现在略为澄清一些对李氏的曲解或误解。
(1)如前所述;陈云根认为李先生所授的语理分析会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但其实;语理分析虽像锋利无比的兵刃;然而没有人叫你用来乱砍乱刺。善用之还是误用之;取决于你自己的功力;跟语理分析本身无关。正如清华君所说的:「修过李天命‘真传’的‘思考方法’;许多人便会被你问到口哑哑。但这并非是鼓励你抱着刁难人的态度。。。。。。(而是)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思想;从而对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注'26
(2)陈君又在评论「李韩之辩”时说:「李天命与陈鼓应用的都是过时的逻辑实证论”(同'注'7 )。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提出以下两点批评。
第一、陈君所信的《圣经》;比逻辑实证论「老”得多、旧得多了;《圣经》过时不过时呢?其实不管逻辑实证论「过时”与否;这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是毫不相干的;因为李先生在其辩论中根本没有应用到逻辑实证论!李先生曾著书论述过这个学说;但「论述”不等于「应用”;更不等于「在这次辩论中应用”。李先生在这次辩论中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进路;但逻辑实证论并不等于分析哲学;而只是分析哲学多个支派中的一支。把逻辑实证论混同于分析哲学的一般进路;实是无知。
第二、若要驳斥某个论辩;关键在于能否指出其中有什么漏洞。陈君根本指不出李先生在其论辩中有哪句话或哪些断言有漏洞;于是就利用「逻辑实证论过时”之类不相干的说法来转移视线;结果便犯了离题的谬误。
(3)梁燕城先生声称李先生「以宗主自居”、「摆出霸主姿态”。。。。。。(见上文)。但这些都是缺乏凭据的武断之言;梁先生根本提不出半分证据来支持那些断语。至于所谓「(李天命)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高手’”(见上文);那更是无中生有的杜撰。李先生在有关的文章里只说过:「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对方就溃不成军的;那是高手。若能令对方不但溃不成军;而且没有退路;即是说一出手就连对方的后路
都全数封杀的;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又如果自己的‘武功’同时是无懈可击的话;那就是绝顶的高手了。”'注'27李先生只是说「如果”一个人具备某某条件「的话”;那么他就是绝顶高手。梁先生却由此杜撰说李天命「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高手’”。这种不诚实的凭空捏造;在梁先生的文章里;随手可拾。
(4)素有清誉的岑逸飞先生;在评论「李梁之战”时说:「愚见认为李兄出招狠辣;梁兄苦苦应战。。。。。。若以武艺论英雄;出招狠辣者显然是技高一筹。”'注'28我们完全同意岑先生的说法除了有一点保留:这里所说的「狠辣”;如改称为「犀利”;似更贴切。李天命先生机智幽默;人所共知。荼薇以「谈笑用兵”一语来形容李氏的论辩'注'29;可说十分恰当。有人认为李先生的定位之一就是「教主型”(见上文);我们则认为李先生属于「智者型”;而且是机智幽默的智者。他喜欢开玩笑。「为李天命笑谑”(诗人戴天语'注'30);这不单是戴先生的可能经验;而且是我们做学生时经常都有的实际经验。我们觉得李先生的「出招”往往内含一种「犀利的笑谑”;使人从中有所领悟;对混沌错谬的思维方式有所警惕。
(5)岑先生又认为李天命也许是「贪玩”;在辩论时把梁燕城「玩到尽”'注'31 。岑先生说:「一旦胜负已分;就不用迫至对方跪地求饶;否则便无宗师的风范。”(同'注'28)我们也完全同意「。。。。。。不用迫至对方跪地求饶。。。。。。”这个说法;不过要加上一点补充说明:这个说法可能会使人误以为李先生写了多篇文章去「追杀”梁先生;要迫至后者跪地求饶方止。但实情是:在整个论战过程中;李先生自始至终只写过一篇文章;就不再(不屑?)一顾;如同「必杀之招”一出之后;即可肯定对手必死无疑;无须多看一眼。反而是其他人等(沈智和、荼薇、黄孝明。。。。。。诸位)对梁燕城的申辩作出了批评。例如沈智和便指出:梁先生硬把「胡混的诡辩”一词之中的「胡混”牵强解释为「糊涂地混乱帐目或男女发生同帐的婚外性行为”'注'32;这样的解释实在荒谬绝伦梁先生这种惊人的「解释学”;现在已成笑柄;人们每一谈起就忍俊不住。我们认为;碰到梁先生这种水平的申辩;李先生不予理睬;恰正显示了其宗师风范。
(B )誉高言少;惜字如金
最后想向李先生提出一些小小的意见。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如沉浮君所说的「哲学界享负盛名的李天命博士”'注'33;所发表的言论其实甚为稀少;可谓「誉高言少”;两者有点不成比例。
李先生有关思考方法的文章;多年来只见在台湾《鹅湖杂志》和香港《明报月刊》上发表过几篇。《鹅湖杂志》编者说:「本刊自前期刊出李天命先生‘论分析哲学’一文后;备受读者之推崇。。。。。。职是之故;本刊特礼请李先生多惠赐鸿篇”'注'34。但在这个编者语刊出后;却一直再发现不到李先生「惠赐鸿篇”予该月刊(其后该刊转载李氏已发表的作品;那是另一回事)。过了多年;才再发现李先生的文章出现于《明报月刊》上。《明报月刊》编者如此介绍:「李天命博士。。。。。。惜字如金;自一九八一年出版《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一书后;鲜有文章问世;现在编者力邀之下;答允东山复出”'注'35。不过李氏从八七年「东山复出”至今;三年来也只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而已;即《思维方法与独立思考》、《思辩与宗教》、《思考与心魔》。
李氏不单惜「字”如金;而且也惜「话”如金以前虽在电视和电台罕有地讲述过思考方法;不过自此就「多次婉谢了这两种传媒邀约讲有关的问题了”'注'36。
李先生这种态度和作风的背后原因;估计不外以下两点:
(1 )石琪先生在其专栏上说:「早已知道李天命很爱玩”(同'注'5 );事实上许多人都知道李先生喜欢玩乐嬉戏。这种生活方式是很容易使人不肯多花时间在工作上的。虽然李先生的作品俱属精品;但这毕竟不能作为疏于工作的理由。穷人捐一元比富人捐一千元更可贵;相信李先生必明这个这理。一个中人之材;勤勤恳恳;尽力而为;那便可以问心无愧另一方面;一个原本能创造更多杰作的人;纵然「才华横溢”;但若没有尽力;那便总是有负上天所赐了。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2)当周兆祥博士以「无敌是最寂寞”来形容李先生时;李先生并没有客气否认(同'注'3 )。由此可以推想李先生对自己的估量如何。这样的估量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压力。记得李先生曾在讲坛上说过(大意):「写思辩文章;若要严谨精妙的话;首先要使自己无懈可击;那就必须字字准确;句句清晰;无一言半语多余;无一论证有逻辑漏洞;各部互相呼应;全篇首尾一贯;最好步步留有后着;更在附注中伏下后着的后着。”这种极高的要求;可能便是李先生惜字如金的另一个原因吧。但笔者越来越体会到;纵有至高无上的思辩境界;还是不如达到仁爱宽厚的人生境界。笔者离校多年;从各方面得悉;李先生一直保持英锐之气;卓尔不群;睥睨俗世;思想辞锋始终凌厉无匹;此意味着思考力和生命力的强劲;固然可喜可贺。不过笔者这些年来读了一些古书;吸取了一些东方智慧;发觉东方智慧实涵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李先生的思辩风格;有「横扫一切;所向披靡”之势;但东方智慧却有「成人之美;包涵一切”的仁者襟怀。愚见以为;温润的仁者比锋锐的智者在人生境界上更进了一步。老子有言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才是至高无上;这才是真正的无敌。
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注
'注'1 《法言》月刊;1989 年六月号;第62 页。
'注'2 陈耀南(梁山)「疏雪集”(1989 年8 月12 日《东方日报》)。
'注'3 周兆祥「每月对谈”(1989 年10 月7 日;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录音带)〔编按:其后由周兆祥教授整理并发表于《信报》上〕。
'注'4 《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论文集》(新亚学术集刊第九期)第373 页。
'注'5 1989 年9 月5 日《明报》:「倾偈集”。
'注'6 《学苑》1980 年四月号;第28 页。
'注'7 1988 年3 月7 日《香港时报》:「短文四叶”。
'注'8 《明报月刊》1988 年八月号;第107 、111、113 、115 页。
'注'9 《明报月刊》1988 年十月号;第115 页。
'注'10 1989 年10 月4 日《大公报》。
'注'11 同注;第29 页。
'注'12 1988 年5 月9 日《文汇报》。
'注'13 1988 年10 月22 日《大公报》。
'注'14 《博益月刊》1987 年十一月号;第3 页。
'注'15 1988 年1 月25 日《文汇报》:「掌中篇”。
'注'16 《博益月刊》1988 年十月号;第170 页。
'注'17 《明报月刊》1989 年四月号;第115 页。
'注'18 参考有关课程手册所列出的「思考方法”课程大纲;即可见一斑。
'注'19 《明报月刊》1989 年三月号;第24 页。
'注'20 1987 年2 月27 日《明报》。
'注'21 1989 年2 月16 日《信报》:「磨励精神”。
'注'22 1989 年11 月5 日《星岛日报》。
'注'23 见《明报月刊》1987 年十二月号;第41 页。
'注'24 郑志诚着:《宗教与思辨/回应李天命博士的「思辩与宗教”》(香港;1988);第34 页。
'注'25 《明报月刊》1989 年五月号;第93 页。
'注'26 《新亚学生报》1980 年四月号;第10 页。
'注'27 《明报月刊》1988 年六月号;第37 页。
'注'28 「磨励精神”;1988 年10 月